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题库(含答案)

绪论

1.只要增加例数就可以避免抽样误差。(×)

2.等级资料也可认为是一种计数资料。(√)

3.概率的取值一定在0~1范围内,频率的取值则不一定。(×)

4.客观事物中同质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5.观察单位数不确定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

6.统计量针对于样本,参数针对于总体。(√)

7统计描述就是用样本推断总体的统计过程。(×)

8.有序分类资料就是等级资料。(√)

9.统计分析一般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10.如果对全部研究对象都进行了调查或测定就没有抽样误差。(√)

11.对于统计资料的描述可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两种手段。(√)

12.有序变量也称连续型变量,变量值可取连续不断的实数。(×)

13.分类资料中的各类别必须互相排斥,不能相互包含。(√)

14.离散变量在数值很大时可以取小数值,可近似地看成连续型变量。(√)

15.统计指标是用来综合说明总体某一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个体某一特征的。(√)

16.若以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调查某地1000人中有多少个高血压患者, 这是____C____。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17.某医院用一种中草药治疗9名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后的舒张压见下表。

病人号 1 2 3 4 5 6 7 8 9

治疗前115 110 129 110 116 109 109 102 104 治疗后116 90 108 92 90 110 87 120 91 欲比较治疗前后有无差异, 这是____A_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18.一批病人的血球沉降率(%)是_____A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19.统计一批肝炎病人的住院天数是____A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20.某项新手术方法的成功与失败例数是__C__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21.一批按贫血儿童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的检查记录分类的资料是__E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e.等级资料

22.对某地区食品零售店的卫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其个体是__D___。

a.该地区所有经营零售食品的商店b.全部零售食品的卫生情况

c.某种零售食品的卫生情况d.该地区每个经营零售食品的商店

e.该地区的部分零售食品店

23.要了解某班40名学生的卫生统计学成绩,则统计指标为____C____。

a.每个学生的成绩b.部分学生的成绩

c.学生成绩的平均分d.某一学生的成绩为85分e.以上都对

24.调查某医院医生的工作状况,医生一天内上班的时间是___A_____。

a.变量b.总体c.个体d.变量值e.统计指标

25.研究某厂职工的月收入(元)时得到如下资料:700、600、900等,这是指_C__ 。a.变量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指标e.指标值

26.下面的变量中哪个是离散变量___A_____。

a.在校学生人数b.粮食产量

c.身高d.年龄e.体重

27.下面的变量中哪个是连续变量____C____。

a.在校学生人数b.职工人数

c.身高d.企业生产设备数e.患病人数

28.下面的变量中哪个是分类变量___B_____。

a.在校学生人数b.学生性别

c.学生年龄d.学生学习成绩e.学生视力

29.治疗结果分为有效和无效的资料,严格说来属于____A____。

a.等级或计数均可b.计数资料

c.计量资料d.等级或计量均可e.计数或计量均可

30.概率等于1的事件称为___B_____。

a.小概率事件b.必然事件

c.不可能事件d.或然事件e.互斥事件

31.某医院发生的医疗事故属于小概率事件。(√)

32.科研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研究设计的好坏,研究设计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

33. 没有较好的统计学知识,就不可能进行较好的科学研究,更不可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

34.分类资料中的各类别可以相互包含。(×)

35.医学领域中的三类资料不能互相转换。(×)

36.定量变量按取值的不同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两种。(√)

37.用SAS和SPSS统计分析的结果,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可以不必说明算法。(√)

38.一批病人的淋巴细胞转换率(%)是____A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39.测量某病病人的抗体滴度(1:2,1:4,1:8,…),是____A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40.城市噪音(-、+、++、+++、++++、+++++)资料属于____E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41.空腹血糖(mmol/L)资料属于___A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42.患者的病情程度(轻、中、重)资料属于_____E_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43. 患者的性别资料可以转换为____A_______。

a.计量资料b.还不能决定是计量资料还是计数资料

c.计数资料d.既可作计量也可作计数资料

e.等级资料

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1.所谓对称分布是指集中位置在正中,左右两侧频数相等。(√)

2.频数表的组距必须取等距。(×)

3.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对一个资料描述必须同时考虑这两方面。(√)

4.不论资料呈什么分布,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表示它们的平均水平都一样合理。(×)

5.一组变量值,位于正中间的那一个数的数值,称为中位数。(×)

6.不论资料呈什么分布,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表示它们的平均水平都一样合理。(×)

7.百分位数适用于任何分布类型的资料,因此在选用描述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时,应首选百分位数。(×)

8.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宜选用中位数来描述其平均水平。(√)

9.标准差不会是负数。(√)

10.比较同组人群的身高和体重变异度大小宜采用变异系数。(√)

11.一组观察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后,位次居中的观察值,称为中位数。(√)

12.因标准差能综合反映各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故在描述资料的变异度大小时,应首选标准差(×)

13.变异系数就是均数与方差的比值。(×)

14.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总是比均数小。(×)

15.对于正态分布的资料,若同时计算算术均数和中位数,二者的值相等。(√)

16.正态曲线的位置由标准差决定。(×)

17.在制定参考值范围的研究中,正常人是指任何一点小病都没有的人。(×)

18.正态分布资料中用均数加减1.96倍标准差制定出正常值范围后,不在这个范围内的人一定是病人。(×)

19.偏态分布的资料也可以用均数加减1.96倍标准差的方法来估计正常值范围。(×)

20.若正常人与病人的某项指标重叠,制定正常值范围时,确定任何界值,其漏诊率和误诊率都是不可避免的。(√)

