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评审处理表及返工、返修、报废记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单
预防措施实施报告
纠正措施实施报告
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明细表
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通知单(存根)
NO: XY/PR7.5-TY-02 厂、部:
年月,你单位即将到周检期的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已列入本通知的附表《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明细表》中,请按要求送检,最迟不得超过有效检定日期5—10天。
发单部门签字:接单部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通知单(存根)
NO: XY/PR7.5-TY-02 厂、部:
年月,你单位即将到周检期的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已列入本通知的附表《检测设备及计量器具送检明细表》中,请按要求送检,最迟不得超过有效检定日期5—10天。
发单部门签字:接单部门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表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发现部门
批量数检验数不合格数
不合格来源□进料检验;□生产加工;□成品检验;□库存产品;□客户退货;□客户投诉不合格事实描述:
检验员:年月日时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
分析人员签名:
责任部门:
参加评审部门
评审人员签名
评审结论:□一般不合格品;□重大不合格品:
评审处置意见:□返工返修;□让步接受;□报废;□拒收退货;
□其他:
责任部门提出处置方案:(不合格品的处置+改进计划+如造成损失对责任部门( 人 ) 的处理意见)
责任部门负责人:日期:
批准意见:
批准人:日期:
本次处置情况记录:
责任部门负责人:日期:
验证处置结果:
验证人:日期:。
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误用不合格品,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道工序或发给客户。
2.适用范围:适用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交付,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
3.定义:3.1不合格品:指公司产品或原材料、半成品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特性。
3.2返工:指不合格品通过重新加工能清除原来不合格项目,使产品符合规定要求。
3.33废品:指无法返工返修、降级使用,改做他用和无法回收的不合格品。
4.职责:1.1质管部:负责制订每道生产工序的不合格品处理的详细规定。
4.2质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记录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的隔离工作。
5.3质管部:负责组织工程部、车间和相关部门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确定适当的处置方式。
6.4生产计划部:负责不合格原材料和外协件的退货工作。
4.5车间:负责不合格品返工处理。
5.6仓储部:负责待退原材料和外协件的标识、隔离工作。
5.内容:5.1原材料和外协件不合格品控制5.1.1原材料和外协件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5.1.2工作程序5.1.2.1质管部进料检验员根据仓管员填写的《进料报检单》(表格编号FM-JLQ C-OOI)进行抽样检验,将检验结果填入《进料检验报告单》(表格编号FM-JLQC-002)和《进料报检单》6.1.2.2若检验结果审核判定为不合格,仓管员收到质管部的《进料报检单》后,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放置于退货区,质管部签发《原材料/外协件不合格通知单》和《进料检验报告单》送生产计划部。
《进料检验报告单》应抄送一份给该原材料的认定/认证部门,若为结构件,则抄送结构设计部门。
若有必要,原材料的认定部门可与供应商进行技术上的沟通,结构设计部门可与模具厂/注塑厂沟通,并将沟通结果反馈给质管部。
7.1.2.3生产计划部按照《原材料/外协件不合格通知单》《进料检验报告单》,办理退货手续。
8.1.2.4在特殊情况下,(如生产紧急或此不良对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影响不大)若生产部认为有让步接收的必要,则由质管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提出处理意见,报上级领导批准。
不合格输出控制程序(ISO9001:2015)1.目的:验证产品和服务已经符合要求,确保不符合要求的输出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进料、过程成品、半成品、搬运、客户退货等和服务的不合格。
3.权责:3.1.质检部:对本程序过程管理负责,产品和服务放行的监视和测量,不合格品的统计分析,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的跟踪验证。
3.2.生产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和处理,必要时负责办理让步接收申请;产品和服务按作业规范生产。
3.3.技术部:负责不合格输出的评审。
4.定义:4.1.紧急放行:对未经检验的产品紧急投入下道工序所采取的措施。
4.2.特采放行:未达到质量标准,降低标准要求宽收。
4.3.不合格输出:指不符合预期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不合格品、报废品、顾客退货。
5.工作流程:5.1.产品和服务的验证:质检部依质量策划确定产品和质量体系要素的质量目标和要求,确保下列各项质量活动得到有效控制。
5.1.1.生产管理:5.1.1.1.工序名称。
5.1.1.2.工序作业内容。
5.1.1.3.生产使用设施。
5.1.1.4.控制项目/控制条件。
有关质量、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获取和更新。
5.1.2.质量管理:5.1.2.1.检验项目;5.1.2.2.判定依据;5.1.2.3.监视测量资源;5.1.2.4.检查方法和质量管理记录。
5.2.发现不合格输出:5.2.1.生产过程发现不合格输出时,应对当前加工制止,已生产出产品隔离、并做好不合格标识;5.2.2.交付合的产品发现不合格输出时,应停止提供产品和服务,及时与顾客协商,必要时召回产品;5.2.3.可疑产品由所在的责任部门直接通知对应的部门或车间的质量检验人员进行质量状态的确认,经确认合格的可以按正常生产流程转序或交付,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按以上程序处理。
5.3.IQC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置:5.3.1.若IQC判定为不合格时,由经营部、质检部及生产部根据生产状况及质量不良现象会签,由总经理判定退货、加工使用或特采。
返工、返修复检记录
返工、返修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产品存在缺陷或不合格问题,需要进行修复或改进的情况。
为了记录返工、返修的情况,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编制返工、返修记录表:在记录表中,包括以下内容:
