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吸痰管
- 格式:ppt
- 大小:6.84 MB
- 文档页数:7
密闭式吸痰管吸痰(中心吸引)
注:密闭式吸痰管与气切套管连接处有二个注液口,近端(靠近气切处)目前为白色、远端
目前为蓝色。
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中心吸引压力是否安全。
2.插入真空表前,真空表模式开关应置于"OFF"档,逆时针调节旋钮转至零位。
3.压力调节:成人300-400mmHg;小儿250-300mmHg。
4.吸痰时间10-15s/次,间隔3-5min。
5.使用一次性吸引袋则袋内吸出液体至容量的2/3应及时更换。
6.治疗盘内用物应保持无菌,吸痰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7.操作中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呼吸情况,及时监测脉氧,如有异常即刻停止吸痰,并予相应
处理。
8.操作中注意与清醒病人的交流,切忌忽视病人的感觉及社会人角色。
2024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相比优势现代机械通气技术是现代临床上一种常用于救治危重病患者的治疗手段,在以往的机械通气吸痰H作中,往往采用开放式吸痰作为吸痰手段。
由于这种吸痰方式处于开放状态,同时在吸痰时也需要停止患者的呼吸机,影响通气效果。
而密闭式吸痰系统则全范围密闭,同时也可以避免脱开呼吸机,是一种新型的吸痰方法。
密闭式吸痰使用方法采用天津市塑料研究所研制的一次性密闭式吸痰导管,均采用14Fr。
密闭式吸痰管由透明三通,两个注液口,吸痰管,透明薄膜护套,负压控制阀,连接管组成。
透明三通一端与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相连,另一端接呼吸机。
2个注液口, 1个湿化,1个连接生理盐水输液器冲管,连接管接负压吸引器。
吸引时打开吸引器,左手固定人工气道,右手沿气道口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或套管内遇到阻力后回撤0∙5~1.0cm ,按压负压控制阀旋转式吸引转动吸痰管边吸边退出每次吸痰时间最好不超过15s , 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松开控制阀即完成吸痰,操作者不需戴无菌手套。
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有以下优点:1、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通常需行机械通气的病患均病情危急,此时机体免疫能力已严重下降,而由于气管切开或插管已导致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空气进行加温和湿化的作用,因此极易造成内源性感染。
呼吸道分泌物可因气管插管的刺激而增加,因此需加强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处理,但是由于吸痰属侵入性操作,此时采取有效的吸痰措施对防止或降低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密闭式吸痰整个吸痰过程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避免了开放吸痰反复打开呼吸机管道,增加交叉感染机会。
同时在吸痰过程中不会因为患者呛咳喷出而造成环境污染,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维持有效通气,预防低氧血症在实施开放式吸痰时需将呼吸机断开,虽然在吸痰前给予了患者充分的吸氧与肺换气,但是在吸痰期间脱离呼吸机可减少患者肺泡气体交换容量,增加其风险性,让患者肺内气体交换更加困难,导致肺容量显著降低,呼气末正压丢失,从而致使病患无法保持良好的氧合,发生心率加快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等不良反应。
密闭式吸痰操作方法
密闭式吸痰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涂抹手部消毒液,并戴上手套。
2. 准备好吸痰设备,如吸引器、吸痰管等。
3. 将吸引器与吸痰管连接,并确保连接紧密。
4. 将吸引器连接至吸痰设备的负压端口。
5. 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如坐或半躺位,保证患者的头略微向后仰。
6. 打开吸引器的电源或空气流量调控器,设置适当的吸引力。
7. 用无菌盐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以确保管道畅通并减少感染的风险。
8. 轻轻插入吸痰管到患者口腔或气管插管中,尽量减少患者不适感。
9. 吸痰时,缓慢、持续地向后缓压吸引器的负压按钮,确保顺畅吸出痰液。
注意避免过度吸取,避免影响患者的呼吸。
10. 在吸取痰液后,释放负压按钮,并将吸痰管缓慢、轻轻地拔出。
11. 将吸痰管放入容器中,以便后续清理和消毒。
12. 关闭吸引器的电源或空气流量调控器,并将吸引器和吸痰管上的垃圾物质进行处理和清理。
13. 脱下手套并将其放入适当的垃圾容器中。
14. 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洁双手。
在执行密闭式吸痰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感染控制的标准预防措施,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此外,应注意将吸痰设备和吸痰管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
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最好根据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指南进行具体操作。
密闭式吸痰管操作流程
密闭式吸痰管是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的医疗器械,下面是密闭式吸痰管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首先要进行手部卫生,洗手并戴上手套,确保操作环境干净整洁。
2. 准备设备,准备好密闭式吸痰管、吸引器、吸引瓶、生理盐水或者消毒水、护理垫等。
3. 准备患者,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位置,确保患者的头部处于适当的位置,通常是半坐位或者仰卧位,以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4. 准备吸痰管,检查吸痰管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吸痰管没有损坏和污染。
5. 连接设备,将吸痰管连接到吸引器上,并将吸引器连接到吸引瓶上,确保连接处密封良好,避免空气泄漏。
6. 润滑吸痰管,在使用前,可以适量涂抹生理盐水或者消毒水
在吸痰管的末端,以便于插入患者的呼吸道时减少不适感。
7. 插入吸痰管,小心地将吸痰管插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直至
达到喉部或气管,确保插入过程轻柔,避免刺激患者。
8. 吸痰操作,使用吸引器进行吸痰操作,根据医嘱适当地进行
