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02.12 KB
- 文档页数:5
石羊河流域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石羊河流域位于中国甘肃省,是甘肃省最大的河流支流之一。
作为该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石羊河流域的健康状况对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报告对石羊河流域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 水资源状况调查我们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采集水文数据,调查石羊河的水量、水质等指标,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评估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可持续利用状况。
2.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调查。
通过调查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湿地覆盖面积和质量等指标,评估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我们调查了石羊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状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土地利用数据统计,了解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状况、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 水资源状况根据调查结果,石羊河流域水量逐年呈现下降趋势。
其中,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加,以及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和污染。
同时,石羊河水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现象,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
2. 生态环境状况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较为脆弱。
调查显示,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湿地覆盖面积减少,生境质量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生境破坏、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的。
同时,由于水资源减少和污染,部分鸟类和鱼类等生物种群数量也出现了明显减少。
石羊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不完善,存在部分区域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问题。
此外,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也进一步加剧了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四、问题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问题和建议:1. 水资源管理方面:加强水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完善水资源分配制度,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提高水质。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措施及治理成效解析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部,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4市9县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用水矛盾极为突出,例如:上游和中游用水过度导致下游生态急剧恶化、水资源总量偏低、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进程,分析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总结水资源管理措施和成效,为流域后续治理提供参考。
标签: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治理成效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流域之一,扼守着河西走廊的门户,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6.5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60亿立方米,地下水0.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731m3和280m3,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5%和20%。
流域重点治理以前,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达28.77亿m3,地下水年超采4.32亿m3,农业总用水量为24.34亿m3,占用水总量的85.7%。
由于上下游多次重复利用以及地下水的超采,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172%,已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致使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危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
1、制约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1.1行业用水结构不合理,区域用水不平衡。
流域中游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没有充分考虑流域水资源的整体承载能力及区域的平衡性,用水量及耗水量偏大,中下游水资源配置不平衡。
以农业为例,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致使中游地区耗用水量过大,下游民勤又无自产地表水,加之入境水资源的逐年减少,为了生存和生活,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1.2水资源管理体制落后,资源浪费严重。
流域内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体制和机制与日趋恶化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不相适应,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特别是农业方面,多为高耗水作物,地表水灌溉方式在流域重点治理前以大水漫灌为主,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效重复利用率低,输水系统渗漏损失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
浅谈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摘要: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石羊河流域中隐藏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例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仅影响到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治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并日益加重的过程。
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流域内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流域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水资源短缺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区,山区径流主要为降雨和冰雪融化补给,根据调查显示,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5.6亿m3,详见表1.表1.石羊河流域(1956-2010)地表水资源量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包括降水补给量、沙漠侧向流入量以及祁连山区侧向流入量,共为0.9983亿m3。
