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常见内科病发生特点及其诊治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2
动物兽医内科学的内科疾病和治疗方法动物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内部器官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的学科。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内科疾病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1. 肠胃炎:常见于犬、猫等动物,主要症状为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予轻食、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2. 肝炎:肝炎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犬、猫等动物。
治疗方法包括抗炎、保肝、抗氧化剂等药物治疗,并配合合适的草药调理肝功能。
3. 胰腺炎:常见于犬、猫等动物,症状为剧烈腹痛、呕吐、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通常采用抗生素、胃肠动力药等药物治疗,同时要求患者禁食一段时间,给予胰酶替代治疗。
二、呼吸系统疾病1. 支气管炎:常见于犬、猫等动物,主要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物、咳嗽止痛药等的联合应用,同时进行吸痰等辅助治疗。
2. 肺炎:常见于犬、猫等动物,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抗炎药物的使用,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氧气治疗和辅助通气等。
3.哮喘:主要见于犬、猫等动物,症状为咳嗽、呼吸急促等。
治疗方法包括哮喘喷雾剂、抗炎药物等的使用,同时避免接触过敏原。
三、泌尿系统疾病1. 肾病:常见于犬、猫等动物,主要症状为尿量改变、水肿等。
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支持、利尿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的联合应用,严重患者可能需要透析治疗。
2. 膀胱炎:常见于犬、猫等动物,症状为尿频、尿急、尿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止痛药物等的使用,同时加强卫生管理和保持适当的饮水量。
3. 尿结石:主要见于狗、猫等动物,常导致尿道梗阻和尿路感染。
治疗方法包括溶石治疗、手术切除等,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如喂养低镁、低磷饮食。
四、心脏疾病1. 心力衰竭:常见于老年犬、猫等动物,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等。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利尿药物、血管扩张剂、心脏强心剂等的使用,同时控制患者的体重和合理的运动。
2. 心肌病:主要见于猫等动物,症状为运动耐力降低、呼吸困难等。
动物内科学中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动物内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内部器官和系统疾病的学科,涵盖了多种动物的诊断和治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动物内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并介绍它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心脏病心脏病是动物内科学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常见的心脏病包括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
诊断心脏病通常需要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和血管扩张剂等。
对于一些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二、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在动物中也比较常见,如肾炎、肾结石和肾衰竭等。
诊断肾脏疾病需要进行尿液分析、血液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限制蛋白质摄入和进行透析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肾衰竭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三、消化系统疾病动物的消化系统疾病也经常出现,如胃肠炎、消化不良和胰腺炎等。
诊断消化系统疾病通常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和X射线等。
治疗方法包括改变饮食、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一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还需要配合消化酶替代治疗。
四、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动物内科学中也属于常见疾病。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哮喘和气胸等。
诊断呼吸系统疾病通常需要进行X射线检查、呼吸功能测试和血液气体检测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吸氧和进行支持性疗法等。
对于一些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呼吸机辅助治疗。
总之,在动物内科学中,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很大的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动物疾病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
但是,对于动物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需要十分谨慎和精确,以确保动物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和关怀。
(字数:449)。
动物常见内科病发生特点及其诊治网上考查课作业题答案一、解释下列疾病的病性和临床特征(每题8分,共40分)1.骨营养不良:由于VD及Ca、P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骨营养不良性疾病,包括骨软病、纤维性故营养不良和佝偻病。
