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场地讲义的修复实例
- 格式:ppt
- 大小:3.74 MB
- 文档页数:49
某磷肥厂旧址污染场地修复案例分析陆志家$张舒2(1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002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摘要:场地污染修复是将已经受污染的场地,采用相关的修复工艺,降低或去除受污染场地的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场地再利用"因此,做好工业用地原址修复,为缓解用地矛盾、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某磷肥厂旧址场地为例,探讨了该类场地旧址修复的目标值确定和具体工艺实施过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污染场地;场地修复;污染防治引言根据生态环保部#以及江苏省的相关规定#工业污染场地污染修复是实现工业再开发利用的必要举y#只有做好工业场地的污染现状调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修复工艺,从而降低或去除受污染场地中的污染物浓度,消除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实现场地后期的安全利用等,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叫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通过修复受污染工业场地,做好场地污染调查及风险评估,针对不同污染物采取有效y施,降低土壤污染,从而实现工业企业异地搬迁后的场地再开发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修复场地污染情况某磷肥厂始建于1965年,建厂时主要生产的产品为磷肥、复混肥生产$1994年底增加生产间苯二酚的生产线$2002年由于经营亏损严重,工厂处于关闭状态$2013年对厂区建筑物进行拆除。
本地块场地调查采样共设置66个土壤样品采集点,共送检304个样品,本场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共分析了304个土壤样品pH、干重,6个不同层干重度等指标$干重平均值为81.3%,较湿润,土质类型多属于黏土。
土壤样品中检出的污染物有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氟化物和总石油#$其中检出的重金属有6种,分别为U、镉、铜、'、铅、锌;有机污染物有19种,分别为:苯、)、苯酚、*烯、菲、R、荧蔥、茁、苯并(-)蔥、•、苯并(6)荧蔥、苯并(k)荧R、苯并(-)茁、.并(1,2,3-cd)P、二苯并(a,h)蔥、苯并(g,h,i)/、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硝基苯、苯胺$超标的13种污染物超标倍数:苯的超标倍数在0.025-1.11之间,苯并(6)荧蔥的超标倍数为0.16,二苯并(a,h)蔥的超标倍数为2.2,苯并(-)茁的超标倍数为28.33-55.67,硝基苯的超标倍数在2.84-481.8之,苯胺的超标倍数 1.0,铜的超标倍数在0.47-4.53之间,'超标倍数为0.4,锌超标倍数在0.5-16.66之,铅超标倍数在0.37-12.23之,镉超标倍数在0.06-16.04之间,U超标倍数在0.21-131.5之间,氟化物超标倍数在0.08-129.9之$2修复目标值确定因场地未来规划,后期修复过程中涉及到土方开挖,且考虑到后期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综合考虑各标准,该原磷肥厂原农药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中关注污染物的修复目标值的比选见表1和表2$表1场地土壤修复目标值的比选单位;mg/kg 编号污染物(中文)综合控制值评价标准修复目标值苯0.00970.0640.064 2苯并(-)茁0.06360.0640.06363二苯并(a,h)恵0.06360.050.06364硝基苯0.80.990.85神0.36820206镉7.227.227.227苯胺0.239448铜1894004009锌75.750050010氟化物640650640表2场地地下水修复目标值的比选单位:!g/L 编号污染物(中文)综合控制值评价标准修复目标值1苯21.33021.32硝基苯6070.12607 3工程修复技术及实施工艺过程3.1场地内污染土壤清挖与运输在应用异位修复技术过程中,需要对污染土壤进行清挖运输$挖掘过程中,采用HDPE膜或防尘网覆盖。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城市建设等领域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大量土地受到污染。
污染场地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针对污染场地修复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一、污染场地修复概述1. 污染场地类型污染场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工业污染场地:包括化工厂、炼油厂、电镀厂等工业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处理、处置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2)农业污染场地:包括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物。
(3)城市污染场地:包括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城市基础设施产生的污染物。
(4)其他污染场地:包括土壤侵蚀、矿山开采、油罐泄漏等。
2. 污染场地修复目标污染场地修复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去除或降低污染物浓度,确保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2)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恢复土地功能。
(3)消除污染源,防止污染物再次进入环境。
(4)提高公众对污染场地修复的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污染场地修复解决方案1. 预处理阶段(1)调查评估:对污染场地进行全面调查,包括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
(2)风险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评估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修复方案设计:根据污染场地类型、污染程度和修复目标,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2. 主要修复技术(1)物理修复技术1)土壤置换:将受污染土壤挖除,用未受污染的土壤进行置换。
2)土壤固化/稳定化:将受污染土壤与固化/稳定化材料混合,提高土壤稳定性和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3)热处理:通过高温加热受污染土壤,使污染物挥发或分解。
(2)化学修复技术1)化学淋洗:利用化学药剂将污染物从土壤中淋洗出来。
2)化学氧化还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化学稳定化/固化:将污染物与稳定化/固化材料混合,提高污染物的稳定性和迁移性。
(3)生物修复技术1)植物修复:利用植物吸收、降解和转化污染物。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分类分析与案例分析污染场地主要包含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该区域遗留的污染物质;其界定要素为有害物质的浓度是否超过环境背景值,并对此空间或区域的人体安康及自然环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近年来,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层出不穷,如何选择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是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关键环节,场地污染物的类别决定了采用的修复技术的选择。
