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语文九上西湖游记两则基础练习 (2)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游记两则》学案鲁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
4.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
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
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
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
其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去,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华、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堤上有石拱桥六座。
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
杭州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 5.6公里,湖周约15公里。
景区由一山(孤山)、两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五湖(外西湖、北里湖、犀利户、岳湖和南湖)、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锋夕照、南平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构成。
二、初读文章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突兀()棹()颊()目酣()神醉东阿()王夕岚()石篑()罗纨()夕舂()2.朗读课文。
五四制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评判检测(五)(90分钟 100分)一、积存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与杏桃相次开发..(开放)B.安可为俗士道.哉(述说)C.非学无以广.才(扩大)D.而尝极.东方(穷尽)【解析】选C。
“广”在那个地点为使动用法,应说明为“使……广博”。
2.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非志/无以成学B.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C.被于来世者/何如哉D.惟期望也/故进取【解析】选B。
此句正确的朗读停顿为: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B.《西湖游记两则》选自《袁宏道集笺校》,作者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
C.《墨池记》的作者曾巩是唐代文学家,为“唐宋八大伙儿”之一。
D.《青年中国说》选自《饮冰室合集》,作者梁启超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解析】选C。
《墨池记》的作者曾巩是北宋文学家。
4.按要求填空。
(6分)(1)《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阻碍的句子是: , 。
(2)《西湖游记两则(一)》中作者连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西湖媚人的景色的句子是: , ,, 。
答案:(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浪如绫5.综合性学习。
(6分)材料一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3月13日报道,马航MH370班机失联后,机上239人的安危牵动每个人的心。
日前,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与民众,跨过种族与宗教界限,也在吉隆坡闹市的祈福墙的卡片上,写下为该班机乘客的祈祷和祝福语。
据报道,在这些祝福语中,以笔名Ts&Family的祝福语最为揪心。
《西湖游记二则》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重的字注音。
保叔塔( ) 突兀( ) 棹小舟( )花光如颊( ) 为朝烟( ) 为夕岚( )石篑数为余言( ) 罗纨之盛( ) 夕舂未下( )二、解释下列加重的词。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花光如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不觉目酣神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翻译下列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四、阅读《西湖二》,回答问题。
西湖二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发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1.《西湖二》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各组加重的词。
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①急湍甚箭________________西湖最盛,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②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今发春雪甚盛________________③与杏桃相次开发_______________白发汗丈________________石篑数为余言________________④余时为桃花所恋________________西湖最深,为春为月________________歌吹为风,粉汗为雨________________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解释。
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
2.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趣。
3.品味优美的语言一、前置反馈1. 你积累的描写西湖的诗句有哪些?请写下来。
2.查阅资料或咨询他人,找找西湖的美景有哪些?二、预习反馈3..《西湖游记两则》的作者_________,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______朝反复古主义运动的“公安派”的代表人物,时称“____________”。
4.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保叔塔( )突兀( ) 棹小舟( )花光如颊( ) 为朝烟( ) 为夕岚( )石篑数为余言( )罗纨之盛( ) 夕舂未下( )5、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 突兀层崖中2. 即棹小舟入湖3. 目酣神醉4. 欲下一语5. .花光如颊 6、为春为月 7. 始此 8.夕岚 9、勒10、艳冶 11、湖光染翠 12.夕舂 13、不可言6.翻译下列句子。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3、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4、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5.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6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7、安可为俗士道哉!三.过程性反馈(一)有感情地朗读《西湖一》,思考:1.《西湖一》中哪句话写出了作者急欲见西湖的渴望心情?2.作者初游西湖时的心情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西湖一》哪句话是对西湖作作全景的描写?试品味这句优美的语言。
(二)朗读《西湖二》,思考1.《西湖二》哪句能统领全文?哪些句子作了具体描写2.你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几句话,请你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并点评一下。
3.比较:《西湖一》与《西湖二》在写景上有何异同?四、达成性反馈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①.《西湖一》描绘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湖二》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提技能·一课两练【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2)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3)梅花为寒所勒.( )(4)石篑数.为余言( )(5)余时为桃花所恋.( )答案:(1)高耸的样子(2)喝足了酒(3)抑制(4)屡次(5)迷住2.翻译下列句子。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译文:(2)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译文:答案:(1)(只见得)四面的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面颊,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酒,湖水的波纹好像细软平滑的绸缎。