临床上以消化不良、异嗜、运动障碍、骨质疏松和骨骼变形为特征。
2.胸膜炎:是胸膜发生以纤维蛋白沉着和胸腔积聚大量炎性渗出物为特征的一种炎症性疾病。
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胸部疼痛、体温升高和胸部听诊出现摩擦音3.心力衰竭:指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衰竭,使心脏排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静脉回流受阻等而呈现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
临床上以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静脉怒张,心音脉搏减弱及出现全身性的浮肿为特征。
4.前胃弛缓:指前胃的兴奋性降低,蠕动机能减弱,瘤胃内容物迟滞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紊乱的疾病。
临床上以食欲降低,前胃蠕动机能减弱或停止。
缺乏反刍和嗳气为特征。
5.马疝痛:泛指动物对腹腔或盆腔内各组织器官内感受器疼痛性刺激发生反应所表现的综合症。
其特征为腹痛、脱水、循环障碍和中毒性休克。
二、鉴别诊断(共15分)1.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炎和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是指个别肺小叶或几个肺小叶的炎症。
通常肺泡内充满由上皮细胞、血浆和白细胞等组成的浆液性炎症渗出物。
临床上以弛张热、呼吸次数增多、扣诊有散在的浊音区、听诊有捻发音为特征。
细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粘膜表层或深层的炎症,呼吸极度困难,呼气呈冲击状,因继发肺气肿,肺扣诊界后移,热型不定。
大叶性肺炎:是整个肺叶发生的急性炎症过程,临床上以高热稽留、铁锈色鼻液、肺部广泛浊音区和病理定型经过为特征。
听诊:肺泡呼吸音消失,X-射线检查出现均匀一致的大面积阴影。
三、问答题1.奶牛酮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15分)治疗原则:补糖抑酮。
治疗奶牛酮病的方法很多,但常用和有效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类(1)静脉注射葡萄糖:50%葡萄糖溶液500ml,缓慢注射,这是提供葡萄糖的最佳途径。
宠物常见内科疾病宠物作为我们的忠实伙伴和家庭成员,健康问题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话题之一。
在宠物养育过程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宠物内科疾病,并探讨其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是宠物常见的内科问题之一。
其中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
如果你的宠物经常打喷嚏、发烧、流清鼻涕,或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那么很可能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此时,你应该尽早带宠物去兽医处进行检查和治疗。
为预防呼吸道疾病,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宠物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暴露在寒冷和潮湿的环境中。
此外,定期给宠物打疫苗也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
二、消化系统疾病宠物的消化系统也是容易受到损伤的部分。
常见的疾病包括肠胃炎、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
宠物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呕吐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时,很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
为预防消化系统疾病,我们应该注意宠物的饮食习惯。
避免给宠物食用腐烂变质或者过于油腻的食物。
还需要注意避免宠物吃草、食用垃圾等不适当的食物。
如若宠物出现了消化系统的问题,及时带宠物去看兽医,并按照兽医的建议进行治疗。
三、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宠物患上泌尿系统疾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
当我们发现宠物出现尿液异常时,应及时带宠物去医院进行检查。
为预防泌尿系统疾病,我们应该多给宠物提供饮水,促进尿液的排泄。
定期为宠物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四、心脏疾病与人类一样,宠物也容易患上心脏疾病。
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心脏衰竭、心肌病等。
当我们发现宠物活动耐力减弱、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时,应该高度怀疑宠物是否患上了心脏疾病。
为预防心脏疾病,我们应该保持宠物的合理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定期带宠物去兽医处进行心脏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肝脏疾病肝脏是宠物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疾病会给宠物带来很大的痛苦。
常见的肝脏疾病有肝炎、肝纤维化等。
动物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动物内科学是研究动物内部疾病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通过诊断和治疗来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在动物内科学中,存在许多常见的疾病,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动物内科学中常见的一类疾病,包括胃炎、肠炎、胰腺炎等。
针对这些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是通过动物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如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
进一步诊断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和粪便的常规检查、胃镜等。