因此,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开展系统分类,对于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修复过程中的技术选择非常必要。
针对污染场地治理,我国在场地修复管理和技术层面还相对缺陷,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发刚刚起步,且大多数属于理论研究,实际场地修复治理案例较少。
鉴于此,本文以某典型化工厂有机物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实例,介绍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过程以及修复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期为该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与应用提供参考。
1场地修复技术的分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种类繁多,新型的修复技术不断出现。
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开展分类,不仅有利于修复技术的识别与比较,而且有利于修复经验与修复技术的传播,也有利于在相似的污染场地上迅速开展修复活动。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定义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
修复技术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根据修复处理工程的位置可以分为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根据修复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污染源修复技术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根据修复原理可分为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热处理技术、生物技术、自然衰减和其他技术等;根据修复方式可分为对污染源的处理技术和对污染源的封装技术;根据污染场地修复技术运行和成本数据的充分性和可获得性,可分为成熟技术与创新技术。
下面依据修复原理对场地修复技术开展分类分析,如下表1所示。
2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筛选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是场地监管中的重要环节,修复技术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场地修复效果及费用。
确定最适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特征、场地条件、修复费用及时间等多种因素。
每种修复技术都有各自的适用性及优缺点,修复技术选择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衡量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找出对于特定场地最适用的技术或技术组合。
美国经典案例分析——以土壤资源化利用推进污染场地修复近年来,政府和民间均感受到了来自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壤污染趋向恶化的巨大压力。
然而,由于技术和人才储备的不足,法律及法规的缺失使得修复进度并不尽如人意。
更重要的是,目前估算出的全国土壤修复成本令人望而生畏,让人在思考如何才能以有限资源完成必需的修复之时,也增加了未来国家战略的不确定性。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三十多年来,大洋彼岸的美国在土壤修复领域,特别是近十年来在土壤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研究其东北部老工业地带的相关案例,可为我们提供一窥其究竟的机会。
1860年,南北战争中北方工业集团的胜利,标志着战后数十年间美国经济腾飞的开端。
在这股工业化浪潮中,宾夕法尼亚州阿帕拉契山脉脚下的利哈依(Lehigh)河谷,因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彼时的锌金属巨头——新泽西锌公司选中,成为其在美国东部的锌金属冶炼、加工和物流中心,还于1898年为众多因该产业而聚集在一起的工人及家属建立起一个小镇,更以当时公司总裁的姓氏将小镇命名为帕尔默顿(Palmerton)。
其后数十年间,该工厂生意蒸蒸日上,小镇也日益繁荣,居民自出生到去世都享受着由公司提供的待遇和福利。
这一切,使帕尔默顿一度成为美国工业小镇的典范。
然而,世上不存在永久的理想中的乌托邦。
到20世纪中叶,帕尔默顿因多年的锌金属冶炼,造成了严重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新泽西锌业公司多年倾倒的累计超过三千万吨的矿渣堆积成了占地数百英亩、高达数十米的矿渣山,并因长年雨水冲刷产生了高污染的渗滤液,严重影响附近河流与地下水;此外,因工厂烟囱经年累月排出含有高浓度重金属的粉尘,全镇表层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严重的重金属污染(表1),附近三千英亩山地也因此几乎寸草不生;而植被缺失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又加剧了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和对附近居民健康的威胁。
帕尔默顿地区惊人的环境污染随着1980年《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的出台,再也无法掩盖,其污染的严峻态势也终于大白天下。
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与案例分析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环境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潜力。
一、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概述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受到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进行恢复和修复的一系列技术方法。
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和修复目标,环境污染修复技术可以分为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多种方法。
1.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生物反应,通过吸附、降解、转化等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典型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生态修复等。
例如,植物修复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和转化作用,能够有效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微生物修复则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生态修复通过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自然界的自净能力。
2. 物理修复技术: 物理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去除污染物或改变其分布状态的技术方法。
例如,吸附、吸附剂浸泡、过滤和薄膜分离等技术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
而电渗透、超滤和气体吸附等方法则可以去除以离子形式存在的污染物。
