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刻艺术17580021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初评入选作品寄件说明初评入选作者须详细阅读本说明,按规定向展览办公室收件组寄送作品原件参加终评。
一、作品装裱。
参评书法作品、篆刻印屏无需装裱,由展览办公室统一装裱,此前已寄送印屏的篆刻作者无须重复寄送。
二、作品图片。
初评入选作者须提交作品电子图片(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或图片大小不低于30兆,图片文件名请以“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省份”命名)。
初评入选作者须认真填写《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终评信息表》,作品图片和信息表电子版须于2022年7月20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至展览办公室收件组,邮件地址:名)。
三、原作寄送。
初评入选作者务必于2022年7月24日前将作品原件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终评信息表》纸质打印件,一并寄送至展览办公室收件组。
并在作品背面注明作者姓名及详细联系方式、作品名称、尺寸、材质、创作时间等基本信息。
作品逾期未送达指定地点,视为放弃参展资格。
可通过挂号或特快专递邮寄,为防止邮寄过程中破损、遗失,送件须妥善包装并由作者自行购买保险。
作品安全由作者本人负责,作品寄送、保险等费用由作者本人承担。
四、要求。
参展作品须确保作者拥有独立、完整的著作权。
凡因等问题导致纠纷的,一律取消参评、展出资格,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作者负责。
主办单位对参展作品有研究、摄影、录像、出版及宣传的权利。
凡送作品参评、参展作者,应视为已确认并遵守征稿启事的各项规定。
五、作品退件。
参展作品在展览结束后由展览办公室负责统一退件。
参展作品可获得由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展览入选证书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集》一本。
六、收件地址及联系方式。
地址:美术馆展览部收邮编:300201联系人:高爽何佳靓联系电话:注:参评作品必须为公布的初评入选作品。
初评入选作品请妥善包装,安全运输。
不在此名单内的作者,请勿寄送作品,由此产生的邮寄、保险、安全等一切后果自负。
Arts circle 专栏草篆:当代篆刻印石上的历史奇葩中国当代印学现在已经绕不开陈国斌这个名字了。
像书法中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样,篆刻艺术中至少可分出三大类:楷篆、花篆、草篆。
如果我们将秦汉以降的中国印章算作篆刻中楷篆的话,那么,数千年之后,由当代陈国斌所创造的,就是中国篆刻艺术中的草篆。
我认为,中国篆刻史上有几个里程碑性质的人物。
第一个是明人文彭,据说他发现了青田寿山,让软玉入印,成功地将中国文人艺术家引进了这片艺术天地,开启了文人流派的印学历史新篇章。
第二个是齐白石。
齐白石是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时代巨匠,他对时代的最大的艺术贡献是他的篆刻,他平正苍雄、刚健简洁的结字风格,不仅在中国篆刻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开启了现当代篆刻艺术的先河。
齐白石的印作是最好辨识和阅读的,这一点,是包括吴昌硕为首的西泠印社等晚清乃至现当代印家无人所及的。
齐白石用他的作品表达的正是如今篆刻的核心理念。
如此下来,第三个人,恐怕就数陈国斌了。
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代专业职业篆刻家,是广西第一个专业职业篆刻家。
上世纪90年代末,他和张羽翔等人发起的细柳营运动,创造了我国书法篆刻界风靡一时的广西现象。
从此也树起了一面艺术大旗,开启了篆刻领域中现代主义艺术的大门,以至影响了长达至今的书法篆刻的审美辨识和标准;他们带出了一大批弟子,不少印家都用陈国斌的模子打磨甚至复制,并成为学院派书法篆刻艺术的主潮。
由此,他开启了离经叛道的艺术之门,打开了印学的潘多拉之盒。
两大截然对立的艺术流派由此形成。
一个是传统的,强调印章内容应当是可辨识的,是具有特殊文字的或文学审美功能的;另一个则是强调视觉审美的和美术形式的,甚至是可以离开文字表达而独立存在的。
二者可能在更抽象的哲学层次才能和解。
但现实的艺术标准秩序却已被打乱而使书法篆刻领域鱼龙混杂,大众的视线也被模糊。
无论怎么说,陈国斌对当代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和贡献都不容忽视。
陈国斌对自己创造的草篆没有明确的理论认识和定义,草篆这顶帽子是我给他戴上去的。
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篆刻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篆刻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
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刻写印章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技艺。
祖国大好河山作为篆刻的常见主题,意味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在篆刻作品中,艺术家们以巧妙的手法,将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丰富的物产和灿烂的文化融入字画之中,用刀刻于印章上,以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这些篆刻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通过篆刻艺术,我们能够感受到祖国的瑰丽与丰饶,感受到艺术家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祖国大好河山的篆刻,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它让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珍视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
简要概述篆刻与祖国大好河山的关系,为读者打下基础,引领他们进入接下来的文章内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为读者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为读者提供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本文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织。
下面将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对本文所涉及的“祖国大好河山的篆刻”进行概述,简要介绍篆刻艺术与祖国大好河山的关系。
