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公开课最终)
- 格式:ppt
- 大小:538.00 KB
- 文档页数:19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I. 教学目标:1. 了解汉族建立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2. 理解项羽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及其导致的战争;3. 理解刘邦在战争中的胜利及其建立的功绩;4. 理解汉族建立万世帝业的过程和意义;5. 提高学生对汉族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了解。
II. 教学内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
III. 教学过程:1. 教学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秦朝的灭亡,进而讲解汉朝建立的背景。
2. 批判性思维: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文本,讨论以下问题:(1)古代王朝建立的过程;(2)刘邦如何成为汉朝的建立者;(3)汉朝建立的意义。
3. 议论展示: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订单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发言人,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在现场提问。
4. 个性化讲解: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质疑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辩证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教师展示汉朝建立的辩证性,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6.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简要复述采访过程。
并与这次学习进行比较,发现自己所需提高之处。
IV. 课堂练习:1. 请你简要介绍项羽和刘邦的前途和背景。
2. “赵高”对刘邦对抗秦朝的作用有何评价?3. 以问答的形式,描述汉族建立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
4. 你如何评价刘邦在战争中的胜利和建立功绩?V.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汉朝建立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融入中国历史文化往事的学习中。
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VI. 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分析历史事件中,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本次汉朝建立的历史课程中,通过小组讨论、个性化讲解和辩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史记·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评价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史记·高祖本纪》选段重点词汇和句式: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和句式进行解读和分析。
历史背景:介绍刘邦(汉高祖)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物评价:讨论刘邦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史记》中的描述。
第二章:课文解读2.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史记·高祖本纪》选段的内容,把握刘邦的形象特点。
分析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内容解读选段:对选段进行逐句解读,分析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人物形象:分析刘邦在选段中的形象特点,如他的政治智慧、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等。
第三章:词汇和句式分析3.1 教学目标掌握选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词汇讲解:选取一些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讲解,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句式分析:分析选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解释其结构和意义。
第四章:历史背景介绍4.1 教学目标了解刘邦的历史背景,理解《史记·高祖本纪》的历史价值。
4.2 教学内容刘邦生平:介绍刘邦的生活背景、政治成就和历史地位。
《史记》背景:介绍司马迁和《史记》的写作背景,理解《史记·高祖本纪》的历史意义。
第五章:人物评价与思考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2 教学内容人物评价:讨论刘邦的人物形象,对他的政治成就和人格特点进行评价。
思考题:布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刘邦的人物形象对他的政治成就的影响,以及《史记·高祖本纪》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章:对比分析6.1 教学目标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史记·高祖本纪》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祖本纪》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认识其成为汉高祖的历史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祖本纪》。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从《高祖本纪》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
(2)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认识其成为汉高祖的历史原因。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刘邦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2)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史记》及《高祖本纪》的地位和意义。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刘邦的性格特点,分析其成为汉高祖的历史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联系历史背景。
(2)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高祖本纪》中的经典场景。
(2)各组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024年高祖本纪实用版课件演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史记·高祖本纪》实用版,主要讲解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及其创立西汉王朝的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高祖的家世背景、起兵反秦、楚汉争霸、建立西汉、巩固政权等章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刘邦的家世背景,掌握其起兵反秦、楚汉争霸、建立西汉的过程。
2. 分析高祖刘邦的政治智慧,理解其巩固政权的措施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史记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高祖刘邦的政治智慧及其巩固政权的措施。
教学重点:史记的文学特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史记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高祖刘邦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这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祖刘邦的家世背景、起兵反秦、楚汉争霸、建立西汉等章节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史记·高祖本纪》中的经典段落,讲解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史记·高祖本纪》中的一段文言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高祖刘邦的政治智慧及其巩固政权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高祖刘邦生平事迹:家世背景、起兵反秦、楚汉争霸、建立西汉、巩固政权。
2. 政治智慧与巩固政权措施: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
3. 史记文学特点:客观公正、生动形象、高度概括。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史记·高祖本纪》,翻译其中的两个段落。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史记》其他篇章,深入了解司马迁的史学观点和文学成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分析能力培养;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史记》及《高祖本纪》的背景和意义。
2. 激发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成就。
2. 简述《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
【教学活动】1. 播放《史记》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对《史记》有所了解。
2. 教师讲解《高祖本纪》的背景和意义。
3. 学生分享对《史记·高祖本纪》的初步认识和期待。
第二章:文本阅读与分析【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文本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
2. 教师引导分析文本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1. 学生分段阅读《高祖本纪》。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特点。
3. 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历史中的地位。
第三章:讨论与思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高祖本纪》中的争议性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刘邦的成功要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针对《高祖本纪》中的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
2.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刘邦的成功要素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四章:创意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高祖本纪》。
