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尾矿理化性质铜矿分类96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1.41 MB
- 文档页数:96
铜尾矿化学成分铜尾矿是指从铜矿石中提取铜后,剩余的不含铜的矿石废料。
铜尾矿的化学成分是指铜尾矿中所含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
铜尾矿的主要成分是非金属矿物,其中包括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等。
硅酸盐矿物是铜尾矿中含量最高的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等。
碳酸盐矿物主要有方解石、白云石等。
硫酸盐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黄铁矿等。
这些矿物在铜尾矿中起到填充和固化的作用。
铜尾矿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有机酸、腐殖酸等。
这些有机物是铜矿石中的有机质在提取过程中未完全分解的产物。
有机物的存在对铜尾矿的酸碱性及环境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铜尾矿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金属元素,如铁、锌、铅、镍等。
这些金属元素是从铜矿石中提取铜的过程中,未能完全分离出来的产物。
金属元素的存在会影响铜尾矿的矿物组成及其性质。
铜尾矿中的化学成分还受到提取工艺的影响。
不同的提取工艺会导致铜尾矿中的化学成分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浮选法提取铜的铜尾矿中主要含有硅酸盐矿物和硫酸盐矿物,而氰化法提取铜的铜尾矿中主要含有碳酸盐矿物和硫酸盐矿物。
因此,在铜尾矿的综合利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对于铜尾矿的综合利用,可以通过浮选法、氰化法、热法等方法进行处理。
浮选法是将铜尾矿经过磨矿、浮选等工艺处理,分离出含铜矿石和不含铜矿石。
氰化法是将铜尾矿中的金属元素经过氰化处理,溶解出含金属的氰化物溶液,再通过电解法或化学还原法提取金属。
热法是将铜尾矿进行煅烧,使其中的矿物发生相应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而分离出铜和其他有用的金属元素。
综合利用铜尾矿可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铜尾矿中的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可以作为建材、水泥原料等;铜尾矿中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提取和回收的方式得到再利用。
此外,铜尾矿中的有机物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利用,如堆肥、发酵等方式,实现资源化利用。
铜尾矿的化学成分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的组合体,主要包括非金属矿物、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等。
何为铜尾矿,可否用作水泥的原料
铜尾矿是铜矿选矿后的下脚料,由于地域及地质形成年代的不同,各地铜尾矿的化学成分波动范围极大(如表1),大冶铜尾矿中矿物的相对含量见表2所示。
秦至刚等人在浙江诸暨通过掺入铜尾矿配料,研制出一种节能型快硬水泥,并证明铜尾矿的掺入对立窑具有高产、低耗和提高质量的作用。
冯培植等利用大冶铜尾矿铁高、钙高的特点,将铜尾矿作原料来配制高铁水泥也取得了成功。
其他一些研究也都表明,将铜尾矿引入原料配料后,可代替少部分粘土及铁质原料。
不仅可降低原料成本,还能降低熟料烧成中液相出现温度,提高生料易烧性,从而降低能耗。
研究表明,铜尾矿单独作矿化剂,其矿化作用不明显;当同时掺入复合矿化剂时,可提高生料的易烧性,同时显著降低熟料煅烧温度;所得熟料强度高。
铜尾矿与复合矿化剂一起使用之所以具有很显著的矿化效果,是因为铜尾矿中含有较多的硫化物和众多种类的微量元素,特别是因为铜尾矿中的FeS2和CaSO4·2H2O,一方面CaSO4·2H2O具有取代矿化剂石膏的作用,另一方面硫化物FeS2熔融温度低,其熔融温度值范围低达350~900℃,因此掺有铜尾矿的生料在烧成中出现液相温度点大大提前,同时FeS2经氧化产生的SO3又可促进熟料的烧成。
尾矿库的定义尾矿库: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冶炼废渣形成的赤泥库,发电废渣形成的废渣库,也应按尾矿库进行管理。
尾矿库的类型1、山谷型尾矿库山谷型尾矿库是在山谷谷口处筑坝形成的尾矿库。
它的特点是初期坝相对较短,坝体工程量较小,后期尾矿堆坝相对较易管理维护,当堆坝较高时,可获得较大的库容;库区纵深较长,尾矿水澄清距离及干滩长度易满足设计要求;但汇水面积较大时,排洪设施工程量相对较大。
我国现有的大、中型尾矿库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2、傍山型尾矿库傍山型尾矿库是在山坡脚下依山筑坝所围成的尾矿库。
它的特点是初期坝相对较长,初期坝和后期尾矿堆坝工程量较大;由于库区纵深较短,尾矿水澄清距离及干滩长度受到限制,后期坝堆的高度一般不太高,故库容较小;汇水面积虽小,但调洪能力较低,排洪设施的进水构筑物较大;由于尾矿水的澄清条件和防洪控制条件较差,管理、维护相对比较复杂。
国内低山丘陵地区中小矿山常选用这种类型尾矿库。
3、平地型尾矿库平地型尾矿库是在平缓地形周边筑坝围成的尾矿库。
其特点是初期坝和后期尾矿堆坝工程量大,维护管理比较麻烦;由于周边堆坝,库区面积越来越小,尾矿沉积滩坡度越来越缓,因而澄清距离、干滩长度以及调洪能力都随之减少,堆坝高度受到限制,一般不高;但汇水面积小,排水构筑物相对较小;国内平原或沙漠戈壁地区常采用这类尾矿库。