21.平均数是表示一群性质相同变量值的____C____指标。

a.离散趋势b.变化范围

c.集中趋势d.频数分布e.平均变化水平

22.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性质相同的变量值的_____A___指标。

a.离散趋势b.变化范围

c.集中趋势d.频数分布e.观察值间相差的大小

23.为描述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频数分布,应知道的指标是____D____。

a.算术均数和中位数b.算术均数和几何均数

c.算术均数、中位数和变异系数d.算术均数和标准差e.以上都不是

24.两组资料的标准差相等,则__C______。

a.它们的均数也相等b.它们的均数必不等

c.它们的均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d.它们的均数互为倒数

e.它们的均数呈倍数关系

25.分布末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应计算____B____以表示其平均水平。

a.算术均数b.中位数

c.几何均数d.众数e.调和均数

26.用频数表计算中位数时___C_____。

a.要求组距相等b.要求组距不等

c.组距相等或不相等都可以d.组距呈倍数增加e.组距呈倍数减少

27.一组观察值,如果每个值都增加或减少一个不为0的常数,则___C_____。

a.均数改变,几何均数不变b.均数改变,中位数不变

c.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改变d.均数不变,几何均数和中位数改变

e.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都不变

28.编制频数表,在确定组距时____D____。

a.常取最大值的1/10取整作组距b.常取最小值的1/10取整作组距

c.常取极差的1/10取整作组距d.极差除以组数取整作组距

e.以上都不对

29.对样本含量为7的某资料,计算中位数时,其值为____D____。

a.位次为(n+1)/2的观察值b.位次为n/2的观察值

c.位次为(n+1)/2与位次为n/2的观察值之和的一半

d.将观察值从小到大排列后,位次为(n+1)/2的观察值e.以上都不对

30.某人算得资料的s=-3.4,可认为___C_____。

a.变量值都是负数b.变量值负的比正的多

c.计算有错d.变量值一个比一个小e.变量值多数为0

31.关于变异系数,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___C_____。

a.变异系数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相同

b.变异系数的单位与原始数据的单位不同

c.变异系数没有单位

d.变异系数是均数与标准差的相对比

e.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中位数的相对比

32.标准正态分布是指____A_____ 正态分布。

a.μ=0 σ=1 b.μ=1 σ=0

c.μ=0 σ任意d.μ任意σ=1 e.以上都不对

34.在正态分布资料中, 95%的双侧正常值范围常用____A___表示。

a.b.P2.5~P97.5

c.d.P5~∞e.P5~P95

35.资料呈正态分布, 则95%单侧正常值范围上限为___C______。

a.b.P95

c.d.P5 e.P2.5~P97.5

36.用百分位数法确定正常值范围, 适用于____E____资料。

a.分布不对称或不知分布b.正态分布

c.大样本资料d.小样本资料e.以上都对

37.资料呈偏态分布, 90%双侧正常值范围为_____D______。

a.b.

c.P2.5~P97.5 d.P5~P95 e.0~P90

38.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中间90% 的面积所对应的横轴尺度z的范围是___A____。

a.-1.645到+1.645 b.-∞到+1.645

c.-∞到+2.282 d.-1.282到+1.282 e.-1.96到+1.96

39.一组数据呈正态分布,其中小于的变量值有___A_____。

a.2.5% b.95% c.97.5% d.100% e.5%

40.对于偏态分布资料且过高才有临床意义, 95%单侧正常值范围宜用__C__表示。

a.P5~∞b.-∞~P5

c.-∞~P95 d.P95~∞e.P5~P95

41.某病病人的某项指标高于正常人,但有部分重叠,为控制漏诊率应当考虑___B_____。

a.提高参考值上限值b.降低参考值上限值

c.提高参考值下限值d.降低参考值下限值e.以上都不对

42.平均数的种类很多,在实际应用时可任选一种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

43.标准差的大小可以说明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44.标准差考虑了每一个观察值的变异度,因此不论何种资料,用标准差说明其离散程度都是恰当的。(×)

45.变异系数CV是一相对数,无度量衡单位,因而具有便于比较分析的特点,可用于多组资料间度量衡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时的变异度比较。(√)

46.在实际工作中,当测量值为正值时,如果标准差大于均数,则一定不符合正态分布。(√)

47.对称分布就是正态分布。(×)

48.中位数适用于任何分布类型的资料,因此在选用描述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时应首选中位数(×)

49.用均数和标准差可以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资料的特征。(√)

50.以下关于频数表的用途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E 。

a.揭示频数分布的类型b.揭示频数分布的特征c.可以发现极端值

d. 当样本量足够大时,以频率估计概率e.描述某变量随另一变量变动的情况

51.算术均数比中位数 A 。

a.更适于正态分布资料b.更适于偏态分布资料

c.更充分利用数据信息d.更适于分布不明的资料e.抽样误差更大。

52. 正态分布的频数表资料,宜用 C 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a.算术均数、极差b.算术均数、四分位数间距

c.算术均数、标准差d.算术均数、方差e.中位数、标准差

5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表资料,宜用 B 指标进行统计描述。

a.中位数、极差b.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

c.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d.中位数、方差e.中位数、标准差

54. 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用 A 较好。

a.标准差b.方差c.离均差平方和d.变异系数e.以上都可以

55.变异系数是描述 C 的指标。

a.计量资料平均水平b.计量资料绝对离散程度

c.计量资料相对离散程度d.计量资料分布对称性e.计量数据分布范围

56.若正常人的血铅含量x近似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制定x的95%参考值范围,最好采用(其中,为y的标准差) C 。

a.b.c.d.e.

57.正态曲线下,从均数到的面积为___A____。

a.45% b.90% c.95% d.47.5% e.99%

分类资料的统计分析

1.某区一年内死亡200人,其中16人因癌症死亡,癌症死亡率为8% 。(×)

2.调查显示某地省级医院的肺癌病死率高于基层医院,因此可认为省级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如基层医院。(×)

3.调查100名“皮痒”病人,发现他们中98%常用XX牌蚊香,可能这种蚊香是引起“皮痒”的原因。(×)

4.某人用某种新药治疗5例胃溃疡患者,其中有4例好转,1例无效,该新药的有效率为80% 。(×)

5.算A县1950年全年天花发病率:1950年天花新发病人数/1950年A县平均人口数。(×)

6.某地某人群1981年及1982年12月为1,000人,35岁以上者进行血压普查,1981年发现高血压者50人,1982年为54人,其中42人为在1981年亦系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可计算发病率为

12/1000。(×)

7.总和生育率是指每个妇女一生生育的子女数。(×)

8.病死率高的疾病死亡率一定也高。(×)

9.随机抽取两样本,可以凭率或构成比的大小直接下结论。(×)

10.生育率与人口性别构成无关,与年龄构成也无关。(×)

11.相对比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两个指标的性质必须相同。(×)

12.医学人口统计的资料来源于人口普查。(×)

