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拓工具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10
拓碑方法◎刘志碑是记载信息的良好载体,经年不坏,对保存文物,整理族谱等工作无疑有很大的益处,但因年代久远,碑体风化,退色等因素,有一些碑文已不能仅由数码相机来完成保护工作,这就需要辅以拓碑。
特介绍拓碑方法,以供大家使用。
拓碑所需材料与用途一、纸1.宣纸,即拓本用纸,紧贴碑阳,市售全开大幅者为佳,便利裁剪。
2.棉纸,覆盖湿濡宣纸之上,一作防止捶碑时损及底层宣纸,具有保护作用;二为吸去宣纸上部分水份,以利上墨,可谓一举两得。
也以全开大幅者为佳。
3.就实务而言,棉纸的韧性与延展性皆较佳于宣纸,故多采用棉纸。
二、墨1.着色用,市售现成化学墨汁即可。
研墨者又有添加松胶,以防止墨迹沁染。
2.如作朱拓,可用市售广告颜料,加入少许水份,以免过于胶稠。
笔者尝拓制数幅朱拓,在众多墨拓之下,特别显眼、效果尤宏,值得尝试。
三、水净水,作为洗碑、粘纸、润纸等用途;并予宣纸湿润,增加延展性而耐捶碑时的敲打,以利宣纸嵌入碑文而不破裂。
四、白芨增加碑面与纸张之间的粘着力,虽有浓度调制与混匀不易的缺点,但可以快速有力的搅拌(果汁机)而获解决。
至于浓度、黏度的比例,则视需要与经验而定,甚难表达。
以上材料均属必要,缺一不可。
拓碑所需工具与用途一、容器1.水桶,盛水用,视水源情况与携带方便,来决定水桶数量与大小。
2.喷雾器,盛水或喷水于高大石碑上端,或加强宣纸湿润情况。
二、刷子1.清洁刷一、二把,用以去除碑面尘埃污垢,也可以用洗衣刷或油漆刷,毛质硬度务求不伤害碑面为要。
2.捶碑刷数把,敲打覆于碑阳与宣纸上的棉纸,敲出碑文痕迹,并吸去宣纸水份。
可用猪鬃刷、鞋刷或洗衣刷等,毛质必求软硬适中,以免劲力不足或损及宣纸。
而其形式,则依掌握施力方便为宜,有柄亦可,市售植塑料毛洗衣刷最佳。
也可依需要自行设计制造,例如以人发扎成或毛笔剪齐,皆可为刷。
3.另备小刷子一把,用于边缘、细部或前述刷子不易敲打的碑文。
三、海绵1.一作沾水湿润宣纸所用,二为排除碑面与宣纸间的气泡。
古代的拓片工艺
古代的拓片工艺指的是在古代使用碳粉、纸张和硬纸板等材料进行拓片制作的工艺。
拓片是一种复制岩石、墓碑、铭刻、装饰和艺术作品等的方法,可以用来保存历史和记录文化遗产。
古代的拓片工艺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准备材料:碳粉、纸张、硬纸板和粘合剂等。
2. 选择需要拓片的对象,如墓碑、石碑或铜钟等。
这些对象通常都有一定的平面表面,方便拓片制作。
3. 将纸张铺在对象上,并用手或者其他工具轻轻压平,确保纸张与对象的表面紧密贴合。
4. 用柔软的画笔蘸取碳粉,并均匀地涂抹在纸张上方。
碳粉会沉积到纸张的凹凸处,形成对象的图像。
5. 小心地将纸张从对象上取下,如果不小心会破坏拓片。
需要慢慢剥离,确保拓片的完整性。
6. 再将拓片贴在硬纸板或其他支撑材料上,使用粘合剂进行固定。
这样可以更
好地保存和展示拓片。
古代拓片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中,它能够帮助保存历史和艺术品,并且方便研究和展览。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如数字扫描和高清摄影等,拓片工艺已经逐渐被新的方法所替代,但其作为一种传统技艺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
浅谈碑刻的拓制技法碑刻拓制是文物考古、博物馆陈列展览与资料建档、书法临摹,以及古玩收藏者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实用技术。
据相关资料证实,拓片技术起源于梁、隋,成熟于唐、宋,明清时期拓制技术已经是相当高超了。
精美别致的拓片具有现代摄影技艺所不能替代的特殊功能,它能够清晰、真实、准确地记录古代文物的原貌,提供相当公平完整的形象,通过传拓技法制成的拓片,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使古代精美的书法、绘画、铭文艺术等广泛流传,而且还能够让那些特别贵重的不易展出和随意触摸的孤本文物得到合理地利用和有效保护。
时至今日,这门已经拥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老传统技艺在新时期文物工作过程中,仍然发挥着提取、传播、交流和保护文物的重要作用。
本人比较喜爱这一传拓技艺,参加工作十余年来,继承和发扬文物前辈的敬业精神,虚心向老职工请教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提高拓片制作技术,阅读学习并吸取碑文精华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积累了一定的拓片制作经验,以下就是自己在古代碑刻文物拓片拓制过程中的基本技法和点滴个人体会。
一、碑刻拓制的工具与材料(一)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拓片质量的高低和工作进度的快慢直接与拓碑用工具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这类工具大致上可以分为:毛笔、刷子、扑子、镊子、纯色毛巾、塑料盆、抹布、拓板和电吹风等。
1、刷子。
比较常用的有三种。
(1)软毛刷:一般油漆刷即可,用来在碑面上洗刷粘液和除尘用。
