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培训课件
- 格式:pdf
- 大小:824.00 KB
- 文档页数:8
12-1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多方面的功能取决于其组织结构及生化组成上的四大特点:①肝脏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液供应。
它既可以从肝动脉的血液中接受由肺和其他组织运来的氧及代谢产物,又可以从门静脉的血液中获取由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
②肝脏富含血窦。
由于血流速度缓慢,可以使肝细胞与血液的接触面积大且时间长,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③肝脏有两条输出途径。
肝静脉与体循环相连,可以将消化道吸收来的营养物质和肝内的代谢产物随血液运到肝外其他组织,又可以使肝的部分代谢终产物进入肾随尿而排出体外;胆道系统与肠道相通,有利于非营养性物质的代谢转变与排泄。
④肝细胞内含有丰富的酶类,其中有些酶是肝外组织所没有或极少的。
以上特点确立了肝脏是人体“物质代谢中枢”的地位。
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肝脏主要通过肝糖原的合成、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确保全身各组织,特别是大脑和红细胞的能量来源。
餐后,血糖浓度升高,人体能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而储存,其中肝脏和肌肉的储存量最大,肝糖原含量占肝重的5%~6%,约100g;肌糖原含量占肌重的1%~2%,约300g。
饥饿时,由于肝脏含有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肝糖原分解能直接补充血糖;但肌肉内无此酶,肌糖原只能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再经肝脏的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
如果仅靠肝糖原来供能,饥饿8~12h左右,体内的肝糖原就被耗尽了,此时糖异生作用成为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的主要途径,空腹24~48h后糖异生达最大速度。
肝脏在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当肝功能严重障碍时,进食后可能出现一时性高血糖,饥饿时又发生低血糖,糖耐量曲线异常。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一)胆汁酸盐有助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肝脏是胆固醇转化排泄的场所,约1/2的胆固醇在肝中转变成胆汁酸盐,它是强乳化剂,促进脂类的消化吸收。
肝胆疾病的患者可出现脂类消化不良,甚至脂肪泻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肝脏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情况一、肝脏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器官。
当饭后血糖浓度升高时,肝脏利用血糖合成糖原(肝糖原约占肝重的5%)。
过多的糖则可在肝脏转变为脂肪以及加速磷酸戊糖循环等,从而降低血糖,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相反,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加强,生成葡萄糖送入血中,调节血糖浓度,使之不致过低。
因此,严重肝病时,易出现空腹血糖降低,主要由于肝糖原贮存减少以及糖异生作用障碍的缘故。
临床上,可通过耐量试验(主要是半乳糖耐量试验)及测定血中乳酸含量来观察肝脏糖原生成及糖异生是否正常。
肝脏和脂肪组织是人体内糖转变成脂肪的两个主要场所。
肝脏内糖氧化分解主要不是供给肝脏能量,而是由糖转变为脂肪的重要途径。
所合成脂肪不在肝内贮存,而是与肝细胞内磷脂、胆固醇及蛋白质等形成脂蛋白,并以脂蛋白形式送入血中,送到其它组织中利用或贮存。
肝脏也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可将甘油、乳糖及生糖氨基酸等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
在剧烈运动及饥饿时尤为显著,肝脏还能将果糖及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亦可作为血糖的补充来源。
糖在肝脏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保证肝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及肝功能的恢复。
(1)通过磷酸戊糖循环生成磷酸戊糖,用于RNA的合成;(2)加强糖原生成作用,从而减弱糖异生作用,避免氨基酸的过多消耗,保证有足够的氨基酸用于合成蛋白质或其它含氮生理活性物质。
肝细胞中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通路,还为脂肪酸及胆固醇合成提供所必需的NADPH。
通过糖醛酸代谢生成UDP?葡萄糖醛酸,参与肝脏生物转化作用。
二、肝脏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代谢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
肝脏能分泌胆汁,其中的胆汁酸盐是胆固醇在肝脏的转化产物,能乳化脂类、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肝脏是氧化分解脂肪酸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体内生成酮体的主要场所。
肝脏中活跃的β-氧化过程,释放出较多能量,以供肝脏自身需要。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肝的糖代谢不仅为自身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而其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糖原的合成与分解以及糖异生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保障全身各组织,尤其是肾脏、大脑、红细胞和视网膜等组织的能量供给。
另外,肝脏通过葡萄糖的磷酸戊糖途径,为机体提供NADPH用于合成脂肪酸和胆固醇。
肝脏在维持血糖平衡中的作用:机体在饱食的情况下,消化道不断吸收葡萄糖,使血糖浓度暂时轻度升高,这时肝脏迅速将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使血糖浓度不至于过高。
每Kg肝脏最多可储存65g糖原。
在空腹情况下,肝糖原分解释放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不至于过低。
在饥饿情况下,肝糖原几乎耗竭,此时为了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将甘油、氨基酸、乳酸等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当肝功能损伤时,肝脏调节血糖的能力下降,空腹时易出现低血糖、饱食后易出现一过性高血糖。
二、肝在脂类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运输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肝脏能利用LDL运来的胆固醇合成并分泌胆汁酸盐,后者具有很强的乳化作用,可促进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假设肝功能受损,可导致脂类的消化吸收不良,表现出厌油腻食物及脂肪泻等。
肝脏可将糖转变为脂肪酸,用以合成甘油三酯,同时,肝脏还合成胆固醇、磷脂、载脂蛋白,他们共同以VLDL的形式分泌入血。
当肝功能损伤时,甘油三酯不能以VLDL的形式运出肝脏,中性脂肪在肝脏中堆积形成脂肪肝。
肝脏对甘油三脂和脂肪酸的分解能力很强,是体内生成酮体的唯一器官。
三、肝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肝脏蛋白质代谢非常活泼。
肝内蛋白质半寿期为10天,而肌肉蛋白质半寿期为180天。
肝细胞除能合成自身固有蛋白外,血浆蛋白中除γ-球蛋白外,几乎所有的均来自肝脏。
有资料说明,清蛋白从合成到分泌仅需20~30分钟,成人肝脏每天可以合成12g的清蛋白,约占全身清蛋白总量的1/20,几乎占肝蛋白质合成总量的1/4。
正常人血浆中清蛋白/球蛋白〔A/G〕比值为1.5~2.5,肝功能严重受损时那么比值下降甚至倒置,可作为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