13. 在计算某病分年龄段的发病率时,某一年龄段发病率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年龄段的发病率发生相应改变。(×)

14.死因顺位下降的疾病,死亡率也可以是升高的。(√)

15.据下表资料,哪一种说法正确__A__ 。

年龄(岁)〈=20 21~31~41~51~合计

例数 3 7 23 57 10 100 a.100例肺癌病人中以41~50岁所占比重最大b.41~50岁易发肺癌

c.小于20岁的人不易患肺癌

d.资料不具可比性,无法作比较e.以上都不是

16. D ,可以用死亡率估计发病率。

a.发病率较高的疾病b.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c.病死率较高的疾病d.病死率接近1的疾病e.患病率较高的疾病

17. 某厂全厂职工不同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如下表,据此可认为__D _。

年龄(岁)人数发病数发病率(%)

35~67 8 10.9

45~53 11 20.7

合计120 19 15.8

a.年龄越大呼吸系统发病率越高b.两组来自不同的年龄,不具可比性

c.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d.该厂工人呼吸系统发病率45岁组高于35岁组

e.以上都不对

18.患病率不可能__C___。

a.=100% b.<100% c.>100% d.=0% e.>0%

19.抽样调查某地5~15岁儿童肺炎的发病率,现求得男、女童肺炎发病率分别为21.2%和19.1%,可认为__D___。

a.男童的肺炎发病率高于女童b.调查有误

c.资料不具可比性,不能直接作比d.应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e.以上都不对

20.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指标之比,两个指标要求___C__。

a.性质必须相同b.性质必须不同

c.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d.性质最好相同e.以上都不对

21.某医院的资料,计算了各种疾病所占的比例,该指标为__B___。

a.发病率b.构成比c.相对比d.动态数列e.患病率

22.某地某年的总和生育率反映该地 D 。

a.平均每千现有妇女的生育总数b.育龄妇女实际的生育率水平

c.平均每千育龄妇女的已生育数d.育龄妇女标化了的生育水平

e.平均每千妇女实际生育数

23.总生育率是指__C___。

a.活产数对总人口数之比b.活产数对总妇女数之比

c.活产数对育龄妇女数之比d.活产数对已婚育龄妇女数之比

e.活产数对已出生婴儿数

24. 成年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__A___。

a.相对比b.构成比c.流行率d.发病率e.以上都不对

25.老年人口系数增加,可使__B___。

a.粗死亡率下降b.粗死亡率增加

c.婴儿死亡率下降d.婴儿死亡率增加e.以上都不对

26.一个地区某病死因顺位提前则说明 C 。

a.该病死亡数增多b.该病死亡率增高

c.该病死因构成比增大d.该病患病率增高e.以上都不对

27. 某地1982年平均人口数为100,000,该地防疫站收到1982 年发病的菌痢传报卡323张,剔除重复,实际报告的菌痢病人为260人,在此260人中有3人发病2次,则该地菌痢的报告发病率为__D___。

a.323/10万b.260/10万c.326/10万

d.263/10万e.257/10万

28.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是 B 。

a.麻疹患者数b.麻疹疫苗接种人数c.麻疹易感人数

d.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转人数

29.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B 。

a.计算相对数尤其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或观察次数

b.分析大样本数据时可以构成比代替率

c.应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d.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

e.样本率或构成比的比较应作假设检验

30.甲乙两地某病的死亡率进行标准化计算时,其标准的选择_D___。

a.不宜用甲地的数据b.不宜用乙地的数据

c.不宜用甲地和乙地的合并数据d.可用甲地或乙地的数据e.以上都不对

31. 患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多发病。(×)

32. 发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常见病。(×)

33. 发病率高,患病率也高的疾病称为常见多发病。(√)

统计表与统计图

1.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和组合表。(√)

2.每张统计表都应该有标题、标目、线条、数字、文字说明和备注。(×)

3.制作统计表,线条不宜过多,但必要时也可以有竖线及斜线。(×)

4.一张好的统计表能够说明多个中心内容,这是因为它能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有很高的表达

效率。(×)

5.统计表中,有时纵标目或横标目之上可以有总标目。(√)

6.有时为了统计图的美观,条图的纵横尺度可以不从0开始。(×)

7.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方图均可用于连续性资料。(√)

9.直方图横轴上的组距不等时必须将其化为等距。(√)

10.散点图只适用于有相关关系的资料。(×)

11.统计表的标题一般写在表的下方,统计图的标题一般写在图的上方。(×)

12.构成比资料可以画圆图。(√)

13.表示某中学高三年级10个班学生近视比例的比较,应画线图。(×)

14. 半对数线图可以描述和比较事物的发展变化的相对速度。(√)

15.描述300人肺活量与身高关系可画散点图。(√)

16.用统计图比较某医院8年来流行性乙脑及肺结核两种传染病的住院病人死亡的变化趋势宜选____C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7.欲比较人体血汞与发汞含量的关系宜选用__E_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8.纵坐标必须从0开始,并标明0点的是_____A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19.欲描述某县五岁以下儿童近三年来各年的死亡人数,可绘制____A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20.要看某地近十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最好绘制___C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21.要表示体重与体表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可绘制___E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22.欲比较甲乙两县2006年的婴儿死亡率,最好选择绘制___A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23.某医院欲描述其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宜绘制___B____。

a.条图 b.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e.散点图

24.统计表中资料暂缺时,其空缺处用___B____表示。

a.“--” b.“…” c.“0” d.“?” e.什么也不写25.统计表中的数字一律用阿拉伯字表示,同一指标__C_____要对齐。

a.最后一位数字 b.最前一位数字

c.小数点 d.中间一位数字 e.倒数第三位数字

26.条图适用于___C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地区性资料

27.线图适用于___B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地区性资料

28.圆图适用于___A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地区性资料

29.散点图适用于____D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地区性资料

30.直方图适用于___E____。

a.构成比资料 b.连续性资料 c.相互独立的资料

d.双变量资料 e.数值变量的频数表资料

31. 广义统计表包括工作中使用的调查表、整理表和统计分析表,狭义统计表仅指统计分析表。(√)

32.统计表的列表原则之一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33.统计图的纵坐标都必须从0开始。(×)

34.多个构成比的比较可以选用圆图或百分条图。(×)