(2)打刷:即用于将水浸润透后贴附于碑面的宣纸打入文字或花纹内,一般采用细猪棕制成,形状类似于人们日常使用的牙刷,但比牙刷大数十倍,分短把和长柄两种,黑棕上品,白棕则次之,由于猪成长周期的宿短,黑棕已经很少见了。
新棕制打刷买来后应先在粗木板或硬砖石上反复揉搓刷面,柔软后的刷面可以减少将宣纸打毛掉层的机会,从而提高拓片着墨的质量。
(3)平刷:用植物棕丝制成,亦称为扫刷,上纸时用于扫平舒展宣纸,避免拓纸表面形成皱折和积聚过多的空气,新棕刷同样需要揉擦,防止挂纸减少次品;平刷品种分大、中、小三等,根据所拓碑刻面积的大小分别选用相应的尺寸规格,实践操作中大多以个人的手感受好和习惯为准。
拓片制作技法及元碑拓制过程拓片的拓印的方法有四种;分别是扑墨拓法、擦墨拓法、蜡墨拓法、响拓法;而其中最常用的是扑墨拓和擦墨拓;现将其中拓法大略及尊经阁记碑拓制过程表陈如下,以记古技;四种拓法:一、扑墨拓法:先把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它的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之后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墨或朱砂,敷匀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形成拓片;二、擦墨拓法:主要用于拓印碑石;先把湿纸铺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纸紧覆凹处,再用鬃制打刷有顺序地砸一遍;待纸干后,用笔在拓板上蘸墨,用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把墨汁揉匀,并往纸上擦墨,勿浸透纸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三、蜡墨拓法:用松烟子和蜡调合,做成饼状大墨团,将干纸贴在刻石上,用大蜡饼干擦,又名为干擦墨;在气候严寒或洞窟潮湿地区,均可使用干擦墨拓法;四、镶拓法:用小扑子先拓大字边缘,然后镶补完整的方法;先把字边拓好揭下,再全补上墨;摩崖大字题刻,多用此种拓法;四、响拓法:拓善本碑帖,将透明薄纸平铺在碑帖上,用笔双钩轮廓,然后用小扑子影拓;或在原碑帖上覆一层薄纸双钩填墨,也叫响拓;传拓碑帖用墨,以晚清、民国初年碎墨最佳,将碎墨放入小罐内,加适当凉水,用木棍搅成墨汁,写字不洇即可用;松烟桐油合香料制成的墨,或现在精制书画墨汁,也是传拓碑帖佳品;用烟子合胶做墨汁,或用烟子合蛋清做墨汁,必须在墨汁中加薄荷精、樟脑精等香料少许,可免去拓片的腥臭味;直接用黑烟子合水传拓的最劣;用的最多的是扑墨拓和擦墨拓;尊经阁记拓制过程元代文字学家、书法家杨桓篆额书丹的尊经阁记碑2008年在山东济宁发现,因其形制巨大,文字众多,字体奇特,而受到关注;济宁日报、中国书法杂志2011年第10期分别刊登文章,赞誉“一字点画囊多体,楷书篆意隶风骨”;人们喜欢尊经阁记碑,其一,它是一桶记事劝学的诤言碑,倡导人们以尊经、崇儒、好学作为治国理家的政治主张,静谧安详的去用心灵赏阅经典;其二,雕工精细,生动形象;碑头上雕刻的二龙戏珠图案,如同雌雄二龙共迎旭日东升,充满着喜庆吉祥;其三,书体罕见,点画奇特,形似楷书,意融篆隶,为历代书体所独创;书丹者杨桓是元代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是和当朝赵孟睢⒂岷先黄朊氖榉抑弧Q罨钢坝辛郊书迹传世,一是济宁李太白酒楼记碑拓本;另一件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元三家书无逸篇;尊经阁记碑刻应是杨桓第三件书法作品,是杨桓楷书墨迹的首次发现,堪称罕见的杰作;其四,篇帙之大,洋洋洒洒;从碑刻的章法格式,到抬头分段布局,可以了解其特定的文史风俗内涵,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是研究宋元文化最直接的实物教材;该碑高厘米,宽104厘米,厚23厘米,碑额篆书四字,每字18×13厘米;碑正文共17行,每行48个字,共734个字,每字大小为4×4厘米;本人怀着对尊经阁记碑的崇敬之心,潜心学习传拓技术,不断地走访观摩,反复地实践摸索,掌握了适合室外拓制丈二宣纸拓片的技术;为使拓片能长久保存,除在纸墨的选择上精益求精,还在传拓工艺上继承传统,杜绝使用看似省力却不是传古良好方法的明矾胶水之类,继而采用传统的中草药白芨水粘贴,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拓片虽然耗时长,工序复杂,但拓制的拓片效果好,墨色匀,便于收藏;下面仅就尊经阁记碑的拓制过程作简要记述:拓片看似容易,却很有讲究,拓制的每一道工序都要小心翼翼不能出错,把力求完美贯穿始终;一、选纸;拓片能否真实地表现原碑的神韵,选取拓纸是重要的一关;通常情况下,拓印高323CM,宽110CM的石碑,用四尺的宣纸要进行多次拼接,接缝过多会显得气韵不畅,整体感缺失;采用整张的丈二宣纸来拓,既省去了接纸的烦琐,又能真实地再现原碑的精神风貌,但整张的宣纸由于面积大,操作过程中极易被风刮起扯开,因此在拓印时要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灵活运用工具材料,操作时更加谨慎细致,精心做好每一个环节,用这种方法拓出的拓片,周围留出了20CM左右的纸边,便于收藏题跋,视角上更给人以大气震撼之感经过多次试验发现,由于湿纸会吸附于碑面,拓纸往石碑上平铺时不能进行左右校正,造成偏斜,再加上丈二长的湿纸又极易被拉扯破,于是改用干上纸的方法;从网上选了几家泾县的丈二宣纸试用,最终选定了泾县的古槽牌丈二宣纸,此纸厚薄适中,白度自然、质地细密,柔软而有拉力,经得起捶砸擦拓,