副词修饰名词语言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一、名形兼类词(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
(现代汉语词典)→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
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3)刘喜好福气。
(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
(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
现代汉语“副+名”现象分类及分析作者:刘付华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10期刘付华(六盘水师范学院中文系,贵州六盘水553004)[摘要]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
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
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
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关键词] “副+名”组合;语法类型;修辞类型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3) 10 -0048 -02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在学术界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并形成很多研究成果。
其实,在很多《现代汉语》教材中,一般是这样说的,即名词前面不能加上副词,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
“副词是不能充当谓语,而只能对谓语进行修饰和补充的词。
”“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但是,在具体运用中,有“山上净树”“今天又清明了”“你才吝啬鬼呢”和“很淑女”“很君子”“特阳光”等用法。
对副词修饰名词现象进行分析,可发现:如“山上净树”“今天又清明了”“你才吝啬鬼呢”,其中的“净树”、“又清明”“才吝啬鬼”,一般不可单独使用,需要社会现实语境和上下文语境的支持,这类名词语义、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很淑女”“很君子”“特阳光”,一般可以单独使用,这类的名词语义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这类名词语义、性质已发生变化,可以看作是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的词的活用现象。
比较来看,前后两种情况属于不同的“副+名”组合。
前面的组合属于语法类型“副+名”;后面的组合属于修辞类型的“副+名”组合。
由此“由副词和名词组合而成的结构可分为语法的副名组合和修辞的副名组合。
语言偏离视角下的“程度副词+名词”现象摘要:本文主要从语言偏离的视角分析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现象。
以这一结构中名词所具有的特点为基础,结合王希杰先生的语言偏离理论来探究其自身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正偏离;表达效果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93-02多年来,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近一二十年来,作为一种独特的句法结构形式,“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以其独特的表义功能和语用特点在口语色彩较浓的实际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交际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一、“程度副词+名词”现象中的名词在“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现象中,名词不是静止地,被动地表示指称,而是动态地,主动地描写,它具有了一些形容词的特征。
因而有人认为这是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也有人把它看做是词性转换,名词兼类。
虽然观点不统一,但是有一点得承认,这种现象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语言的不自觉运用而产生的。
但这种运用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而且并不是所有名词都能进入这种结构,它对名词的选择有一定的限制。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具体分析这些名词所具有的特点。
非常知性、非常(很)女人、非常小市民、非常家庭、非常学生味、非常悲观、非常灰色。
很男人、很农村、很青春、很思想、很古典、很潮流、很时髦、很贵族、很传统、很妇女、很木头、很电线杆、很绅士、很春天、很深夜、很沙漠、很绿洲、很现代、很学生。
太幼稚、太自由、太雷锋、太混蛋、太陈世美、太阿q、太奶油、太露怯、太瘪三。
最露骨、最肉麻、最感情、最本事、最高潮、最本质、最雷雨。
更(很)诗情画意、比较唯物主义、相当垃圾、特别傲气、特热门、十分精神、多么维纳斯、挺汉子……这些“程度副词+名词”例子,是笔者从一些文学作品以及新闻报道中选取的,虽然不是十分全面,但是,由此我们却可以看出在“程度副词+名词”现象中,不是任何名词都可以进入这个结构的,它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
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现代汉语中的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
但随着信息时代和语言交际的发展,日常生活中逐渐出现了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并被大众广泛使用。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其实,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现象也很常见,并有着特殊的表达功效。