对于不同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如服用抗生素、消炎药物、胃肠道保护剂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动物内科学中另一个常见的疾病类别。
常见的疾病包括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动物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来判断。
进一步诊断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等。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止咳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等。
三、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动物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如心脏病和高血压等。
对于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动物是否出现气喘、心脏杂音等症状。
进一步诊断可以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使用利尿药、心脏强心剂、血管扩张剂等。
四、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动物肾脏和尿路系统的疾病,如肾炎、尿路感染等。
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动物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进一步诊断可以通过尿液常规检查、超声波检查等。
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利尿药物、抗炎药物等。
五、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动物神经系统的疾病,如中风、肌肉病等。
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观察动物是否出现瘫痪、抽搐、共济失调等症状。
进一步诊断可以通过脑电图、磁共振成像等检查。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包括使用抗痉挛药物、抗癫痫药物、康复训练等。
综上所述,动物内科学中存在许多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小动物内科疾病小动物内科疾病一、胃内异物㈠概念胃内异物是指胃内长期滞留难以消化的异物,使胃黏膜损伤,影响胃的功能,严重时引起胃穿孔,继发腹膜炎。
特征是:呕吐和食欲不振。
㈢症状1主要症状是呕吐和食欲不振。
2轻者:多无症状。
有的食欲时好时坏、间断性呕吐(采食固体食物)、进行性消瘦。
3当胃内有较大而硬的异物时表现急性胃炎的症状:不食、呕吐、腹痛:站立或卧地时可见弓腰,触诊前腹部敏感疼痛。
4当胃内异物是金属或是锐性物体时:可引起胃黏膜出血甚至穿孔。
5猫毛球症:食后常吐,呕吐物中常混有被毛。
食欲差,逐渐消瘦。
㈤治疗——排出内容物、对症治疗1 保守疗法:内服油类缓泻剂。
2 催吐:阿朴吗啡40~80mg/kgbw,皮下注射。
隆朋1mg/kgbw,肌注。
3 胃内有钉、针等小而尖锐的异物时,可将脱脂棉球装入胶囊或在肉块中投服,或投服甲基纤维素、琼脂化合物。
4 手术疗法二、胃扩张-扭转综合征㈠概述1 胃扩张:是由于胃的分泌物、食物或气体后排障碍,导致胃壁过度扩张的一种急腹症。
胃扭转:是指胃发生扭转而使胃内容物不能后送,继发胃壁扩张的一种急腹症。
2 常见于大型、深胸型品种的犬。
发病率最高的六个品种是:大丹犬、魏玛犬、圣伯纳犬、戈登猎犬、爱尔兰猎犬、标准贵宾犬。
雄犬比雌犬发病率高;老龄犬发病率高。
本病分为:单纯性胃扩张、胃扭转综合征、胃扩张-肠扭转3种。
㈡病因1、单纯性胃扩张①一次性食入过量干燥难消化或易发酵、易膨胀的食物。
②剧烈运动后饲喂或食后剧烈运动,饮用大量冷水。
③植物神经受抑制: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也可引起本病。
④继发于其他疾病:如肠梗阻、便秘、肠变位等。
2、胃扭转综合征胃下垂、胃内食糜胀满、脾肿大、钙磷比例失衡;摄入大量食物和饮水后打滚、跳跃、迅速上下楼梯。
二、胃扩张-扭转综合征㈣症状1 突然发病。
剧烈腹痛:翻滚,嚎叫。
然后腹部进行性膨胀、干呕、流涎、呼吸困难。
2 腹部叩诊呈鼓音或金属音。
腹部触诊可摸到球状囊袋。
动物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和诊断方法动物内科学是研究动物身体内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在临床实践中,兽医师们经常会面对一些常见的疾病,例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动物内科学中一些常见的疾病以及用于诊断这些疾病的方法。
一、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的动物内科学领域。
动物可能会患上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气胸和肺炎等。
通过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和行为,兽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呼吸系统疾病。
然而,为了确诊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兽医师通常需要借助其他诊断方法,如X光检查、血液分析和支气管镜检查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另一个常见的动物内科学领域。
动物可能会患上胃炎、肠炎和肝病等消化系统疾病。
兽医师在诊断消化系统疾病时,通常会先仔细询问动物的饮食习惯和排便情况。
此外,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也是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查和胃肠道X光。
三、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是动物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心脏病、高血压和贫血等循环系统疾病常见于动物。
对于这些疾病的诊断,兽医师通常会通过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和对其进行体检来初步判断。
然后,他们可能会进行血液测试、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四、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动物内科学领域。