还原性好,遇水可恢复平整,容易把纸全部打入字口,附着力强,可牢固地贴服于碑石表面;二、布纸;布纸前先在石碑上均匀地涂刷一遍白芨水;为了能把白芨的黏液质和淀粉充分地释放出来,采用豆浆机熬制豆浆的方法,先把白芨饮片浸湿洗净,倒进豆浆机内,加水至豆浆机的上水位线,按下五谷豆浆程序,熬好后稍加水稀释沉淀,滤出白芨碴;使用时浓淡掌握要适中,过浓不易揭起,太淡起不到粘合的作用;为了让拓纸四边的尺寸准确一致,不偏不倚,铺纸时要用尺子进行测量;再用喷水壶将纸均匀喷洒一遍,把水喷成雾状,不可喷得太湿,待拓纸自然湿润舒展,用手提起拓纸的一端,慢慢用力抻平,用棕刷把纸的皱褶擀刷平整,再从中间向四周全部喷湿,一边喷一边用棕刷赶走气泡,让纸无折无皱平整地贴服到石碑上;为防止风从纸边吹入拓纸造成拓纸起鼓,要用泡沫垫把石碑四周抵压住此法仅适用于平卧的石碑;当拓纸平实地贴于石碑上后,即可用打刷捶打;捶打时覆盖一张质地松软的棉白纸或高丽纸作吸水衬纸,这样做的目的是能让拓纸干的快一些特别是在冬季尤需此法,又能防止将拓纸打破,在衬纸的作用下能迫使拓纸完全被打入字口内,使字口更加清晰密实,表面整洁平滑,尤其是上墨以后,墨色会泛起一层光泽,拓出的字口格外精神;使用打刷时要灵活运用手腕的力量,使打刷直上直下,平拍平打,利用刷子上下的惯性使之弹跳而起,用力过重会把拓纸打破;当打至碑头上方“尊经阁记”时,因字口较深,打刷不要直接打在字口上,使拓纸稍向字口凹进一点就可以了;衬纸揭起时,要防止把打入字口的拓纸带起,两手紧挨碑面慢慢拉起,不可垂直用力拉;衬纸揭起后再用打刷轻轻排打一遍;拓印尊经阁记碑的碑头是最耗时费力的,占了近整个拓碑时间的一半;“尊经阁记”四个大字居碑头正中,与碑身同在一个平面上,上部左右被二龙戏珠围绕,图案采用高浮雕手法刻制,凹凸达4CM,拓纸无法拍打到底部,但力求把龙头、龙脊、龙爪、云纹等处显现的要完整,尽量不把拓纸打破,用棕刷小心地多遍趁打,使纸慢慢延长,把每个部位显现出来;此处着墨时亦须使用小拓包小心上墨,以防用大拓包将墨浸染到空白处;待整个碑面全部捶打完后,再用棕刷刷平打毛的拓纸,每处都要刷到,这样能使拓纸更进一步贴紧碑石表面,易于着墨;否则刷不到的地方不容易着墨,制作的拓片会是花的,色泽不匀;这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三、墨的配制;按照传统方法,墨料是用旧古墨块加水在瓷罐里捣成墨汁,但现在旧古墨块市面上很难觅到,且价格不菲;用现在的墨块捣墨,因其胶性大,试了几次也没有捣出适合拓片用的墨汁;用砚台磨墨来做丈二长的拓片根本不足供用;于是就把市面上的几种常见墨汁混合使用,三种墨汁的特性各有长短,混合后的墨色、墨香得到较好表现,具体是把西安艺德轩专用拓片墨汁500g、一得阁墨汁250g、上海曹素功墨汁250g 的比例混合摇匀后使用,拓出的拓片墨香袭人,色泽光鲜,字口清晰,富有神韵;四、拓包的制作:制拓包所需材料十分普遍,秕谷、绿豆皮、荞麦皮、小米、棉花、锯末等用白布包起,捆扎成碗形,上圆下平无皱折,再套一层薄塑料袋,防止墨汁浸染,外垫二层圆形毛呢布或旧的细线织的纯羊毛衫,最外层的白布中央裁剪出一个圆孔,另把穿洗旧的纯棉针织背心也裁成圆形新针织布因纤维密不出墨,与白布中间的圆孔用针线将四周缝合好,将白布提起,用粗线绳或布带扎紧,拓包就做好了;用线缝合的好处是拓包在拍打时能防止毛呢布偏移,这样的拓包因其纹理细腻有出墨快,墨色匀,弹性好,重量适中便于掌握的特点;五、着墨;湿拓纸由透明青色变成微白时,是着墨的最佳时机;此时用A、B两个拓包,A拓包蘸饱墨后在墨板上反复地拍揉均匀,B是没有蘸墨的干净拓包,用 B拓包轻蘸A拓包后,B拓包只有很少的一些淡墨,可以直接在边缘或无字处试拓几下,停留两三分钟后观察是否走墨,如有轻微的晕墨,说明纸还湿不宜上墨,需要再等待一会;待不晕墨时,便可扑拓,这是关键的一遍,第一遍着墨不易多,坚持宁欠勿过,整体均匀原则,不能出现花斑和拓痕;这样不但能盖住纸地,又可以使墨色滋润;但绝不可连续地上墨,一定要待字口内的纸变白时再上第二遍墨,上二遍墨时A、B拓包可交替使用,以后再着墨可以稍多一点,再拓二至三遍,这样就不至于使墨透到纸背上;最后一遍,在拓包或拓板上喷少量的水,拍匀后再拓一遍,拓至黑亮为止;离开石碑后退一步,仔细观察整体效果,如果有不均匀或稍浅的地方,再补拓几下,使其均匀一致,待稍干即可将拓片揭起;揭起时要耐心细致,不易揭起的地方可用热气熏或用口呵几口气方可取下,切不可强行撕扯;拓片揭起后要铺平凉干卷起,并及时用清水把石碑清洗一遍,以防因遗漏墨迹浸染石碑表面损坏文物,也避免了因漏墨遇水后污染拓纸,为下次布纸拓碑作好准备;六、室外拓碑的注意事项;室外拓碑要把握好风力、温度、湿度对拓片的影响,风力大于3级不能施拓,春、夏、秋三季温度高于28℃时,晴天11至16时不能施拓;冬天温度不低于5℃,拓印在11至16时之间进行,需用热水喷纸,墨汁也要加热变稀后扑墨;拓印丈二尊经阁记碑拓片是一项细致艰苦的劳动,从捶打到扑墨,要经过上万次的拍打,俩人拓一张需用5个小时;同时又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创造性劳动,要练就一双灵巧的手,培养一双发现美表现美,有鉴赏力的眼睛;制作拓片要对工具材料的性能、工艺流程作深入的了解和实践,不断地总结探索,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多作“拓外功夫”,才能拓出精美的、表现充分的、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拓片;。
碑拓拓片装裱要点
碑拓是指将碑文的字迹及图案通过拓印方式移植到纸张上,以便保存和研究。
拓片则是指拓印后得到的结果,即纸张上的碑文字迹和图案。
