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1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6
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微生物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的方式随微生物类群和营养物质种类而异,可归纳为吞噬和渗透吸收两种类型。
多数原生动物能直接以细胞质膜包围并吞食营养物。
原生动物对固体颗粒状食物的捕食称为吞噬,对液体或胶体状小液滴状食物的捕食称为胞饮。
绝大多数微生物以渗透方式吸收营养物质。
以渗透方式通过细胞质膜从环境或寄主细胞中获取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中的孢子虫和鞭毛虫等。
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大,能高效率地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营养物质本身的性质。
分子量、溶解性、电负性、极性等都影响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难易程度。
其二是微生物所处的环境。
温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溶解度、细胞膜的流动性及运输系统的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吸收能力;pH和离子强度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电离程度来影响其进入细胞的能力。
例如,当环境pH比胞内pH高时,弱碱性的甲胺进入大肠杆菌后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而这种状态的甲胺不容易分泌而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升高,当环境pH比胞内pH低时,甲胺以带正电荷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而难以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甲胺浓度降低;当环境中存在诱导物质运输系统形成的物质时,有利于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
而环境中存在的代谢过程抑制剂、解偶联剂以及能与原生质膜上的蛋白质或脂类物质等成份发生作用的物质(如巯基试剂、重金属离子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
另外,环境中被运输物质的结构类似物也影响微生物细胞吸收被运输物质的速率,例如L-刀豆氨酸、L-赖氨酸或D-精氨酸都能降低酿酒酵母吸收L-精氨酸的能力。
其三是微生物细胞的透过屏障(permeability barrier)。
所有微生物都具有一种保护机体完整性且能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透过屏障,渗透屏障主要由原生质膜、细胞壁、荚膜及粘液层等组成的结构。
荚膜与粘液层的结构较为疏松,对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影响较小。
农业微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 生长曲线2. 氨化作用3. 培养基4. 拮抗作用5. 菌落6. 朊病毒7. 拮抗作用8. 微生物9. 生物固氮10. 鞭毛11. 消毒12. 微生物连续培养13. 真核微生物14. 支原体15. 假根16. 霉菌17. 芽孢18. 生物固氮19. 衣原体20. 捕食作用二、简答题1. 简述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2. 简述革兰氏染色方法及其机理3. 试分析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与人类的关系4. 微生物杀虫剂的种类5. 微生物在医疗保健战线上的六大“战役”6. 如何防治植物病毒病7. 试述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8. 微生物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里程碑9.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10. 如何防止菌种退化11. 试述培养基配制是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1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三、论述题1. 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2. 论述微生物与绿色农业的关系3. 试述微生物生长曲线及其各个时期的特点4. 生物固氮的必要条件5. 举例说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适应性及其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实例6. 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7. 高温杀菌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微生物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2.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3.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4.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5.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6.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7. 拮抗作用:所谓拮抗,系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库(五)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微生物学初创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巴斯德B.科赫C.列文·虎克D.维诺格拉德斯基2.噬菌体是侵染()的病毒。
A.植物B.细菌C.动物D.动物和植物3.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
A.基内菌丝B.气生菌丝C.孢子丝D.孢子4.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中,主要的方式是()。
A.菌丝片断B.芽殖C.裂殖D.无性孢子5.以下有关碳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碳源包括无机碳和有机碳B.碳源提供微生物细胞碳的骨架C.碳源是所有微生物生长的能源D.碳源是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碳的来源6.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
