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
- 格式:doc
- 大小:2.00 KB
- 文档页数:1
腹腔镜治疗卵巢皮样囊肿手术技巧的总结引言卵巢皮样囊肿(Dermoid Cyst)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卵巢肿瘤,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5%至20%。
腹腔镜手术因其微创性、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卵巢皮样囊肿的首选手术方式。
本文将总结腹腔镜治疗卵巢皮样囊肿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术前准备患者评估病史收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月经周期、生育史、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检查腹部有无肿块或压痛。
辅助检查: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手术室准备设备检查:确保腹腔镜、手术器械、能量设备等处于良好状态。
团队协作:与麻醉师、护士等团队成员进行沟通,确保手术流程顺畅。
手术步骤1. 麻醉与体位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分开,便于手术操作。
2. 建立气腹穿刺:在脐周进行穿刺,建立气腹。
充气:通过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使腹壁与内脏之间形成空间。
3. 插入腹腔镜观察:通过腹腔镜观察腹腔内情况,确定囊肿的位置。
4. 建立操作孔切口:在腹部两侧及下腹部适当位置建立操作孔。
5. 囊肿处理分离:使用腹腔镜手术器械分离囊肿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囊肿切除:小心切除囊肿,注意保护卵巢组织。
6. 缝合与关闭缝合:对切口进行缝合,确保无出血。
关闭:取出腹腔镜,关闭气腹。
手术技巧1. 精细操作器械选择:根据囊肿的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器械。
操作技巧:精细操作,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
2. 避免囊肿破裂囊肿完整切除:尽量保持囊肿的完整性,避免囊肿内容物泄漏。
3. 保护卵巢功能最小创伤:尽量减少对卵巢组织的损伤,保护卵巢功能。
4. 出血控制止血:及时止血,避免出血过多。
5. 术后处理囊肿内容物处理:妥善处理囊肿内容物,避免污染腹腔。
术后管理1. 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 疼痛控制镇痛: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
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60例(开腹手术),对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观察组:于患者脐孔位置的下方进行1 cm的切口,通过建立气腹将腹腔的压力有效的保持在12~13 mm hg,然后穿刺1 cm trocar,将腹腔镜置入患者体内,在腹腔镜的充分引导下继续置入0.5 cm trocar、1.0 cm trocar、双极电凝以及长钳,以此来对肿瘤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囊肿粘连或合并盆腔炎性粘连,可直视下钝性或可用电剪锐性离断粘连带恢复子宫附件的盆腔解剖位置,于卵巢囊肿表面薄弱处,沿卵巢纵轴方向距卵巢门大约2~3 cm处,用单极电钩快速电凝表面并切开包膜层,分离卵巢皮质与囊肿壁之间的间隙,然后将囊肿进行钝性分离,并将囊肿完整剥离。
如果囊肿相对较大,可以通过穿刺的方式把一部分囊液吸取出来,将穿刺口位置上的皮质夹住,通过电切的方式将卵巢皮层切开到间隙位置,然后把囊肿钝性剥离开来。
将卵巢的边缘部位修剪整齐,利用双极电凝进行卵巢剥离面止血,之后利用2-0可吸收线将卵巢组织缝合恢复解剖形态。
最后把剔除下来的囊肿装到标本袋中,做好术野止血措施,将切口闭合。
对照组:开腹手术同常规手术方法。
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下床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腹腔镜与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需行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的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对比两组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观察组:经腹腔镜下行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治疗,使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方式,常规进行术前准备后,选作脐孔为置镜孔,操作孔选择为左、右髂前上棘的水平腹直肌外侧,若合并盆腔粘连,可以选择在耻骨上作第4点的穿刺孔,以协助手术的牵拉操作。
先进行盆腔及肿瘤的情况进行探查,包括肿瘤的类型、大小、形态等,针对囊肿的患者,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先穿刺抽吸后剥离处理或者完整将囊肿剥离的术式,进行上述处理后,再进行卵巢皮质的修剪,并对剥离面采取电凝止血。
术毕,把剥下的囊肿置入标本袋中,经下腹部的套管取出,送病检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术中若不慎出现囊肿破裂,需要先将囊液吸尽,然后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地冲洗。
术毕,使用大量的温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冲洗。
1.2.2对照组:行开腹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治疗,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依据常规开腹手术步骤进行操作。