尿路感染、泌尿结石和肾衰竭等疾病可能会影响动物的尿液排出和肾功能。
在诊断这些疾病时,兽医师通常会依靠尿液分析、超声波检查和肾功能测试等诊断方法。
五、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动物内科学中的一大挑战。
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脊髓疾病等疾病可能会导致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异常。
为了诊断这些疾病,兽医师通常会采用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和肌电图等诊断方法。
总结:动物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和诊断方法涵盖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
对于每种疾病,兽医师在诊断过程中不仅依靠观察临床症状和行为,还需要借助各种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技术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动物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案动物内科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内脏器官及其疾病的学科,通过对动物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兽医师准确诊断和治疗动物常见疾病。
本文将讨论动物内科学中的一些常见疾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消化系统疾病1. 肠道感染肠道感染是动物内科学中常见疾病之一,病原菌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以及适当的支持性治疗如补液和消化道功能调理。
2. 肝脏疾病肝脏疾病是常见的内科问题,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毒物和代谢障碍等。
治疗方案可以包括控制炎症、改善肝功能和消除导致疾病的诱因等。
草药治疗和特殊膳食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3. 胰腺炎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的炎症性反应,常见病因包括饮食不当和胰腺病毒感染。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生素、胰酶替代治疗和营养调理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1.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动物中常见的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等。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支持性治疗,如补液和呼吸道炎症的控制。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长期吸烟或慢性气体刺激引起。
治疗方案包括抗炎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和吸入糖皮质激素等。
三、心脏疾病1.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液灌注不足的疾病,常见于老年动物。
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心脏强心剂等。
针对潜在病因的治疗也很重要,如控制高血压和心脏瓣膜疾病等。
2. 心脏节律失常心脏节律失常可能是心脏本身的异常,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电疗和心脏起搏器等。
四、泌尿系统疾病1.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包括急性和慢性肾炎、肾结石和肾衰竭等。
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原因和严重程度,包括控制炎症、补液、利尿和肾移植等。
2. 膀胱炎膀胱炎是膀胱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和尿急。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生素、消炎药物和改善尿路排空的措施等。
动物兽医内科学探索动物的内科疾病与治疗动物兽医内科学是研究动物内科疾病与治疗的学科,它涵盖了许多动物的内科问题,包括病理生理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等多个方面。
这一学科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动物内部疾病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治疗。
本文将探讨动物兽医内科学的一些重要方向,以及其中涉及的一些常见动物内科疾病与治疗方法。
动物内科疾病是指那些发生在动物体内的疾病,主要涉及动物的内部器官,如心脏、肺部、肝脏、肾脏和胃肠等。
这些疾病通常需要通过临床检查和诊断来确定,然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治疗。
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感染因素有关。
在动物内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心脏病、肾脏病、肺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等。
其中,心脏病是一类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包括心脏肌肉病、心脏瓣膜病等。
动物心脏病的主要症状有心律不齐、呼吸困难和体力下降等,诊断主要通过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手段。
治疗方面,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心肌激活剂和心脏手术等方法。
肾脏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包括肾功能不全、肾结石等。
动物肾脏病的症状主要有尿量增多或减少、尿液异常等,诊断可以通过尿液分析和血液生化检查等手段进行。
治疗方面,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透析等方法来改善肾功能。
肺病是动物内科疾病的又一重要方面,包括肺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纤维化等。
动物肺病的症状有咳嗽、呼吸困难和咳痰等,诊断主要通过胸部X光和肺功能检查等方法。