然后,我们将对本文的文章结构进行说明,让读者清楚了解本文的组织方式。
最后,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篆刻进行研究,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个要点和第二个要点两个方面。
在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篆刻的相关知识和背景,包括篆刻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其与祖国大好河山之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我们将分析篆刻艺术在表现祖国大好河山方面的独特之处。
在第二个要点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祖国大好河山的篆刻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通过分析篆刻作品的构图、题材和技法等方面,揭示祖国大好河山的篆刻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
第八届全国篆刻展征稿启事尊敬的篆刻爱好者:为了推动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展示篆刻家们的创作成果,第八届全国篆刻展将于近期在我国举办。
现诚邀广大篆刻爱好者积极参与,以丰富多样的篆刻作品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征稿要求1.主题:作品主题不限,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或者展现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等。
2.作品形式:可以是篆刻作品,也可以是篆刻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篆刻与绘画、篆刻与书法等。
3.作品要求:篆刻作品应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技巧,刻有清晰的篆字,构图合理,线条流畅,且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作品数量:每位参展作者最多可提交三件作品。
5.提交方式:请将作品以照片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同时附上作品的详细信息,包括作品名称、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
二、评选与展示1.评选方式:由资深篆刻家和文化艺术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选,将从中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2.展示形式:入选作品将以实体形式展示于全国篆刻展场馆,同时也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展览。
三、征稿时间及相关事项1.征稿时间:即日起至XX年XX月XX日止。
2.参展费用:本次征稿及展览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3.获奖及证书:将对入选作品进行奖励,并颁发获奖证书。
4.知识产权:参展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作者所有,主办方将尊重作者的权益。
5.其他事项:如有参展者对展览要求有特殊情况,请提前联系主办方进行沟通。
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
通过篆刻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与艺术的无穷魅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全国篆刻展,能够汇聚篆刻爱好者的力量,传承与弘扬篆刻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展作品请发送至:***************(请勿加入http地址)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XXX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全国篆刻展组委会。
篆刻针度简体版-回复刻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篆刻作为刻字的一种形式,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篆刻针度简体版]”这个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将引领我们深入探索篆刻的起源、发展以及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篆刻的起源。
篆刻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朝和西周时期,那时候的篆刻主要是用来刻制印章。
印章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标识身份的工具,更是象征权威和尊严的象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篆刻逐渐从印章的刻制中发展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接下来,让我们来探索篆刻的发展。
篆刻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战国时期,篆刻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著名的篆刻家如吴伯、钟鼎等都活跃在此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篆刻的风格逐渐变得更加多样化,从楷书篆刻到行书篆刻,再到隶书篆刻,每一种风格都展现了篆刻艺术的独特之处。
然而,篆刻除了在艺术上的发展外,它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篆刻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它对中国字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篆刻的字体形式独特,线条简练而有力,这种独特的字体在中国书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次,篆刻也广泛应用于印章刻制,这使得印章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印章在中国不仅仅用于签名,还用于文件的封印和印证,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篆刻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印章和电子签名等现代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篆刻和印章,这也导致了篆刻艺术的衰落。
