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真腔与假腔的鉴别
真腔
假腔
腔的大小 多较小,走形呈螺旋状 较大
密度 增强早期较高
稍低
分支血管 有
少见
附壁血栓 少见
多见
血流速度 正常
慢
三、主要分支血管与夹层的关系
显示冠状动脉、头臂动脉、腹腔内脏 器动脉及髂动脉起源于真或假腔、是否 受压推移。如果受夹层累及,可见内膜 片线状充盈缺损影自血管开口处伸入分 支血管腔内。
〔病因学〕
病因至今未明。其致病因素为慢性应激。 高血压(特别是恶性高血压)、结缔组织疾病 有关的中膜囊性坏死、主动脉粥样硬化、妊娠、 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先天性主动脉瓣二瓣症、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遗传性疾病(如马凡氏 综合征Marfan syndrome、特纳氏综合征Turner syndrome、 埃-当二氏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炎症(如梅毒性、巨细胞性主动 脉炎)及损伤(如外伤、医源性损伤)等被认 为与主动脉夹层形成有关。
介入治疗方法
一、在采用全麻或局麻加强化下首先穿刺左肱动脉插入带标记的猪尾 导管行升主动脉造影,第一次造影最好用10ml注射器手推造影剂,以 确定导管在真腔,然后行主动脉正位和左前斜45°~60°造影,每次 造影剂总量30ml,速度15ml/s,压力600~1000kPa,进一步明 确裂口部位和夹层真假腔,同时标出左锁骨下动脉的位置,测量参考 血管内径血管状况,并与术前CTA、MRA相对照,测量左锁骨下动脉 开口下缘主动脉直径及该点至裂口的距离,利用该造影管标记左锁骨 下动脉开口 二、一侧腹股沟直切口,显露股总动脉,并预备阻断。
主动脉夹层自然病程难以确切估计,死亡率 随主动脉夹层的类型和时期有所不同,Ⅰ型大 约为15%,Ⅱ型大约为5%, Ⅲ型大约为12%,总 的10年存活率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