例如金川、包钢和山东省一些金矿的尾矿库。
4、截河型尾矿库截河型尾矿库是截取一段河床,在其上、下游两端分别筑坝形成的尾矿库。
有的在宽浅式河床上留出一定的流水宽度,三面筑坝围成尾矿库,也属此类。
它的特点是不占农田;库区汇水面积不太大,但尾矿库上游的汇水面积通常很大,库内和库上游都要设置排水系统,配置较复杂,规模庞大。
这种类型的尾矿库维护管理比较复杂,国内采用的不多。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铜矿石的矿物特性及分类铜是一种典型的亲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形成硫化物,只有在强氧化条件下形成氧化物,在还原条件下可形成自然铜。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铜矿物和含铜矿物约计250多种,主要是硫化物及其类似的化合物和铜的氧化物、自然铜以及铜的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类等矿物。
其中,能够适合目前选冶条件可作为工业矿物原料的有16种。
即自然元素:自然铜(含铜近100%);铜的硫化物:黄铜矿(含铜34.6%,括号指铜含量,下同)、斑铜矿(63.3%)、辉铜矿(79.9%)、铜蓝(66.5%)、方黄铜矿(23.4%)、黝铜矿(46.7%)、砷黝铜矿(52.7%)、硫砷铜矿(48.4%);铜的氧化物:赤铜矿(88.8%)、黑铜矿(79.9%);铜的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孔雀石(57.5%)、蓝铜矿(55.3%)、硅孔雀石(36.2%)、水胆矾(56.2%)、氯铜矿(59.5%)。
当前,我国选冶铜矿物原料主要是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
按选冶技术条件,将铜矿石以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划出三个自然类型。
即硫化矿石,含氧化铜小于10%;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大于30%;混合矿石,含氧化铜10%~30%。
铜矿物原料的特点:1)适合选冶生产的铜矿物原料,赋存于多种矿床类型。
其中,具有重要开采价值的矿床类型: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型铜矿床、夕卡岩型铜和多金属矿床、热液脉型铜矿床、火山-沉积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沉积型层状矿床等等。
铜矿(a copper mine)铜黄色的铜矿与黄铁矿(硫化铁)有时凭直观很难区别,只要拿矿物在粗瓷上划条痕可立见分晓:绿黑色的是黄铜矿;黑色的便是黄铁矿。
铜的工业矿物有:自然铜﹑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孔雀石等。
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主要的只有16种。
除自然铜和孔雀石之外,还有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和黝铜矿等。
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目录1、基本概述2、开发历史3、分类分布4、班铜矿5、黝铜矿6、黑铜矿7、提炼流程8、资源评估9、铜矿的分布一、基本概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氧或硫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
自然铜铜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斑铜矿呈暗铜红色,氧化后变为蓝紫斑状;辉铜矿(硫化二铜)铅灰色;铜蓝(硫化铜)靛蓝色;黝铜矿是钢灰色;蓝铜矿(古称曾青或石青)呈鲜艳的蓝色。
在古代文献中,青色即指深蓝色,“青出于蓝胜于蓝”就是这个意思。
全世界探明的铜矿储量约6亿多吨,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约占世界储量的三分之一。
我国有不少著名的铜矿,如江西德兴、安徽铜陵、山西中条山、甘肃白银厂、云南东川、西藏玉龙等。
在金属王国里,铜的导电性仅次于银。
铜矿比银矿多且价格便宜。
当今世界,一半以上的铜用于电力和电讯工业。
二、开发历史自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青铜被广泛地用于铸造钟鼎礼乐之器,如中国的稀世之宝--商代晚期的司母戊鼎就是用青铜制成的。
所以,铜矿石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使者”。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十万分之七,可是在四千多年前的先人就使用了,这是因为铜矿床所在的地表往往存在一些纯度达99%以上的紫红色自然铜(又叫红铜)。
它质软,富有延展性,稍加敲打即可加工成工具和生活用品。
商代铜器--龙虎石尊铜矿上部的氧化带中,还常见一种绿得惹人喜爱的孔雀石。
孔雀石因其色彩像孔雀的羽毛而得名。
它多呈块状、钟乳状、皮壳状及同心条带状。
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颜料称为石绿,又叫石录。