35.普通线图的横轴和纵轴都是算术尺度,用于描述某指标随时间或另一指标变化而变化的绝对变化趋势(变化幅度)。(√)

36.直方图用于表示连续型变量的频数分布或频率分布。(√)

37.绘制直方图时,如果各组的组距不相等,要换算为等距后再绘图。(√)

38.箱式图通常选用5个描述统计量,即最小值、P25、均数、P75、最大值。(×)

39.描述两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宜用散点图。(√)

40.欲比较甲乙两地20年来心脏病和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上升速度,宜选用 __D____。

a.直方图 b.圆图 c.条图 d.半对数线图 e.普通线图

41.为了初步了解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宜选用 __E____。

a.直方图 b.圆图 c.条图 d.半对数线图 e.散点图

42.为了比较工业发达城市、郊区和农村的恶性肿瘤的构成情况,宜绘制___B___。

a.直方图 b.圆图 c.直条图 d.半对数线图 e.散点图

43.表示某地7岁女孩的身高的频数分布情况,可用 ___A____。

a.直方图 b.圆图 c.百分条图 d.半对数线图 e.散点图

44.制作统计表时,下列说法不符合统计表的制表原则和要求的是____A___。

a. 横标目必须位于表头的右侧,纵表目必须位于表头左侧

b. 标题置于表的上方

c. 线条不宜过多,不应有竖线和斜线

d. 表中不列备注项,需说明时在相应位置上注“*”号,在表的下方注明

e. 表中没有数字的格子用“—”表示,缺失数字用“┅”表示

45.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包括 ___D____。

a. 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和文字说明

b. 主标题、副标题、线条、数字和备注

c. 标题、线条、数字和图例

d. 标题、纵横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

e. 标题、纵横标目、线条、数字和图例

46. 箱式图主要用于 C 。

a. 说明事物或现象动态变化的趋势

b. 描述研究指标的地理分布

c. 描述一组或多组数据的分布特征

d. 表示事物内部的构成情况

e.初步表示两变量之间的关系

47. 为了比较甲乙两地不同性别的人群爱滋病的患病情况,宜选用____E______。

a.单式条图 b.圆图 c.百分条图 d.半对数线图 e.复式条图

48.以下关于统计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B_____。

a. 横纵坐标有标目即可,不必注明单位

b. 条图和直方图的纵标目不能有折断线

c. 所有统计图的坐标都要从零点开始

d. 标题写在图的上方

e. 以上都不对

总体均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 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减少抽样误差,所以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2.无论资料呈什么分布,总体均数的95%的可信区间为。(×)

3. 评价某人的某项指标是否正常,所用的范围是(×)

4. 的意义为100个总体均数中有95个落在此范围。(×)

5. t检验时,当t<t0.05(v),P>0.05,就证明两总体均数相同。(×)

6.假设检验中,II型错误的定义为“接受无效假设时所犯的错误”。(×)

7.拒绝H0时,P值越小越好,接受H0时,P值越大越好。(√)

8.同一资料作假设检验,单侧更易得到有差别的结论,所以应选用单侧检验。(×)

9.t检验可用于同一批对象的身高和体重均数差异的比较。(×)

10.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两组数据具有方差齐性,但与正态分布相比略有偏离,样本含量都较大,因此仍可作t检验。(√)

11.在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数据减用药后数据与用药后数据减用药前数据,所得到的结论相同。(√)

12.在t检验中,两样本差别有意义时,统计上认为它们分别代表的两总体均数不同。(√)

13.因为有两类错误的存在,所以不能凭假设检验的结果下结论。(×)

14.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比较,当P<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15.配对资料也可以用成组t检验处理,但这样做降低了统计效率。(√)

16. 关于t分布和z分布的关系,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C 。

a.t分布和z分布都是单峰对称分布

b.t分布和z分布的均数都为零

c.t分布和z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或t和z的界值)都与自由度有关

d.当样本含量较大时,t分布趋于z分布

e.z分布是一条与自由度无关的曲线,而t分布是一簇与自由度有关的曲线

17.当α相同时,t值和z值的关系是 B 。

a.| t |≤| z | b.| t |≥| z | c.| t |=| z |

d.| t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z | e.t和z没有关系

18.为调查某地成年男子RBC数,随机抽取100名成年男子,其均数为4.8×1012/L,标准差为0.42×1012/L,则该地95%成年男子RBC数落在的范围是 A 。

a.4.8±1.96×0.42 b.

c.4.8±1.645×0.42 d.4.8±1.96×0.42e.

19.为调查某地成年男子RBC数,随机抽取100名成年男子,其均数为4.8×1012/L,标准差为0.42×1012/L,则该地95%成年男子RBC均数落在的范围是 B 。

a.4.8±1.96×0.42 b.

c.4.8±1.645×0.42 d.4.8±1.96×0.42e.

20.某地100名健康人某生理指标的95%可信区间为4.62~4.94,那么其95%正常值范围近似为z均取2) A 。

a.4.78±2×0.8 b.4.78±2×1.6

c.4.78±2×0.08 d.4.78±2×0.16 e.以上都不是

21.作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差别有统计意义时,t值越大则 C 。

a.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b.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d.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以上都不对

22.t检验中,t>t0.05(v),P<0.05,拒绝检验假设,其依据是 B 。

a.原假设本身是人为的,应该拒绝b.若认为原假设成立,正确的可能性很小

c.原假设成立是完全荒谬的d.计算结果证明原假设是错误的

e.原假设不可能成立

23. 比较两药疗效时,若 C ,可作单侧检验。

a.已知A药与B药均有效b.不知A药好还是B药好

c.已知A药不会优于B药d.已知A药与B药差不多好

e.不知A药和B药是否有效

24.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 B 。

a.要求两组均数相近b.要求两组方差齐性

c.对均数和方差没有要求d.要求均数和方差相近e.对资料没有要求

25.甲地正常成年男子Hb均数为14.5克%,标准差为1.20克%,从该地随机抽取10名正常成年男子,其Hb均数为12.8克%,标准差为2.25克%。又从乙地随机抽取15名正常成年男子,其Hb均数为16.8克%,标准差为1.85克%。推断16.8克%与14.5克%代表的总体有无差别,选用的方法是 A 。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b.配对t检验

c.成组t检验d.z检验e.无法比较

26.甲地正常成年男子Hb均数为14.5克%,标准差为1.20克%,从该地随机抽取10名正常成年男子,其Hb均数为12.8克%,标准差为2.25克%。又从乙地随机抽取15名正常成年男子,

