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卫《统计学》笔记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数据与统计学)【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487.73 KB
- 文档页数:16
《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实质性科学C.社会科学D.新兴科学2.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 )是基础.是源。
A.统计学B.统计资料C.统计活动D.统计方法3.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职工人数B.设备台数C.学生的年龄D.工业企业数4.数量指标是反映( )A.总体的绝对数量指标B.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C.总体单位数量指标D.总体的相对数量指标5.质量指标是说明()A.总体内部数量关系的指标B.总体的绝对数量指标C.总体单位数的指标D.总体单位质量的指标6.()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A.及时性B.真实性C.全面性D.总体性7.某市1995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时间为( )A.1年零1个月B.1年C.1个月D.1天8.对我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进行的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9.某手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10.某市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1年零1个月B.1年C.1个月D.1天11.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A.75%B.40%C.13%D.17%12.某厂2003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2004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A.5.5%B.5%C.115.5%D.15.5%13.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 )。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14.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 )。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数据与统计学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
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答:(1)对人类性别比例的调查,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5:100,如果没有人为的干扰,其规律是婴幼儿时男性略多于女性,中青年时男女人数大致相同,老年时女性又略多于男性。
(2)施肥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为某种粮食作物的产量会随某种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开始增加施肥量时,产量增加较快。
以后增加同样的施肥量,粮食产量的增加量逐渐减少。
当施肥量增加到一定数值量,产量不再增加。
这时如果再增加肥料,产量反而会减少。
(3)商品广告费用与销售额的关系的调查,其规律性为,随着广告费用的增加,商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会相应增加。
3.联系实际简要说明统计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种,其中来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的数据,称为第一手数据或直接的数据;来源于已有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的数据。
4.直接获取统计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答:(1)对于社会经济管理和决策而言,主要是通过统计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如客户满意度调查、电视收视率调查、家庭收支情况调查、居民闲暇时间利用调查等。
(2)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研究领域,通常是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获得研究的统计数据。
5.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1)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它又是可以计量的,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在坚持随机原则的条件下,一般来讲,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就越小。
(2)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
袁卫《统计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004699'>4年中央财经大学<#004699'>432统计学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据统计,2012年北京市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6>.2万人,研究生8>.7万人。
这里学生的“学历”(专科、本科、研究生)的计量尺度是()。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答案】B【解析】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它是对事物之间等级差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
该尺度不仅可以将事物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
或者说,它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
例如,产品等级就是对产品质量好坏的一种次序测度。
很显然,定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要比定类尺度精确一些,所以对学历的计量尺度应为定需尺度。
2>.以下北京市2012年的统计指标中属于时期数的是()。
A>.年末常住人口为2069>.3万人B>.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C>.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520万辆D>.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2万人【答案】B【解析】时期数反映的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
ACD三项,年末为一时刻,其相应的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数,为截面数据。
B项,北京市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1亿元,为2012年这一年的指标的变化,体现了时期性。
3>.已知2012年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85<#004699'>412>.9亿元,比上年增长8%。
则2011年证券成交额为()亿元。
A>.85<#004699'>412>.9×8%B>.85<#004699'>412>.9×92%C>.85<#004699'>412>.9÷(100%+8%)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则。
第8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思考题1.联系实际举出三个时间序列的例子,并分别判断这些时间序列的性质。
答:(1)已知某人2010年全年的月收入时间序列,如表8-1所示。
此时间序列各个不同时期的指标值是可以相加的,这属于时期指标时间序列。
表8-1 某人2010年全年各月收入(单位:元)(2)2003~2009年某省城镇总人口数时间序列,如表8-2所示。
此时间序列各个时点的指标值是不能相加的,这属于时点指标时间序列。
表8-2 2003~2009年某省城镇总人口数(单位:万人)(3)某厂全体职工2004~2010年间各年的人均年收入时间序列,如表8-3所示。
此时间序列的各个指标值也不能够直接相加,这属于平均指标时间序列。
表8-3 某厂全体职工2004~2010年间各年的人均年收入(单位:元)2.时间序列有哪些速度分析指标?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1)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指标有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
①时间序列中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称为发展速度,说明现象报告期水平较基期水平的相对发展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x t/x0②由增长量与基期水平对比可计算增长速度,说明报告期水平较基期水平增长的相对程度。
起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2)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为: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3.为什么平均发展速度要用几何平均法计算?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法的特点是什么?答:(1)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去计算。
