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
- 格式:pptx
- 大小:6.75 MB
- 文档页数:23
北京水土保持植物措施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水土保持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建设用地的扩大,水土保持问题也日益凸显。
因此,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成为解决城市土壤侵蚀、水资源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的关键步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水土保持植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措施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通过扎根固土、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水分循环等途径,有效地防止了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对于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价值。
在北京,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对北京市内不同地区的调研发现,大量的水土保持植物被种植在斜坡、护坡、护岸等地方,形成了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有效地阻止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提高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同时,水土保持植物的种植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空间和景观观赏价值,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未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水土保持植物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探索更多适合本地区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和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植物措施的管理和维护,做好植物的定期修剪和更新工作,确保植物措施的长期有效性。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
综上所述,北京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通过不断加强研究和推广应用,我们相信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将在未来的水土保持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保持林业措施水土流失地区经人工控制(水土保持林业措施)的土地经济系统和土地自然系统间耦合构成土地经济系统,如何使这个复杂系统的结构合理,水土流失处于正常侵蚀范围之内,经济效益最佳,运行高效,是多年来林业工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林业措施不仅是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而且是发展经济与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环境保护的生态经济问题。
通过林业措施使相对稳定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它对外界的干扰、破坏,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持续发展。
第一节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益水不仅是生命存在和延续的先决条件,而且是全球与局部气候状况的重要决定因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水的用途要求越来越高,用量越来越大,例如我国目前的全国年总需水量在二十世纪 80 年代 4400 亿 m3 的基础上增加到了 6800 亿 m3,即增加 50%以上。
当前,在第三世界的一些国家中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工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但是,由于水的性质所决定,它不仅对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有时造成不便甚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据估计,地球大陆上的总降水量约 11.9 万 km3。
这些水一部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返回大气;面另一部分则变成地表径流。
由于这些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的不均匀性,过量的地表径正常常超出正常的河槽,形成洪水而淹没平地,破坏农田与城镇,引起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另一面。
当高空的水蒸气以雨滴的形式下降时,雨滴的动能又可使土壤颗粒崩解,形成结皮,迅速降低地表土壤的入渗能力,引起坡面侵蚀,并增加洪水量,引起沟道、河流侵蚀,甚至引起泥石流暴发,诱导滑坡等重力侵蚀,被冲入河流的矿物质和有机质沉积,可造成河床、湖泊、水库的淤积,降低其调洪能力,并使水质受到污染,成倍地增加洪水所造成的损失。
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是大量降雨所造成的破坏。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人们不仅认识到了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不平衡的矛盾,而且也认识到了陆地森林的巨大调节作用。
科技创新浅谈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周辉摘要探索研究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的科学方案,在选种、配置上进行把握,在选种上兼顾适地性与功能性相结合,在配置上兼顾植物多样性、结构复杂化和功能侧重化,为相应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原则收稿日期:2018-08-17作者简介:周辉,男,汉族,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工程师。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中最具有可持续性和生态性的治理措施,具有投资小效益大、工期短起效快、后期费用低、运行时间长等特点,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可以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和促进项目区人民致富增收。
1.选种要求1.1乡土树种与水土保持树种结合乡土树种,是指原产于当地或通过在当地进行长期驯化,已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树种,这类树种在当地具有较强适应性,同时养护成本相对较低。
水土保持树种,是指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治理和修复功能的树种,在华北地区常见的水土保持先锋树种中乔木植物有油松、圆柏等;灌木植物有紫穗槐、沙地柏等;草本植物有野牛草、碱蓬等。
乡土树种与水土保持树种的结合选种不但保证了水土保持效果和成活率,还可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1.2园林树种与水土保持树种结合园林树种,是指在园林景观中经常选用的树种,具有易存活、易生长、形态美等特点,现阶段要求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兼顾治理功能和生态美观的效果,具体要求就是在选种上兼顾水土保持和园林绿化要求,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和园林树种要求的乔木植物有垂柳、银杏、枫树、侧柏等;灌木植物有榆叶梅、金银花、黄栌等;草本植物有玫瑰、牵牛花、鸢尾等。
1.3经济树种与水土保持树种结合经济树种,指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树种,无论是根茎叶花果还是整体植株,主要用途分为用材、药用、食用等,选取有经济价值和水土保持作用的树种可以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效和经济价值的乔木植物有板栗、水曲柳、银杏等;灌木植物有枸杞、酸枣等;草木植物有丹参、玫瑰、连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