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 格式:pdf
- 大小:37.39 KB
- 文档页数:1
一、招生计划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定于202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为100名。
招生计划分为硕士生和博士生两个层次,具体招生专业和学科包括铁道工程、车辆工程、信号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等相关领域。
二、招生条件1.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芳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2.身体健康,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体育锻炼标准;3.热爱铁道事业,热爱科学研究,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4.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诚信。
三、招生程序1.填写报名表:考生可登入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冠方全球信息站或拨打院招生办通联方式索取招生简章和报名表。
填写报名表需如实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学习及科研经历、获奖情况等;2.提交申请材料:申请者需将报名表和相关申请材料(包括个人简历、论文摘要、成绩单、推荐信等)寄送至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招生办公室;3.初试:初试成绩以及相关资料审查合格后,择期进行面试。
面试结果综合考虑列入复试名单。
四、招生名额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及其他相关因素,择优确定招收名额。
拟录取的考生按相关规定到学校报到,接受国家奖学金资助,并签订培养协议。
五、国家奖学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可获得国家奖学金资助,资助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其他事项1.学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4年;2.学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住宿:学校提供住宿,住宿条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七、通联方式招生交流通联方式:010-xxx招生交流信箱:xxx八、总结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至此结束。
如有相关问题,可直接通联招生办公室交流。
希望广大研究生考生认真对待,按照规定认真准备,祝愿大家取得好成绩,顺利进入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
九、学科建设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是一所以铁道工程学科为优势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学院设有铁道工程、车辆工程、信号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
中国矿业⼤学2016年博⼠研究⽣拟录取名单公⽰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招收攻读博⼠学位研究⽣⼯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16〕17号)精神,按照《中国矿业⼤学2016年博⼠研究⽣复试、录取⼯作实施办法》(研究⽣院通字[2016]4号)和《我校创建ESI⼀流学科资源优化配置办法》(中矿⼤〔2016〕6号)等⽂件要求,我校博⼠⽣拟录取⼯作已基本完成,经学校审核,现将我校2016年博⼠研究⽣拟录取名单予以公⽰。
如对拟录取名单有异议,请在公⽰期内通过来电、来信、来访的⽅式向监察处或研究⽣招⽣办公室反映情况,具体名单附后。
公⽰期:2016年5⽉13⽇起10个⼯作⽇
通信地址: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学研究⽣招⽣办公室,邮编:221008
监察处电话:*************
研招办电话(传真):*************
研究⽣院电⼦信箱:*****************.cn
温馨提⽰:
1.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所有拟录取考⽣均要进⾏学籍学历审核,学籍学历审核未通过的考⽣,不予录取。
请所有拟录取考⽣提前准备好学历(或学籍)认证报告(各阶段学历均需认证),以便需要时可及时提供。
因不能及时提供学历(或学籍)认证报告造成的所有后果,由考⽣⾃⼰承担。
2.5⽉中旬起,学校将陆续安排⾮定向考⽣调取档案、定向考⽣签订合同以及发放录取通知书等⼯作,请考⽣密切关注我校研究⽣院站通知,并按要求完成相应⼯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拟招收相关专业研究生共计100名。
二、招生专业
1.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2. 物流信息工程
3. 铁路机车车辆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
5. 高速铁路电力系统与电气化
6. 铁路工程
7. 铁道运输经济学
8. 软件工程
9. 工程管理
三、招生条件
1. 具有中国大陆认可的本科学位证书,研究生分数线以上成绩。
2. 具有硕士学位的申请人需具有中国大陆认可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
3. 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科学研究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具有铁路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四、考试科目及安排
1. 综合素质面试。
2. 专业基础面试。
3. 外语水平测试。
五、申请方式
1. 登录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网站填写个人信息。
2. 缴纳报名费。
3. 等待面试通知。
六、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南侧11号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cn。
2009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录取名单2009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博士录取名单序号准考证号姓名录取专业1 828179100000004郭艳凤基础数学2 828179100000008左宪禹计算数学3 828179100000011张荣培计算数学4 828179100000014薛留堂应用数学5 828179100000016栗生长理论物理6 828179100000017何安民理论物理7 828179100000018赵义理论物理8 828179100000020宋红州理论物理9 828179100000021边亮凝聚态物理10 828179100000022康晓丽凝聚态物理11 828179100000023习锋凝聚态物理12 828179100000025常冠军凝聚态物理13 828179100000027毕于铁凝聚态物理14 828179100000032龚伟凝聚态物理15 828179100000034贺小春凝聚态物理16 828179100000038陈实光学17 828179100000039陈自宇光学18 828179100000041印茂伟无线电物理19 828179100000045叶宏无线电物理20 