A.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C.促进扩散D.基团移位7.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之外。
A.二磷酸腺苷分子B.能量C.磷酸基D.DNA和RNA8.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9.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驯化成熟期最多的原生动物是()。
A.鞭毛虫B.钟虫C.变形虫D.绿眼虫10.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A.135℃—140℃,5—15秒B.72℃,15秒C.121℃,30分钟D.100℃,5小时11.下列有关腐生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腐生细菌是化能异养型的B.腐生细菌只能从死的有机残体中获得养料C.腐生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决定性作用D.自然界大多数细菌属于腐生细菌12.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是()。
A.简单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基团转位13.在废水分析中,大肠埃希氏菌作为()。
A.水中粪便污染的指示B.进行平板计数的常规生物C.水中固氮菌数量指示D.水中氨基酸含量的尺度14.纯培养是其中()的培养物。
微生物试题) 名词解释1.生长2.繁殖3.菌落形成单位(cfu)4.同步生长5.连续发酵6.最适生长温度7.专好养菌8.兼好养菌9.厌氧菌10.Hungate滚管技术11.巴氏消毒法12.间歇灭菌法13.石炭酸系数14.抗生素15.抗代谢药物16.选择毒力17.抗菌谱18.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二)选择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素)1.嗜冷菌是指最适生长———的细菌。
A.在无氧环境B.在pH 8或8以上C.在冷的温度D.只有病毒存在时2.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是因为———。
A.形成芽孢B.只代谢葡萄糖分子C.没有细胞膜D.没有染色体3.甘露醇盐琼脂是培养基的一个例子,供养———。
A.病毒B.衣原体和立克次体C.原生动物和真菌D.某些细菌4.实验室固氮细菌培养基能够加宫通过———。
A.添加ATP B.添加蛋白胨C.添加纯水D.添加钾的水平5.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盐中C.没有ATP或葡萄糖D.在人的口腔内6.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在———。
A.只在细菌中B.在病毒和细胞中C.在真核生物中D.只在化学限定培养基中7.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A.不同B.在30分钟之内C.为3h D.为12h8.出芽繁殖的过程———发生。
A.主要在病毒中B.在形成分支的细菌中C.只在原生动物中D.在酵母菌中9.微生物处于稳定生长前期时————。
A.细胞分裂速率增加B.细胞分裂速率降低C.群体是在其最旺盛壮健的阶段D.群体是在其最少的阶段10.人体病原菌生长的温度在———。
A.100℃B.体温C.像病毒一样的温度D.嗜热的温度11.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
A.其初始pH不同B.可辨别两种不同特的细菌C.有两种不同细菌所用不同地殊营养物D.保温培养期采用两种不同的温度12.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之外。
A.原生动物B.真菌孢子C.细菌D.病毒13.生活在pH 5—8.5范围的那些微生物称为———。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
生物是指所有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生物需要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而营养的获取方式因生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的。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来维持生命活动。
动物则需要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
摄食是指动物通过口腔将食物摄入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后获取营养的过程。
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
在消化过程中,食物被分解成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这些小分子可以被动物吸收利用。
微生物的营养获取方式也有所不同。
有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如蓝藻、一些细菌等。
而另一些微生物则是通过分解有机物质来获取营养,如细菌、真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以分解死亡的植物和动物体内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从而获取营养。
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因生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动物通过摄食来获取营养,而微生物则有多种方式来获取营养。
这些方式都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一.名词解释1.培养基:2.生长因子:3.天然培养基:4.组合培养基:5.选择性培养基:二.填空1.葡萄糖氧化生成琥珀酸,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可形成个ATP。
2.经呼吸链,每个NA DH可产生个ATP。
3.在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中,被激发的叶录素分子释放的电子最后给。
4.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中,O2来自被氧化.发酵过程中ATP仅在途径产生。
5.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有,,,,和。
6.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以,,和。
7.根据微生物利用碳源,能源的能力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1. 发酵和呼吸一样都需要O2。
()2. 一分子葡萄糖经发酵作用产生的ATP多于有氧呼吸。
()3. 在非循环光合磷酸化过程中产生的NADPH被用做Calvin cycle中提供电子。
()4. 氧化磷酸化包括发酵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5. 异养型细菌总是利用糖作为碳源和能源。
()6. 微量元素可作为微生物的辅酶。
()7. ED 途径是原核生物所特有的代谢途径。
( )8. 固氮酶的底物有N2, H2 , C2H4.。