在进行碑拓和装裱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 选择合适的碑石:优先选择保存完好、字迹清晰的石碑进行拓印。
避免选择外表破损、字迹模糊的碑石。
2. 准备工具:进行碑拓和装裱时,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包括用于拓印的墨汁、画笔、纸张、放大镜等。
3. 拓印技巧:在进行碑拓时,需要将纸张平放在碑石上,用墨汁蘸取适量墨液后均匀擦拭在纸张表面,然后再用适当的力量将纸张覆盖在碑石上,用画笔轻轻拍打纸张,使其与碑石表面紧密贴合。
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将纸张取下,获得拓片。
4. 保护拓片:获得拓片后,需要妥善保护,避免其被损坏。
可以使用专用的拓片袋或将其装裱在适合尺寸的纸板上。
5. 装裱方式:装裱拓片时,可以选择使用透明胶纸将拓片贴在纸板上,并进行封存处理,以保护拓片的持久。
6. 注意防潮防尘:装裱好的拓片需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注意防潮、防尘,以保证其保存质量。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碑拓和装裱时,一定要尊重文物保护原则和法律法规,严禁损坏或破坏古代碑石,只能进行非侵入性的拓印和保护性的装裱。
拓印技术在中国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
有些珍贵文物碑、版、印章边款、镇纸、臂搁、笔筒、扇骨、墨盒、铜镜、瓦当、画像砖和钱币等器物,由于受保护条件的限制以及大自然中有害因素的侵蚀,这些都给文物碑、版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毁。
为了保护祖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就应将其拓印下来以作备份,使其传承后世子孙。
例如:我国古代许多已散失毁坏的碑刻,因有拓片传世,如今才能见到原碑刻的内容及风采,如汉西岳华山庙碑,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被毁,但它的传世拓片现在已成为珍品;又如唐柳公权书宋拓神策军碑,因原碑已佚,仅有一册拓片传世,就成为孤本。
因此,拓印技术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有责任将祖国传统传承技术及经验,继承并发扬光大下去;同时,对国外一些先进的传承保护技术和经验,也应该很好的学习,取长补短,使我馆的文物保护传承工作达到新的水平。
下面就将拓片制作的方法及步骤简要介绍如下:一、什么是拓片?用墨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纸上后的成品。
这种拓印行为也称为拓片。
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拓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一种科学记录的方法。
除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都广泛使用这种方法记录并保存流传后世。
二、主要的拓印方法扑墨拓法:先把要拓的花纹或文字尽可能剔刷清楚,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用喷水壶把纸均匀润湿,然后在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它的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
之后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油墨或书画墨,敷匀在扑子面上,向纸上轻轻扑打,形成拓片。
擦墨拓法:主要用于拓印碑石。
先把湿纸铺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并用力刷,使纸紧覆凹处,再用鬃制顿刷有顺序地砸一遍。
待纸八成干后,用笔在拓板上蘸墨,用细毛毡卷成的擦子把墨汁揉匀,并往纸上擦墨,勿浸透纸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墨三遍即成。
碑拓的技巧一、碑拓是什么呢碑拓呀,就是把碑上的文字或者图案啥的,通过一定的技巧复制到纸上。
这可是个超有趣的事儿呢。
咱就说古代那些书法家写的字,刻在碑上,咱们要是想把它保存下来,或者想好好欣赏,碑拓就派上大用场啦。
二、碑拓前的准备1. 工具的选择咱们得有一把好的拓包。
这拓包就像个小棉球,但是它可是有讲究的呢。
不能太硬,太硬了在碑上拓的时候就会把字或者图案弄变形,也不能太软,太软了就没法把墨汁均匀地涂在纸上啦。
还有刷子,要那种软毛的,这样在清理碑面的时候就不会刮伤碑啦。
墨汁也不能随便用,要那种浓稠度合适的,不然拓出来的效果就不好看。
纸呢,最好是宣纸,宣纸吸水性好,能把碑上的东西清晰地拓下来。
2. 碑面的处理在拓之前,要先把碑面清理干净。
这就像我们要画画之前得把画布擦干净是一个道理。
用软毛的刷子轻轻地把碑面上的灰尘啊、小杂物啊都扫掉。
要是碑面上有一些小的凸起或者不平整的地方,也要小心地处理一下。
三、碑拓的具体操作1. 上纸把宣纸轻轻地铺在碑面上。
这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让纸起皱。
可以从一端慢慢地往另一端铺,要是有气泡,就用软刷子轻轻地把气泡赶出去。