3. 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来改变污染物的性质,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和络合等化学反应可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絮凝、沉淀和氧化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颗粒物和有机物。
二、环境污染修复技术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1.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案例: 铬是一种具有毒性的重金属,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山东某工业区土壤中铬的污染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使用植物修复技术,选择了铬耐受性较强的植物进行种植,如苦草、泽兰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物修复,结果显示植物生长良好且吸收了大量的铬,土壤中铬的含量得到有效降低。
土壤修复案例概述土壤修复是一种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恢复其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土壤修复的真实案例,以展示土壤修复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案例背景该案例发生在一个工业开发区内的废弃厂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该地区发生了大量的有毒化学品泄漏事件,导致土壤污染严重。
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对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问题诊断在进行土壤修复之前,首先进行了土壤污染的详细调查和分析。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测试,确认了土壤中存在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水平。
发现主要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石油类化合物和有机溶剂。
方案设计基于问题诊断的结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土壤修复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土壤处理:使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以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分解。
同时,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如土壤通气和土壤水分管理,以促进重金属和石油类化合物的迁移和转化。
2.植物修复:在修复区域内种植特定的植物,如拟南芥、石菖蒲等,利用植物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减少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3.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修复区域的土壤和植物样本,评估修复效果,并对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实施过程根据方案设计,土壤修复工作开始实施。
首先,对修复区域进行了清理和准备工作,将厚重的废弃材料清除,并进行土壤平整。
然后,按照方案要求,添加了特定的微生物和有机物质,以及植物种子。
同时,进行了必要的土壤通气和水分管理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现场监测和样本采集。
通过采集土壤和植物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测试,评估了修复进展和效果。
修复效果经过数月的努力,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监测和评估,发现土壤中的有毒物质浓度显著降低。
植物的生长情况良好,并且吸收了一定量的有毒物质。
修复区域的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结论这个土壤修复案例表明,通过科学的方案设计和实施,土壤修复是可行的。
在工业开发区等土壤污染严重的地方,进行土壤修复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修复案例】中国台湾省案例(5个)2014-03-24治愈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一、台湾彰化县某加油站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 2001年10月:本場址旁工地之工程點井地下水疑有油品異味,彰化县環保局要求站方提出本場址污染調查及改善方案规划书。
• 2002年9月,修复计画书经环保局审查通过,開始进行型現場污染整治工作。
•进行油槽及管线的负压密闭测试,找到渗漏点,并予以更换•修复内容包括:–三口地下水抽水井–三口水平式SVE井–一口垂直式AS井•修复一年後,场地内9口地下水监测井中的苯全部低於0.05 mg/L,因此顺利结案。
二、台湾台南某石化工厂的地下水五氯酚污染修复•过去为五氯酚工厂,於1970年代开始生产,并於1984年关厂。
•地下水中五氯酚浓度高达200mg/L以上。
使用蒸汽注入法进行修复。
•蒸汽注入法优点–高溫蒸汽可將土壤地下水的溫度提高,使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或是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揮發性大幅提高,而較易被提除(Stripped);–土壤在高溫下對有機污染物的吸附性會降低,更有利於污染物之去除。
•蒸汽注入的同时,监测地下水位及水温度变化,适时调整蒸汽注入量。
•经过两个月的蒸汽注入,地下水中五氯酚浓度降低到1mg/L以下,修复成效良好三、台湾台北县的某机械加工厂 - 固化/稳定化法•该工厂使用电镀法对所产机械零件进行金属表面电镀加工。
电镀废液沿着电镀槽底部裂缝而污染建筑物下方的回填土。
造成电镀区内下方土壤的铬、镍严重超标。
•铬最高污染浓度为8710 mg/kg,而镍最高污染浓度为2580 mg/kg。
而铬及镍的修复目标分别为250 mg/kg及250 mg/kg。
•经过实验室试验水洗/酸洗的可行后,发现水洗/酸洗皆无法达到修复目标,因此最后决定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处理这些高污染土壤。
•经由采取三阶段、由粗而密的网格布点调查方式,最后在高污染区以3m x 3m 网格之进行细部调查。
•大部分污染土壤位于地表下1.2m内之深度,但在原电镀区铬酸洗废水管接管处污染浓度最高,且深度达3.6m,故须分阶段进行土壤开挖作业。
污水处理生态环境修复案例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某工业区,该工业区长期存在污水排放问题,导致周边生态环境严重受损。
为了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当地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修复。
二、污水处理方案1. 强化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为了确保污水收集和处理的高效性,政府投资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
该厂采用了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能够有效降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此外,厂区还设有一套完善的监测系统,用于实时监测污水排放情况,确保处理效果达标。
2. 提高水质净化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质净化能力,政府对厂区周边水域进行了整治。
