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第六章 假设检验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430.00 KB
- 文档页数:45
《卫生统计学》理论课教学大纲(供本科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使用)Ⅰ前言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方积乾主编的《卫生统计学》(卫生部规划教材,供预防医学等专业用,第七版)编写而成。
卫生统计学教学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实习两部分。
理论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课堂讨论与实习内容皆与课堂讲授中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操作能力,加深统计学原理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运用卫生统计学原理对研究课题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预防医学专业及四年制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使用总教学参考学时为68/72学时教材:《卫生统计学》(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方积乾,第7版,2015年。
II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卫生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掌握一些常见的统计学基本概念。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统计学的常用术语、资料类型。
(二)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三)了解卫生统计学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一)卫生统计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和意义,卫生统计学的发展史;统计学与公共卫生的关系。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 研究设计2 搜集资料3 整理资料4 分析资料(三)统计学的几个常用术语及统计方法选择1 常用术语:观察单位(observation unit)、变量(variable)、变异、总体(population)、样本(sample)、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概率(probability)、小概率事件、参数、统计量2 资料的类型:定量变量、定性变量、等级资料第二章定量变量的统计描述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学会定量资料集中趋势、离散趋势的描述指标;学习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分布规律。
卫生统计学一、名词解释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观察值全体所构成的集合。
2、样本:从研究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满足代表性的个体观察值所构成的集合。
3、抽样误差:在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若干样本时,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样本与总体指标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
4、计量资料定量资料(quantitative data ):亦称计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上例中的身高(cm)、体重(kg)资料等均为定量资料。
5、定性资料:定性资料(qualitative data ):亦称分类资料(categorical data ),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一般无度量衡单位。
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两种资料。
6、变异系数:变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变异指标,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
7、回归系数:b称为回归系数(coefficient of regression),含义为当x每变化1个单位,因变量γ平均变化b个单位。
8、决定系数:也称判定系数或者拟合优度。
它是表征回归方程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因变量的变化,或者说方程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如何。
9、率: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的指标。
10、构成比: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大小。
11、粗出生率:指某年某地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
12、粗死亡率: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死亡数,反映当地居民总的死亡水平。
二、简答题1.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将全部观察值之间的变异按照设计的要求和分析的需要分解成两个或多个部分,然后再作分析。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为:1、各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2、各样本均来自正态分布总体;3、各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即方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