就像给碑面穿一件纸做的衣服,得穿得服服帖帖的。
2. 打湿纸张用喷壶把纸喷湿。
喷的时候也要均匀,不能有的地方湿有的地方干。
喷湿的程度也要掌握好,太湿了纸会破,太干了又不能很好地贴合碑面。
然后用软毛刷子在纸上轻轻地刷,让纸更好地贴在碑面上。
3. 上墨这可是个技术活呢。
拿着拓包蘸上墨汁,在一个小碟子里把墨汁蘸匀。
然后在纸上轻轻地拓。
要从边缘开始,慢慢地往中间拓。
拓的时候力度要均匀,不能一会儿重一会儿轻的。
要是重了,墨就会渗到纸的背面,轻了呢,字或者图案就拓不清晰。
拓包的运动轨迹也要有规律,像画小圆圈一样,这样拓出来的墨色才会均匀好看。
四、碑拓后的整理拓完之后,要小心地把纸从碑面上揭下来。
揭的时候要慢,要是不小心就会把纸弄破。
揭下来之后,把拓好的纸放在一个平整的地方晾干。
实用技术:古老的碑刻传拓术古人的书法作品,主要是写在丝帛、竹木简、纸上或镌刻在甲骨、金石上,以此传播。
金石刻辞作为传布文字的重要载体,在印刷术、照相术发明之前,如何使它们化身千百,传之以用呢?传拓这种古老的复制技术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传拓的工具打刷的制作吴海绘打刷,又叫'砸刷',是上纸时使用的工具之一。
拓碑石、墓志时用的打刷,形制如放大了的牙刷,要选用上等猪鬃栽制而成。
棕刷的制作吴海绘棕刷也称为'平刷',是用来上纸的工具之一。
棕刷应选用细匀的边棕扎制,因边棕比一般的棕质地更为柔挺和耐用。
如能用选棕(是从边棕中精选出的棕丝)制成棕刷,则更为理想。
扑子的制作吴海绘扑子又名'拓包',是上墨的主要工具。
扑子的大小是根据所要拓的对象来确定。
拓碑石、画像砖石等大件器物时,就要用大的扑子。
大扑子的做法是选一尺见方的棉布一块(切忌用混纺或尼龙材料),将布摊平,再将毡子裁剪成拓包成型大小的形状,另取一块比棉布略小点的塑料布(或油纸),把备好的棉花分层絮在塑料布上,把塑料布提起,作成拓包状,再将其放在棉布毡子上。
然后提起布的四角集成一体,拿线绳用力捆扎、系紧。
柄不宜留得太长,以手能握住为准。
扎好后,可在桌子上或平面的木板上边拍边转动,使扑子松紧适宜。
小扑子可用细薄而又结实的绸子包以干净棉花,用线绳捆扎即成。
拓纸折叠法吴海绘拓纸焖湿法吴海绘拓纸,传拓用纸要根据所拓对象的不同选薄厚不同的宣纸。
拓碑石等大的器物要使用稍厚而坚韧的宣纸,拓小器物要用薄的宣纸。
湿纸是拓碑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把纸展开,将纸的左下角提起对准纸的左上角,相错1.5厘米对折,连续对折三次成一长条,再左右对折成方形或长方形,以此类推,叠出所需的纸来。
湿纸时,需夹起拓纸,先由一侧放入开水盆中,使水浸入,再换另一端,直至四周浸水,以纸的中心湿润为好。
然后把毛巾铺平,先将已经叠好的一张干纸放在毛巾中间,再把浸湿好的湿纸放到干纸上,以此类推,交错对压,再把毛巾两端提起包好,双手轻压四周,使干湿均匀,毛巾外可用塑料布(或油纸)包好备用。
简易拓碑教学,人人都可以上手用具1、白芨水:弱黏性贴撕不会伤纸2、鬃刷:将纸敲陷到凹处之中,可用一般油漆刷代用3、刷子:刷白芨水到碑上4、盘子:装白芨水的5、墨汁:拓碑用6、针:拓纸舖上时若有孔洞,可用针刺,将空气排出。
7、胶带:协助固定拓纸,以方便撕取,不伤拓纸为佳。
8、米糠:包在拓包之中,价格便宜。
9、拓包布:以细网目的布为佳,棉布、绢布及绫布皆宜。
10、剪刀:製作拓包时将多馀的布剪掉,方便拿取。
11、宣纸或棉纸:採延展性较好的纸,以免将纸敲陷到凹处时破裂。
12、毛边纸:将纸敲陷到凹处时,上方放一张毛边纸,保护拓纸。
13、海棉:清洗碑面或取带米糠当拓包用。
14、吹风机:时间来不及时,可加快乾燥的速度,方便教学。
15、喷水器:适当的补充水份,可协助拓纸伏贴。
工具製作1、白芨水(1). 如勾欠般,小火细洒白芨粉,均匀化开。
(2). 放置一天沉淀,取上层透明的白芨水使用。
(3). 不用时要冷藏,以免腐败。
(4). 夏天易乾白芨和水的比例约1:80,冬天难乾可1:50调製。
2、拓包(1). 二层布,最外层用「细网目」的布为佳。
(2). 包米糠至饱满的圆球状。
(3). 拉布四个角落收拢。
(4). 绑绳时起头保留L型,束紧后,最后的线头穿进L型的空隙,最后再拉紧即可。
(5). 将多馀的布剪掉。
(6). 可做大、中、小三种备用。
(7). 拓包两个一组,一个沾墨,一个拓碑。
3、宣纸和毛边纸(1). 依碑大小裁好备用。
流程1、洗碑:以海棉轻刷,以免破坏碑面。
2、刷上白芨水:均匀最重要,尤其是凹陷更重要,刷时可侧身斜看是否刷匀。
3、盖上拓纸:轻轻盖上一边。
4、刷平:用油漆刷由中间向四周刷开,避免绉褶及气泡。
5、修整:检查白芨水过少的地方,再刷上白芨水补充。
6、敲平:在拓纸上盖上一层毛边纸,用乾的油漆刷敲陷拓纸,使其伏贴于碑面。
7、检查气孔:可用大头针搓一下,让空气排出,但小心不要搓坏木头製的碑面。
8、贴胶带:固定拓纸边缘,以免乾燥后掉落。
金石传拓技法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技艺,主要用于复制和保存金石文物的文字和图案。
这种技艺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金石传拓主要应用于碑文、石刻、铜器、玉器等文物上,通过特殊的拓印方法,将文物的表面细节转移到纸张或其他载体上,形成拓片。
传拓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具与材料:包括宣纸、拓布、拓墨、毛笔、刷子等。
2. 清洗文物表面:去除文物表面的灰尘污垢,保证拓印的清晰度。
3. 铺纸:将宣纸湿润后铺展在文物表面,用刷子轻轻拍打使纸张贴合。