【教学内容】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与《高祖本纪》相关的小品、漫画或其他形式的作品。
2. 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解读和分享。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与《高祖本纪》相关作品。
2. 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解读和分享。
3. 教师点评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高祖本纪》。
2024年高祖本纪课件实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史记》中的“2024年高祖本纪”,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主要围绕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理解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3. 通过学习汉高祖的治国理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高祖刘邦的治国理念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汉高祖刘邦的画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分析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汉高祖的治国理念,让学生从实际角度理解其影响;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汉高祖的历史题目,讲解解题思路;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加强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高祖本纪》2. 内容:(1)汉高祖刘邦生平(2)汉高祖事迹(3)汉高祖治国理念(4)汉高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汉高祖刘邦的生平;(2)谈谈汉高祖的治国理念及其影响;(3)分析汉高祖刘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汉高祖刘邦及其时代背景,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提高历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置;4.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效性。
《高祖本纪》教案4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3)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认识刘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祖本纪》。
(2)学会欣赏《史记》的语言特色,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对比分析,从多个角度审视刘邦的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激发学生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热情。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对刘邦的生平事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创业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课时安排本教案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解读课文,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1)导入新课,简介《史记》和《高祖本纪》。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解析刘邦的生平事迹。
(4)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刘邦的人物形象。
(3)课堂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评价刘邦的功过。
第三课时:欣赏《史记》的语言特色(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体会《史记》的语言风格。
(2)教师选取典型例子,分析《史记》的语言特色。
(3)学生模仿《史记》的语言风格,进行课堂练笔。
(4)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感受。
第四课时:拓展与提高(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刘邦的认识和启示。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刘邦与项羽的异同。
(3)课堂练习: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刘邦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3.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史记·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把握其历史形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回顾《史记·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2. 文学特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如生动的人物描绘、精彩的叙事技巧等。
3. 批判性思维训练:讨论刘邦的历史形象,评价其功过,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引导学生关注《史记·高祖本纪》。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刘邦的历史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史记》的文学特色。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评价刘邦的功过,培养批判性思维。
5.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其积极参与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史记·高祖本纪》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刘邦和《史记》的相关研究资料。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刘邦的历史形象。
4. 讨论话题:准备相关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促进师生互动。
2. 案例分析:以刘邦的生平事迹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难点1. 《史记》的文学特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史记》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高祖本纪》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史记》及《高祖本纪》的基本情况,掌握文中重要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高祖本纪》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历史素养,激发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高祖本纪》的基本情况及历史背景。
2. 掌握文中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相互关系。
3. 分析《高祖本纪》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三、教学难点1. 《高祖本纪》中的历史事实与典故的解读。
2. 分析《高祖本纪》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史记》及相关历史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高祖本纪》,了解文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史记》及《高祖本纪》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 《高祖本纪》是谁写的?2. 刘邦是如何成为汉高祖的?3. 文中有哪些重要人物和事件?3. 合作探讨1. 《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 文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3. 《高祖本纪》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4. 教师讲解讲解《高祖本纪》中的历史事实与典故,解析文本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阅读其他篇目,如《项羽本纪》、《吕后本纪》等,比较它们与《高祖本纪》的异同。
2. 探讨《史记》在历史学和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了解司马迁的史学观和文学成就。
七、课堂互动1. 设置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就《高祖本纪》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辩论,提高思辨能力。
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
《史记·高祖本纪》训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史记·高祖本纪》,使学生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掌握史记的基本写作手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学习史记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史记·高祖本纪》的写作特点。
2. 教学难点:刘邦的性格特点,《史记·高祖本纪》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刘邦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史记·高祖本纪》,了解刘邦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总结《史记·高祖本纪》的写作手法。
4.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学习。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梳理《史记·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史记·高祖本纪》,加深对刘邦生平事迹的理解。
3. 学习《史记》其他篇章,了解史记的写作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刘邦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对《史记·高祖本纪》写作手法的掌握。
