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系统精讲-精神障碍-第一节 精神障碍症状学
- 格式:doc
- 大小:314.50 KB
- 文档页数:7
精神疾患症状学第一节概述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与其产生机理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第二节常见精神症状一、感知觉障碍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
知觉是一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展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的印象。
正常情况下感知觉与外界客观事物相一致。
〔一〕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癔症。
1.感觉过敏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
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2.感觉减退是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患者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后者称为感觉缺失〕。
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感觉缺失见于癔症,又称转换性症状,如失明、失聪等。
3.感性不适是躯体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和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产生错觉,经验证后可以认识纠正。
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如谵妄的患者把输液瓶标签上的一条黑线看成是蜈蚣在爬动。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幻觉是临床上最常见而且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常与妄想合并存在。
根据其所涉与的感官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脏性幻觉。
幻听: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
非言语性的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鸣声,多见之于脑局灶性病变。
最多见的言语性幻听,常具有诊断意义。
幻灯片1●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幻灯片2第一节:概述●一、精神障碍的概念:是大脑功能受到损害,出现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异常。
二、精神症状的概念: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称为精神症状。
外显行为如言语、表情、动作等。
三、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病理学)的概念:是观察记录精神症状、研究精神症状的表现、起因、精神症状的相互关系、精神症状对诊断的意义的学科。
幻灯片3●四、检查方法:一般有两种(一)通过面谈:病人描述其病态的内心体验,称为症状。
(二)通过观察:发现病人言谈、表情行为异常,称为征候。
在精神障碍症状学中可通称为症状,而将躯体、神经系统的阳性发现和实验室的阳性结果称为征候。
●五、精神障碍症状学的意义:多数精神障碍尚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指标,临床诊断有赖于症状学。
幻灯片4●六、精神症状的特点:●(一)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二)难以通过转移使其消失。
(三)内容与客观环境不相称。
(四)多伴有痛苦的体验。
(五)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每一症状均有明确的定义。
在确定症状存在后,还要评定其程度,以确定在诊断中的意义。
幻灯片5●七、影响精神症状的因素:(一)个体因素:性别、年龄、躯体状况、个性特征均可影响症状的表现。
(二)环境因素: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也可影响症状的表现。
八、如何掌握症状学:(一)熟悉每一症状的定义和概念。
(二)掌握检查和发现症状的技巧。
(三)会归纳症状。
(四)会分析各症状之间的关系。
(五)会鉴别各种症状。
(六)会分析症状的起因和影响因素。
●幻灯片6第二节:常见的精神症状●一、认知障碍●(一)感知觉障碍: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如感到阳光格外耀眼,风吹的声音感到震耳,开关门的声音就像射击声,普通的气味感到刺鼻,衣服或床单接触到身体也难以忍受。
这类症状常见于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感染后虚弱状态等。
幻灯片7●(2)感觉减退:对外界刺激感受性减低。
1.患者感觉躯体内部有种虫子在爬的异样感觉,但却说不出产生不适的具体部位,这种现象是
A.内脏幻觉
B.错觉
C.感觉过敏
D.内感性不适
E.疑病妄想
【答案】:D
【解析】:内感性不适与内脏性幻觉的区别在于,前者无法定位,是一种感觉异常;而后者可定位,如患者会说自己的胃、小肠中有虫子在爬或撕咬,这是一种幻觉。
2.“风声鹤唳”实际上是一种
A.思维化声
B.幻听
C.错听
D.感知综合障碍
E.感觉过敏
【答案】:C
【解析】:将风呼啸的声音等同于鹤鸣,这是一种对事物本质属性的错误判断,即错觉。
3.某精神分裂症患者坚信电视播出的“评论美伊战争”是含沙射影地批评他,这种症状是
A.被洞悉感
B.关系妄想
C.罪恶妄想
D.被害妄想
E.物理影响妄想
【答案】:B
【解析】:将无关的事物与自己联系在一起是为关系妄想。
4.一位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睡觉时拆掉病房暖气片的木架,抱着暖气片睡觉,并且以红毛线将自己与暖气片系起来。
病情好转后,患者的解释是:“红色代表共产党,暖气是指工人阶级。
拆掉木架子,是指知识分子不应该摆架子。
抱暖气片睡觉指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团结起来。
”这种症状是
A.逻辑倒错性思维
B.特殊意义妄想
C.语词新作
D.思维散漫
E.象征性思维
【答案】:E
【解析】:患者将毫无联系的事情组合在一起并赋予特殊的含义,这是一种思维逻辑障碍,即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5.一躁狂发作患者自觉脑子特别灵,反应特别快,好像机器加了“润滑油”那样,不假思索即可出口成章,请问该症状是
A.强制性思维
B.思维不连贯
C.思维破裂
D.思维奔逸
E.思维散漫
【答案】:D
【解析】:思维奔逸与思维破裂的区别在于,前者无思维连贯性问题,思维联想速度快,给人感觉患者的想法一个一个地往外蹦,语速快;后者是一种思维连贯性障碍,即前言不搭后语,让人费解。
6.关于思维迟缓描述错误的是
A.与情感低落、意志减退伴随出现,常见于抑郁症
B.思维迟缓是一种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
C.以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为特点
D.言语简单,语速慢,语音低沉
E.患者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
【答案】:E
【解析】:选项E描述的是思维贫乏。
7.思维形式障碍不包括
A.思维松散
B.思维破裂
C.强迫观念
D.思维贫乏
E.思维奔逸
【答案】:C
【解析】:强迫观念与妄想、超价观念同属于思维内容障碍。
8.关于妄想,说法正确的是
A.在意识障碍时出现的杂乱思维
