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
- 格式:ppt
- 大小:230.50 KB
- 文档页数:33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的微观经济学解释劳动力市场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了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以及工资是如何决定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的关系。
我们将探讨供求关系、劳动生产力以及工会等因素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一、供求关系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劳动力的是劳动者,而需求劳动力的是企业。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
根据供求理论,当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工资水平会下降;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工资水平会上升。
供给劳动力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的素质、教育水平、技能和经验等。
需求劳动力则受到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需求以及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的调节会导致工资水平的变动。
二、劳动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产出。
劳动生产力对工资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劳动生产力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市场价值,从而对工资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培训和技能的提升,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力。
高技能的劳动者通常能够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他们往往享受到更高的工资。
同时,技术进步和创新也对劳动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劳动者的效率和生产力,从而对工资水平产生正向影响。
三、工会与集体谈判工会是由一群劳动者组成的组织,旨在保护和提高劳动者的权益。
工会通过集体谈判等方式参与工资的决定过程。
工会通常会通过与雇主进行谈判来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为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工作条件和福利。
工会的存在可以增加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使得他们能够与雇主进行平等对话,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工资协议。
集体谈判的结果对工资水平有重要影响。
当工会成功地争取到更高的工资待遇时,劳动者的收入将会增加。
然而,过高的工资要求也可能导致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企业缩减就业或关闭。
因此,工会与雇主之间的谈判结果需要达到一种平衡。
《劳动经济学》课程网上考试题库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理论认为: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在于()。
A、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料C、劳动力成为商品D、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答案:C2、在远古时期,在()著作中,热情讴歌了人类的劳动,认为只有劳动才能得到财富、荣誉、家庭和朋友。
A、赫西奥德的《劳动与时日》B、色诺芬的《经济论》C、色诺芬的《雅典的收入》D、柏拉图的《理想国》答案:A3、产业革命后,提出“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观点的经济学家是()。
A、配第B、斯密C、李嘉图D、萨伊答案:A4、()标志着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发展阶段。
A、索罗门·布拉姆的《劳动经济学》著作出版B、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C、20世纪40年代,芝加哥学派进行的“劳动经济学革命”D、我国朱九通教授所著的《劳动经济学概论》出版答案:A5、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的学问。
A、劳动生产率B、劳动的人C、劳动资料D、劳动要素答案:B6、劳动力是指()A、人的劳动能力B、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人”C、简单的生理劳动D、劳动答案:A7、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需求()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判定答案:B8、在1960年,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是()A、贝克尔B、舒尔茨C、马歇尔D、马克思答案:B9、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认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不包括()A、流动的过剩人口B、潜在的过剩人口C、停滞的过剩人口D、固定的过剩人口答案:D10、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动态均衡无法达到的条件是()A、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B、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D、工资率的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越来越小答案:A9、动态均衡分析是指在考察市场均衡时,变量的调整()A、没有抽象掉时间因素B、抽象掉了时间因素C、不需要花时间完成D、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造成工资国民差异的原因()。
经济学视角下的工资形成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是劳动者参与劳动过程所获得的报酬,也是劳动力市场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经济学中,工资的形成受到供需关系、生产力水平、劳动力市场竞争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工资的形成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
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供给劳动力,用人单位需求劳动力的交互场所。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包括供需关系、竞争程度以及信息不对称等。
首先,供需关系是劳动力市场的核心。
劳动力供给的弹性和劳动力需求的弹性决定了工资的形成和变动。
当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工资可能下降;相反,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工资可能上涨。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也影响工资的形成。
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意味着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可能会导致工资的下降。
相反,如果用人单位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可能会上升。
最后,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工资判断存在偏差,这给工资的形成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工资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1. 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是工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者的工资应该与其所提供的劳动的价值相关。
高生产力劳动者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其获得的工资也相对较高。
2. 劳动力供需关系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对工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劳动力供给超过需求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可能下降,因为用人单位在选择时会更加倾向于降低成本。
相反,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给时,用人单位愿意支付更高的工资以吸引有竞争力的劳动力。
3. 教育和技能教育和技能水平是决定工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受过良好教育并具备高技能的劳动者相对容易找到高薪工作。
这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提供更高的价值。
4. 行业与地区差异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工资差异也是工资形成的因素之一。
某些行业或地区可能因为特定的资源优势而拥有较高的工资水平,而在其他行业或地区,工资水平则相对较低。
劳动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涉及了人们的就业与工资待遇等诸多关键问题。