本文以“不+NP”(其中“不”是副词,NP为名词性成分,包括名词和名词性短语)为例,分析其种类、选用条件和表达功效,指出否定副词修饰名词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不+名词”的种类1.俗语黄伯荣和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指出: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不人”“不山”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山不山的”等句子里成对用或连着说。
按照此种句式,引申出比较常见的例子有:(1)他打扮得不男不女。
(2)什么星期天不星期天。
(3)什么厂长不厂长。
2.名词具有描述属性否定副词“不”和具有描述属性的名词搭配时,其用法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很相似,其中的名词具有形容词特性。
此时的“不+NP”前面常常会有表示程度的副词出现,如(1)他一点儿不男人。
(2)她太不淑女了。
黄伯荣版的《现代汉语》指出,近年来,在书面中出现一些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等。
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上,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
与此同时,一些否定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也应运而生,表示否定。
如(1)“我干吗在这关头如此虚弱,我太不男人了?”(2)同时,她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自己从来就是个非常不现代的女人。
(3)我的舞蹈也是这样,从不担心它不中国,只担心它不现代。
在句法上,(1)中的“男人”做谓语;(2)中的“现代”做定语;(3)中的“中国”和“现代”做补语。
有学者认为,副词修饰名词,这是一种名词和形容词兼类现象。
但是需记住: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虽然是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不能修饰做主宾语的名词(这一点区别于形容词)。
副词修饰名词的合理原因摘要: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随着现代语言交际的发展,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已经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语法格式,并成为一种合理的语言现象。
本文将从语法的副词修饰名词和修辞的副词修饰名词入手,来分析副词修饰名词存在的合理性。
关键词:副词修饰名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描述性语义特征(1)只两尺布才两元钱仅仅三个学生(2)都大人了,还这么不正经已经少先队员,还哭鼻子后天又中秋了(3)书架上光书,没有别的园子里净杂草炕上净人(4)他长着一张很西藏的脸他做事挺老黄牛的(5)他这人特雷锋以上例句中划横线的短语都是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形式。
这类短语在近些年的使用中越来越频繁,正逐渐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然而,这种结构是否合理呢?翻阅《现代汉语》教材多个版本,都有这样的表述:“名词前面一般加表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副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有一些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 本章将分两大部分阐释这一问题,并将其存在的合理性一一呈现。
参看上述五个例子,可分为两类:语法的副词修饰名词和修辞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
一、语法的副词修饰名词例(1):只两尺布才两元钱仅仅三个学生来了先看名词部分,名词都带数量词,要是去掉数量词,如“只布,才钱”就不能说。
可见,受副词修饰的是事物及其数量,不单单是事物。
在事物及其数量已很明确时,可以这么说:就老李一家,只张三自己会开车。
再看副词部分,例子中的副词起的作用多是限制事物及其数量的范围。
如: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单单这一点就够了。
由此可说,名词带上数量词或者在事物及其数量已很明确时,能够受表范围的副词修饰。
而且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
例(2):书架上光书,没有别的园子里净杂草炕上净人这一类例子由处所名词+副词+名词构成,当主语是处所名词或表处所时,宾语的事物名词只能用净或光来修饰,如果换成“炕上总\都人”,则不合习惯。
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分析副词作为英语中一种虚词,常常被用于修饰名词来强调、描述它们所具有的特征,因而造成一种语言现象。
本文就以《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分析》为题,分析该语言现象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原因,并且探讨它对英语学习者的意义。
首先,看一下副词修饰名词在语言中的作用。
副词修饰名词实际上是一种修饰方式,它可以清楚地表达某种信息,例如使用“darkly blue”来表示蓝色,表达出蓝色的一种深沉的感觉。
由此可见,副词修饰名词不仅能更准确地描述一个词,而且也能更充分地表达特定的意义与认知。
其次,副词修饰名词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首先,英语的句法结构灵活,它可以不同的方式来组合词汇,而使用副词修饰名词,有助于更明确表达所想表达的信息。
此外,不同的副词也能表达出不同的含义,例如“abruptly”和“gradually”,这让表达者更加灵活,可以使用最合适自己的副词来修饰名词。
此外,副词修饰名词也可以增强句子的感情色彩,一些形容词带有含糊的贬义和正面的色彩,而通过使用副词,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情感上的看法,例如“abruptly”表达出一种突然和暴躁的感觉,而“gently”表达出一种温柔和缓和的感觉。