()9. 红螺菌是光能自养菌。
()10红螺菌进行非循环光合磷酸化..( )11除在光合细菌以外,水并不参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四.选择1.下述反应中那种物质被氧化:( )乙醛 + NA DH + H+ →乙醇 + NAD+A 乙醛B NA DHC NAD+D 乙醇2. 通过有氧代谢,下述那个反应产生的ATP最多:( )A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B 葡萄糖→丙酮酸C 琥珀酸→延胡索酸3. 下述过程那个不产生ATP ( )A 光合磷酸化B 氧化磷酸化C 底物水平磷酸化D Calvin cycle4. 葡萄糖彻底氧化包括那三个典型的阶段:( )A 化学渗透,光合磷酸化,还原B 葡萄糖降解,TCA循环,电子传递链C 底物水平磷酸化,Calvin cycle,TCA循环D 光合作用,发酵,氧化5. 葡萄糖降解过程中,来自葡萄糖氧化产生的电子传递给:( )A NA DHB NAD+C FAD+D FADH6. 异养生物利用有机物作能源和碳源,产生5碳中间产物供合成核酸,利用的途径是:( )A 混合酸发酵途径 B循环光合磷酸化 C TCA循环 D HMP途径7. TCA循环产生ATP的过程属于 ( )A 氧化磷酸化B 底物水平磷酸化 C光合磷酸化 D 电子传递链8.下述那个是呼吸链的最终步骤 ( )A NAD+ 形成B 质子被转移到膜外C 电子传递给氧D NA DH 被氧化9.下列那个分子可作为无氧呼吸的末端电子受体:( )A cAMPB PO4+C NO3+D O210.下述那个不可能是发酵终产物 ( )A 丙酮酸B CO2C 乙酸D 乳酸11.下列属于化能自养微生物的是()A 亚硝化细菌B 光合细菌C 蓝细菌D 霉菌12.中稳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是()A 35-40B 10-20C 20-35D A和C二.问答1.举例说明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那些,其划分依据是什么?2.pH值对微生物生长有何影响?3.什么是生长因子,他包括哪几类化合物?二.名词解释1.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食品微生物学》2022年思考题(讨论)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2、简述微生物的特点?3、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4、简述微生物发展史上每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5、微生物分类依据有哪些?6、谁提出了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如何表示学名(书写规则)?7、名词解释:微生物、种、亚种8、试论述微生物与食品工业的关系答:(1)微生物与食品生产的关系①应用微生物菌体。
如食用菌、单细胞蛋白、某些微生态保健品等。
②应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酸乳、酒精饮料等。
③应用微生物的酶。
如果胶酶用于果汁澄清、淀粉酶用于糖化等。
(2)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的关系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前后的消长变化引起食品的各种腐败变质。
②微生物可以病原菌或其有毒的代谢产物引起食物中毒。
(3)微生物与食品贮藏通过加热加工、低温保存、干燥、辐射灭菌、糖盐腌制、加入化学防腐剂等方法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以便延长食品的保藏时间。
(4)微生物与食品检验检测微生物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是食品质量与卫生检验检测的重点。
9、何谓菌种的俗名和学名?如何表示学名?第二章微生物学实验技术1、微生物研究存在什么问题?2、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为什么要时刻强调无菌概念?3、请简述微生物研究的5个基本技术。
1.名词解释:荚膜、鞭毛、芽孢、菌落、菌苔、畸形、衰颓形、古菌等名词。
2.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3.试比较G和G细菌的细胞壁结构,简要说明其特点和化学组成的区别。
4.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5.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有哪些生理功能?6.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7.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的结构。
8.试从细胞的形态结构分析细菌与放线菌的菌落特征+9.伯杰氏分类系统主要针对哪一类微生物?简述《系统手册》第2版的主要构成部分。
10.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11.染色法的主要步骤与操作要点?需注意什么问题12.食品领域中常见和常用的细菌是哪两种形态的菌?13.鞭毛的基本结构、化学组成、功能与特点?14.什么是S-型菌落、R-型菌落?荚膜的成分与功能?15.如何检查细菌的运动性在没有电子显微镜时,如何证实细菌具有鞭毛16.细菌芽胞有何特性,为何具有这些特性第四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2、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第4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填空题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和。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能源2.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碳源3.根据,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能源4. 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氢供体5. 根据碳源、能源和氢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
光能无机自养光能有机异养化能无机自养化能有机异养6.设计、配制培养基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和。
目的明确营养协同理化适宜经济节约7.按所含成分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
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8.按物理状态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
固体半固体液体脱水培养基9.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等4种类型。
