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下课外古诗五首(读音,翻译,赏析)

部编版七下课外古诗五首(读音,翻译,赏析)

部编版七下课外古诗五首(读音,翻译,赏析)
部编版七下课外古诗五首(读音,翻译,赏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五首

登幽yōu

州台歌

陈子昂áng

(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yōu 悠yōu ,独怆chuàng 然而涕tì

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飞。

赏析知识点

练习:

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古人”和“来者”具体指的什么人?

指的是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4、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怀才不遇 、忧国忧民的 孤独封建士大夫形象。

5、诗中俯仰古今,暗示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6、诗中写登楼远眺,表现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情绪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望岳

杜甫(唐)

岱dài 宗zōng

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gē昏hūn 晓xiǎo

荡胸生曾céng 云,决jué眦zì

入归鸟。

会当凌líng 绝jué顶,一览lǎn

众山小。

翻译: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云生起,使(我)心胸震荡,(我)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显得渺小的群山。

赏析知识点

1. 这首五言古体诗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 而 近,时间是从 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形象生动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之情。

“割”字是割裂的意思,“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昏暗,明亮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了什么?蕴藏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描绘了泰山的高峻、幽深。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抒发了对祖国

河山的热爱之情。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情的方式是什么?化用了孔子的什么名言?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

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精神和气概: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蕴含的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7.《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远望 ,颔联是近望 ,颈联是细望(凝望),尾联是(俯望)渴望。

登飞来峰

王安石(唐)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wèi 浮云遮zhē望眼,自缘yuán

身在最高层。

翻译: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赏析知识点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借景抒情。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与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4、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见日升)”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5、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游山西村

陆游(宋)

莫笑农家腊là酒jiǔ浑hún ,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xiāo 鼓追随春社近,衣冠gu ān

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zhàng 无时夜叩kòu

门。 【译文】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赏析知识点

1、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记游抒情诗。

2、 品味首联中的“莫笑”、“足”。 “莫笑”表现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3、 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先描绘画面,再指出蕴含的哲理)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4、 颈联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的风情风俗。

5、 尾联表现了诗人的闲情惬意,对农村生活的恋恋不舍和喜爱之情。

6、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己jǐ亥hài

杂诗(其五)

龚自珍(清)

浩hào 荡dàng 离愁白日斜,吟yín 鞭biān

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

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

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赏析知识点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诗人离京时无限愁闷的心情。

2.试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的含义,并说说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落花不是无情的,就是化作春泥也要守护着新花。

这是落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本诗表达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的倔强和献身精神,也表现了矢志不渝的爱国之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月夜》精品教案

《月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把握诗歌节奏,感受诗歌韵律美。 2.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美。 3.体会诗人坚强不倚的独立性格和奋斗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体会“我”这一形象及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法、小组交流合作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的写作资料。 学生:诵读诗歌,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营造情景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张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你在图片上看到了什么?(ppt播放图片)(月亮、夜晚等) 由此,你能联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些诗句?(可能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绘月夜晚景的诗歌,它并不是古诗,而是一首由白话文写的新诗。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沈尹默的《月夜》。

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 1.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重点。 2.比较新诗和古诗的区别。 这就是沈尹默的《月夜》,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首新诗,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与古诗相比。(语言通俗易懂、字数自由、没有讲究严格的押韵等) 3.朗读诗歌 (1)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学生读的时候,师明确诗歌重音。“我”“顶高”“立着”。 (3)播放录朗读视频,要求学生注意重音和感情。 (4)男女比拼读。 (5)配乐齐读。 三、再读诗歌,感受意象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诗中选取了哪几个意象来一起构成这幅月夜图?这些意象各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意象——霜风、月光、树、“我”。 霜风:刺骨的寒风。听觉:突出风的大、猛烈。 月光:明明的。视觉:突出月光的明亮,给人以希望,使黑夜变得温暖许多。树:高大。传统文化中有遮蔽、保护的作用,同时也代表着传统、固执。 “我”—不依靠。 四、精读诗歌,感悟主旨 1.补充背景知识,探究意象的象征意义。(多媒体播放视频) 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向通过这首诗歌向读者传达出自己怎样的