治疗方面,可以采用抗生素药物、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氧气辅助治疗等。
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内科问题,主要包括胃炎、胃溃疡、肠道感染等。
动物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诊断可以通过胃镜和肠道造影等方法进行。
治疗方面,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抗生素药物和胃肠道保护剂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常见内科疾病外,动物内科学还涉及到一系列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内分泌疾病、血液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在动物内科学的研究中,科学家们致力于发展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以提高对动物内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
动物内科期末总结引言动物内科是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家畜、宠物和野生动物等动物体内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问题。
本文将对动物内科期末考试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希望能够巩固学习成果。
一、常见动物内科疾病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主要症状是呕吐、食欲不振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抗酸药物。
•肠炎:常见症状为腹泻、脱水等,治疗方法包括补液、抗生素和抗炎药物。
•肝病:表现为食欲不振、黄疸等,治疗方法包括抗氧化药物和支持性治疗。
2.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常见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药物。
•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
•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为打喷嚏、流泪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对症治疗。
3. 泌尿系统疾病•肾炎:主要症状是尿液异常、腹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对症治疗。
•膀胱炎: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急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和消炎药。
•尿结石:表现为尿血、尿路堵塞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药物溶石。
二、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和体征了解动物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
通过观察动物的食欲、体温、呼吸和排泄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指标和血凝等,可以了解动物的血液状况和内脏功能。
•尿液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成分和pH值等,可以了解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的状况。
•影像学检查:如X线、超声和CT等,可以对动物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诊断。
3. 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通过分离和培养动物体内的病原菌,可以确定感染的种类和病原菌的敏感性。
•寄生虫检查:通过检测动物的粪便或组织标本,可以确认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三、常用治疗方法和药物1. 药物治疗•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等。
•抗炎药:用于缓解炎症反应,如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类药物等。
•支持性治疗药物:包括补液、解热、止痛等,旨在维持动物的基本功能。
家畜常见内科病一、胃肠炎胃肠炎是胃肠粘膜表层及深层组织的重剧性炎症。
发病家畜临床主要表现消化紊乱,腹痛、腹泻,发热,自体中毒等特征症状。
多发于牛、猪、犬等,为家畜临床常见多发病。
1.病因饲料、饲草霉败,肉类、鱼类食物腐败,饮水污浊不洁,有毒饲草中毒,砷、汞、铅、铜等金属毒物中毒,有机氟农药中毒,或家畜食入尖锐异物损伤胃肠粘膜等,均可发生胃肠炎。
此外,圈舍潮湿、气候频繁变化、长途运输、过度使役、抓捕惊吓等应激因素,家畜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硫酸新霉素、壮观霉素等抗生素,或治疗用药超时、超量,也可引起发病。
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内脏器官疾病也可继发本病。
2.临床症状病畜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喜饮水,伴发呕吐,牛羊嗳气、反刍减少或停止,鼻镜干燥,排稀粥样或水样腥臭粪便,粪中夹杂黏液、血液或脓汁。
肌肉震颤、肚腹蜷缩、不同程度的腹痛。
病初肠音高朗、次数增多,随后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病畜脱水,出现眼窝下陷,皮干毛燥。
多数病例初期表现体温升高,达40℃以上,心跳次数80~100次/分钟,后期则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心音微弱,全身无力,极度虚弱,甚至昏睡或昏迷。
若治疗不及时,病程持续1周以上的,预后不良。
3.诊断依据发病史,结合病畜临床出现消化紊乱,腹痛、拉稀,发热,自体中毒等典型症状可以作出临床诊断,若结合实验室血液白细胞总数、粪潜血试验等,可进行确诊。
4.治疗应以消除炎症、清理胃肠、维护心脏功能、制止脱水,解毒、增强抵抗力为治疗原则。
(1)抗菌消炎可用黄连素2~4g或大蒜酊40~60mL内服,也可以用庆大—小诺霉素注射液2~4mg/kg体重、环丙沙星注射液5~10mg/kg体重等肌肉或交巢穴注射。
(2)清理胃肠对于粪干或粪便呈粥样腥臭状者,可用植物油500~1000mL、鱼石脂10~30g、酒精50mL,混合一次内服。
也可以用人工盐150~400g、鱼石脂10~30g、酒精50mL,混合一次内服。