最后,分析英语学习者应该如何在日常学习中善加利用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
在阅读或写作过程中,应多注意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选择,以便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此外,通过收集常用的副词,以及它们与名词之间的使用方式,可以更好地掌握英语表达的技巧,从而达到更加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向。
总的来说,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不仅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信息,而且也能表达更为丰富的认知。
因此,英语学习者应该加强注意,了解更多的副词,多加利用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以便更加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向,并且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33,2020 Sum No.5132020年第33期总第513期摘要在目前的汉语语法体系中,副词不能修饰名词。
但是近年来在汉语的具体用法中却出现了“副+名”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24年。
在不同时期,学者们也对这种现象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
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和梳理对“副+名”现象的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不同角度的分析。
关键词“副词+名词”现象;原因;思考The Study on the Reasons of the Phenomenon of"Adverb +Noun"in Chinese Usage//GUAN YawenAbstract In the present Chinese grammatical system,adverbs cannot modify nouns.However,in recent years,the phenomenon of"adverb+noun"has appeared in the specific usage of Chinese. Studies of this phenomenon date back to1924.At different stages,scholar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and views on this phe-nomenon.In this paper,literature research will be used to sort out the research on this phenomenon,so as to bring analysi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for relevant research.Key words adverb+noun phenomenon;reasons;thinking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加名词结构虽然是一种特殊现象,但它的确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1]。
现代汉语“副名结构”之我见摘要:现代汉语中,副词常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如“很中国”“非常阿Q”等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
本文将从“副词+名词”的产生原因、语法角度及作用三方面分析这一语法现象。
关键词:语言语法副词的功能副名结构在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发展是最为迅速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法现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副名结构是汉语新时期大量出现并且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语法现象,说它新,是因为它挣脱了语法学旧有规定,成为人们喜欢使用的一种语法变异。
其实,对“副+名”这种组合的研讨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争论和研讨之后,语言学界的学者们对这种语法现象仍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下面就结合一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用语来浅谈一下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首先,从产生的原因来看。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语法则是人们总结的,语言中词、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就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首先,语言是语法存在的基础。
语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所以我们无法用硬性的语法规律约束语言的发展变化,这样就是舍本逐末了。
其次,语法是从大多数词句中总结的规律。
大多数并不就代表绝对,“副+名”的结构就就是一个例外,不但在人们口语中大量使用,而且也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报刊杂志上,例如“副+一般名词”的“很男人”、“很淑女”,“副+抽象名词”的“太感情”“特现代”,“副+专有名词”的“很雷锋”、“很中国”、“太阿Q”等等。
这些“副+名”的用法能够被人们接受并使用,说明语言的变化是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文化的发展的。
副名结构的存在是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产物。
刑福义老师在《关于副词修饰名词》一文中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归纳出四种副名结构。