- 产品名称和编号
- 返工、返修的原因和问题描述
- 返工、返修的日期和时间
- 负责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 返工、返修的工序和操作步骤
- 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
- 返工、返修的结果和效果
- 完成返工、返修的验收和审批人员
2. 进行返工、返修:根据记录表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工序和操作步骤。
在修复过程中,需要确保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注意质量控制。
3. 记录返工、返修的过程:在记录表中,及时记录返工、返修的过程和操作的细节,包括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
4. 返工、返修的验收和审批:完成返工、返修后,进行验收和审批。
验收人员需根据标准或规范对修复后的产品进行检查,确保修复效果符合要求。
5. 学习和改进:根据返工、返修记录,分析返工、返修的原因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返工、返修的记录,帮助企业追踪和管理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部门如何做流程记录表单IQC 进货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由检验员标识、隔离,经质量主管确认,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复印件)给仓库/采购/机加工,检测结果并录入ERP;根据问题严重性或发生频率,是否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采购→供应商(QC主管确定),对不能及时(当日)处理的产品入不良品仓库。
1.《原材料进料检验单》--IQC2.《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QC主管采购由采购员/主管组织相关人员作不合格评审,评审结论分为:让步、返工/返修、全数选别、拒收。
1.《不合格品评审单》--采购采购*整批拒收:仓库办理退货手续,由采购部门落实2个工作日内处理。
*让步接受:由采购员/主管填写《不合格评审单》,并组织质量、研发、装配、仓库、市场等部门进行评审,在《不合格评审单》上注明评审内容。
如有顾客要求,让步接收还需得到顾客的批准。
*返工/返修:1.退供应商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必须重新送检,合格后方可入库。
(即对IQC首检时问题点的关闭)2.若生产及需,工艺部组织公司生产部门返工/返修,生产部门填写《返工/返修记录单》,并提交采购部,采购部再次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即对IQC首检时问题点的关闭)*全数选别:采购部组织实施,挑选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提交检验,不能使用的产品退回供应商。
备注:返工/返修及全检选别所产生的时间,由生产及质量部计算出并反馈给采购部,扣除供应商货款。
1.《不合格品评审单》--采购2.《返工/返修记录》--生产部 /IQCIQC对让步接受、返工返修、全数选别后的产品进行标识,对不合格品记录进行存档《产品标识卡》--IQC装 配对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应做好标识、隔离存放。
由生产相关人员开具《退料请验单》(备注不良内容,批号,数量)连同产品一起交给IQC检验确认1.《退料请验单》--装配IQCIQC对退回件进行复检 1.《退料验收单》--IQCQC主管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废、装配返工维修→再送检)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来料不合格品(采购件及机加工件)生产线不合格品标识不合格品提出评审整批拒收返工返修让步接受全数选别检验OKNG重不合格品提出不合合格不合。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了对采购、生产过程及售后不合格品或可疑品的控制,防止不合格品或可疑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非预期使用,特制定本程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采购、生产过程(包括各阶段、各工序)及售后的不合格品或可疑品的控制和管理。
3.0术语和定义本程序引用ISO9001:2015的术语和定义;其他:3.1不合格品:不符合顾客要求、技术规范、标准的材料或产品;不合格品包括:让步使用产品、返工/返修产品、报废产品、退货产品、过期产品及可疑产品。
3.2可疑产品:未经标识或状态不明的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被视为可疑产品:a、原有的检验/试验状态遗失;b、怀疑失准的检验/试验设备所检验的产品;c、发现最终产品存在漏检或错检;d、全尺寸检验、性能试验后发现有不合格的同批产品。
可疑产品按不合格品进行控制。
4.0职责4.1生产部各车间:负责在接收、使用、生产过程中,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或可疑品的标识、隔离、反馈;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等。
4.2采购部:负责对外购原/辅材料、工装/模具等不合格品申请让步接收、退货以及与供方的信息沟通、反馈等。
4.3质量部:为不合格品控制的归口部门,负责让步接收及有关质量争议问题的组织判定;负责不合格品的纠正及预防措施跟踪验证;负责监督管理公司各环节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隔离、判定。
4.4技术部:负责小批量试制到批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的处置;参与不合格品评审。
4.5营销部:负责销售过程中不合格品质量信息的收集、统计、初步分析处理、反馈等。
5.0作业流程图5.1外购物料不合格品管理流程:见附件。
5.2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管理流程:见附件。
5.3交付/服务过程中不合格品管理流程:见附件。
6.0作业内容6.1无论在哪个阶段、发现那种形式的不合格品,首先考虑的是纠正和围堵,并按照《标识和可追溯性规定》执行;6.2一般情况下,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结论须在8小时内完成,客户有要求的按客户要求;6.3质管部每日统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并传递给相关部门,以便识别改进机会;6.4质量部每月统计内外部质量损失率,并报财务部,由财务部核算质量成本;6.5质量部负责监督和落实造成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责成相关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及效果验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对可疑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材料进行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和处置,使生产过程中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合格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产品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一过程或交付至顾客。