负压吸引,将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吸出,注意操作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引起缺氧。
9. 清洁消毒,吸痰操作完成后,将吸痰管取出,丢弃使用过的
吸痰管,并对吸引器、吸引瓶等设备进行清洁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10. 记录和观察,记录吸痰操作的时间、数量和性质等信息,
观察患者吸痰后的呼吸情况和舒适度,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在进行密闭式吸痰管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确
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操作
完毕后,及时清洁消毒相关设备,并做好操作记录,以便于医护人
员进行评估和跟进。
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流程一、概述密闭式吸痰管是一种用于清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设备。
它具有密闭性好、操作简单、减少交叉感染的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密闭式吸痰管的使用流程。
二、准备工作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 1. 检查设备:确保吸痰管没有破损或污垢。
2. 消毒设备:使用消毒液对吸痰管进行彻底消毒。
3. 洗手:先洗净双手,并戴上洁净手套。
4. 选择合适尺寸的吸痰管:根据病人的年龄和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吸痰管。
三、使用步骤1.将病人放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上,并采取适当的体位:如高位半卧位。
2.打开吸痰器设备,将管道连接好,并调整好吸痰器的吸力。
3.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包括刷牙和漱口,以减少口腔细菌的数量。
4.提醒病人深呼吸2~3次,使呼吸道分泌物向上移动。
5.将吸痰管顶端的阀门打开,将管子插入病人的口腔或气管插管,直到管子的末端达到合适的深度。
6.吸痰管插入后,可以通过病人的声音或手势来判断病人的耐受能力。
如有病人认为不适,可暂停吸痰操作。
7.通过适当的创口负压吸引,将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吸出。
应控制吸痰时间和负压力,以保证不引发呼吸道感染。
8.使用干净的纸巾或消毒棉球清理病人口腔或患者嘴唇周围的残留分泌物。
9.完成吸痰操作后,关闭吸痰管顶端的阀门,并将吸痰管从病人口腔或气管插管中取出。
10.丢弃使用过的吸痰管,并进行后续处理。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保持轻柔,避免刺激病人的呼吸道。
2. 吸痰管的使用频率应根据病人的情况而定,不能过于频繁,以免引起呼吸道刺激或感染。
3. 每次操作后,都要进行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清洁。
4. 丢弃使用过的吸痰管时,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在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吸痰操作,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五、总结密闭式吸痰管作为一种清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设备,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和减少交叉感染的优势。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引言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机械通气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但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如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痉挛、肺膨胀不足等。
呼吸道感染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而密闭式吸痰则被认为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应用及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密闭式吸痰的原理密闭式吸痰是一种通过封闭吸痰系统中的阀门,在无需拔出呼吸机气道导管的情况下进行吸痰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阀门关闭,将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保持封闭状态,然后通过吸痰管和气道导管内部的闭合导管进行吸痰,最后再将吸痰管吸出的分泌物导入负压吸引装置中进行处理。
密闭式吸痰相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具有许多优点。
密闭式吸痰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机气道导管脱位的风险,因为在吸痰过程中无需拔出气道导管,减少了二次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吸入废气和痰液溢出的风险,有助于改善通气效果。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气道内部的感染风险,提高通气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目前,密闭式吸痰已经成为ICU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美国呼吸治疗委员会(AARC)和欧洲呼吸协会(ERS)均推荐在ICU中使用密闭式吸痰进行呼吸道护理,以减少感染风险和提高通气效果。
在ICU中,机械通气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呼吸功能受损等原因,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在吸痰过程中需拔出气道导管,容易造成气道内部的污染,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而密闭式吸痰则通过保持呼吸机与气道导管之间的连接封闭,有效地阻止了外界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还可以减少吸痰过程中的气道压力波动,改善通气效果,降低氧合不良和二氧化碳潴留的风险。
这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呼吸情况,提高成功脱离机械通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