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
- 格式:doc
- 大小:86.44 KB
- 文档页数:3
题型31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2020年新高考1卷涉及到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试题,其他年份没有再出现这种题型,但是,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考查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之一,比方说,压缩语段我们可以理解为对语段内容的归纳、概括、总结和筛选,这也是语文阅读能力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考试过程中也是考查的考点。
这种试题在新高考在2020年出现一次,近几年就没再出现,2020年在全国卷每套试卷都出现了这种试题。
分析连贯等考点综合考查。
考点一压缩语段精读语段,提取要点语段压缩题的根本前提是阅读语段。
阅读在前,概括在后。
不少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概括不准、不全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未能准确把握语段的中心和层次有关。
其实,考试所给语段,就是少则由三到五个句子组成的句群,多则三两个语段(个别记叙性语段要多些),只要掌握方法,精准阅读应该很容易实现。
为此,要掌握关键三步:Step1:明确类型,确定中心阅读一个语段,在明白语段性质(是说明性语段、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后,就要确定语段中心。
语段中心有时放在段首一、二句(中心句),有时放在过渡句中,有时放在段尾(叫“尾重心”),有时则分散于语段的各个层次中。
Step2:弄清结构,理清层次看看语段由几个句子构成,通过抓层次标志性词语(如“先”“后”等)或找句号(分号)来理清内部层次关系,弄清语段内部结构关系。
Step3:根据题干,抓核去次依据题干要求,分清主次信息,提取核心信息,舍弃重复性、示例性、解释性等次要信息。
根据不同语段,使用不同的压缩方法带句式概括题带句式概括题是2021年高考卷中出现的新题型,它实际上是把压缩语段与句式表达结合起来的综合题型,体现了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命题综合化的特点。
答这类试题,概括内容是核心,按句式要求表达是答案表述形式。
答题步骤分为两步:第一步:精读语段,理清层次,确定中心(同本学案“活动一”一)第二步:根据题干表达要求,拟写答案考点二扩展语句扩展语句基本知识扩展语句的一般原则1.强调话题意识。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
表达一般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种概念区别于同一类属的其他概念的特性)+“邻近的属概念”(大概念)的形式。
如何“下定义”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
(不超过40个字)
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是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于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与网友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
[解析]要给“播客”下定义,先要找到“播客”的“邻近属概念”——“网络广播”。
“播客”的本质特点为“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与网友分享”;而“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于电脑前”等,是次要特点,可以略去。
最后根据公式,给“播客”下定义。
名师教你解题
例2阅读下面几句话,给“飘色”下一个定义,不超过100个字。
①飘色是一种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
②飘色在不同地区又有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
③飘色的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
④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飘色又叫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是一种运用巧妙的力学原理凌空表演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片段,以巡游的形式,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
[解析]首先找到邻近属概念“古老民间艺术”,然后找到种差“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凌空而立,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然后将这些句子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例3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
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解析]下定义时首先要根据所给材料明确被定义对象的邻近属概念、本质特征,及题干中的字数等要求,然后对文段中有关“创造”的特征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最后用判断句的形式重新整合句子。
组织句子时既不能漏掉主要信息,又要符合句式要求。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弄清“创造”的含义,即“创造”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活动,并且一定要“获得成果”,这“成果”又分为“精神性”和“物质性”两种,而且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条件。
最后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就构成了“创造”的定义。
名师教你解题
1.提取“邻近属概念”
下定义时,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属概
念。
邻近属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去提取或者归纳;一种是提取的属概念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
如[例2]中的属概念是“古老民间艺术”,[例3]中的属概念是“活动”。
2.寻找种差,删除无用信息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被定义者的信息点。
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下定义是对本质属性的概括,既要准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缺失,又要归纳信息,淘汰本质属性以外的信息,保证语句简洁。
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①重复、冗赘信息;②比较信息;③成因、背景信息;④描写信息;⑤作用、意义信息;⑥举例信息。
3.整合成单句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词联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
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确定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