强调了这类说法产生的文化背景,即特定的文化修养的人对物体的“异质感受”,正是特定文化背景促使该说法的产生与发展。
浅析副词加名词的语法现象【摘要】传统的语法规则中,副词并不能修饰名词。
但是,社会的发展引起语言的不断演变,近些年来,副词加名词形式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
例如:很牛、很淑女、太林黛玉、很中国、十分堂吉柯德。
本文将对其基本形式、成因及其价值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程度副词+名词形式;原因;价值随着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的流行,很多学者都对此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但这种新现象在语法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至今仍没有定论。
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其合理性展开研究。
1.“副词+名词”的语法现象概述“现代汉语中对副词的定义是:‘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1]之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副词只能修饰谓语,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市面上多数现代汉语教材也把能否受副词修饰作为判定名词的标准之一。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经常运用“副词+名词”形式。
“副词+名词”是一种有发展潜力的语言现象,这种句法结构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普遍。
不仅日常的口语交际中经常被使用,甚至在各类报纸杂志以及文学作品中也大量出现。
例如:①大家犯得错误都很典型,需要我们注意。
②李华很男人,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奋不顾身,挺身而出。
对于该现象,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可否认,“副词+名词”结构突破了传统的语法规则限制,是语言学上的一种新现象,值得我们探讨。
1.“副词+名词”产生的原因1.历史角度“副词+名词”的结构,其实在古代汉语中就早已经出现,比如:③白马非马。
(《公孙龙子》)。
④俺这梦魂无夜不辽宁(《拜月亭》二折,关汉卿)“现代汉语中,也有几个副词经常在名词前面出现并修饰名词,但多数不能单用。
例如,“园子里净杂草”,在句子中只能作谓语。
‘不人’、‘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等句子里成对用或连着说。
”[2]2.社会发展角度随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人们越来越追求更简洁、更生动、更形象的语言表达方式,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量新词不断涌现。
名词的语法特点一、名词的定义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的词汇。
例如“人”“书”“北京”“爱情”等。
1. 可受数量短语修饰大多数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的修饰。
例如“一个人”“三本书”“两座城市”。
这里的“一个”“三本”“两座”都是数量短语,用来限定名词的数量。
但有一些特殊名词,如专有名词(“鲁迅”“长城”等),一般不受数量短语修饰,因为它们表示特定的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
2. 不受副词修饰名词不能直接受副词修饰。
不能说“很桌子”“都学校”。
这是因为副词主要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与名词的语义特征不匹配。
在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中,如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时,可以受副词修饰。
例如“很绅士”,这里的“绅士”已经活用为形容词,表示具有绅士风度的样子。
3. 有复数形式(在英语等语言中常见,汉语有特殊情况)在英语中,名词有单复数形式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在名词后加 -s或 -es表示复数。
例如“book books”“box boxes”。
在汉语中,部分名词可以通过在后面加“们”表示复数,但这种用法有一定的限制。
例如“同学们”“工人们”。
但并不是所有名词都能加“们”,像“桌子们”这种用法就不符合汉语习惯。
而且有些名词本身就表示复数概念,如“人民”“群众”等。
4. 在句中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作主语:在句子中,名词经常充当主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描述的对象。
例如“太阳升起来了。
”这里的“太阳”是主语,是“升起来”这个动作的执行者。
作宾语:名词也常作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我看书。
”“书”就是“看”这个动作的承受者,作宾语。
作定语:有些名词可以作定语修饰其他名词。
例如“学校图书馆”,这里的“学校”作定语,修饰“图书馆”,表明图书馆的所属关系。
5. 能与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名词可以和介词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补语等。
例如“在教室里学习”,“教室里”是由介词“在”和名词“教室”组成的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表示学习的地点;“放在桌子上”,“桌子上”是介词短语作补语,补充说明“放”这个动作的结果。
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存在原因的探索Adverb modifying a noun phenomenon there are reasons forexploration学院:人文学院班级: 2011级中文系学号:姓名:完成日期:2012/4/15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存在原因的探索摘要: 绝大部分副词不能放在名词前。