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工资决定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劳动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因素,以及工资决定的主要机制。
首先,我们来了解劳动力市场的基本概念。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劳动者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工资收入,而用人单位则通过雇佣劳动者来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劳动力的供给受到人口结构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规模,例如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从而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
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受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经济的增长可以带动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领域。
而产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例如传统制造业的萎缩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因此,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工资水平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工资决定的主要机制。
工资水平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经济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其中最为经典的理论是劳动力边际生产力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者的边际产出贡献。
当劳动者的边际产出贡献越高,他们所能获得的工资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工会力量和政府政策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和罢工等方式,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争取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政府则通过最低工资法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手段来调整工资的分配。
这些因素的变动都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劳动经济学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与工资决定的因素。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1. 劳动力——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 劳动力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3. 短期劳动力需求——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4. 长期劳动力需求——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5. 劳动力需求弹性——由工资率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6. 希克斯技术进步—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希克斯技术进步7. 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劳动边际生产力的上升超过资本边际生产力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价格相同,也需要相对多地使用劳动第二章劳动力供给第二章1劳动力供给:从性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指家庭)在一定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从量的角度说:是指一个经济体(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企业,一个雇请了保姆的家庭)在某一段时期中,可以获得的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2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比率,是反映就业和劳动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重要指标。
3劳动力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市场工资率作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唯一因素的条件下,根据劳动力供给量相对于市场工资率的变动程度绘制而成的曲线4劳动力供给弹性: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5效用理论: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的满足程度,与此相关的理论就叫效用理论,主要包括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6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7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所形成的曲线称为余暇-收入无差异曲线8主体均衡:所谓主体均衡,就是在资源约束的条件下余暇和收入的组合能使主体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9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由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10替代效应:因该商品名义价格的变动而导致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11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揭示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上,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劳动经济学学习重点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问答题1.考察劳动力需求时通常有哪些假设条件?2.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弹性的?3.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有哪些影响?第二章劳动力供给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参与率2.附加性劳动力假说3.悲观性劳动力假说4.就业愿望丧失效应5.附加性劳动者效应二.问答题1.一般把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哪几种?2.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与劳动力供给的变动有什么区别?3.劳动力参与率的含义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与内部劳动力市场一.名词解释1.主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2.次要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3.内部劳动力市场,请举例说明二.问答题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是什么?2.隐形失业的原因有哪些?3.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原因是什么?4.与劳动力分配有关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规则主要有哪些?第四章劳动时间一.名词解释1.准固定成本2.有效劳动时间二.问答题1.对许多企业来说,为什么喜欢采用延长劳动时间的方式增加产量,而不是采用增加劳动者人数来增加产量的方式?2.短期性经济复苏与长期性经济增长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有何不同?3.缩短劳动时间对经济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三.讨论题1.影响有效劳动时间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第五章生命周期与劳动参与决策一.问答题1.影响就业与就学选择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在美国,为什么高学历女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高于低学历的女性?3.影响实际退休时间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六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生成理论一.问答题1.简述计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2.简述计件工资的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适用范围。
3.福利的支付形式可以分为哪两类?福利作为劳动力价格的构成部分和工资的转化形式,具有哪些特征?4.为什么实物支付是普遍存在的福利支付方式?5.简述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的主要观点。