其Hb均数为16.8克%,标准差为1.85克%。推断断16.8克%与12.8克%代表的总体有无差别,选用的方法是 C 。

a.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b.配对t检验

c.成组t检验d.z检验e.无法比较

27. 关于检验假设,下面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A 。

a.检验假设是对总体作的某种假定b.检验假设是对样本作的某种假定

c.检验假设包括零假设和无效假设d.检验假设是希望被拒绝的假设

e.检验假设是被证明的假设

28. 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中,如P<0.05,则下面哪个结论正确? B

a.两总体均数相同b.两总体均数不同

c.两样本均数相同d.两样本均数不同e.以上都不正确

29.作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当方差不齐时,下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D

a.作变量变换b.作检验

c.作秩和检验d.仍作t检验e.不能作t检验

30.对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要进行两样本的比较, D 。

a.可直接用t检验b.只能用其它检验方法

c.可用检验d.将数据取对数后,用t检验e.用z检验

31.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

32.对同一样本资料来说,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宽度大于医学参考值的宽度。(×)

33. 样本均数围绕总体均数呈正态分布,经变换t值所组成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34.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z检验中,若z≥z0.05,则在=0.05水平上可认为两总体均数不等。(√)

35.在t检验中,若拒绝H0,P值越小,则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36.假设检验的目的是推断两个或多个总体(参数)差别大小。(×)

37.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当P<0.05时,表示所对应的两总体均数相差较小。(×)

38.如果样本不是通过随机抽样得来的,作假设检验就失去了意义。(√)

39.两样本均数差别作假设检验,检验水准必须定0.05。(√)

40.评价某人的血红蛋白值是否正常,可选用的范围是___A_____。

a. b.

c. d. e.

41.从中作随机抽样,若不包括,则___A_____。

a.犯第I类错误b.犯第II类错误c.a, b都有d.a, b都无 e.太大

42.从昆明市抽取500名20岁女青年,测定其血红蛋白值,估计该市20岁女青年血红蛋白均值可能所在范围,应选用的公式是____E____。

a. b.

c. d. e.

43.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下列何者所取___B____第二类错误最大。

a.=0.05 b.=0.01 c.=0.15 d.=0.20 e.=0.30

44.两样本均数t检验中,如果t>t0.05, , 可认为___A_____。

a.两个总体均数不同b.两个总体均数相同c.两个样本均数不同

d.两个样本均数相同e.两总体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45.若比较云南丽江市和大理市抽样调查的健康成年男子血清胆固醇的平均含量,可采用

____B___。

a.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

b.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c. 配对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

d. 以上都可以

e. 以上都不对

46.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下列何者所取___E____第二类错误最小。

a.=0.05 b.=0.01 c.=0.15 d.=0.20 e.=0.30

47.某地区为了分析蒙古族初中男生的营养状况,随机调查了牧区蒙古族3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和体重,他们的营养状况指标体重指数如下表,试与10年前同年龄组初中男生的营养状况指标进行比较。10年前大量调查的同年龄组男生的体重指数均数为19.35(kg/m2)。(ABC)

表1 30

21.7 19.8 20.2 21.1 20.2 21.7 22.1 21.9 22.8 20.7

20.3 20.0 19.9 19.1 20.8 20.4 20.6 22.0 21.3 22.9

SPSS结果如下:

T-Test

One-Sample Statistics

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体重指数30 20.8133 1.06924 .19521

One-Sample Test

Test Value = 19.35

t df Sig. (2-tailed) Mean

Differenc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Upper

体重指数7.496 29 .000 1.46333 1.0641 1.8626

答案:

A. 第一个表格为统计描述表,描述了分析变量的基本情况。从左到右依次为例数(N)、均数(Mean)、标准差(Std. Deviation)、标准误(Std. Error Mean)。本例n=30,均数=20.813(kg/m2),标准差= 1.069(kg/m2),标准误=0.195(kg/m2)。

B. 第二个表格为单样本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第一行注明了用于比较的已知总体均数为19.35;第二行依次为t值、自由度(v或df)、双侧P值[Sig.(2-tailed)]、两均数的差值(Mean Difference)、差值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的下限(Lower)和上限(Upper)。

C.本例t=7.496,v=29,双侧P=0.000即P<0.001,按a=0.05水准,拒绝H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该地区蒙古族初中学生的营养状况指标体重指数高于10年前本地区同年龄初中生的体重指数。

D. 本例t=7.496,v=29,双侧P=0.000即P<0.001,按a=0.05水准,不拒绝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该地区蒙古族初中学生的营养状况指标体重指数高于10年前本地区同年龄初中生的体重指数。

E. 以上都不对

48. 某医师欲了解分割放射疗法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在15只大白鼠身上成功制造了肿瘤模型,分别测定了大白鼠放射分割疗法治疗前后的肿瘤最大直径。数据如表2所示。该医师计算了大白鼠肿瘤治疗前后最大直径的差值,均数为1.5(cm),故认为分割放射疗法对肿瘤治疗有明显的效果。(ABCD)

表2 分割放射治疗前后的肿瘤最大直径(cm)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1 9.4 7.3 8.7 8.9 7.3 8.6 9.0 6.3 8.0 9.4 9.2 9.1 8.3 8.5

用药

6.5 8.5 5.2

7.1 7.5 5.6 5.9 7.4 6.0 6.9 7.5

8.6 7.4 6.5 7.0

用药

SPSS结果如下:

T-Test

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

Mean 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Pair 1 用药前8.4067 15 .88517 .22855

用药后 6.9067 15 .97941 .25288

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

N Correlation Sig.