然而,篆刻的价值和魅力很难被取代,许多篆刻爱好者仍然坚持传统的篆刻技术,并且努力推动篆刻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我们要讨论的是篆刻针度简体版。
篆刻针度简体版指的是用篆刻的技法刻制简化字的艺术形式。
简化字作为中国文字的一种形式,通过简化繁体字的结构和笔画,达到方便书写和提高识别的目的。
篆刻针度简体版充分发挥了篆刻的简洁和力量,使得简化字在视觉上更加美观和舒适。
中国画基础知识——印章中国的印章自先秦时代兴起,至今已有3700多年的历史。
在春秋战国时期,印章称之为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章统称为印。
后来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的规矩。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印章的字体。
在中国书画的范畴内,印章被称为篆刻艺术。
篆就是篆书的篆字,篆书主要分为大篆和小篆。
秦统一以前多用大篆,秦统一以后统一文字为小篆。
印章最常用的字体是篆书。
此外还有隶书,楷书,行书等。
发展至今,随着人们审美趣味和时代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字体都应用到了印章中。
篆书及篆刻示例那么印章又有哪些分类呢?印章按篆刻的内容来分,主要分为名号章和闲章。
名号章主要有名字、斋号等,名号章之外统称为闲章,闲章可以是名、言、警句、诗词等。
按照篆刻的记法来区分,又可分为朱文章和白文章。
朱文是篆刻时把想要篆刻的地方留出盖章,痕迹呈红色。
白文是篆刻时把想要篆刻的地方刻掉,盖章后痕迹是白色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印章的材料。
印章的材料有水晶、玉、金属、兽角、象牙、竹木、石材等,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石材。
主要的石材有青田石、昌化石、寿山石、巴林石,合称为中国四大印章石。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石材,其中有一些石材坚硬异常且十分昂贵,并不适合篆刻。
在印章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印章石不但是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必备的工具之一,也成为人们把玩收藏的珍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青田石以青色为主要色调,质地温润,软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石材之一,青田石的名品有灯光冻、封门青等。
青田石图示寿山石因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而得名,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
其质地脂润柔和,易于用刀,品类繁多,有的红如鸡血,有的粉如桃花,让很多印石收藏者爱不释手。
寿山石图示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
其石质犹如光泽,微透明,大部分带有团片状,且伴有细白粉点。
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征稿启事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征稿启事为了推动中国书法篆刻艺术的繁荣发展,展示中国书法篆刻家的创作成果,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将于今年举办。
现向全国书法篆刻爱好者发出征稿启事,欢迎广大书坛人士踊跃投稿。
一、稿件要求:1. 征集范围:书法、篆刻作品。
2. 征稿数量:每位作者最多可提交2件作品。
3. 作品要求:书法作品可是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不同风格和体裁;篆刻作品应用篆、隶等不同字体和篆刻技法。
4. 作品尺寸:书法作品的纸张尺寸不得小于30x40厘米,篆刻作品的版面尺寸不得小于10x10厘米。
5. 审美要求:作品内容应积极向上,符合社会公德和传统文化价值观。
二、投稿方式:1. 投稿时间:从即日起到今年8月31日止。
2. 投稿方式:将作品原件寄送至组委会办公室,并附上个人简介、联系方式、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
地址:XXX市XX区XX街XX号邮编:XXXXXX联系人:XXX联系电话:XXX三、评选流程:1. 专家评审:由专业评审团对所有投稿作品进行初步评审,并筛选出入围作品。
2. 终审评选:经过初步评审的作品将进入终审环节,由重量级评委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出最终的展览作品。
四、其他事项:1. 入围作品将在今年10月在XXX市举办的书法篆刻艺术展上展出。
2. 展览期间组委会将为入选作者提供展示机会,并颁发获奖证书。
3. 所有入选作品将由组委会保管,并有机会被收入专业出版物。
请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认真阅读上述征稿启事,并积极参与。
让我们一起展示中国书法篆刻的魅力,共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特此公告。
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组委会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方寸之间显华章
——中国篆刻艺术
■文 袁牟仁中国篆刻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的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2009年9月底,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篆刻艺术的发展
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
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
此
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
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
思想意识。
前秦印:形态各异
据现有资料,中国最早出现的印章
是商代的三颗玺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6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7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9。
中国古文字的“活化石”——篆刻艺术作者:来源:《科学大众·小诺贝尔》2022年第10期成竹在胸,一气呵成,方寸之间,尽显中华文字之美。
这就是中国篆刻。
无论是古朴浑厚的玉玺还是端庄婉转的小印,篆刻用一笔一画勾勒出了历史的轮廓。