6.试述均衡价格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
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一、引言工资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市场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对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
二、供求关系理论工资水平主要由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
根据经济学供求关系理论,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不平衡将影响工资水平的决定。
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受到人口规模、劳动力参与率、人口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规模的增长将增加劳动力供给,导致工资水平的下降。
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同样增加劳动力供给,对工资水平也会产生影响。
此外,人口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劳动力市场的参与度不同。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受到生产力、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力的提高将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导致工资水平的上升。
经济增长率的加快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劳动力需求增加,从而增加工资水平。
技术进步也会改变劳动力需求的结构,对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劳动力市场效率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密切相关。
劳动力市场的高效运作将有助于提高工资水平。
1. 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雇主和求职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导致工资水平上升的可能。
举例来说,雇主可能无法准确评估求职者的能力水平,从而提供较高的工资以吸引优质员工。
这也可能导致工资水平提高。
2. 劳动力市场竞争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工资水平。
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会迫使雇主提供更高的工资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从而推高整体工资水平。
而当劳动力市场竞争不充分时,工资水平可能较低。
四、影响因素分析除了供求关系和劳动力市场效率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1.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是影响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教育水平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技能和知识,这使得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中更有竞争力,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
2. 政府政策政府的政策和法规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20秋《劳动经济学》作业4一、单选题1.(4分)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B)∙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不确定得分:4知识点:6.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6.2工资水平控制2.(4分)下列哪个选项的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流动性?(A)∙ A.劳动力本身所具有的技巧能被许多企业利用∙ B.铁路机车司机∙ C.石油工人∙ D.整个社会对劳动力需求下降的一些行业得分:4知识点:8.人力资本投资,8.1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3.(4分)影响宏观工资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B)∙ A.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劳动生产率∙ C.国民收入分配比例∙ D.就业规模得分:4知识点:6.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水平与工资差别,6.1工资水平变动因素4.(4分)下列不属于季节性失业特点的是(D)∙ A.行业性∙ B.阶段性∙ C.规律性∙ D.地理区域性得分:4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失业类型与成因5.(4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人教育投资分析结论是什么(D)∙ A.投资后收入量增多(即收益时间越长),那教育投资的净现值就越可能为正。
如年长者比年轻人更不愿意接受进一步教育。
∙ B.接受教育投资的成本越低,就越有更多人愿意接受教育。
∙ C.高低学历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愿意投资高学历教育的人就越多。
∙ D.以上均是。
得分:4知识点:8.人力资本投资,8.2教育投资的分析6.(4分)结构性失业除了除了失业周期较长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A)∙ A.明显的群体性∙ B.个体性∙ C.表面上就业∙ D.灵活性得分:4知识点:7.就业与失业,7.2失业类型与成因7.(4分)下列不属于职业培训的是(A)∙ A.学校教育∙ B.正规的学徒计划∙ C.新工人通过“边干边学”获得新技能∙ D.新工人观察询问得分:4知识点:8.人力资本投资,8.3在职培训8.(4分)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形式是什么(C)∙ A.职业技术培训∙ B.健康保健∙ C.各级正规教育∙ D.人们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流动得分:4知识点:8.人力资本投资,8.1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9.(4分)工资差异是指各类人员(C)的差异。
第一章劳动力需求一.名词解释1劳动力需求2.劳动力需求弹性二.选择题1.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决定了劳动力需求理论就是关于()。
A.消费的理论B.生产的理论C.分配的理论D.交换的理论2.由于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这是劳动的()。
A.总产量B.最大产量C.人均产量D.边际产量3.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
A.劳动力投入数量不变B.技术水平不变C.产出不变D.工资水平不变4.边际成本是指( )。
A.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成本 B.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C.平均每一单位产量的成本D.平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的成本5.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表达公式为( )。
A.MRTS=AP L/AP K B.MRTS=AP K/AP LC.MRTS=MP L/MP KD.MRTS=TP K/TP L6.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阶段。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7.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 ( )。
A.需求效应B.派生效应C.收入效应D.规模效应8.在资本与劳动的比率既定的条件下,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同比例上升,这样的技术进步称为 ( )。
A.希克斯技术进步B.资本密集型技术进步C.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D.要素密集型技术进步9.当劳动力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劳动力需求变动的百分比 ( )工资变动的百分比。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大于等于10.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 )。
A.陡峭 B.平缓 C.高 D.低11.对于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B.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减C.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D.第三阶段总产量增加E.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12.对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理解有( )。
A.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B.等同于劳动力需要C.同社会物质产品(服务)的需求一样,是一种绝对的需求D.是一种派生性需求E.产生的直接基础在于产品(服务)的需求三.判断1.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不包括生产技术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