4. 拍打与上色:使用拓布均匀拍打纸张,使纸张的纤维充分吸收墨色。
5. 揭纸:待墨色干燥后,小心地揭开纸张,形成清晰的拓片。
传拓技法不仅要求技艺娴熟,更需要耐心和细致,以确保拓片的质量和文物的安全。
拓片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对于保存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传拓还引入了数码扫描和三维打印技术,使得金石传拓技艺得以更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行走的”泰山石刻碑拓作者:***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06期泰山文化活载体独树一帜的泰山石刻碑拓技艺,是以泰山石刻为母体,用宣纸、麻布、棉布、墨、颜料及其他材料,施以各种锤拓技法所完成的集资料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手工技艺。
这门技艺历史久远,最早由宫廷传至泰山脚下,并因帝王封禅活动迅速发展起来。
经过代代传承,这门技艺形成了点、按、擦、揉四法,能清晰完整地再现石刻的风貌及神韵,堪称泰山文化活的载体。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泰山石刻共有1565处,种类繁多,从细目上分,不下30种,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
石刻虽能长久地保存,但不易移动,石刻碑拓这种艺术形式能让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人们欣赏到泰山石刻的原貌。
泰山石刻碑拓因此成为历朝历代金石、书法、文学、艺术、史学、美学等学者研究和收藏的珍品,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它承载了文化与记忆,展现了泰山石刻文化的魅力。
在张亚明看来,碑拓是一种艺术处理和再创作,能准确、生动再现古代书法、绘画的艺术神韵。
它既忠实于原作,又不同于原作,强烈的色彩对比,充分表现了被拓对象的美。
泰山石刻碑拓制作过程大体分为6个步骤:清理石刻、浸泡纸张、纸张上碑、打纸入碑、调理墨色、均匀上墨。
“泰山石刻拓片具有大气恢弘、气势磅礴的特点,如清代拓片《纪泰山铭》高13.2米、宽5.3米;又如‘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泰山经石峪摩崖石刻清代拓本,刻有2779字,每字径0.5米,面积达2064平方米,堪称国宝。
”张亚明说道。
古老技艺新发展泰山石刻碑拓技艺所用的工具十分特别,刷子是由公猪背上不低于10厘米的鬃毛制作而成。
从外观上看,这种刷子跟其他刷子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其更有力度、弹性,可打纸入石,并使石纹的自然肌理、字口精确无误,浑然天成。
“拓片用的纸张是纤维长、韧性大的丝麻纸,经得起锤拓入石,但这种丝麻纸需要特别定制,成本较高,这也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带来一定的阻碍。
碑刻的拓印种类、工具及方法-书法篆刻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中华先祖勒石铭记摩崖咏怀,是值得后人用心去瞻仰和传承的,碑刻拓印深得儒家精华的濡润和滋养,形成了一种的文化风格和文化建设。
着力通过对碑刻拓印方法与技巧的研究来体现碑刻拓印的意蕴,展现传统的文化精华和新时代下碑刻拓印的发展和传承。
1 碑刻的拓印种类如果按拓印形式效果来分可以分为如下的种类:乌金拓,乌金拓是指墨色浓重黑白对比强烈的,好比乌金一样的黑亮晶莹,其浓重的效果划分给人以摄人心魄的力量。
蝉翼拓,这种拓片的效果如其名,看上去就清新淡雅,素洁迷蒙,薄如蝉翼却意境深远,其用墨十分轻薄,但是均匀得没有一丝破绽,其恍如隔世又真切含蓄的美令很多专家学者为其陶醉[1].朱拓,朱拓的椎拓原料是矿物朱砂,在古时候碑刻拓印十分的讲究,新碑刻好了之后先用朱砂椎拓,朱拓明艳夺目,使人感觉富丽堂皇,美不胜收。
蜡拓,蜡拓是蜡和烟煤搅拌的蜡饼制出的拓印,这种方法适合野外作业,所以古人多用这种方法,直接将蜡饼在纸上擦磨就可以得到拓片。
2 拓印的工具与原料2.1 拓印工具向要拓出精美的拓片,就必须先配备一套得心应手的拓片工具和优良的材料,拓片过程所需的主要工具有:棕刷、打刷、木槌、拓包、棉布毛巾、盛水容器、拓板、喷雾器等等。
棕刷,棕刷的工具主要是用来上纸和刷纸的,一般使用12 厘米或者13、14 厘米的。
打刷,打刷的材料就是猪毛,形状和鞋刷比较像,他的主要作用是在上纸之后将纸打入凹陷处,不使纸的表面与碑刻表面留有空隙。
木槌,木槌的作用在于敲打宣纸的接茬处,木槌纸榔头状的,这种敲打防止宣纸过早的绷起脱落。
用的力度可以体现拓印工作人员的基本功。
拓包,这是自己动手制作的一个工具,拓包中包裹的东西可以是豆皮亦可以是米壳,也可以是锯末,捆扎必须结实,上端是把手,下端压成扁圆的。
拓板,它的作用是和拓包协调着用的,在拓包的运用过程中需要蘸墨,就可以将拓板准备好墨,用拓包来回摩擦蘸取。
拓碑的方法◎拓碑必备的工具:一、白芨水:..拓碑的方法◎拓碑必备的工具:一、白芨水:中药行有售,其性黏若胶水,使用前需煮过如胶水一样泡稀使用。
〈也可使用白芨粉但效果不佳〉二、刷子:棕刷:敲打宣纸,使文字凹入用软毛刷:上白芨水及裱宣纸用三、拓包:用眠布包栗米,沾墨汁,拓印碑面用(拓包必须绷紧)四、墨汁:着色用,可使用墨汁或研磨之墨汁五、其它:宣纸、清洁用之刷子、装墨汁及白芨水之盆子,喷枪、卫生纸、抹布等◎拓碑的方法:第一阶段准备工具1、拓碑前必须先清洁碑上的灰尘2、纸的准备必须比碑大,上下左右稍大约二~三公分。