(2)(西湖)月景更是难于用言语形容,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情趣韵味。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B.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C.其实/湖光染翠之工D.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解析】选B 。
B 项正确停顿应为: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4.用课文原句填空。
《西湖游记两则(二)》中与“西湖最盛”“为月”相照应的句子是: 。
运用反问修辞手法,对红男绿女的“杭人”含有讽诮之意的句子是: !答案: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安可为俗士道哉5.课内阅读。
(2020·莱芜中考)阅读《西湖游记两则(二)》,回答(1)~(3)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杭人游湖烨然若神人 B .••⎧⎪⎨⎪⎩多于堤畔之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 .••⎧⎪⎨⎪⎩与杏桃相次开发惠子相梁 D .••⎧⎪⎨⎪⎩石篑数为余言扶苏以数谏故 【解析】选D 。
D 项中“数”都是屡次、多次的意思。
A 项中两个“然”的意思分别是“然而”“……的样子”;B 项中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是“的”“到”;C 项中两个“相”的意思分别是“争着”“做宰相”。
九年级语文上册22西湖游记两则(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五四制[范文大全]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22 西湖游记两则(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五四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对照课下注释学习《西湖二》(2)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并体会。
(2)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感官,欣赏讨论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2)欣赏西湖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难点: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得知袁宏道对杭州西湖心往神驰,那么我们欣赏一下他的《西湖二》,看他怎样以独特的个性与审美观来描写西湖胜景的?二、阅读分析l.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
夕岚:傍晚的山光。
勒:抑制。
相次:一个接一个。
恋:迷住。
去:离开。
歌吹:唱歌奏乐。
粉汗:年轻妇女的汗。
艳冶:美丽,妖艳。
设色:用颜色描画。
夕春:夕阳。
花态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
受用:享用。
2.请学生疏通文字。
3.分析欣赏本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
(l)思考并讨论问题。
①作者认为西湖最盛是什么季节与时辰?答:西湖是人间仙境,春夏秋冬、阴晴朝夕皆各有其美,但作者却别具慧眼,情有独钟。
所以开篇便说:“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教育资源②为何西湖之春月为最盛,朝烟、夕岚为一日之盛呢?答:因为西湖之春的盛景,一是盛在花,二是盛在人。
作者先写梅花因春寒雪盛,如同被勒住而迟开,花期虽推迟,但得以与杏花、桃花斗妍争奇,使西湖更增添了流光溢彩、姹紫嫣红的春色,却是罕见的“奇观”。
如此与否桃相次开放的“香雪梅”岂能不观赏?更何况友人陶石篑又数言这里的“傅金吾园中梅”,乃宋朝古梅,高雅非凡,更应该赶快去大饱眼福。
西湖游记两则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十二课是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两则》。
这篇文言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篇比较有特色的游记文章,体现了袁宏道的“独抒性灵"的文学主张。
文中的景物描写极有特色,作者侧重整体描述,不局限于一枝一叶的表达。
对重点景物,如月的描写,也是点到即止,留丰富之想象给读者。
那么如何将作者的这一特色介绍给学生,并能够使学生有所感悟,应该是分析文章时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状,我将这节课设计为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熟读。
我对学生所提的要求是熟读成诵,一定要读到每个句子不加字不减字不改字,就像是自己口中本来就应该这么说却不感到别扭,是自己心中所有的程度。
只有这样,语言才会变成自己的语言。
文章的理解也就自然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成诵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通过反复的诵读,大部分学生已经比较流畅了,几个脑子比较快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背诵的任务。
接着,我又示范了有感情的朗读。
对于语言,尤其是我们的古汉语,朗读是较高层次的赏析。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感情朗读是他们的弱项。
老师要做朗读的高手,用自己的读带着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
当然,短短的一节课达不到这样的目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坚持和指导。
剩下的时间自然的交给了文章的翻译。
我一直认为:学习文言文应该用文言的思维去学习,对于要将文言的语句翻译成现代的汉语,其语法规则和系统均有不小的差别。
对学生来说,其实是增加了一项程序。
就像学习英语一样,正常有效的学习应该是用英语的思维来学习英语,而不应该将英语思维转换成汉语思维来学习.所以学习语言,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环境很重要,语言思维也很重要。
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对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作者的情感以及写作手法进行鉴赏分析了。
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揣摩感悟,体会作者情感——比较鉴赏景物描写—-发挥想象,改写练笔。
这几个环节围绕本文的重点-—景物描写来设计,环节比较简单,内容有所侧重,重点比较突出。
《西湖游记二则》学案1.积累文言文字词,并顺利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
3.学习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4.品味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
一、资料作者简介: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某某省)人。
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某某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
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
其中描叙某某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二、初读文章朗读全文,注意划出不会读的字,并查字典标上注音。
(1)突兀层崖中()(2)花光如颊()(3)波纹如绫()(4)夕舂未下()(5)罗纨之盛()(6)为夕岚()三、疏通文意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指出疑难处交流并掌握重点词句。
1.掌握划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2)即棹小舟入湖()(3)已不觉目酣神醉()(4)为朝烟,为夕岚()(5)梅花为寒所勒()(6)歌吹为风,粉汗为雨()(7)艳冶极矣()2.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3)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4)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5)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四、深入探究1.研读《西湖一》,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去游西湖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哪几句?(3)欣赏了西湖美景后作者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原文的语句)有什么作用?2.研读《西湖二》,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的总领句是什么?(2)与“西湖最盛”“为春为月”相照应的句子分别是哪几句?(3)与“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相照应的句子是哪几句?(4)文章点名作者高雅情趣的是哪句?3.品味下列句子的精彩之处。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弄清课文内容,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准确生动地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