2.0范围:适用于从原辅材料或产品进厂到制造、交付全过程的不合格品控制,包括可疑产品的控制;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或服务。
3.0术语和定义:3.1不合格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材料,即指不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3.2缺陷:未满足与以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3.4 废品:按规定要求不能使用或不能经济地进行返修的不合格品。
3.5 不合格品管理:对不合格品进行的鉴别、标识、隔离、审理、处置、记录等一系列活动。
3.6 不合格品审理系统:由不合格品判定的质量管理部门、不合格品审理小组和审理员等组成的分级审理不合格品的系统。
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应独立行使职权。
如果要改变其审理结论时,需由最高管理者签署书面决定。
参与不合格品审理的人员,须经资格确认,并征得顾客的同意,由最高管理者授权。
3.7 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通常是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并针对特定的用途。
3.8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让步通常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对含有不合格特性的产品的交付。
3.9 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3.10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3.11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
返修与返工不同,返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3.12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变更。
3.13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文件编号:Q/YC–P039–2013/A 0 归口管理:行政部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一、目的为明确不合格品隔离、标识、记录、审理和处理要求,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制定本程序。
二、范围适用于本军工产品及其采购、外协产品的不合格品控制。
三、职责(1)检验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隔离和记录。
(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品审理和处置的归口管理工作。
(3)责任单位负责对不合格品产生原因和责任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4)采购部门负责对采购的不合格器材进行标识、隔离和记录,并负责办理退换等手续。
四、工作程序1.不合格品的管理1)不合格采购产品的管理(1)采购产品经复验不合格时,由检验人员在验收报告单中签署不合格结论。
(2)采购部门接到不合格验收报告后,应立即将不合格采购产品送交不合格品隔离区。
并对其进行标识隔离,由隔离区管理人员进行标识和登记相应的台账。
2)工序不合格品的管理(1)生产工人或工序巡检人员在工序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放人“工序不合格品隔离区”,隔离区应明显标识并在随批加工记录中反映不合格品数量、责任人等。
(2)工序不合格品隔离区中的不合格品由责任人于当班结束前送交不合格品隔离区。
(3)隔离区管理人员收到工序不合格品后应清点数量,明确不合格状态及责任人后,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交责任单位,一份自存,并分类存放,做到账、物、卡相符。
3)半成品不合格品的管理(1)检验人员在半成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后应放人专用的半成品不合格品存放区中,不合格品存放区应有明显的标识。
(2)检验人员在每班(或批)结束前,应将其不合格品送交隔离区,隔离区人员在确认数量、不合格状态、批号、检验员后开具不合格品通知单一式两份,一份交责任单位,另一份自存。
(3)隔离区人员依据不合格通知单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分类存放、登记台账。
(4)隔离区人员按月填写“隔离区不合格品统计报表”依据不合格品评审意见,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和“废品销毁登记表”。
返工、返修处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为了明确返工返修过程,通过对返工返修过程产品类别、数量、工时标准的有效控制,降低生产成本,使返工返修流程更加顺畅,以保证返工返修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产生的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以及客户退货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作业处理。
3.定义:3.1不合格品:不符合顾客要求或规定的产品,本车间包括:客退品;质量检验不合格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按顾客要求的改制品;因设计、工艺变更可以转用为其它产品的在库品或者在制品;长期库存品。
3.2 返工:指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返工后的产品一定是合格品。
3.3 返修:指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返修后的产品可以满足预期用途,但不一定是合格品。
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
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3.4批量是指公司(或车间)在一定时期内,一次出产的、在质量、结构和制造方法上完全相同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
具有多品种加工能力,成批轮番加工制造产品的生产类型,其批量大小不一,一般同时采用专用设备及通用设备进行生产,按每种产品每次投入生产的数量,分为大批量生产、中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三种。
4.权责:4.1 质量部:负责在线不合格品的确认及相关不合格品处置方式的判定,数据收集,组织(生产/工程)等人员给出不合格品最终处理意见,返工返修过程品质跟踪,结果品质确认。
4.2生产班组及仓储: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与隔离,数据统计(包括不良数据、返工返修工时统计等),按照返工返修方案负责实施返工返修作业。
4.3 工艺工程(技术室):负责制程及检验中出现的不合格品原因分析,制定出纠正措施;出具返工策略单和返修、返工指导性文件(SOP)指导生产作业返工。
4.4 车间计调:负责返工返修作业管制,调度生产资源、安排返工返修。
4.5财务部:负责返工成本核算, 按月统计汇总返工返修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