15 .802 .000

Pair 1 用药前& 用药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Samples Test

答案:

A. 第一个表格为统计描述表,分别描述了配对变量的基本情况:均数(Mean)、对子数(N)、标准差(Std. Deviation)、标准误(Std. Error Mean)。本例对子数n=15,用药前均数1=8.4067(cm),s1=0.8852(cm),标准误1=0.2286(cm);用药后均数2=6.9067(cm),s2 =0.9794(cm),标准误2=0.2529(cm)。

B. 第二个表格为配对变量间的相关分析,本例对子数n=15,相关系数(Correlation)r =0.802,P = 0.000即P<0.001。

C. 第三个表格为配对t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从左到右依次为差值的均数(Mean)、标准差(Std. Deviation)、标准误(Std. Error Mean)、差值的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的下限(Lower)和上限(Upper)、t值、自由度(df)、双侧P值(Sig. (2-tailed))。

D.本例t=9.780,v=14,P=0.000即P<0.001,按a=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值有差别,治疗后肿瘤缩小。

E.本例t=9.780,v=14,P=0.000即P<0.001,按a=0.05水准,不拒绝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治疗前后肿瘤直径值有差别。

49. 某医生欲了解一种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随机抽取了服用新药的12名骨质疏松症患者,按年龄配对随机抽取了常规治疗药物的12名女性配成对子。测得前臂末端BMD(骨密度)值,见表3。试了解新药的临床治疗效果?(BCE)

表3 骨质疏松症患者服用钙片治疗前后前臂末端BMD(骨密度)值(g/cm)

配对号服用药物组未服用药物组 d

1 0.379 0.321 0.058

2 0.378 0.351 0.027

3 0.268 0.255 0.013

4 0.278 0.26

5 0.013

5 0.238 0.213 0.025

6 0.269 0.24

7 0.022

7 0.226 0.205 0.021

8 0.344 0.321 0.023

9 0.298 0.247 0.051

10 0.287 0.221 0.066

11 0.256 0.254 0.002

12 0.248 0.251 -0.003

SPSS 结果如下:

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

Mean 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Pair 1 服用药物组 .28908 12 .051727 .014932 未服用药物组 .26258 12 .045630 .013172

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

N

Correlation Sig. Pair 1

服用药物组 & 未服用药物组

12 .911

.000

Paired Samples Test Paired Differences

t

df

Sig.

(2-tailed)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Lower

Upper

Pair 1 服用药物组 - 未服用药物组 .026500

.021433 .006187 .012882 .040118 4.283 11 .001

答案:

A. t=0.911,v=11,P=0.000即P<0.001

B. t=4.283,v=11,P=0.001

C. 按a=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D. 按a=0.05水准,不拒绝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 可认为服用药物组与未服用药物组前臂末端BMD (骨密度)值有差别,该新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50. 2014年包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价该地区学龄前儿童乙肝的抗体效价,随机抽取了当地幼儿园儿童32名,测定结果见表4。问该地学龄前儿童乙肝的抗体效价有无性别差异? 表5 某年某县32名学龄前儿童乙肝的抗体效价测定结果。(ABD )

SPSS输出结果如下:

T-Test

Group Statistics

分组变

量N Mea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抗体效价对数男生16 2.053605 .4791328 .1197832

女生16 1.790204 .4239432 .1059858

Independent Samples Test

答案:

A. 第一个表格为统计描述表,分别描述了经对数转换后两组分析变量的基本情况:例数(N)、均数(Mean)、标准差(Std. Deviation)、标准误(Std. Error Mean)。本例男生N1=16,均数1=2.0536,标准差1=0.4791,标准误1=0.1198;女生N2=16,均数2=1.7902,标准差2=0.4239,标准误2=0.1060。

B. 第二个表格为统计分析结果,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F=0.713,P=0.405,可认为两总体方差齐。

C. t= 1.647,v=29.562,P=0.110,按a=0.05水准,不拒绝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该地学龄前儿童乙肝抗体效价无性别差异。

D. t= 1.647,v=30,P=0.110,按a=0.05水准,不拒绝H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该地学龄前儿童乙肝抗体效价有性别差异。

E. 以上都不对

51. 为观察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将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西立伐他汀,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见表5。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变化情况(均数±标准差,mmol/L)

分组时间TC TG LDL-C HDL-C

观察组(n=50)治疗前 6.60±1.12 3.32±1.22 3.86±0.76 0.82±0.16 治疗后 5.64±0.86 2.46±0.86 2.86±0.70 1.74±0.24

对照组(n=50)治疗前 6.58±0.97 3.34±1.28 2.68±0.78 0.86±0.18 治疗后 5.29±0.82 2.04±0.88 2.58±0.66 1.65±0.18

作者对两组治疗前后各组结果进行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结果进行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结论为两种药物均有降血脂的作用,且普伐他汀的疗效优于口服西立伐他汀。

【问题】

(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A)

(2)该作者的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BCDE)

【分析】

A. 该资料的设计方案包括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

B. 该作者所用统计分析方法不正确。

C.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属配对设计,应行配对检验分别说明两种药物是否有效,而作者误用了完全随机设计两样均数比较的检验。

D. 要比较两种药物何者为优,应分别计算出两组药物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反映两种药物的效应),形成两个新的样本(属完全随机设计),再进行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检验。而作者误将两组治疗后结果直接进行了两独立样本检验。

E. 假设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不等于有实际意义,还应考虑差值的平均水平是否达到或超过有实际意义的差值。

52.某研究者欲了解某市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的平均水平,于2006年随机抽取调查某市正常成年男子256人的红细胞数,测得红细胞数的均数为5.28×1012/L,标准差为2.66×1012/L。该研究者认为该市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的平均水平为5.28×1012/L。

【问题】

(1)这是什么资料?(A)

(2)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B)

(3)该研究者的统计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C)

(4)该资料应该用何种统计方法?(DE)

【答案】

A. 红细胞数是数值变量,有度量衡单位,属计量资料。

B. 随机抽取256例该地正常成年男性,属于完全随机设计方案。

C. 该研究者的结论不正确。研究者想通过抽样调查以了解总体的特征,但是没有考虑到抽样误差,而直接用样本均数作为总体均数的估计值。

D. 了解总体特征最好的方法是对总体中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即普查,从而获得总体参数,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做不到或没有必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作为样本的抽样研究(sampling study),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这种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过程称为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

E. 本例以256名该地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数样本均数来估计总体均数属于统计推断。由于同质总体中个体间存在差异,因而即使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样,所得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也会有差别。这种由个体差异和抽样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of mean)。在抽样研究中,由于是随机抽取样本,因此,抽样误差不可避免。考虑存在抽样误差,应该用统计推断的参数估计。