828179100000052蔡波无线电物理21 828179100000055魏兰流体力学22 828179100000056郝鹏程流体力学23 828179100000057谭中林工程力学24 828179100000058李涛工程力学25 828179100000062程坤光学工程26 828179100000063谭昊光学工程27 828179100000065蒋茂华光学工程28 828179100000066黄洪文核能科学与工程29 828179100000067张扬核能科学与工程30 828179100000068段世林核能科学与工程31 828179100000069吴清英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2 828179100000070熊仁金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3 828179100000072肖成建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4 828179100000073陈丕恒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5 828179100000075史鹏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6 828179100000077姚勇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7 828179100000080吴仲成核燃料循环与材料38 828179100000083荆晓兵核技术及应用39 828179100000084马勋★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40 828179100000085邹文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办法欢迎国内各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研究生。
凡具备申请条件者可向我院研招办提出申请。
一、申请条件1.获得本科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全国重点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所报硕士生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2.申请人在校各学期各科学习成绩优异,没有不及格或重修科目。
专业排名和综合素质排名均名列前茅;3.已通过获得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提交材料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2份;(附后)2.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和复印件;3.获得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有效证明信原件(最迟复试时提交)。
3.本科成绩单1份和专业排名及综合排名证明,要求加盖学生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后,装入自备信封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加盖教务处公章。
4.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证书复印件。
2005年6月以后参加考试,提交成绩单和复印件;5.有学术科研成果(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等)和获奖证书者,请提供复印件。
三、申请程序1.申请者,请于2009年9月30日前将全部申请材料直接寄(或送)到我院研究生部研招办。
2.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初审,将于10月上旬前通知符合条件者复试、体检时间及复试内容和要求。
复试内容包括:1)专业基础知识测试(笔试)2)综合素质面试(包括外语听力和口试、专业综合素质面试);3.复试、体检时间拟定于10月中上旬。
4.根据复试成绩择优确定申请人的录取资格。
5.取得我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录取资格的申请人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硕士研究生统一报名手续,请各位收到接收函的申请人及时登陆中国研究生网查阅并了解具体报名办法,未办理报名手续的申请人不能被录取,责任由申请人本人承担。
四、联系方法:联系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柳树路2号邮编:100081联系人:马柳昆、周岩联系电话:51849751、51874211。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2302;学位授权类别:工学博士一、学科概况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主要研究铁路、城市轨道等交通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电子、通信、信息与控制技术综合化、智能化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
高速发展的中国铁路必需建设一个综合化、智能化交通信息与控制系统,以保证高速重载铁路的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益和效率、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本学科发展依托信息与通信息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成果,并与相邻的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和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等学科协调并进。
二、培养目标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交通信息工程、交通信息控制等方面具有坚实而宽广的基础理论、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
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动向和学术前沿,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统具有独立分析能力。
能主持和组织实施科研与生产所需的试验、监测、分析和研究。
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面具有从事创造性研究的能力,具备本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基本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1、客运专线智能指挥系统主要研究:采用SOA体系架构,ESB技术,实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铁路客运专线调度指挥决策系统。
2、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主要研究: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远程控制技术、分散自律技术和运输组织管理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列车群的调度指挥。
3、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研究: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及、射频识别技术以及故障安全等技术,实现对运行列车安全可靠的进路控制和精确的速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