通过疏浚河道、修建湿地和植物过滤带等方式,有效地去除了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有机物,提高了水质的净化效果。
3. 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政府还鼓励企业采用循环利用技术,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工业用水等领域。
这不仅能够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还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生态环境修复方案1. 植物恢复生态系统为了修复河道和湿地的生态系统,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植被恢复工作。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修复了湿地和河道的生态功能,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和栖息地的恢复,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2. 鱼类回归计划为了恢复水域的生物多样性,政府实施了鱼类回归计划。
通过放流野生鱼苗和加强保护措施,逐步恢复了水域中的鱼类种群。
这不仅提高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捕捞资源。
3. 宣传教育和监测评估为了保护周边生态环境,政府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生态环境修复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修复方案。
四、项目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该污水处理生态环境修复方案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污水处理厂的建成和运行,使得工业区排放的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大大减少了对周边水环境的污染。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第一批)》技术案例汇编之二编者按: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是我国国家层面第一个场地修复技术目录,是环境保护部部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北京大学、环保部南京所、中国环科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编制的,目前,目录第一批已于2014年11月2日正式发布(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75号)。
该目录由参编单位提供资料,刘阳生、姜林等专家组成的编制组,历经七个月讨论、修改后出台,凝结了主要从业单位的一手资料和专家们的集体智慧。
为方便各界了解和阅读,我会精选目录核心内容制作成技术案例汇编,每周在我会网站和微信平台发布一篇,供广大微友学习交流。
异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原理:向污染土壤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通过氧化或还原作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毒性较小的物质。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盐、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和臭氧。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多硫化钙、二价铁、零价铁等。
适用性:化学氧化可处理石油烃、BTEX(苯、甲苯、乙苯、二甲苯)、酚类、MTBE(甲基叔丁基醚)、含氯有机溶剂、多环芳烃、农药等大部分有机物;化学还原可处理重金属类(如六价铬)和氯代有机物等。
异位化学氧化不适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对于吸附性强、水溶性差的有机污染物应考虑必要的增溶、脱附方式;异位化学还原不适用于石油烃污染物的处理。
案例1:该企业始建于1958年,是特殊钢生产基地,场地南侧为焦化厂,场地污染区块主要靠近焦化厂附近,主要污染物为多环芳烃类。
其中苯并(a)芘、萘、二苯并(a,h)蒽的修复目标值为1.56mg/kg、2.93 mg/kg、1.56 mg/kg。
施工工期100日历天。
采用原地异位化学氧化搅拌工艺处理,处理土方量为3500m3。
场地土壤检出率较高的污染物为苯并(a)芘、萘、二苯并(a,h)蒽、苯并(a)蒽、苯并(b)荧蒽、茚并(1,2,3-cd)芘。
其中苯并(a)芘最高检出含量为23.1 mg/kg,萘的最高检出浓度为23.2 mg/kg,其他污染物浓度在10~20 mg/kg之间。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与实践教材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与实践教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包括大量的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
特别是在土壤污染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导致了大量的污染场地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陆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下面将对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与实践进行介绍。
首先,我国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估和监测、治理和修复、监管和管理等。
评估和监测是污染场地修复的第一步,通过对场地的调查和采样分析,确定污染程度和范围,为后续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依据。
治理和修复是核心内容,包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和技术,例如土壤渗透、土壤固定化、植物修复等。
监管和管理是保证修复效果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包括了修复工程的监督和管理、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等。
其次,我国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目前,我国已经修复了许多污染场地,包括农田、工矿废弃地、化工厂等。
在修复实践中,我国主要采用了植物修复、土壤固定化和土壤热解等技术。
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方法,例如利用向日葵、柳树等吸收重金属的能力。
土壤固定化是一种通过添加改良剂固定污染物的方法,例如使用石灰、活性炭等。
土壤热解是一种通过加热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得部分污染场地得到了有效修复。
然而,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修复成本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
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
其次,修复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于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修复。
当前的修复方法仍存在一定的限制,难以彻底解决某些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
同时,监管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监管部门的力量和能力有限,导致一些修复工程的管理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