53.某医院工业卫生科医生随机抽样调查某工厂36名苯作业男性工人,测得其白细胞均数为

4.8×109/L,标准差为1.6×109/L, 故认为该工厂苯作业男工的白细胞均数低于一般正常成年男性

的白细胞均数。(白细胞WBC的参考值平均为7.0×109/L)。

【问题】

(1)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A)

(2)该研究属于何种设计?(C)

(3)如何正确做出结论?(E)

【答案】

A. 该结论是错误的。因为该工厂36名苯作业男性工人的白细胞均数为样本均数,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直接通过比较样本均数(4.8×109/L)与总体均数(7.0×109/L)的大小得出结论。

B. 该设计属于配对设计。

C. 该设计属于单样本设计(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D. 该设计属于完全随机设计(两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

E. 应用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或单样本t检验)进行假设检验后再下结论。

54.某研究者利用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量表(SDQ)对学龄前后(间隔一年)不同性别的108名儿童的行为进行了测定,得出情绪、行为、注意力和社会关系四个维度的评分,前三项得分≤5分为良好;社会关系维度得分≥6分为良好,结果见表6。

表6 不同性别儿童学龄前后行为维度评分情况(均数±标准差)

性别时间情绪品行注意力潜在社会关系

男性(n=60)学龄前 2.2±1.5 1.9±1.6 4.7±1.5 7.1±1.9 学龄后 1.5±1.5 1.3±1.2 3.7±1.6 6.5±1.8

女性(n=48)学龄前 1.9±1.6 1.5±1.4 4.6±1.6 7.6±1.7 学龄后 1.8±1.5 1.5±1.5 4.1±1.6 6.0±1.8

作者分别对男女学龄前后结果进行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除女性情绪和品行维度没差别外,其他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学龄后结果进行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结论为上学事件对儿童的行为是有影响的,而且儿童的行为的变化与性别无关。

【问题】

(1)该资料属于何种设计方案?(A)

(2)该作者的统计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BCDE)

【答案】

A. 该资料的设计方案包括配对设计和完全随机设计。

B. 该作者所用统计分析方法不正确。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教育统计学试题库

教育统计学 一、选择题 1、当一组数据用中位数来反映集中趋势时,这组数据最好用哪种统计量来表示离散程度?( B ) A. 全距( 差异量) B. 四分位距(差异量) C. 方差(差异量) D. 标准差(差异量) 2、总体不呈正态分布,从该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1000 的一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接近于:( D ) A. 二项分布 B.F 分布 C. t 分布 D. 正态分布 3、检验某个频数分布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时需采用:( C ) A. Z检验 B. t 检验 C. X 2检验 D. F 检验 4、对两组平均数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时,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方差齐性检验?( B ) A.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小于30; B.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相等且大于30; C.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小于30, n2大于30; D. 两个独立样本的容量不等,n1大于30, n2小于30。 5、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C ) A. 若r1=0.40 , r2=0.20,那么r1 就是r2 的2 倍;

B. 如果r=0.80 ,那么就表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80%; C.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2; D. 相关系数不可能是-1 。 6、当两列变量均为二分变量时,应计算哪一种相关?( B ) A. 积差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 B. ?相关 C. 点二列相关(一个是连续型变量,另一个是真正的二分名义变量) D. 二列相关(两个连续型变量,其中之一被人为地划分成二分变量。) 7、对多组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时需计算:( A ) A.F值 B. t 值 C. x 2 值 D.Z 值 8、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用何种差异量?( A ) A. 差异系数 B. 方差 C. 全距 D. 标准差 二、名词解释 1. 分层抽样:按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因素或指标先将总体划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从各部分(即各层)中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称为分层抽样。 2. 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3. 集中量:集中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能反映频数分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统计学试题库7

单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之间的联系体现在() A. 相关关系普遍存在,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B. 函数关系普遍存在,相关关系是函数关系的特例 C.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是两种完全独立的现象 D.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没有区别 2.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 小时,这种相关关系称为()。 ! A. 线性相关 B. 非线性相关 C. 正相关 D. 负相关 3. 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 A. 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 { B. 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 C.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是随机的 D. 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

! 4. 在回归直线方程中,b表示() A.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 C. 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 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5. 若估计标准误Syx等于因变量的标准差σy,则说明回归方程()。 ) A. 很有意义 B. 毫无价值 C. 计算有误 ` D. 问题不成立 多选题 1.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 函数关系是一种不严格的相互依存关系 · B. 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精确表达

C. 函数关系中各变量均为确定性的 D. 现象相关为关系时,是有随机因素影响的依存关系 , E. 相关关系中现象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大量观察法来寻求其变化规律 2. 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 A. 回归方程代表性的指标 · B. 自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 C. 因变量数列离散程度的指标 D. 因变量估计值可靠程度的指标 ) E. 自变量可靠程度的大小 3. 对于回归系b,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是回归直线的斜率 。 B. b的绝对值介于0-1之间 C. b越接近于零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越小 D. b与相关系数具有b=r·σy/σx,的关系 ¥ E. b满足Σy=na+bΣx

统计学题库答案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统计学经典题库与答案

2. 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A 、发现数据的错误 C 、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 3.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 B 、对数据进行排序 D 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 ) A H 0:二=0.15;二-0.15 B H o :二二 0.15;二=0.15 C H 0: 一 - 0.15;二:: 0.15 D H 0:二乞 0.15;二 0.15 9.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 大,则( )。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C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10. 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 A 、 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B 、 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 B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 A )。 z 分布 B 、t 分布 F 分布 D 、 2 分布 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C 等于2倍的平均数 D 5.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 则峰态系数的值( )。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等于2倍的标准差 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A =3 C 、v 3 6. 若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C 不存在任何关系 7. 如果所有变量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 1/3, 均数( )。 A 、不变 B C 减少为原来的1/3 D > 3, =0 )。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而变量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 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不能预测其变化 8. 某贫困地区所估计营养不良的人高达 15%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 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 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4. 如果一组数据标准分数是(-2 ),表明该数据( )。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详细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1,0(N C.、 ),(2 n n N D 、) , (2 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 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 ,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 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 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 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 2.25倍 5、 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 ,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 户 B 、144 户 C 、100 户 D 、288 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 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 520 B 、 510 C 、 500 D 、 490 8、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XjX 2’…,X n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样本均值 X 服从( )分布 A 、N(F 2) B.、N(0,1) C 、 N(n 巴nb 2 ) N(=) D 、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10分) 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 题库1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