3、品味作者细致观察景物、用心感受生活的审美情趣。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
教学难点:1、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辞清丽简洁,内容意趣盎然,非常适合诵读,因此本文的学习突出一个“读”字,采取试读、听读、译读、研读、品读的形式,以文本为基础进行自学和合作探究。
另外辅以与西湖有关的传说、诗词、图片、歌曲等多媒体资源,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交流展示关于西湖的诗句,导入新课。
1、交流关于西湖的诗句。
2、上节课咱们欣赏关于西湖的图片时,我采用的背景音乐是《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插曲《渡情》,西湖最令人称道的传奇就是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如果用电影镜头来表现的话,断桥相会是最经典的场景。
另外,不知道咱们同学是否注意到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实际上这句歌词透露出这样的观点:三月的西湖很美,因为有春雨,有苏堤如烟的柳树。
断桥与苏堤在我看来是西湖的最美所在,这节课要学习的第二则游记,描绘的就是断桥至苏堤一段的景色。
(出示导游图)二、试读课文(西湖游记二)。
学生自主感受课文,圈出生僻字,分清那些是自己可以感悟明白的,那些是属于疑难问题。
三、听读课文(西湖游记二)。
在试读基础上听录音范读课文,通过听读来纠正自己在阅读上的错误认知,进行比较、评论,进而提高阅读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生字:朝烟、夕岚、罗纨、夕舂四、再读课文。
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
西湖游记两则练习题(有答案):篇一:西湖游记两则复习学案《西湖游记两则》复习学案复习目标: 1.品味本文清丽简洁的语言,体会意趣盎然的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
3.体会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温故案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保叔塔( )突兀( ) 棹小舟( )花光如颊 ) 为朝烟( )为夕岚 ) 石篑数为余言( )罗纨之盛( ) 夕舂未下( ) 二、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 突兀层崖中 2. 即棹小舟入湖 3. 目酣神醉 4. 欲下一语5. .花光如颊6 、始此 7. 夕岚 8.、勒 9、去 10、夕舂 11.受用12、艳冶三、翻译下列句子。
1、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3、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4、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5.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6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7、安可为俗士道哉! 导学案一、掌握西湖两则的课下注释、文学常识。
二、掌握西湖两则的重点句子翻译三、赏析文章: 1.本文是明代______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______和_____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2.《西湖一》描绘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分别从觉和觉的角度,写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象。
3.《西湖二》第2段写了________至________一带的景物,作者由________及________,着力渲染了西湖“________”的特点。
知新案一、下面是西湖二和明代作家张岱《西湖七月半》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发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西湖游记二则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西湖游记二则鲁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西湖游记二则》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上册《西湖游记两则》学案鲁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或用法。
2.理解准确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领会本文简洁明快、形象活泼的语言特色。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清高淡雅的志趣。
4.通过分析比较,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人。
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作品有《锦帆集》《解脱集》《瓶花斋集》等。
与其兄袁宗道、其弟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
写作背景袁宏道于万历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师至江苏吴县任县令,虽颇有政绩,但却感到“性与俗违,官非其器”,羡慕陶潜“归去来兮”,万历二十五年春被准解官,此时恰如游鳞纵壑,大有“无官一身轻”的解脱之感,是年辞官后自春至夏,乃畅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东南山水名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灵,欣赏造化之奇妙。
将其所见所感形诸笔墨。
其中描叙杭州西湖山水风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
其风景区以西湖为中心,分为湖滨区、湖心区、北山区、南山区和钱塘去,总面积达49平方公里。
西湖的美在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华、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
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
堤上有石拱桥六座。
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
杭州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 5.6公里,湖周约15公里。
景区由一山(孤山)、两堤(苏堤、白堤)、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五湖(外西湖、北里湖、犀利户、岳湖和南湖)、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锋夕照、南平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构成。
二、初读文章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突兀()棹()颊()目酣()神醉东阿()王夕岚()石篑()罗纨()夕舂()2.朗读课文。
语文
习题精选
一、填空题
1.本文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______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______和_____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2.《西湖一》描绘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作者分别从___觉和___觉的角度,写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象。
3.《西湖二》第2段写了________至________一带的景物,作者由________及________,着力渲染了西湖“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1.山水;描写;抒情;热爱大自然
2.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视;嗅
3.断桥;苏堤;物人艳冶
二、阅读分析题
下面是明代作家张岱《西湖七月半》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试比较它与课文各写了游人在什么时间的什么活动。
突出了游人的什么特点?
小船轻幌(薄薄的帷慢),净几煖炉,茶铛(小锅)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隐树下,或逃嚣(逃避喧哗)里湖(西湖靠里的部分),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参考答案:
《西湖七月半》写了游人白天游湖的盛况,课文写了士大夫湖边赏月的情景;《西湖七月半》突出了游人的闲适和清雅,课文则着重写出了游人的“多”和“绝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