B.在智力缺损时出现的离奇想法
C.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不易被事实纠正和说服
D.是可被说服的不现实想法
E.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答案】:C
【解析】: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具有以下特征:①思维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客观现实基础;②病人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疑,不能被事实所纠正,与其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相称;③妄想内容均涉及病人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④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不为任何集体所共有。
9.一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情,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这是
A.思维被夺
B.思维鸣响
C.思维被广播
D.思维被控制体验
E.内心被揭露感
【答案】:E
【解析】:该题容易混淆的是“思维被广播”和“内心被揭露感”。
前者是自己心里想的事情被广播播放出来,而后者则是坚信自己心里想的事情别人知道,至于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的,患者可以编出各种解释。
思维被控制体验是一种异己感,即自己的思维不受自己的控制。
10.患者女性,8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失常,表现能凭空听到已故的亲人呼唤他,叫他也随他们而去,称自己走到哪里那些已故的亲人都跟着他
A.歪曲的感觉
B.歪曲的知觉
C.虚幻的感觉
D.虚幻的知觉
E.正常的知觉
【答案】:D
【解析】:该患者出现了幻觉,鉴别的关键点是“凭空”二字,凭空即没有现实刺激,而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下出现的知觉体验就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即幻觉。
11.患者男性,59岁,口中常常喃喃自语“我该死,我该死,都是我的错”,每晚席地而卧,上盖一破单被以惩戒自己。
此患者的症状属于
A.被害妄想
B.嫉妒妄想
C.罪恶妄想
D.夸大妄想
E.物理影响妄想
【答案】:C
【解析】:是病人坚信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甚至是不可饶恕的罪孽,简直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为此病人会惩罚自己,如强制自己劳动、惩罚自己不吃饭、风餐露宿等等。
12.某运动员,近来常凭空闻到一股臭鸡蛋味,感觉“在梦里一样”,为此常破口大骂。
此现象称为
A.错觉
B.想象
C.错构
D.虚构
E.嗅幻觉
【答案】:E
【解析】:患者在没有现实刺激的情况下出现了嗅觉体验,即嗅幻觉。
错构和虚构都属于记忆障碍,而想象并不是知觉体验。
13.关于自知力描述错误的是
A.是指患者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
B.是指患者能否察觉或识别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
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C.是判断疗效和精神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D.是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的指标之一
E.自知力缺乏的患者会拒绝治疗
【答案】:D
【解析】:判断意识障碍的标准有:是否存在注意障碍,是否存在定向力障碍,是否存在感觉阈限改变,是否存在记忆障碍,不包含自知力。
14.关于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
A.症状的出现不受意识控制
B.症状出现后难以通过主观努力令其消失
C.症状的内容与外在客观环境不相称
D.症状出现后不伴有痛苦体验
E.症状均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答案】:D
【解析】:选项D不包括在精神症状的共同特点内。
15.下列有关精神障碍发病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学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而心理社会因素作用
甚微
B.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疾病的发症中起主要作用,而生物学因素作用
甚微
C.生物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在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
用,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两者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
D.生理因素在PTSD中主要起促发因素的作用
E.精神应激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
【答案】:C
【解析】:精神障碍的病因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不同类型的精神障碍,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
如PTSD起病的主要原因是强烈的应激事件(即心理社会因素起主要作用),而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原因则是生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6.一散发性脑炎患者在病房内呵呵地笑着,护士问其笑什么,避而不答,给人感觉呆滞、愚蠢,请问这种症状是
A.情感爆发
B.矛盾情感
C.欣快
D.情感高涨
E.情感淡漠
【答案】:C
【解析】:喜气洋洋,有感染力的笑是情感高涨;呆板、缺乏内心快乐体验的笑是欣快。
17.患者缺乏内心情感体验,对切身相关的各种事情表现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滞,这种症状称为
A.情感低落
B.情感淡漠
C.情感倒错
D.焦虑
E.意志减退
【答案】:B
【解析】:该题容易混淆的是情感低落和情感淡漠,前者表现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忧心忡忡;而后者表现为面无表情、无动于衷,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
18.一患者总是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整日忧心忡忡,唉声叹气,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症状是
A.焦虑
B.恐惧
C.情感脆弱
D.情感低落
E.情感淡漠
【答案】:A
【解析】:该题容易混淆的是焦虑和情感低落,前者主要是一种莫名的担心,除了表情紧张外,其行为表现为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后者表现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对万事不感兴趣,觉得活得没意思。
情感脆弱是指轻微的应激源即可引起较为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林黛玉的见花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