这是由于现象发展的总速度并不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和,而是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不能在速度代数和基础上按算术平均方法去计算,而只能在速度连乘积基础上按几何平均法去计算。
(2)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特点是着眼于期末水平,不论中间水平变化过程怎样,只要期末水平确定,对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
第9章统计指数思考题1.统计指数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有何不同?广义指数与狭义指数有何差异?答: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学中的指数是一种对比性的分析指标,可以反映不同时间(时期、时点)或不同空间(国家、地区、部门、企业等)现象水平的数量对比关系,以及现象的实际水平与计划(规划或目标)水平的数量对比关系。
在经济分析的各个领域,指数工具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因此,统计指数常常也被称为“经济指数”。
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地讲,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都可以称为指数;狭义地讲,指数是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相对数。
从指数理论和方法上看,指数所研究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
2.与一般相对数比较,总指数所研究的现象总体有何特点?答:一般相对数是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个别项目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数;总指数是考察整个总体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指数。
它与一般相对数的区别不仅在于考察范围不同,还在于考察方法不同。
总指数不能简单地沿用一般相对数的计算分析方法,也不一定能够具备一般相对数的某些直观分析性质。
3.有人认为,不同商品的销售量是不同度量的现象,因为它们的计量单位可以不同;而不同商品的价格则是同度量的现象,因为它们的计量单位相同,都是货币单位。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答: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在统计学中,一般把相乘以后使得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直接相加的指标的那个因素,叫做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作为对比指标的媒介转化因素必须是一个水平相对固定的因素(即在同一综合指数的分子和分母中具有相同的水平),否则,它就不是同度量因素,而成为另一个对比指标了。
不同商品的销售量是不同度量的现象,不仅因为它们的计量单位可以不同,而且直接加总的结果也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而不同商品的价格由于直接加总的结果没有实际意义,所以它也是不同度量的现象。
4.总指数有哪两种基本编制方式?它们各自有何特点?答:总指数的编制有综合指数的编制和平均指数的编制两种方式。
袁卫《统计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数据与统计学1>.1 复习笔记一、统计数据与统计学1>.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做出正确推断的认识方法论科学。
实际上,它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而不是实质性科学。
2>.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
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最早的统计是作为国家重要事项的记录,从统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统计学的萌芽时期,主要有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二是统计学的近代时期,主要有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三是统计学的现代期,主要表现为统计学吸收数学营养的程度越来越迅速;统计学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的能力越来越强;统计学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所发挥的功效日益增强。
三、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的内容由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组成。
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四、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来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称之为第一手数据或直接的数据;或者来源于已有的数据,称之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的数据。
五、统计数据的质量1>.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这种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控制。
2>.非抽样误差是相对于抽样误差而言的,是指除了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非抽样误差特别是其中的系统偏差是可以避免,但如果不注意,这类误差造成的结果对调查质量来说是致命的。
六、统计学的基本概念1>.总体:是指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第10章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10.1 复习笔记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1.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1)国民经济统计(也称“国民经济核算”)它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统计核算,可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2)国民经济通常包括两个互有联系的方面:①从横向来看,国民经济是由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构成的有机整体;②从纵向来看,各经济单位和部门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生产、分配、流通和使用,彼此依存、相互衔接、不断循环,形成国民经济的运行或社会再生产过程。
2.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规范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一套宏观核算制度,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界定一系列宏观核算的概念、定义和核算规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核算方法和表现形式。
(2)我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由“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两大部分组成,通过表格或账户的形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的描述。
其中,“基本核算表”所包含的五大核算是国民经济统计最基本的部分。
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主要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对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基本经济总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
②投入产出核算是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延伸,它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各种投入品来源与产品去向,反映在纵横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中。
③资金流量核算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反映全社会各种资金在各部门间的流量、流向,包括各部门收入的形成,初次分配、再分配和各部门资金余缺的调节和融通。
④国际收支核算以对外经济贸易为对象,对一定时期一国与国外之间的贸易、非贸易往来和资本往来进行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和外汇储备状况。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2.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
调查结果如下:B EC C AD C B A ED A C B C DE C E EA DBC C A ED C BB ACDE A B D D CC B C ED B C C B CD A C B C DE C E BB EC C AD C B A EB ACDE A B D D CA DBC C A ED C BC B C ED B C C B C(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3) 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2.2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2)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万~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万~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2.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第1章数据与统计学