但是,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随着现代语言交际的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这种语言现象之所以能长久存在,主要有语法的原因、语用的原因和语义的原因。
Abstract: The vast majority of adverbs can not be placed before the noun.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adverb modifying a nou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widely been accepted, this linguistic phenomenon has been able to for long, syntax reasons, reasons of pragmatic and semantic reasons.关键词:副词修饰名词;存在原因;探索。
Keywords: adverb modifying a noun; existence of reason; explore.当今社会,普遍出现新词新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语法现象。
例如,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渐渐多起来,并且已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语法格式,成为一种合理的语言现象。
传统的语法书和教科书上都指出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事实上,在现代汉语的口语和口语意味较浓的书面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时有所见。
如:所以我顶悲剧、顶痛苦、顶热烈、顶没法子办(曹禺《日出》)。
副词+名词的组合的语法现象的看法1. 嘿,“副词 + 名词”这种组合啊,有时候就像给名词穿上了一件特别的衣服。
像“很男人”这个组合,你看啊,“男人”本来就是个名词,加上“很”这个副词,就有了一种形容这个男人具备某种典型男性特质的感觉。
这就像是给“男人”这个概念赋予了额外的色彩,让我们能更生动地去描述一个人。
你能说这种组合不巧妙吗?2. 我觉得“副词 + 名词”这种语法现象超有趣呢。
就拿“太学生”来说,在古代这是有特定意义的组合。
就好像名词是一个小盒子,副词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这个盒子不同的理解方式。
这就好比你本来有一个普通的存钱罐(名词),加上一个特别的小锁(副词),这个存钱罐就有了新的意义。
你难道不觉得这种组合充满了神秘的魅力吗?3. 哟,“副词+ 名词”可不得了啊。
像“才春天”这个组合,“春天”就是那个名词,“才”这个副词一加,就有一种刚刚进入春天,春天才开始的感觉。
这就像你等一场演出(春天就像演出),然后突然告诉你演出才开始呢,是不是一下就把那种感觉给带出来了?我是对这种组合越想越觉得奇妙。
4. 哇塞,“副词 + 名词”的组合就像魔法一样。
比如说“更阳光”,“阳光”本身是个名词,可是加上“更”字之后,就好像阳光变得更强烈、更耀眼了,是那种在你心里的感觉变得更强烈了。
这就像你有一杯好喝的果汁(名词是果汁),然后又加了一勺超甜的蜂蜜(副词的作用就像蜂蜜),整个味道就更棒了。
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呢?5. 嘿呀,对于“副词 + 名词”这种语法现象,我是又爱又觉得有点小奇怪。
就像“都晚上”这个组合,“晚上”是名词,“都”字一加,好像在强调一种时间的整体性,就像大家都知道现在是晚上这个时间段了。
这就像一群小伙伴(代表各种表达元素),其中一个小伙伴(副词)突然跑出来拉着名词这个小伙伴,然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们身上了。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趣呢?6. 天呐,“副词+ 名词”的组合简直是语言里的小精灵。
像“还孩子”,这里“孩子”是名词,“还”字让这个“孩子”有了一种仍然保持孩子特性的感觉。
修辞学论文题目:“副词+名词”结构浅析Title : The Brief Analyses of "Adverb +Noun " Structure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对外汉语指导老师:朱军学号: 2007310212姓名:何红莉完成日期:2010年12月11日“副词+名词”结构浅析摘要:“副+名”结构是汉语新时期大量出现并且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的语法现象,这一现象不但在人们口语中大量使用,而且也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说它新,是因为它挣脱了语法学旧有规定,成为人们喜欢使用的一种语法变异。
本文首先谈“副+名”结构这种新的语法现象的出现;其次再来谈谈“副+名”结构的类型;最后说说副名结构独特的语用特点。
关键词:副词,名词,语法规则,语用特点The Analyses of "Adverb + Noun " StructureAbstract: "Adverb +Noun" structure is existing in the large numbers of Chinese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 and it is widely used by the young chinese , this phenomenon has not only spoken widely used in people, but also increasingly appeared in some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We think it is new because it emancipated us from the provisions of the traditional convention of chinese gramma, as a syntax variation which is accepted by most people. This article first on the appearance of this new syntax phenomenon; second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types of "Adverb +Noun" structure; and the last to talk about the unique functional featuresof the "Adverb +Noun" structure.Key world: Adverbs, nouns, grammar rules, pragmatic features引言:副词能否修饰名词在语法界一直是有争议的,而争议的焦点在于客观上存在着“副词+名词”组合现象,尤其是“程度副词+名词”的组合现象更为常见。