3、白芨水必须于当天或前一天准备,切勿提早储存,以免失去黏性。
4、拓包二个,一个沾墨汁,一个均匀墨色。
〈可交替使用〉5、刷子、盆子、墨汁、喷枪第二阶段上纸1、先在碑上刷一层白芨水,必须涂均匀。
2、上纸由上而下对其四角之后用软毛刷由上而下由中而左右由内而外刷平,同时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第三阶段敲打1、用棕刷敲打,使文字凹入均匀,但不能太大力敲打,以免拓纸破裂。
2、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约0.5公分左右即可,由上而下先纵或先横敲打皆可,俟字全部均匀凹入籍告完成。
第四阶段:上墨色1、上墨时左右手各执一拓包,左手沾墨汁,右手柔搓,左手拓包引色至右手拓包,使之平面均匀,并先行试打在预备纸,查看色泽是否均匀。
2、使用拓包必须上下正打,不可左右斜打或过分用力,亦不可专打一处,也不可东打一下、西打一下;必须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渐次密集吋吋相连,连续地步轻不重地先纵后横或先横后纵地上色,直至全碑皆上色完毕即可。
第五阶段:取下1、取下拓本的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分干时最为恰当,因此时拓本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若尚湿即急于取下,则易破裂。
2、大型碑于取下前必须二至三人协助,由上而下与碑面成垂直,平均提起拉开,并事先预备好报纸,平面放置,让他自然干,若让拓本晒太阳则拓本将形成凹凸不平及僵硬的现象。
◎优良碑拓的特征1.墨色均匀、黑白分明。
碑拓拓片装裱要点碑拓是一种古代艺术形式,它通过用墨在纸上拓印墓碑上的文字和图案,来保留和传承碑文的内容。
碑拓片往往需要进行装裱,以保护其不受损坏,并展示其艺术魅力。
以下是一些装裱碑拓片的要点。
选择合适的装裱材料。
碑拓片装裱通常使用的是牛皮纸作为底纹材料,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韧性和抗老化性能。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增强碑拓片稳定性的背板材料,比如木板或硬纸板。
准备好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装裱碑拓片需要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比如剪刀、胶水、尺子、铅笔、毛刷等。
另外,还需要一些装裱所用的底纹材料、背板材料、边线材料等。
然后,对碑拓片进行修整和调整。
在装裱之前,需要对碑拓片进行一些修整和调整,以确保其整洁和平整。
可以用剪刀修剪碑拓片的边缘,使其与底纹材料的尺寸相符。
如果碑拓片出现皱褶或损坏的地方,可以用熨斗轻轻熨平或用湿布轻轻擦拭,但注意不要用力过度,以免损坏碑拓片。
接下来,将碑拓片粘贴在底纹材料上。
首先,将碑拓片背面朝上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然后在其背面涂抹一层薄薄的胶水。
再将底纹材料放置在碑拓片上,用手轻轻按压,使其均匀贴合。
注意,要确保碑拓片和底纹材料两者的表面尽量平整,避免出现皱褶和气泡。
然后,将装裱后的碑拓片粘贴在背板上。
将背板放置在碑拓片的背面,用胶水将其固定在一起。
背板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可以选择硬纸板、木板等。
确保背板与碑拓片贴合紧密,避免松动。
装裱碑拓片的边线。
边线是装裱碑拓片时很重要的一步,它能增强碑拓片的整体感和美观度。
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边线材料,比如丝线、棉线、金线等,根据碑拓片的风格和主题来进行选择。
用胶水将边线固定在碑拓片的四周,然后用剪刀修剪边线材料,使其与碑拓片底纹和背板的尺寸相符。
装裱碑拓片是一项需要细致耐心和技巧的工作,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
希望以上的要点能够帮助到您,让您能够成功装裱您的碑拓片,并保护好它们的美丽和价值。
一、材料纸。
纸要求坚韧、细腻、超薄。
一、汪六吉净皮扎花纸。
二、边史纸。
三、净皮棉连纸。
墨。
要求油烟墨。
也可以用“曹素功墨汁”和“一得阁墨汁”。
白芨。
中药白芨加水浸泡,无色透明的白芨水有粘性,可使纸附着,拓成后又易剥离。
甘油。
用调制西药所用的甘油,在墨上滴一滴,可防止拓的纸张过湿而跑墨。
二、工具棕刷。
亦可用大号油画笔替代。
拓包。
上墨用的拓包可根据被拓物品尺寸,做成直径大小不同。
拓包内用海绵或棉花填充,衬1至2层圆形毛呢或毡片,用丝织物包上。
在丝织物外加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多余的墨汁浸入。
塑料薄膜外再加两层丝织物,用线绳扎口。
塑料薄膜。
用棕刷擦纸前覆于纸上,防止棕刷把纸擦破。
小毛巾。
毛巾沾水适当拧干,用于按压拓纸。
三、制拓步骤1、确定拓片尺寸,决定纸张大小。
2、拓前将被拓物清洗干净。
3、被拓物放案上,将纸对好拓的位置,一边用镇纸压住纸张。
4、掀开拓纸。
用毛笔沾白芨往被拓物上涂抹。
纸覆上后,用湿毛巾按压均匀。
5、塑料薄膜复于拓片纸上,用棕刷来回擦刷。
因有白芨,纸会紧紧附着。
