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2)
- 格式:ppt
- 大小:405.00 KB
- 文档页数:45
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领域。
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经济政策、预测经济走势以及个人的经济决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探讨这一关系,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基本概念通货膨胀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变少了。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货币供应量过多、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
失业则是指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并且在寻找工作的人未能找到工作的状态。
失业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等。
二、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的理论1、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关系的经典理论。
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
即失业率较低时,通货膨胀率较高;失业率较高时,通货膨胀率较低。
2、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随着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变化,菲利普斯曲线也发生了演变。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只有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才能降低失业率。
如果人们预期到了通货膨胀,那么实际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就不再那么明显。
三、例题分析例题1:假设一个经济体的自然失业率为5%,当前的失业率为7%,通货膨胀率为 2%。
如果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失业率降低到 5%,那么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到多少?首先,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的原理,失业率从 7%降低到 5%,意味着经济处于繁荣阶段,通货膨胀率会上升。
假设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为 05(这只是一个假设值,实际情况中会有所不同),则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幅度=(5% 7%)× 05 =-1%×05 = 05%所以,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到 2% + 05% = 25%例题 2:如果一个经济体的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为 3%,而实际通货膨胀率为 5%,此时的失业率会如何变化?由于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根据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会低于自然失业率。
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弗里德曼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通货膨胀理论。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与物价水平的变动。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对物价水平变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货币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的增长率保持着一致的关系,这就是说,如果货币量增长很快,名义收入也会增长很快,反之亦然。
②货币增长率的变动平均需在6-9个月以后才能引起名义收入增长率的变动。
③在名义收入和产量受到影响之后,平均再过6-9个月物价才会受到影响,因此,货币增长的变动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二者间隔的总时间,即总的时间平均滞后为12-18个月。
④当产量不变时,如果货币数量突然增加。
这就使人们(或企业)所保有的现金量及其同其他资产的比率也随之增加,但由于每个人都企图保持他拥有的代表性的真实资产(因假定人们手边以货币形态保存的可支配实物量同真实国民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K不变),因而持有这部分多余现金的人就会增加开支,通过购买其他资产(包括耐用消费品和其他不动产之类的资产)的办法以求扭转这种不平衡状态,这样,物价也就必然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莱德勒在1975年出版的《货币和通货膨胀论文集》中表述的看法。
他把商品分为"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和"不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两类。
认为,前一类商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易于波动,然后再影响后一类商品价格的波动,这样就把通货膨胀从国外"传递"到国内来了。
另一种看法是: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资本流动渠道"传递"。
这是包括哈里·约翰逊在内的大多数货币主义者持有的看法。
根据这种看法,通货膨胀通过这样两种方式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
这两种方式以下面的两种情况出现:其一,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可能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利息率水平,引起国际金融市场利息率变动;而国际金融市场利息率的变动将促进国际范围的资本流动,即资本由利率低的地区流向利率高的地区,这样,一个"开放经济"的国家的国内金融利息率也因资本的流人与流出而有一个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利息率水平的过程,该国国内通货膨胀率也将与世界通货膨胀率逐步适应。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九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价格指数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到的价格指数主要有GDP折算指数、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其中,k代表产品的个体价格指数;W为权数。
2.通货膨胀及其类型定义: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就是:式中,π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 t和P t-1分别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分类:(1)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进行分类①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②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⑧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2)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①平衡的通货膨胀,即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率上升;②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即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进行分类①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即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涨;②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自我维持的特点,又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原因一般地,按照通货膨胀的起因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三类:(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定义: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又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解释为“过多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原因:在总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会增加一部分,但供给的增加会遇到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现象,即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的不足使成本提高,从而引起价格上升;或者当产量达到最大,即为充分就业时的产量,当需求增加时,供给也不会增加,总需求增加只会引起价格的上涨。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或来自政府的需求、国外需求都会导致需求拉动通货膨胀;需求方面的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改变、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