但若病畜泻粪如水,腹泻不止时,则宜用鞣酸蛋白5~20g、碳酸氢钠8~30g、常水适量,混合内服;大家畜还可用炒面0.5~1kg、浓茶水1000~2000mL内服,进行止泻。
动物医学内科一、消化器官功能: 消化、吸收、运动、排泄功能。
病理生理取决于: 胃肠的运动、分泌功能、反刍动物的微生物。
临床症状特点: 消化机能紊乱、前胃机能障碍、产奶量下降、呼吸气味有酮味, 偶尔有酸中毒、有N症状。
二、前胃弛缓: 各种原因引起的前胃兴奋性下降, 收缩力下降, 内容物在前胃内淤积, 内环境改变, 消化吸收障碍。
病因: 主要由于饲养管理不当1.饲料突变;2.饲料配合不当;3.饲料调制不当;4.饲料及饮水质量不良;5.使役过度;6.改变神经兴奋的各种因素;7、继发性疾病;8、影响瘤胃的神经抑制性疾病。
症状: 1.食欲不振, 食欲减退或废绝;2、反刍障碍: 反刍减少短促无力, 时有嗳气产生并有酸臭味;3、瘤胃运动减弱: 蠕动次数减少, 有时的家畜虽然蠕动次数不减少, 但是瘤胃蠕动音减弱, 每次蠕动的持续时间缩短;4、全身性症状: 精神沉郁, 粘膜发绀, 皮肤不整, 体温下降, 脉搏加快, 呼吸困难, 鼻镜干燥, 眼窝凹陷, 运动量下降。
治疗: 1、去除病因, 加强饲养管理;2、改善瘤胃内环境, 恢复微生物活力: 用泻剂清理胃肠, 接种同种健康动物的微生物3、促进瘤胃运动(拟胆碱药: 新斯的明, 促反刍液: 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 10%氯化钠注射液, 5%氯化钙注射液, 20%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液);4、对症治疗: 解除脱水和自体中毒。
三、瘤胃积食病因:A过食粗饲料或精饲料, 缺乏饮水, 难于消化所致;B饲料单一, 长期采食同一种饲料, 突然变换可口饲料, 常造成采食过多;C缺水, 过劳等;D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的继发病。
四、瘤胃臌胀发病机理: 产气过剩, 排出障碍。
A饲料因素: 易发酵饲料, 产生气体;B瘤胃微生物因素: 饲喂精料, 由某种种类瘤胃细菌产生不溶性粘液物质;C瘤胃PH 值下降至5.2—6.0时, 泡沫稳定性最强, 不能通过嗳气排出, 导致臌胀发生。
治疗: 1.降低腹内压—排气;2.制酵;3.反复发作—排出内容物;4.对症治疗;5.增强前胃机能。
动物常见内科病发生特点及其诊治
网上考查课作业题答案
一、简述泌尿器官的一般病因常见和临床症状
一.【病因与临床表现】 1.尿频: 1)生理性尿频: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气候寒冷。
2)
病理性尿频:①多尿性尿频见于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
②炎症性尿频见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尿道旁腺炎。
③神经性尿频见于中枢及周围神经病变如臆症、神经源性膀胱。
④膀胱容量减少性尿频见于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子宫增大或卵巢囊肿等压迫膀胱、膀胱结核引起膀胱纤维性缩窄。
⑤尿道口周围病变:尿道口息肉、处女膜伞、尿道旁腺囊肿等刺激尿道口引起尿频。
2.尿急: 1)炎症: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特别是膀胱三角区和后尿道炎症,尿急症状特别明显;急性前列腺炎常有尿急,慢性前列腺炎因伴有腺体增生肥大,故有排尿困难,尿线细和尿流中断。
2)结石和异物:膀胱和尿道结石或异物刺激黏膜产生尿频。
3)肿瘤:膀胱癌和前列腺癌。
4)神经源性:见于精神因素和神经源性膀胱。
5)高温环境下尿液高度浓缩,酸性高的尿可刺激膀胱或尿道黏膜产生尿急。
3.尿痛:尿痛引起尿急的病因几乎都可以引起尿痛。
尿道炎多在排尿开始时出现疼痛;后尿道炎,膀胱炎和前列腺炎常出现终末性尿痛。
二.【伴随症状】 1.伴肾绞痛,见于肾、输尿管结石; 2.伴尿流中断或排尿困难,见于膀胱或尿道结石; 3.伴膀胱刺激征,见于膀胱炎和尿道炎;
4.伴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见于肾小球肾炎; 5.伴单侧肾肿块,见于肿瘤、肾积水、肾囊肿; 6.伴双侧肾肿块,见于先天性多囊肾; 7.移动性肾脏,见于肾下垂或游走肾; 8.伴皮肤黏膜及其他部位出血,见于血液病和某些感染性疾病; 9.伴膀胱刺激征、高热寒战、腰痛,见于肾盂肾炎; 10.合并乳糜尿,见于丝虫病、慢性肾盂肾炎。
二、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失眠多梦:入睡困难,醒的早,梦多,而且恶梦多,睡不实在,一有动静就醒,睡觉不解乏,感觉睡一晚上比干一天活还要累。
睡眠是朦朦胧胧,似睡非睡。
情绪方面:表现烦躁焦虑,情绪不好,爱发脾气爱着急,敏感多疑,有恐惧感,没有愉快感,对什么都没兴趣,不想见人,浑身没有力气,就愿意一个人呆着,无精神什么也不想做。
消化系统方面:表现为没有食欲,没有饥饿感,吃什么都没味,胃胀胃内有气不往下走反往上顶,打嗝,打嗝就好受一点,口干口苦,返酸烧心,胃镜报告有浅表性胃炎。
心脏方面:主要表现为心慌胸闷,总觉的心口上有什么东西压着,喜欢出长气,长长的出口气就舒服,心慌,心悸,总觉的心里总怕,好象有什么不好的事随时都要出现
躯体方面:主要要表现是:头痛,头昏,头晕,头憋胀,头麻木,头发蒙发沉,脖子发沉发紧酸困僵硬,眼睛憋胀,手心脚心发热,脸发红发热,周身皮肤有灼热感。
四、硒缺乏有何主要症状?
硒的主要来源为食物和饮用水。
动物内脏和海产品含硒量较高,而谷物含量较低,水果和蔬菜的含硒量依当地土质和水中硒含量的不同而定。
在我国因硒缺少引起的地方病波及东北到西南的十多个省和自治区。
已发现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与缺少硒有密切关系。
克山病多发生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期,以2—6岁为多见,同时也见于育龄期妇女。
主要侵犯心脏,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及心脏扩大,最后导致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
大骨节病主要病变是骨端的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肌肉萎缩,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发病也以青少年为多。
在土壤中低硒的地区,还发现一种医学上称为“肌肉综合症” 的病人,表现为肌肉疼痛,行走乏力。
经检查血液和头发的含硒量缺乏者,及时补充硒后其症状会有所好转。
药物有亚硝酸钠或硒甲硫氨酸或富硒酵母等,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如服用过量的硒会引起硒中毒,出现脱发,指(趾)甲脱落,皮肤苍白,严重时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及牙齿损伤,还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同时伴有乏力、疲劳、易怒以及神经炎症状,也会出现心肌病、心肌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