“副+名”结构“副+名”结构是指在句子或短语中实际存在的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结构)的语法结构现象。
从现有的材料看,“副+名”结构出现的年代较晚,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日出》中,才有了“顶悲剧”“又肉感”的台词,但80年代以来副词与名词的组合大量出现,“很淑女”之类的说法开始被人们接受。
现在,“副+名”结构不仅广泛存在于口语中,而且在书面语中也屡见不鲜。
从地域范围看,从南方到北方都在使用,借助今天发达的传媒,“副+名”结构已大有蔚然成风之势。
有关这一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起学者们就陆续发表文章进行讨论。
80年代,学者们对这一问题更为关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90年代中期以前,相当多的学者都旗帜鲜明地认为“副+名”结构是不成立的,而在此之后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只有两位。
大多数学者都持谨慎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是从事实出发进行分析解释。
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副+名”结构研究最早论及“副+名”结构的是黎锦熙(1924),他指出:副词是“就事物的动作、形态性质等,再加以区别或限制的;所以必附加于动词、形容词或旁的副词等。
”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仍对副词能否修饰名词持否定态度,但他指出有特殊情况,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副词通常不修饰体词,有几个副词可以这么用,大都跟数量或范围有关”。
首先明确提出副词可以修饰名词的是张静(1961),他在文章中指出:“副词真不能修饰名词吗?我看能。
……从数目上说,这绝不是‘特殊’现象。
” 他举了26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邢福义(1962)针对张静举出的例子,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首先排除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容易引起错觉的现象”,认为这些现象或者是名词为名形兼类,或者是副词修饰主谓短语。
但与此同时,他也指出了副词修饰名词现象的四种类型:副词+数量名结构;处所名词+副词+名词;时间名词+副词+时间名词;副词+方位名词。
副词做定语举例副词作为定语是英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它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起到补充说明和限定的作用。
使用副词作为定语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增加细节和形象描绘,起到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下面将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副词作为定语的用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指导和启发。
1. "He is an extremely talented musician."这句话中,副词"extremely"修饰名词"talented",强调了这位音乐家的天赋非常出众,使描述更具有说服力和强烈感受。
2. "She is a naturally gifted athlete."这句话中,副词"naturally"修饰形容词"gifted",强调了这位运动员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突出了她的天赋特点。
3. "I have a deeply ingrained fear of heights."这句话中,副词"deeply"修饰形容词"ingrained",强调了作者对于高度的恐惧深深植根于内心,使读者更能理解作者的感受。
4. "The children were highly excited about their trip to the zoo."这句话中,副词"highly"修饰形容词"excited",突出了孩子们对去动物园的旅行非常兴奋,使句子更加生动。
5. "She spoke softly, making the audience lean in to hear."这句话中,副词"softly"修饰动词"spoke",描述了演讲者轻声细语的方式,使观众们更加专注于听讲。
浅谈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
摘要:近年以来在日常用语甚至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而且这种特殊用法在目前尤其是口语运用中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本文对这种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出现的条件以及出现的原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副词;修饰;名词
中图分类号:h0;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6-0007-01 从意义上看,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示人和事物,例如:朋友、人民、道德、阳光等。
二是表示时间,例如:秋天、早晨、明年等。
三是表示处所,例如:河岸、东郊、里屋等。
四是表示方位,例如:前、后、之上、以西等。
从意义上看,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如很、最、非常;表示范围如都,总、仅仅;表示时间、频率如已经、曾经、就要;表示肯定、否定如必须、不、没有;表示处所如四处、随处;表示情态、方式如肆意、忽然、悄悄;表示语气如难道、究竟、果然。