铜尾矿成分摘要:一、引言二、铜尾矿的成分概述1.铜尾矿的定义2.铜尾矿的主要成分3.铜尾矿中的有价元素三、铜尾矿的应用领域1.金属矿山尾矿的处理与利用2.非金属矿山尾矿的处理与利用3.环保及生态修复领域四、铜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1.选矿技术2.提取有价金属技术3.制备建筑材料技术4.制备环保材料技术5.生态修复技术五、铜尾矿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挑战与对策1.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2.尾矿库安全管理3.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4.创新与合作六、展望与建议1.尾矿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2.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3.政策扶持与引导4.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正文:一、引言铜尾矿是铜矿开采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含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资源。
随着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保意识的加强,铜尾矿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铜尾矿的成分、应用领域、综合利用技术进行概述,并对铜尾矿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挑战与对策进行分析,提出展望与建议。
二、铜尾矿的成分概述1.铜尾矿的定义铜尾矿是指在铜矿石开采、破碎、磨矿、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它包括矿石中的有用矿物、脉石矿物、伴生金属矿物和稀有金属矿物等。
2.铜尾矿的主要成分铜尾矿的主要成分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有价元素。
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等;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有价元素除铜外,还含有锌、铅、银、金等。
3.铜尾矿中的有价元素铜尾矿中有价元素的含量因矿石类型、矿石品位、选矿方法等因素而异。
通常,铜尾矿中铜的含量较低,其他有价元素的含量也相对较低。
然而,随着选矿技术的发展,从铜尾矿中提取有价金属的经济效益逐渐凸显。
三、铜尾矿的应用领域1.金属矿山尾矿的处理与利用金属矿山尾矿的处理与利用主要包括选矿、提炼有价金属和制备建筑材料等。
选矿是将尾矿中的有价金属矿物与其他矿物分离,提高金属回收率;提炼有价金属是通过化学、物理方法从尾矿中提取有价金属,提高资源利用率;制备建筑材料是将尾矿作为原料,生产砖、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第五部分铜5.1资源概述5.1.1资源概况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绿色的硫酸铜。
铜矿的形成,从储量规模和矿床数量来看,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和元古宙。
中生代铜矿多与侵位浅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如德兴铜矿;元古宙铜矿多与海相火山岩浆活动有关,如甘肃白银厂铜矿;两者相比,又以中生代斑岩型铜矿力量重要。
铜的工业矿物主要有:自然铜﹑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孔雀石等。
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具有工业价值的只有16种。
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自然铜矿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黄铜矿呈亮黄色,斑铜矿呈暗铜红色,氧化后变为蓝紫斑状;辉铜矿(硫化二铜)铅灰色;铜蓝(硫化铜)靛蓝色;黝铜矿是钢灰色;蓝铜矿呈鲜艳的蓝色。
金属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其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
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
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属形成合金,形成的合金主要分成三类:黄铜是铜锌合金,青铜是铜锡合金,白铜是铜钴镍合金。
5.1.2资源应用铜是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有色金属,被广泛地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建筑工业、国防工业等领域。
不同国家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其铜的消费结构是不同的。
从2003 年,日本的铜消费结构中,电子电器占33%,建筑占22%,交通占8%,通用工程占7%,轻工业占18%,其他占12%。
而在同时期的美国,建筑占50%,电子电器占21%,交通占10%,机械设备占9%,其他占10%。
到了2011年,美国的铜消费结构变为:建筑占45%,电子电器占23%,交通占12%,机械与设备占8%,其他占12%。
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的消费中仅次于铝,而从近年来中国的铜消费结构来看,以电力为主,大约占40%;其次是电子电器,大约占27%;再次是交通,大约占10%;然后是电子7%,建筑8%,其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