1.3评定标准1.3.1疗效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第六版中关于卵巢良性肿瘤的治疗评价[1],对疗效评定如下,显效:治疗后经b超复查肿物完全切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治疗后经b超复查肿物基本切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随访半年偶见复发;无效:治疗后经b超复查肿物有残留,患者的临床症状物改善,随访半年较多复发。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疼痛评分:参考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由患者根据自身感觉对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烈疼痛:10分[2]。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患者从治疗效果、术后疼痛评分比例、并发生发生率的数据通过卡方软件1.61版本进行统计,计量单位以%表示,期间采取x2检验;本组手术情况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单位以x±s表示,期间采取t检验,以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对比对照组缩短,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对比对照组减少,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中度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皆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皆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式和技巧作者:黄越秀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6年第26期【摘要】目的:探析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式和技巧。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采用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术后恢复状况。
结果:在41例实施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为(51.3±2.7)min;术中出血有18例,平均出血量(41.9±8.7)ml,另外23例无明显出血;术后患者的最高体温为(36.6±0.4)℃;术后输液天数为(2.3±1.6)d;下床活动时间0~2 d;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2.4±8.2)d;住院时间平均(6.11±1.22)d;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所以患者均无复发及严重并发症。
结论:行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做好术前的护理及术中密切及时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65-02doi:10.14033/ki.cfmr.2016.26.035在女性生殖器官中,卵巢是易引发肿瘤出现的器官,其发病人群主要以生育年龄妇女为主[1]。
在女性生殖器良性肿瘤中,良性卵巢肿瘤占其总数的1/4,若病情严重,还要导致其肿瘤出现恶化现象[2]。
根据患者病症,采用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疼痛[3]。
为探究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方式和技巧,本次研究报道以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实施腹腔镜良性卵巢肿瘤切除术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1~53岁,平均(32.6±3.5)岁;已婚36例,未婚5例,其中28例有经产史,另13例未产,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者,均无其他严重疾病、证候或合并症。
腹腔镜下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50例分析
马艳;臧学利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择腹腔镜下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开腹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发热发生率、患者的住院天数以及随访半年中患者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发热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行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其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总页数】2页(P394-395)
【作者】马艳;臧学利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矿工总医院妇产科,淮北235001;安徽淮北矿工总医院妇产科,淮北23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31
【相关文献】
1.腹腔镜下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
2.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3.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影响的分析
4.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的疗效及对卵巢功能影响的分析
5.腹腔镜下良性卵巢肿瘤剔除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导语:卵巢囊肿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育器官,一旦受到破坏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不孕不育,这对女性的伤害是超级大的,所以一定要
卵巢囊肿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卵巢是女性重要的生育器官,一旦受到破坏很有可能就会造成不孕不育,这对女性的伤害是超级大的,所以一定要及时处理接受治疗,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是治疗卵巢囊肿的有效手段,那它是怎么一回事呢?
