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园区安全评价导则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30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1总则为指导、规范化工(工业)园区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化工(工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
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化工园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
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3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
3.5定量风险评价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
3.6个人风险化工园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
3.7社会风险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
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3.8安全容量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4安全评价程序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程序为:前期准各;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与分析结论;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等。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DB 51/ TXXXX—2018四川省化工园区(集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导则(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8-11-26)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目次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程序 (2)5 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报告 (4)附录A(规范性附录)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应获取的主要参考资料 (7)附录B(规范性附录)安全风险容量分析评价方法 (9)附录C(规范性附录)技术深度要求 (12)附录D(规范性附录)报告格式式样 (21)前言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大危险源测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施富强、邓利民、侯映天、代小明、袁凡雨、巫良杰、陈丽丽、李芒、甘媛、彭敏君、任丹、李会芳、王林元、江兴平。
四川省化工园区(集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导则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内规划、在建、建成化工园区(集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
其它涉及危险化学品的重大风险功能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文。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导则。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T 3046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目录》《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诊断分级指南(试行)的通知》(应急〔2018〕19号)3 术语和定义3.1 危险化学品(hazardous chemicals)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它化学品。
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导则(试行)1 总则为指导、规范我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
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园区(聚集区)的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化工园区(集聚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
3.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3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 风险评价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
3.5 定量风险评价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
3.6 个人风险化工园区(聚集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
3.7 社会风险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
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3.8 安全容量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近年来,我国绿色化工园区发展迅速,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力量。
作为绿色化工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绿色化工园区的制度对于实现绿色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将详细阐述“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以期为绿色化工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一、评价标准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应该考虑绿色化工园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表现。
具体而言,评价标准包括:(一)经济性评价:主要体现绿色化工园区的经济绩效,如工业总产值、社会收入、就业水平、先进管理技术等。
(二)社会性评价:着力考察绿色化工园区对本地人口的影响,如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少数族裔技能、保护居民健康及安全等。
(三)环境性评价:重点着重于绿色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情况,如节能环保、污染治理、废物处理等。
二、评价方法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应采用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
具体而言,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以下评价方法:(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大量的访谈问卷,了解实地绿色化工园区的运营状况,确定绿色化工园区实际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指标法:根据评价标准,建立恰当的指标,如经济性指标、社会性指标、环境性指标等,为具体衡量绿色化工园区实施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三)文献分析法: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新闻资料的分析,结合实地调查,以及社会调查,可以更加深入而全面地反映绿色化工园区的发展现状。
三、评价评级绿色化工园区通过采用上述评价方法,可以依据评价标准对绿色化工园区进行评价评级。
一般而言,绿色化工园区评价的等级普遍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和“极差”五个等级。
四、评价实施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主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条例》、《国家绿色化工园区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对绿色化工园区进行评价和管理,以保证绿色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应由联合行政执法组织负责实施,结合上下游行业协调参与,定期进行抽查,并建立绿色化工园区的检查机制,实行多方联动的有效监管。
化工园区区域性整体安全评价导则1总则为指导、规范化工(工业)园区区域性安全风险评价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化工(工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
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的安全风险评价工作。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化工园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
3.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3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
3.5定量风险评价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
3.6个人风险化工园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
3.7社会风险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
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3.8安全容量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4安全评价程序化工园区安全风险评价程序为:前期准各;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方法;整体性定性、定量评价与分析;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与分析结论;编制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报告等。
工业园(集中)区安全风险评估导则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工业园(集中)区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和评估目的、安全风险评估程序、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等基本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XX省行政区域内以工业企业为主聚集形成的工业园(集中)区,开展园区安全风险评估。
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等其他功能区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按相应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导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导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23694风险管理术语GB/T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T3046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估导则MZTT031-2012自然灾害风险分级方法建标15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3术语和定义3.1工业园(集中)区industrialpark/centralizedzone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供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协作生产区。
3.2工业园(集中)区管理单位industrialpark/centralizedzonemanagementunit依法设立的直接管理工业园(集中)区的机构,多为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或其他受委托直接管理工业园(集中)区的部门及其安全监管机构。
3.3安全风险safetyrisk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
3.4安全风险评估safetyriskassessment以实现园区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园区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园区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从而为园区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化工园区安全容量评价工作流程随着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规模,化工园区的规模和数量也在增加。
化工园区的安全容量评价工作对于保障园区内化工企业的生产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化工园区安全容量评价工作流程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一、工作准备1.1.确定评价的对象化工园区安全容量评价的对象是化工园区,包括园区内企业的生产工艺及相关设施,以及园区周边的交通、自然环境、社区等情况。
1.2.确定数据来源对于化工园区安全容量评价工作而言,数据来源是十分关键的。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需要提前确定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包括现场勘查、企业报表、政府相关统计数据和公开数据等。
1.3.确定评价指标化工园区安全容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园区内化工企业的类型、规模、技术水平、生产安全管理等情况,以及园区周边环境的自然条件、交通情况、社会人口密度等。
二、数据收集2.1.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获取数据最直接的方式,主要包括对园区内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设施、安全措施等情况的查看和评价。
对于园区周边的环境情况,也需要进行实地考察。
2.2.企业报表企业报表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化工企业的规模、生产能力和安全管理情况等。
因此,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要收集园区内企业的报表和研究报告等。
2.3.政府相关统计数据和公开数据政府相关统计数据和公开数据来源广泛,覆盖范围大。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政府相关统计数据和公开数据,例如人口统计、交通数据、气象数据等。
三、数据分析3.1.数据归一化处理由于数据来源多样化,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2.数据统计分析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园区内化工企业的数量、类型、规模等情况,以及园区周边环境的自然条件、交通情况、社会人口密度等。
四、评价分析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化工园区安全容量的评价分析。
关于化工园区(聚集区)安全评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与阶段性反弹并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的挑战没有改变的前提下,新一轮化工园区整体规划的需要,化工园区安全评价,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决策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及园区管委会的高度重视。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1〕47号)中指出:“三、主要任务(一)完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
危险化学品:推动制定与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
开展城市化工产业布局调查,加强城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和化学品输运管线等易燃易爆设施隐患排查治理。
推动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入化工园区,规范化工园区安全监管,实行化工园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价制度。
推动城区内安全防护距离不达标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及储存企业搬迁。
强化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对涉及危险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建立自动控制系统及独立的紧急停车系统。
强化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危险产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监控,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许可。
健全区域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联控机制。
加快建设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险化学品交易市场,推动大中型城市内的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进场交易。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指出:“36.加强对化工园区、大型石油储罐区和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的安全监管。
科学规划化工园区,从严控制化工园区的数量。
化工园区要做整体风险评估,化工园区内企业整体布局要统一科学规划。
化工园区要有专门的安全监管机构,要有统一的一体化应急系统,提高化工园区管理水平。
”综述上述文件,我们不难想像:在十二五期间必将全面开展化工园区安全评价工作。
为此作为安全评价机构需要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