黄伯荣先生和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一书中,在名词和副词的语法特征方面提到,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副词都能作状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用来修饰名词主语的副词不多,有
“就、仅、仅仅、只、光、单、单单、几乎”等,表示限制人或事物的范围。
例如:“只这几家商店开始营业;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单单这一点就够了”。
另外,“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近、恰好等词可以修饰数量短语,例如“用了恰好500元;一下子进来了好几个;将近30户住在山头上;工作已经三年了”。
这种副词用来表明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这种句子所叙述的事情都是已经成为事实的。
一般来说,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近年来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副+名”的组合,例如“副+一般名词”的“很学生、很男人”,“副+抽象名词”的“很青春、特现代”,“副+专有名词”的“很雷锋、很中国”。
而且这种特殊用法仍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副词修饰名词的特殊用法一般会在哪种情况下出现,都有哪些常见例子。
一是名词在对举时可以受副词的修饰,如“人不人,鬼不鬼。
这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用法,但是数量很少,也有人认为这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类似歇后语和俗语的语言固定用法。
二是有序名词入句后,可以直接受副词修饰,如“已经清明了,小河还没有解冻”、“都中午了,他还没有回来”等。
在这些句子中,一般都包含一个事实上的前后顺序,名词多为时间名词,有标志事件发生先后的作用。
第一个例句中,“已经”修饰“清明”,表明清明这一天发生在小河解冻之前,清明节已经到了,但是小河还没有解冻。
第二个例句中,“都”修饰“中午”,表明中午出现在他回来
之前,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到中午的时间了。
三是部分名词前加程度副词不用于指称,而表示相关的性状,如“太流氓”、“很中国”等。
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词类活用现象,即,副词加名词,名词被活用为形容词。
如“很淑女”,就可以被视为形容词。
形容一些具有淑女气质和风范的女性。
当一位女性在气质体现的优雅,谈吐举止和行为习惯上于一种独特的中国女性魅力,真正的表现出女人的纯洁与真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称此女很淑女’淑女原是名词,在这里就变成了形容词。
陈一民认为这是一种省略现象,他认为“名词前的副词有一部分是修饰隐含的动词”。
如很有气派——很气派、非常像绅士——非常绅士、越来越懂诗意——越来越诗意。
在这里,副词“很、非常、越”被视为修饰动词“有、像、懂”。
另外,“化”也是表达动词概念的一种形式,一旦失去了词尾“化”,便有可能产生“程度副词 +名词”。
“毕业时,他已经变得十分城市了。
”“他是一个极其家庭的男人。
”“十分城市、极其家庭”实际为“十分城市化、极其家庭化”的省略。
所以说副词修饰名次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的,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
副词修饰名词这种特殊用法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适应语言表达的需要,由于汉语的某些概念没有相应的形容词,人们就会将名词当作形容词用,如“很专业”、“很营养”。
由于形容词的数量或者是某些现象和特点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十分
准确的形容词,而有一些名词却是准确地表达这种现象或特点,于
是就出现了这种副词修饰名词的特殊组合来当作形容词,以求语言表达的准确、贴切。
第二,出于语言表达的求新求变的修辞目的。
同样的意思用一种超常的手段表达,效果更好。
如“很青春”、“很现代”。
正处于青春年华的人富有生命活力,因而“很青春”可以很新颖地表达出这一特点和性状,不仅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形象生动。
现代的事物总是包含有先进、创新、与众不同等众多方面,若是总用这一系列繁杂的形容词来一一描述,严守陈规,则失去了语言的活力。
第三,能被副词修饰的名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如学生有单纯、清纯等特点,绅士有懂礼貌、讲礼节等特点,所以可以用副词修饰。
副词修饰名词的特殊用法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这种语言现象的不足暂且不论,它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新颖程度上的作用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是它之所以广泛地运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的原因,而且这种运用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简单分析了副词修饰名词的语言现象出现的条件和原因,希望大家对这种语言现象有正确认识的同时能够规范地运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陈一民.关于名词前的副词[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1):69-71.
[3]刘锐.基于规则的现代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09.
[4]何艳萍.“程度副词+名词”三个平面的研究与思考[j].现代语文.2006,(11):65-66.
[5]麻彩霞.现代汉语副词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j].语文学刊.2007,(18):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