综上所述,根据数据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1956-2010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共为16.61亿m3。
按照目前用水水平,多年平均来降水量时,需要的总水量为31.14亿m3,由此可见,目前石羊河流域水量严重缺乏,无法满足附近的农业、工业以及生活需求,按照这样的数量进行计算,便会有129万亩的农田无法得到河水灌溉。
水质污染按照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关规定,石羊河流域中,西大河、西营河等部分河流水质为i类,大靖河等为ii类。
总体来讲,石羊河流域中的山区水源能够用作生活、灌溉用水,但是由于黄羊河上游的采金、西营河上游的煤矿和电厂等,导致两处河流的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分析研究刘晓峰;许静【摘要】采用集对分析和复杂系统两种方法,对石羊河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子系统对水环境承载力支撑能力最大,其次为生态环境子系统,联系度分别为0.597、0.539.石羊河流域社会经济实现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小康的年份分别为1996年、2006年和2027年,水环境承载人口数量分别为81.5万、121.0万、205.9万,相应发展水平下承载的GDP分别为25.2亿元、85.0亿元、519.9亿元,远远低于预测水平,承载压力较大.【期刊名称】《水利规划与设计》【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5页(P17-21)【关键词】水环境承载力;集对分析;复杂系统分析;石羊河【作者】刘晓峰;许静【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厅,兰州,730030;甘肃省水利厅,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0.2石羊河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和西大河等8条支流汇集而成,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之一。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7.05亿m3,人均水资源量757m3、耕地亩均水资源量271m3,均低于全省均值,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地区[1]。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流域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不断加重,减少了水环境对外来干扰的缓冲调节作用和净化能力。
目前,石羊河的大部分河段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污染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问题越发凸显,严重威胁着该区的社会发展与生态安全。
调查研究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目前流域内水资源引用率高达157%,远远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力[2]。
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石羊河流域地区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持、提高流域水资源承载状况是一个急需考虑的问题。
同时,流域整体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工农业生产布局,要保证各类取水和调水工程的顺利开展,也必须对区域社会、经济、人口发展、以及排污处理等各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石羊河流域调查报告石羊河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是咸阳市的重要水源地。
最近,我们的调查队对石羊河流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调查,以了解河流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石羊河流域基本情况石羊河流域是一个总面积为5300平方公里的流域,涵盖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和榆林市等地。
河流发源于王盘山,全长410公里,是咸阳市的主要水源地。
石羊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为630毫米,年均温度为13-15℃。
二、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1. 水质状况我们的调查发现,由于生产、生活和农业活动的污染,石羊河的水质不断恶化。
2018年石羊河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1个水质断面达到了劣V类,7个水质断面达到了IV类,仅有4个水质断面达到了III类以上的标准。
2. 水资源现状石羊河流域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总蓄水量为3.6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为10.9亿立方米。
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石羊河的水资源逐渐减少。
尤其是在夏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造成了城市用水紧张的情况。
3. 生态环境状况石羊河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丰富,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动植物物种逐渐消失或减少。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尤其是采矿、化工等行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
三、石羊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1. 水污染严重我们的调查发现,石羊河沿岸的工厂、农田、生活区存在垃圾、废水等污染源,导致河水不断恶化。
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有有机物质、氨氮、化学需氧量等。
这些污染物质对水中生物、人类健康等造成了严重危害。
2. 水资源短缺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等因素的影响,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存在短缺问题。
特别是在干旱季节,供需矛盾加剧,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发展。
3. 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石羊河流域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未经科学规划的采矿、建厂等活动对土壤、大气和水体的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等造成破坏,并危及到人类的健康。
四、对石羊河流域的建议1. 保护水资源应加强石羊河的治理,重点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
《[浅谈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石羊河流域》摘要。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供需矛盾突出是生态与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此,针对石羊河流域现状,就植树种草方面提出了生态系统恢复的几项措施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区,是河西内陆河流域的三大水系之一,东起乌稍岭,西止大黄山,北与巴丹吉林沙漠和沙漠相连,流域总面积4.16×104km2。
该流域具有降水量小、蒸发量大、降水年内分配不均等特点,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之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已经使石羊河流域成为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问题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区域。