手术过程:
用物准备:腹腔镜器械、常规器械包、气腹机、冲洗泵、吸引器
适应症:卵巢瘤样病变、卵巢良性肿瘤
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手术切口:脐缘下、右侧麦氏点处及左侧相对应点
体位:仰卧位
手术流程:
1 常规消毒,铺无菌单
2 连接成像系统、冷光源(用无菌清洁套连接)、气腹机、单双极、吸引器、冲洗泵、子宫悬切机
3 递酒精棉球消毒皮肤,2把巾钳提起腹壁,递11号刀片切口,递气腹针插入腹腔,5ml针管回抽,打好气腹后,递大戳克穿刺,取出针心,连接气腹,收回气腹针放好,放入镜头观察,取下巾钳
4 递酒精消毒皮肤,在内镜监视下做第二、三个切口,递小戳克穿刺
5 递弯钳提夹卵巢,递单级钩在卵巢包膜上做一纵形切口
6 递无损伤钳分离卵巢与囊肿壁间隙,双极电凝止血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切除42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卵巢良性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
试验组采取腹腔镜下肿瘤剔除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
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均常规行超声、ct等术前检查,并进行血常规、肿瘤标记物等测定。
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试验组仰卧位下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转为头低脚高位,行于患者脐上缘作一横切口以建立气腹,切口长1cm左右。
随后穿刺置镜探查盆腔有无粘连等病变,以对患者良恶性进行初步评估;探查肿瘤生长位置、形态、大小等情况。
于腹腔镜下应用单极钳将卵巢包膜薄弱处切一小口,并暴露瘤壁;再用齿抓钳将包膜边缘钳住并将剪刀刺入瘤壁、包膜间隙,从瘤顶端环形剔除肿瘤。
剔除后电凝止血、排除气腹并缝合穿刺点。
对照组则于连续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常规开腹手术剔除肿瘤。
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情况。
统计学处理:对观察数据中定量资料经spss13.0进行t检验;对定性资料行x2检验。
p<0.05示组间差异显著。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术后感染1例,肠粘连1例,术后并发症4.76%;而对照组术后感染5例,肠粘连4例,术后并发症22.5%。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5.55,p<0.05)。
见表1。
讨论卵巢良性肿瘤多数采取手术治疗,并根据患者生育要求等确定肿瘤切除范围。
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剔除术已相对成熟并被广泛应用。
与常规开腹手术比,腹腔镜下卵巢切除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
由于腹腔镜切除术术中无卵巢缝合等操作,在保留卵巢功能上具有了绝对优势,对提高患者的生育率发挥了重要作用[2]。
在本研究中,主要对比分析了腹腔镜手术剔除卵巢良性肿瘤与常规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D27. xOO卵巢良性肿瘤行65. 25002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一、D27. x00卵巢良性肿瘤行65. 25002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D27.x00卵巢良性肿瘤,行65. 25002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L症状:腹痛、腹胀,自扪及腹部包块;2.体征:触及附件区包块;3.辅助检查:盆腔超声,肿瘤标记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L手术方式:65. 25002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WIO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L第一诊断符合D27∙x00卵巢良性肿瘤行65. 25002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L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血清肿瘤标记物;(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宫颈细胞学筛查;(6)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腹部超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 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W7天。
L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盆腔超声。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