6、用拓包沾墨,使拓包均匀沾濡微量的墨色。
7、由浅入深,反复擦拓,以墨色匀净而不浸入字口为佳。
8、拓片完成,双手慢慢揭下。
9、拓印下来的拓片为了便于欣赏,可以加题跋盖印章后装裱。
此方法也用于印章边款、镇纸、臂搁、笔筒、扇骨、墨盒、铜镜、瓦当、画像砖和钱币等器物。
2.制作拓片时怎样才能不洇?本人是一个碑拓制作爱好者,由于初学,身边有没有会这个的人指导,所以制作出来的拓片墨迹总是洇成一片,连笔画也看不清楚,而且还弄污了石碑。
想问一下,怎样才能避免这个问题。
我用的是“一得阁”墨汁,安徽的扎花宣纸,在拓纸半干的时候进行拓印,墨很快就洇开了,但是等纸干了再拓,拓后又揭不下来,我该怎么办才好啊?望各位高手不吝赐教,谢谢了。
回答准备工作:1.首先选择纤维较长的生单宣,比如河北生产的迁安宣,根据实际需要裁好,如果需要的大,要考虑接头处压1-2厘米,四周大出4-5厘米,折叠好,折叠后的尺寸在15厘米左右,浸入清水中几分钟捞出装入塑料袋待用。
碑拓工艺流程碑拓工艺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技术,将石碑文化的艺术价值展现出来,使之得以保留和传承。
下面将详细介绍碑拓的工艺流程。
首先,选材。
选择质地坚硬、纹理丰富、色泽均匀的石料作为碑拓的材料。
通常选用石灰石、花岗岩等材料。
选材时要注意石料的保存状态和纹理质感,以确保最终的拓片效果。
接下来,切割。
将选好的石料切割成所需的规格尺寸。
切割时要根据碑文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尺寸调整,同时要保证切割的平整度和光滑度。
然后,修整。
对切割好的石料进行修整,使其符合需求。
修整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磨石机、砂轮等工具,对石料进行打磨和光亮处理。
随后,准备拓片。
将选好的石料放置在大理石床或者沙皮纸上,用水或其他湿润的材料润湿石板表面,以便在拓印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传递碑文的细节。
再然后,制作拓片。
准备好纯棉细布或稻草纸,并用胶粘剂将其固定在石板上。
然后用炭条沿着碑文的轮廓进行拓印,让炭粉渗透到纸上,形成拓片。
接着,拓片处理。
将制作好的拓片进行修整和处理。
用毛笔和颜料修补拓片的不完整部分,使拓片恢复原样。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细节的处理,以保证拓片的艺术感和还原度。
最后,保管和展览。
将制作好的拓片进行保管和展览。
通常拓片需要进行装裱和封装,以防止受潮和损坏。
在展览时,可以通过展示柜、展板等形式将拓片展示给观众,以展现其文化和艺术价值。
总结:碑拓工艺是一项需要细心和技巧的工作,通过合理的选材、精细的切割和修整、准确的拓印和处理,才能制作出精美绝伦的拓片。
碑拓的工艺流程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表达和文化传承。
通过碑拓工艺,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代文化,使之得以永久保留。
拓碑的方法◎拓碑必备的工具:一、白芨水:中药行有售,其性黏若胶水,使用前需煮过如胶水一样泡稀使用。
〈也可使用白芨粉但效果不佳〉二、刷子:棕刷:敲打宣纸,使文字凹入用软毛刷:上白芨水及裱宣纸用三、拓包:用眠布包栗米,沾墨汁,拓印碑面用(拓包必须绷紧)四、墨汁:着色用,可使用墨汁或研磨之墨汁五、其它:宣纸、清洁用之刷子、装墨汁及白芨水之盆子,喷枪、卫生纸、抹布等◎拓碑的方法:第一阶段准备工具1、拓碑前必须先清洁碑上的灰尘2、纸的准备必须比碑大,上下左右稍大约二-三公分。
3、白芨水必须于当天或前一天准备,切勿提早储存,以免失去黏性。
4、拓包二个,一个沾墨汁,一个均匀墨色。
〈可交替使用〉5、刷子、盆子、墨汁、喷枪第二阶段上纸1、先在碑上刷一层白芨水,必须涂均匀。
2、上纸由上而下对其四角之后用软毛刷由上而下由中而左右由内而外刷平,同时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三阶段敲打1、用棕刷敲打,使文字凹入均匀,但不能太大力敲打,以免拓纸破裂。
2、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约0.5公分左右即可,由上而下先纵或先横敲打皆可,俟字全部均匀凹入籍告完成。
第四阶段:上墨色1、上墨时左右手各执一拓包,左手沾墨汁,右手柔搓,左手拓包引色至右手拓包,使之平面均匀,并先行试打在预备纸,查看色泽是否均匀。
2、使用拓包必须上下正打,不可左右斜打或过分用力,亦不可专打一处,也不可东打一下、西打一下;必须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渐次密集吋吋相连,连续地不轻不重地先纵后横或先横后纵地上色,直至全碑皆上色完毕即可。
第五阶段:取下1、取下拓本的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分干时最为恰当,因此时拓本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若尚湿即急于取下,则易破裂。
2、大型碑文取下前必须二至三人协助,由上而下与碑面成垂直,平均提起拉开,并事先预备好报纸,平面放置,让他自然干,若让拓本晒太阳则拓本将形成凹凸不平及僵硬的现象。
◎优良碑拓的特征1.墨色均匀、黑白分明。
2.字迹清晰不渗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