1石羊河流域生态系统现状由于对水土资源的长期不合理利用,导致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使得该区域成为我国当前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
1.1祁连山区水源涵养功能减弱祁连山森林植被和高山草地是石羊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由于人口增加,过度开发和放牧,造成林农、林牧、林矿之间矛盾突出,致使祁连山灌木林下线比20世纪50年代上移40m,30%的灌木林出现草原化和荒漠化,林地减少,草场退化,植被覆盖率降低,水源涵养能力持续下降[1]。
1.2石羊河防风固沙功能下降上游来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彻底改变了民勤盆地的水环境,导致下游固沙植被由湿生向旱生演替。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天然红柳林和50年代末种植的沙枣林、60年代和70年代种植的梭梭林出现衰败、枯死,到202x年,天然“柴湾”有3.60万hm2死亡或接近死亡,保存较好的仅有2.37万hm2沙枣林中有0.64万hm2成片死亡,有0.58万hm2枯梢衰败,人工灌木林中有0.75万hm2严重死亡。
防风固沙体系退化,引起防风固沙功能下降,固定沙丘活化,风沙再起,已严重威胁到绿洲内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产[2]。
2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原因自汉代末期以来,在石羊河下游出现零星沙漠化斑点,逐渐打破了石羊河流域的原始生态景观,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一直处于退化过程中,表现形式主要有三:一,地表水资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二,植被大面积衰退死亡;三,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频繁,且越到后来这种退化过程越快,究其原因,水资源减少是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的主导因子。
21第2卷 第26期分析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张丽霞(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局,甘肃 武威 733000)摘要:石羊河流域位于我国甘肃省,担负着为周围地区居民、牲畜、工农业等供水的使命,起着保护周围地带自然环境的作用。
然而,现如今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并未得到有效的管理,该管的没管或以错误的方式管理,使得石羊河流域出现了水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安全下降等问题,进而限制了周边地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
因而,文章将以提高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效率为目的,简要探讨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思路。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解决措施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6-0021-02石羊河流域位于河北走廊东部,属于大陆腹地,与海洋相去甚远。
受气流、季风、高压等因素的影响,此地的气候湿润度不足,偏向冷与干。
再加上石羊河流域周边地区人类活动频繁,对其的利用比以往强上许多,从20世纪50年以前开始,其出山的径流变开始慢慢减少,水资源出现短缺情况。
直到今天,持续不断受着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供给不足。
因此,为了人类基本的生存要求,也为了地球整体的生态环境,找出其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漏洞,并将之填好,势在必行。
1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基本情况从中国行政地图来看,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省内;从中国自然地图来看,石羊河流域深入亚欧大陆的腹地,东西南北方向上,均与海洋较远;从世界气候地图来看,夏季,石羊河流域受到东面的太平洋东亚季风、印度洋季风等季风的影响。
冬季,处于蒙古和西北利亚高压的控制范围之内,空气的湿度不足,干燥度较高。
所以,无论是地形原因还是气候因素,石洋河流域水资源都存在先天劣势,也就是降水量不够;流域南部、中部走廊平原、民勤北部地带的年降水量均低于年蒸发量,导致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水资源缺乏。
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研究石羊河流域位于中国青海省和甘肃省的交界地带,是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
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石羊河流域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管理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制定一套综合管理策略,以确保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可持续利用。
一、石羊河流域的背景1.地理环境:石羊河流域地处高寒、干旱气候区域,年平均降水量较低,地表水资源稀缺。
同时,该地区山脉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地貌复杂,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
2.水资源状况:石羊河是该流域的主要水源,其蓄水能力与来水量严重不匹配。
冰川融水和地下水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这些水源的可持续性受到了威胁。
二、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策略1.加强水资源监测: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对流域内的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进行实时监测,了解水量、水质和水生态状况,为科学合理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节水设施,改善农业用水效率。
推广低水耗农作物和高效农业管理模式,减少用水量。
鼓励工业和居民部门采取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保护水资源生态系统: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保持湿地和河道的生态功能,增加湿地保护和恢复区域。
建立河流生态补偿机制,鼓励保护流域内的水生态系统。
4.调整水资源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的水资源调配机制,通过水权交易、价格调节和供需平衡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要合理划定水资源利用的权限和责任,促进流域内各部门的协同管理。
5.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建立专业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和社会参与,提高水资源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三、成效及展望通过综合管理策略的实施,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
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得到提高,减少了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护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关于石羊河流域生态治理的调查报告我的家在武威市凉州区,石羊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这些年,家乡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日益短缺,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沙土涵养能力逐年降低,每到春天沙尘肆虐,石羊河上游冰川萎缩雪线上移,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吞噬下,日渐萎缩,整个石羊河流域整体功能下降,已到了不能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对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做了八次重要批示,明确指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多次到石羊河流域进行了调研指导。