2009年10月,中国篆刻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篆刻艺术历史悠久篆刻,俗称治印,是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
简单来说,篆刻就是以刀代笔,在印章上刻画中国汉字,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又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于方寸之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篆刻艺术作品既可以独立欣赏,又可以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
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现代所说的甲骨文。
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在秦代以前,印章称为“玺”或“鉨”。
玺为在玉上刻制的,鉨是在金属上刻制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和民间私人用的印章统称为“印”。
从此,鉨就废而不用了。
细化来讲,帝王印称“玺”,官印称“印”,将军印称“章”,私人印称“印信”。
篆刻艺术的发展在3000多年的漫長历史中,篆刻艺术历经了10 余个朝代,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汉代是篆刻发展空前辉煌的时期。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汉印都极为丰富,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
汉印以缪篆书体入印,这种字体结构简化、笔画方直,其与汉代隶书的兴起有直接关系。
汉印中还有以鸟虫书体入印的,装饰性很强,是古代的一种美术字体。
汉印分铸、凿两种。
西汉的印章多为铸造,其中以西汉末年新莽时期的印章制作最为精美。
东汉的印章以凿印最有特色,因为东汉末期社会动荡、战乱不已,官员、将领经常调动或阵亡,造成封拜频繁,往往来不及铸造印章,就在预先准备好的印坯上临时刻凿而成,印文多不加修饰。
方寸之间现天地——漫谈印章艺术商雯【摘要】@@ 印章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品种,是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印章一般由印面、印钮、边款三部分组成,一枚印章,大则几寸,小则几分."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双重性,是集众美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给人以脱俗高雅的艺术享受,更是文人墨客们赋诗作画的必备之物.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们国家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体现了民族素质和文化精神风貌,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魅力.【期刊名称】《中国宝玉石》【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4页(P118-121)【作者】商雯【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印章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品种,是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印章一般由印面、印钮、边款三部分组成,一枚印章,大则几寸,小则几分。
“方寸之地,气象万千”,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双重性,是集众美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给人以脱俗高雅的艺术享受,更是文人墨客们赋诗作画的必备之物。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我们国家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均有密切的关系,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经验,体现了民族素质和文化精神风貌,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特有的魅力。
1.印章的萌芽演变印章,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大约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古董家董浚在其《邺中片羽》中著录了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颗铜质印玺(现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专家们考证推断,认为这三枚“古玺”为商代之物。
这一惊人的发现,基本能证明印章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印章的创造与使用,是缘于实际生活交往的需要,它作为一件信物,可以表明一个人的志向、代表一个人的权力、显示一个人的身份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更为丰富,人际交往更为频繁,交际范围更为扩大,于是,印章更加频繁的运用到经济商贸与政治中等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作为必备的承诺和凭证,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件。
篆刻艺术简介
篆刻艺术是我国古老的艺术,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篆
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它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
独特。
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早在殷商时代就有刻字在青铜器上的“金文”,周朝时有
“石鼓文”和“竹木简”,春秋战国时有“秦公簋”和“秦公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规定隶书为官方文字,汉初承
秦制。
以后历代都有各种书法字体的印章。
明清以来,篆刻艺术
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明代中期开始,随着印学在中国的
兴起和发展,出现了以书法入印的方法,出现了大量书法篆刻作品。
至清代前期,篆刻艺术达到了鼎盛时期。
当时被誉为“印宗
秦汉”的赵之谦、吴让之、黄士陵、吴昌硕等一大批书画家和篆
刻家,把篆刻艺术推到了一个高峰。
篆刻艺术分为印谱和印章两大类:印谱是刻印作品的汇集;
印章则是篆刻艺术最主要的创作工具。
中国现存最早的印章是战