良性卵巢肿瘤腹腔镜与开腹剥除术临床对比研究摘要】通过对比研究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与开腹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发现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关键词】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开腹手术剥除术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完善,操作技术的熟练,使腹腔镜手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
腹腔镜手术优点:腹腔不暴露于空气中,手术野暴露充分,切开、止血、打结均在腹腔中完成,盆腔内环境受到干扰少。
所以可减少术后腹腔内肠粘连、肠梗阻、包裹积液等并发症。
1 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卵巢良性囊肿腹腔镜下剥除术32例,选择同期62例卵巢良性囊肿开腹剥除术为对照组。
术前均经详细病史采集,仔细妇检,包括三合诊,了解肿物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结合彩超及CEA、AFP、HCG、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排除恶性肿瘤后方进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组均无腹部手术史,肿瘤直径3cm-10cm。
开腹组6例有手术史,肿瘤直径5cm-18cm。
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孕产次、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两组手术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术中剥除肿物均常规送冰冻病理。
1.2手术方法麻醉:腹腔镜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腹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手术操作:腹腔镜手术取脐孔为置镜孔,左右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侧缘为操作孔,根据探查盆腔情况和肿瘤大小、性质可行囊肿穿刺抽吸囊内液后剥离,适合于巧克力囊肿及卵巢囊肿壁薄估计分离时易破裂者。
在囊肿壁穿刺,插入吸引器吸尽囊内液后扩大切口行卷发式剥离,边剥离边止血,卵巢边缘立即向内卷曲,有自动闭合的倾向,囊肿剥离后卵巢创面止血,不主张缝合卵巢。
完整剥离囊肿:适合于卵巢囊肿直径<8cm 者,分离正常卵巢与肿瘤,将肿瘤剥除。
将剥下囊肿穿刺抽吸后从下腹部套管取出。
如为畸胎瘤、骨骼等固形物难以取出,可适当扩大10mm穿刺孔。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一、适应症:子宫肌瘤
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三、手术体位:膀胱截石位+头低臀高位
四、手术切口:1、脐缘下;2、右侧麦氏点处及左侧相对应点。
五、特殊用物:腹腔镜器械、垂体后叶素、长针穿刺、有齿抓钳、单极双极电凝钳或超声刀、举宫器、组织粉碎器。
六、手术步骤:1消毒会阴部、阴道及腹部皮肤
2铺无菌手术巾
3经尿道留置14F气囊导尿管
4准备腹腔镜物品
5做第一个切开消毒脐周皮肤,巾钳钳夹脐轮两侧皮肤,在脐轮下缘做一弧形切口,长约10cm
6建立人工气腹
7在内镜监视下做2、3个手术切口,置入穿刺套管,做相应器械操作通道
8 将以稀释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注入子宫肌瘤肌层,深达肌瘤假包膜
9切开肌瘤表面浆肌层;分离肌瘤周围包膜,抓钳钳假子宫肌瘤并钝性分离,完整分离剔除瘤体
10修复子宫创面,缝合创面。
11取出瘤体:若子宫肌瘤较大则扩大切口,插入12cm穿刺套管,置入组织粉碎器将瘤体粉碎后取出。
12在内镜下检查盆腔内有无脏器损伤或出血,冲洗并吸净腹腔血块和冲洗液,缝合盆腹膜,放置引留管
13退出腹腔镜及器械,放出体内二氧化碳气体,退出穿刺套管。
14缝合切口覆盖切口
七、手术配合:1递海绵钳夹持0.05%碘伏棉球消毒会阴阴道
2臀下垫无菌大单,双下支分别套上脚套,腹部铺无菌巾及铺腹单
3递14F气囊导尿管,10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充盈气囊,连接引流袋
4连接、检查、调节腹腔镜摄像系统,二氧化碳气腹系统,冲洗吸引系统及电切割系统5递海绵钳夹持消毒纱布消毒皮肤;递宫颈钳2把提夹递海绵钳夹持碘伏消毒棉球,递宫颈探针、递举宫器
6递海绵钳夹持消毒纱布消毒皮肤;递大布巾钳2把提起腹壁后;递15号刀切开,小弯钳1把.小纱布1块拭学血。
7递气腹针插入,连接二氧化碳气体输入管,注入二氧化碳气体,手术床调整为臀高头低位,气腹机调为高流量,压力为1.73~1.87kpa(13~14mmHg)
8取回气腹针,递穿刺套管插入;取回大布巾钳,递腹腔镜镜头,连接光源进行手术。
9递15号刀切开,分别递5mm 10mm穿刺套管
10递吸有稀释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注射器,安装长穿刺针头
11递抓钳提夹,递电极逐层切开
12递持针器夹持1-0可吸收线间断或连续交锁缝合
13递腹腔镜,抓钳协助检查递生理盐水冲洗、吸引器头吸净液体;递2-0可吸收线,递负压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球。
14清点手术器械和物品数目,取回腹腔镜,手术器械和穿刺套管
15递海绵钳纱布消毒皮肤7*17角针1号线缝合皮肤覆盖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