统计学试题库(选择题和判断题)

编辑版word 统计学题库 一、 判断题 1、统计学是研究总体数量方面的规律的,所以就不需要做定性研究。 ( ) 2、重点调查的误差是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的。 ( ) 3、计算比较相对指标时,通常采用总量指标。 ( ) 4、众数和中位数均易受极端值影响,不具有稳健性。 ( )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加。 ( ) 6、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 ) 7、因为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所以实际计算总指数时通常运用综合指数。 8、样本指标的方差称为抽样平均误差。 ( ) 9、若其他条件固定,则总体变量的变动程度与抽样极限误差呈正比。 ( ) 10、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同号。 ( ) 1、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区分具有相对性,随着研究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 ) 2、统计分组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因此它并不能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 3、频率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实质意义上的权数。 ( ) 4、若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标准差乙甲、σσ存在乙甲σσ>,则乙总体变量的差异性较小。 5、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 6、若现象的发展,其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直线趋势方程。 (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1011q p q p ∑∑-表示因价格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抽样平均误差不受总体变量变动程度的影响。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则样本单位数增加一倍将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 10、若0=r ,则X 与Y 不相关。 ( ) 1、数量标志是用数值表示的,而质量指标是用属性(文字)表示的。( ) 2、离散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3、以组中值代替组平均数不需要前提假设。 ( ) 4、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比较大小没有实际意义。 ( ) 5、若某国GDP2003年比2001年增长15%,2006年比2003年增长20%,则该国GDP2006年比2001年增长35%。 6、若现象的发展,其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应配合指数曲线趋势方程。( ) 7、若p 表示产品价格,q 表示产品产量,则0001p q p q ∑∑-表示因产量变动造成的产值变动额。 8、样本单位数n 越大,样本平均数的波动越小。 ( ) 9、在重复抽样情况下,其他条件不变,若要使抽样极限误差减少一半,则必须使抽样单位数增加两倍。 10、若X 与Y 高度曲线相关,则r 必接近于1。 ( ) 1、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 ) 2、连续型变量既可以进行单项式分组,也可以进行组距式分组。 ( ) 3、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所有变量值均减少一半,而所有权数均增加一倍,则平均数不变。 4、设甲、乙两总体某变量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乙甲、X X 和乙甲、σσ,若存在乙甲X X <及乙甲σσ>,则乙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统计学试题库及试题库答案解析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就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就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就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就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就是封闭组 9、n X X X ,,,21 就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 、、)1,0(N C 、、),(2 n n N D 、) ,(2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就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统计指标和统称为变量。 10、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一、填空题 1、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环节,它的基本要求有、、。 2、统计调查按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专门调查和。 3、统计调查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性调查和。 4、统计调查中搜集资料的方式有、和。 5、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6、统计调查的调查时间是指搜集的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指统计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 7、调查表是用来表现调查项目的,按其形式不同一般有单一表、一览表和两种。 8、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和。 9、建立和健全和是保证统计报表质量的基础。 10、统计中专门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 11、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以标志值为标准选取的。在总体中标志值占绝对比重的少数单位 典型单位:在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单位 12、调查单位是统计调查容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提供统计资料的单位。 一、填空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容是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统计分组的关键

是选择分组标志。 2、统计整理包括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和四方面容。 3、在分布数列中,各组单位数与总体单位数的比率称为,又称为比重或百分比。 4、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 5、统计汇总技术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6、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数字资料、、和四部分构成;从容上看,由、主词、宾词和两部分构成。 7、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复合分组表、和。 8、统计表的宾词排列形式有平行排列、复合排列和两种。 9、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穷举和互斥;按分组标志 的多少和组合形式不同,统计分组 有、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和两种。 10、统计分组同时具有两个含义:一是将总体划分为性质的若干组;二是将性 质的单位合并在一起。 11、数量标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额称为。在组距数列 中,各组上限与下限的差额称为组限。 12、在组距数列中,用组中值、来代表各组变量值的一般水 平,它是假定各组变量值 是均匀分布的。 一、填空题 1、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单位、和三种。 2、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是相对数,具体有无名数、复名数和 两种表现形式,除强度相对指标相对指标可用复名数表示外,其他都用无名数表示。 3、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是相对指标;男性人口数与人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新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2σμ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σμN B.、)1,0(N C.、),(2σμn n N D 、) ,(2n N σ μ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统计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B)。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 B.必须是间断的 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 4.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这种抽样组织形式是(A)。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单位数增加一半,则抽样平均误差(A ) A.缩小为原来的% B.缩小为原来的50% C.缩小为原来的25% D.扩大为原来的四倍 6.下列哪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C )。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 9 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 84 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一 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一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要了解某地区的就业情况( ABE) 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 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 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 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AB ) A.各组频率或频数 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C.各组组距的大小 D.各组组数的多少 E.各组组限的大小 3.简单随机抽样(ACDE ) A.适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4.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BC ) A.我国近几年来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 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黄金储备 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两种。 2.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3.总体是非标志(0,1)分布的平均数为P ,方差为P(1-P)。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 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 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 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 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 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 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 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 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 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 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即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基础。 2.经济统计学的特点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经济统计的职能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 4.总体是_________。按总体单位是否可以计数,总体分为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5.标志是总体单位所具有的________和_______,按表现是否相同分为_____和______两种。 6.统计指标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部分构成。 7.变量根据其取值是否连续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8.统计总体具有五个基本特点,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 。 9.按说明现象的性质不同,标志可以分为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10.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11.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 2. 统计一词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 A.统计活动 B.统计学 C.统计方法 D.统计资料 3.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 A统计学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分析和预测 4.()是统计的基础职能。 A.管理功能 B.咨询功能 C.信息功能 D.监督功能 5.一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6. 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企业数 D.利润额 7. 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1,0(N C.、),(2 n n N D 、 ), (2 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