身为凉州儿女,怎能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做出努力?改变家乡面貌,要着力做好石羊河流域治理工作。
作为一名在校高中生,我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实地走访,对石羊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有了一些理解和思考,我认为水资源问题是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核心。
一、石羊河流域概况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山区。
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涉及以武威市为主的8个县区。
祁连山是甘肃河西走廊南侧的一群平行排列的褶断块山脉,长900公里到1000公里,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其中5000米以上的高峰有26座。
祁连山脉共有冰川3066条,总面积2062.7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高原冰川,冰川储量达1145亿立方米,其融水为河西走廊绿洲生成水源基础,被誉为“高山水库”。
石羊河流域内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600多毫米,主要依靠石羊河水维系该流域的生存和发展,是个先天性的缺水地区。
二、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成因分析通过走访与查阅资料,概括起来说,石羊河流域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了一系列生态地质问题。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现在的近60年来,祁连山的雪线上升了40米,石羊河流域的平均来水量由17.8亿立方米减少到12亿立方米,减少了近1/3,加剧了该流域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浅谈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摘要: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随着人口不断的增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石羊河流域中隐藏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例如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不仅影响到了流域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生态治理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生态治理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并日益加重的过程。
多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石羊河流域的水资源与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流域内的广大干部群众都在流域治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为:水资源短缺石羊河流域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祁连山区,山区径流主要为降雨和冰雪融化补给,根据调查显示,石羊河流域出山口地表水资源量约为15.6亿m3,详见表1.表1.石羊河流域(1956-2010)地表水资源量石羊河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主要包括降水补给量、沙漠侧向流入量以及祁连山区侧向流入量,共为0.9983亿m3。
综上所述,根据数据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1956-2010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共为16.61亿m3。
按照目前用水水平,多年平均来降水量时,需要的总水量为31.14亿m3,由此可见,目前石羊河流域水量严重缺乏,无法满足附近的农业、工业以及生活需求,按照这样的数量进行计算,便会有129万亩的农田无法得到河水灌溉。
水质污染按照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关规定,石羊河流域中,西大河、西营河等部分河流水质为i类,大靖河等为ii类。
总体来讲,石羊河流域中的山区水源能够用作生活、灌溉用水,但是由于黄羊河上游的采金、西营河上游的煤矿和电厂等,导致两处河流的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摘要: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产生水问题的一系列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水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原因;对策1 存在的问题1.1 水资源短缺,开发利用过度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约17亿m3,目前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已很高,现状流域水资源毛利用率达154 %,净利用率超过95 %,远远超出了国际公认的合理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和流域内人口的增加,用水总量进一步增加,加之流域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极不均衡,造成了局部地区的严重缺水,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流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制约因素。
1.2 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流域上游祁连山区由于人为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开矿挖药、开荒种植,近1 500 km2的林草地被垦殖,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降低,上游地区“天然水库”的功能日渐消退,森林草原严重萎缩,祁连山冰川退缩加快,地下水位下降较快,泉水枯竭,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盐碱化、沙漠化加剧。
1.3 水资源配置不合理流域内城市、农村均以农业为主,农作物种植方式原始,灌溉技术相对落后,是以农业用水量过多,严重挤占了流域内的生态用水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 成因分析2.1 气候变化是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的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的作用,流域内气温明显升高,水源地雪线上升明显。
据有关资料显示,祁连山冰川正在以每年超过2 m的速度退缩,局部地区的雪线年均后退达到了12.50 m 左右,整个流域的发展趋势是沙漠向农田推进,农田向牧区推进,牧区向林区推进,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气温上升,冰川退缩、雪线上升,由此造成流域内的水资源危机,各主要河流年径流量逐步减少,中下游生态逐渐衰退。
2.2 人类活动加剧了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建国初期,武威地区人口约为90万人,而今已逾220万人,灌溉面积由13万hm2增加到了37.33万hm2,人口和灌溉面积的急剧增加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干旱的气候等因素,造成了流域内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加之流域内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方式落后,穷水富用,加剧了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