基础加富鉴别选择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和。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1. 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 只有__________ 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分子结构.基团移位12.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 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3.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顺浓度梯度方向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单纯扩散、促进扩散14. 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动运输、基团移位15、化能自养型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前者来自于_______的氧化放能,而后者则来自于_______的氧化放能;生长所需的碳源前者以_______为主,后者则以______为主要来源。
无机物有机物CO2 有机物16、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微生物的共同点是都能利用__________; 不同点在于前者能以__________ 作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 而后者则以__________ 作主要碳源, 前者以__________ 作供氢体而后者则以__________ 作供氢体。
《食品微生物》模拟题卷一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转化和转导2、灭菌和商业灭菌3、遗传和变异4、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5、脂蛋白和脂多糖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枯草杆菌合成淀粉酶的场所是。
2、质粒在基因工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3、乳酸发酵可分为、、三种类型。
4、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有、、、、、。
5、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周围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关系有、、、、。
6、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主要有、、、。
三判断题(如果错误,请说明理由; 20分每题2.5分)1、G+杆菌脱壁后,若进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呈紫色。
2、足细胞是根霉的特征之一。
3、芽孢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物和抗静水压的能力,同时具有繁殖功能。
4、消毒可以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5、处于稳定生长期的菌是研究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和发酵生产的良好种子。
6、嗜冷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低温。
7、食品中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造成的败坏称为酸败。
8、狭义的生长素是指氨基酸、嘌呤嘧啶碱和维生素。
四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1、芽胞为什么具有较强的抗逆性 ?(10分)2、与高等植物相比,微生物有哪些特有的特点?(10分)3、简要说明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
(10分)五问答题(60分每题15分)1、请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15分)2、请阐述一下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基本因素。
(15分)3、请阐述微生物的生长量有哪些主要的方法?(15分)4、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分为哪几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15分)《食品微生物》模拟题卷二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2、培养基和加富培养基3、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4、发酵和呼吸作用5、菌落和菌苔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主要贡献有____、____、____。
2、微生物现代分类鉴定方法有____、____、____。
3、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试题一) 名词解释1.生长2.繁殖3.菌落形成单位(cfu)4.同步生长5.连续发酵6.最适生长温度7.专性好养菌8.兼性好养菌9.厌氧菌10.Hungate滚管技术11.巴氏消毒法12.间歇灭菌法13.石炭酸系数14.抗生素15.抗代谢药物16.选择毒力17.抗菌谱18.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二)选择题(选出一个最合适的答素)1.嗜冷菌是指最适生长———的细菌。
A.在无氧环境B.在pH 8或8以上C.在冷的温度D.只有病毒存在时2.微生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是因为———。
A.形成芽孢B.只代谢葡萄糖分子C.没有细胞膜D.没有染色体3.甘露醇盐琼脂是培养基的一个例子,供养———。
A.病毒B.衣原体和立克次体C.原生动物和真菌D.某些细菌4.实验室固氮细菌培养基能够加宫通过———。
A.添加ATP B.添加蛋白胨C.添加纯水D.添加钾的水平5.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盐中C.没有ATP或葡萄糖D.在人的口腔内6.有丝分裂过程发生在———。
A.只在细菌中B.在病毒和细胞中C.在真核生物中D.只在化学限定培养基中7.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A.不同B.在30分钟之内C.为3h D.为12h8.出芽繁殖的过程———发生。
A.主要在病毒中B.在形成分支的细菌中C.只在原生动物中D.在酵母菌中9.微生物处于稳定生长前期时————。
A.细胞分裂速率增加B.细胞分裂速率降低C.群体是在其最旺盛壮健的阶段D.群体是在其最少的阶段10.人体病原菌生长的温度在———。
A.100℃B.体温C.像病毒一样的温度D.嗜热的温度11.鉴别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
A.其初始pH不同B.可辨别两种不同特性的细菌C.有两种不同细菌所用不同的特殊营养物D.保温培养期采用两种不同的温度12.直接显微镜计数用来测定下面所有微生物群体的数目,除了———之外。
A.原生动物B.真菌孢子C.细菌D.病毒13.生活在pH 5—8.5范围的那些微生物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