国时代的“齐国铸印”,内容为篆书和各种图案;汉代主要以
“官印”为主;唐代以“私印”为主;明清则以“印章”为主。
—— 1 —1 —。
中国篆刻艺术17580021
任课教师:唐志明(讲师)
课程简介:
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几乎承载了中国人所有的思想和审美,也是人文修养道德的最好体现。
从欣赏到书写到篆刻,这期间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具体精微的刻印技巧。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进入篆刻艺术殿堂,从学会欣赏到掌握一般篆刻能力,进而达到陶冶性灵、美化生活、崇尚高雅、抒情达意的目的。
教师简介:
姓名唐志明
艺名鉴堂
职称讲师
主要经历
省部级及全国级展览
1986年创办秋石印社,入编《中国印学年表》(西泠印社)
1988年黄河碑林诗书画印国际展
1989年全国首届东峰碑林书法篆刻大奖赛
1989年太极杯全国书画比赛
1989年玉峰杯全国书画大赛
1991 年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4 年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5 年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日本韩国协办1995 年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1995 年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西泠印社
1995年二十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鉴
1997 年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2008年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西泠印社
2010年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
其他展览
1986年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1996年青啤杯全国书法公开征集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00年上海市新世纪书法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05年首届上海市青年书法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10年首届上海市草书书法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2010年首届上海市青年篆刻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专访
2001年《写字》杂志专栏介绍
2002年《海外留学生》杂志专栏介绍
2012年《上图导航》杂志专栏介绍
2013年《闵行报》专版介绍
2013年《Shanghai Daily》专版介绍
著作
1999年合著《我的名字叫中国》大型文选书法篆刻部分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4年合著《海上篆刻十家》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专著《鉴堂印举》香港新亚洲出版社
2006年合著《秋石印社作品集》香港新亚洲出版社
2008年入编《上海现代篆刻家名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发表
书法、篆刻作品散见于《中国书法杂志》、《书法杂志》、《中国篆刻杂志》、《书法报》、《书法导报》、《新民晚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杂志》、《上图导航》等报刊杂志。
作品特色简介
唐志明,字静安,号鉴堂,茗轩子,别署抱元斋。
祖籍上海。
师从著名书画篆刻家吴颐人先生。
书法以汉魏晋唐为宗,篆刻立足秦汉,旁渉明清诸家。
艺术旨趣崇尚“清、正、朴雅”,力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新意。
作品具有朴素、
厚博、文雅之韵,广为书画界有识人士收藏。
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二、第三、第四届书法篆刻展,第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国际篆刻展,西泠印社第三届全国篆刻评展,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展以及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上海市书法展等。
作品入选入编多种专辑,出版合著大型文献《我的中国》(书法、篆刻部分),《篆刻欣赏》、《海上篆刻十家》,入编《海上近现代篆刻家大典》,《鉴堂印举》。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墨画社社员,上海文艺心理学会会员。
主要获奖情况
1988年黄河碑林诗书画印国际展碑林奖
1989年全国首届东峰碑林书法篆刻大奖赛佳作奖
1989年太极杯全国书画比赛三等奖
1989年玉峰杯全国书画大赛二等奖
1991 年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入展
1994 年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入展
1995 年首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日本韩国协办)入展
1995 年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入展1995 年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西泠印社)入展
1995年二十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鉴金奖
1997 年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入展
2008年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展(西泠印社)入展
2010年第二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入展
其他展览
1986年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入展
1996年青啤杯全国书法公开征集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优秀奖2000年上海市新世纪书法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入展
2005年首届上海市青年书法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入展
2010年首届上海市青年篆刻大展(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