4. 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史记·高祖本纪》。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刘邦的生平事迹,使学生深入理解史记的写作手法。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七、教学准备:1. 准备《史记·高祖本纪》的原文及译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024年《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2023060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史记选读》中的“高祖本纪”部分,具体内容为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讲述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政治策略以及其创立汉朝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高祖刘邦的生平及其创立汉朝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分析刘邦的政治策略,使学生理解其成功的原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历史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对汉高祖刘邦政治策略的理解。
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汉朝的建立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史记选读》辅助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刘邦的画像,引发学生的思考,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述刘邦的生平事迹,分析其政治策略,解释其成功的原因。
a. 介绍刘邦的身世背景b. 叙述刘邦的反秦起义过程c. 讲解楚汉争霸及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d. 分析刘邦的政治策略3. 例题讲解:解析一道关于刘邦政治策略的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难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一段关于刘邦的文言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史记选读》高祖本纪2. 主要内容:a. 刘邦生平b. 汉朝建立过程c. 政治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汉高祖刘邦的政治策略及其成功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刘邦的生平事迹及政治策略掌握程度,以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史记》其他篇章,了解其他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同时,推荐相关历史书籍和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汉朝历史的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通过分析刘邦的政治策略,使学生理解其成功的原因”。
2. 教学难点与重点中的“对汉高祖刘邦政治策略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刘邦的生平事迹,分析其政治策略”。
4. 作业设计中的“请简述汉高祖刘邦的政治策略及其成功的原因”。
高祖本纪公开课教案(共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
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
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富于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泛读)1-4: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
18-20:雒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
3.请同学介绍刘邦,要求把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都介绍进去。
4.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
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
(二)疏通本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
2024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教材中的“高祖本纪”部分。
该部分详细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身、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以及晚年生活等内容。
所选章节着重描述了刘邦的政治才能、人格魅力及其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史记》中“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对汉高祖刘邦的历史形象有全面的认识。
2. 分析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对刘邦事迹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个人品质与历史进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刘邦复杂性格的分析,以及司马迁史记笔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刘邦重要历史事迹的把握,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笔记本、教材、《史记选读》辅助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画像石图片,引出汉高祖刘邦,激发学生兴趣。
2. 教材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章节,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例题讲解:分析刘邦斩白蛇起义、楚汉争霸等关键事件,理解其政治策略和历史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刘邦的重要事迹,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司马迁如何通过具体事件塑造刘邦的形象,小组代表发言。
六、板书设计中心内容:高祖本纪左侧栏:刘邦生平大事记右侧栏: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高祖本纪”内容,写一篇关于刘邦性格特点的分析短文。
答案示例:在短文中,学生应围绕刘邦的果断、宽容、机智等性格特点进行论述,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2. 拓展题目:探讨刘邦能够从一个亭长成为一代皇帝的原因。
答案示例:学生应从秦末民变、楚汉争霸的形势分析,结合刘邦的个人魅力、政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九、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布科,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李。
高袒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为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为吏,为汨上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
高祖常繇成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带军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日:“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人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日:“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十一月中,项羽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粽布等攻破也等卷。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婆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论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日:“此沛公左司马曾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曾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本为资。
今始入泰,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4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B.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C.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D.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氐硬的一项是()A.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一般是指开国皇帝。
2024年高祖本纪实用版课件演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史记·高祖本纪》实用版,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一章节,主要讲述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政治才能及其创立汉朝的历史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高祖刘邦的生平,理解其政治才能和历史地位。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3. 通过分析汉高祖的治国策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汉高祖刘邦的政治才能分析。
教学重点: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创立汉朝的历史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汉朝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汉高祖刘邦的历史背景。
2. 新课导入:讲解《史记·高祖本纪》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汉高祖刘邦的生平。
3. 内容解析:详细讲解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分析其政治才能。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文言文阅读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一段关于汉高祖刘邦的文言文,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高祖刘邦的治国策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史记·高祖本纪》实用版2. 内容:汉高祖刘邦生平政治才能创立汉朝历史背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史记·高祖本纪》,分析汉高祖刘邦的治国策略。
2. 答案:汉高祖刘邦重视人才,知人善任;采取“宽政惠民”的政策,减轻百姓负担;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文言文阅读方面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阅读《史记》其他篇章,了解其他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汉朝历史文物,增强对历史的直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