1.1 复习笔记
一、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统计学的概念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从中做出正确推断的认识方法论科学。
实际上,它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而不是实质性科学。
2.统计学和统计数据的关系
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
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最早的统计是作为国家重要事项的记录,从统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可以把统计学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统计学的萌芽时期,主要有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二是统计学的近代时期,主要有数理统计学派和社会统计学派;三是统计学的现代期,主要表现为统计学吸收数学营养的程度越来越迅速;统计学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的能力越来越强;统计学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所发挥的功效日益增强。
三、统计学的分科
1.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是用图形、表格和概括性的数字对数据进行描述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预测或其他推断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
理论统计是指统计学的数学原理。
由于现代统计科学用到了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要成为优秀的统计工作者就必须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特别是从事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人员就必须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四、统计数据的种类与来源
1.数据的种类
数据的种类按性质可以分为:(1)定位的数据;(2)定性的数据;(3)定量的数据;(4)定时的数据。
数据的种类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1)结构型数据;(2)非结构型数据。
2.数据的来源
统计数据来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称之为第一手数据或直接的数据;或者来源于已有的数据,称之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的数据。
五、统计数据的质量
1.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这种误差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可以控制。
2.非抽样误差是相对于抽样误差而言的,是指除了抽样误差之外的,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样本观察值与总体真值之间的差异。
非抽样误差特别是其中的系统偏差是可以避免,但
如果不注意,这类误差造成的结果对调查质量来说是致命的。
六、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1.总体:是指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2.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特点是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结果会呈现出差别或变化。
3.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数据的关系?
答: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
统计学是由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组成的,这些方法来源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目的也在于对统计数据的研究。
离开了统计数据,统计方法乃至统计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答:(1)对人类性别比例的调查,新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5:100,如果没有人为的干扰,其规律是婴幼儿时男性略多于女性,中青年时男女人数大致相同,老年时女性又略多于男性。
(2)施肥量与粮食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调查研究,其规律性为某种粮食作物的产量
会随某种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
当开始增加施肥量时,产量增加较快,以后增加同样的施肥量,粮食产量的增加量逐渐减少。
当施肥量增加到一定数值量,产量不再增加。
这时如果再增加肥料,产量反而会减少。
(3)商品广告费用与销售额的关系的调查,其规律性为:随着广告费用的增加,商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额会相应增加。
3.联系实际简要说明数据的来源。
答:统计数据的来源大致分为两种,其中来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和科学试验的数据,称为第一手数据或直接的数据;来源于已有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的数据。
4.直接获取数据的渠道主要有哪些?
答:(1)对于社会经济管理和决策而言,主要是通过统计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如客户满意度调查、电视收视率调查、家庭收支情况调查、居民闲暇时间利用调查等。
(2)在自然科学和工程的研究领域,通常是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获得研究的统计数据。
5.简要说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答:(1)抽样误差是利用样本推断总体时产生的误差。
抽样误差对任何一个随机样本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又是可以计量的,并且是可以控制的。
在坚持随机原则的条件下,一般来讲,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就越小。
(2)非抽样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有关环节工作失误造成的。
它包括调查方案中有关规定或解释不明确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不完整的抽样框导致的误差,调查中由于被调查者不回答产生的误差等。
非抽样误差在普查、抽样调查中都可能发生。
从
理论上看,这类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6.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
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
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440加仑的油漆罐。
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
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kg。
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是“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2440加仑的油漆罐”;
(2)研究变量是“每一罐的质量”;
(3)样本是“抽查的50罐油漆”;
(4)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估计、假设检验,从而推断油漆罐分量是否充足。
7.“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
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
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是“市场上所有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消费者”;
(2)研究变量是“消费者偏爱的可乐口味”;
(3)样本是“抽取的1000名消费者”;
(4)推断是①A品牌口味更好;②B品牌口味更好。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习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由实验或调查而得到的数据进行登记、审核、整理、归类,计算出各种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从中抽出有用的信息,用表格或图形表示出来。
这种方法属于()。
[中南财大2003研]
A.统计观察法
B.统计描述法
C.统计推断法
D.参数估计法
【答案】B
【解析】描述统计学是研究为了反映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采用的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加工整理方法、数据综合分析方法,计算各项指标反映数据的构成和分布,以及用一定形式的表式和图形把结果显示出来等等。
而推断统计学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上研究由随机样本的数量特征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并做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或检验,包括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