2019年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3短诗五首》 导学案

3 短诗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1.《风雨吟》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六行,画面感却很强,请结合诗中一些有特征的词,如“卷”“奔”“海”“舟”“舵手”等,想象出画面并做描绘。 二、结合背景,分析语言。 2.朗读诗歌《萧红墓畔口占》,赏析词语。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3.朗读诗歌《风雨吟》,赏析词语。 (1)开头两句“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中的“卷”“奔”二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歌之中的“风”“雨”仅指自然界的风雨吗?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大地”又有什么深层内涵? (3)面对这样的“大地”,“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三、朗读诗歌,品味画面美。 4.《断章》这首诗虽只有三十几个字,但是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你找出来。 5.诗歌中的八个意象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由这些意象组合成了四个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四、再读诗歌,理解诗歌的主旨。 6.《断章》从诗人描绘的四个相互联系的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道理? 7.结合你对《断章》诗歌的理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内涵。 8.《统一》一诗,结合题目说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思想的。 9.《统一》作者为什么认为“多”就是“一”呢?为什么说“繁多是个谎言”?请你结合作者的回答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朗读诗歌,描绘诗歌画面。 1.答案: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像是波涛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飘摇不定的舟船。“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就像一个缺乏出海经验的年轻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二、结合背景,分析语言。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诗五首》教学设计

3* 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自读诗歌,形成自读方式,体会短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境,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 教法学法 朗读法、想象法。 学习准备 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前面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现代诗歌和三首格律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几首现代短诗,体会一下几种诗体不同的写作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

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经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2.生难字词 (1)字音 漫漫 ..(zhuāng shì) ..(màn màn)装饰 舵.手(duò) 谎.言(huǎng) (2)词义 【霜风】既指凛冽的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诗中指刺骨寒风。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的样子。 【舵手】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谎言】骗人的话;假话。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朗读指导。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味。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教案 短诗五首

3 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识记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 2.联系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3.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通过诗歌触摸时代的脉搏。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 教学方法 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情感。 2.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诗歌既包括古代诗歌,也包括现代诗。古今中外的许多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经典的诗篇,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首现代诗。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月夜》 1.认识作者。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发表过白话诗。工正行草书,以行书著名。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2.朗读诗歌,想象诗歌画面。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3.再读诗歌,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 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3.问题探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3、短诗五首

部编版3*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自读诗歌,形成自读方式,体会短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境,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 教法学法 朗读法、想象法。 学习准备 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前面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现代诗歌和三首格律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几首现代短诗,体会一下几种诗体不同的写作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祖籍江苏溧水,生于江苏海门。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经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生于广东南海,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当代著名诗人。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2.生难字词 (1)字音 漫漫 ..(zhuāng shì) ..(màn màn)装饰 舵.手(duò) 谎.言(huǎng) (2)词义 【霜风】既指凛冽的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诗中指刺骨寒风。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课后练习(含答案)

课时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 A.差.异(chā)墓畔.(bàn)整.片大地(zhěnɡ) B.舵.手(duò)吟.诵(yín)长夜漫.漫(màn) C.寂.寞(jì)霜.风(shuānɡ) 房舍.如舟(shě) D.卧.听(wò)海涛.(tāo)一束.山茶(sù) 2.读下面一段话,根据拼音写汉字。 《断章》通过几组意象营构了丰富的诗境、诗趣、诗思,又通过意象的顶真旋复在意象之间搭设了一架“天堑变通途”的飞桥,在其逻jí辑结构的关联之下,意象的单薄骨架立即在人的视野中变得充yínɡ盈与丰富,并不断pénɡ膨胀连接,最终形成了无限丰富、完整、饱满的艺术世界。全诗一共四句,每句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事态意象:“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shì饰了别人的梦”。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C ) A.《月夜》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 B.《风雨吟》一诗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它实际上是诗人用主观情绪折射客观现象所得到的结果。 C.《断章》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独立、相互作用的关系。 D.《萧红墓畔口古》一诗中,首句中诗人“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对她友情之深挚。

4.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D ) A.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因地制宜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老百姓收入稳步增长。 B.是什么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连接在一起?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天鹅湖》欧洲之旅今天完美收官,连续演出40场,场场座无虚席 ....,一票难求,创造了一个演出奇迹。 D.骗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D ) A.长时间的航海生活,难免不使人感到枯燥和寂寞,也特别思念亲人。 B.“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经过7年的发展和培育,已成为家喻户晓的金品牌。 C.小说《红岩》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江姐、陈然、许云峰等人的英雄事迹。 D.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2018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结果揭晓。 6.下图是一张火车票,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李明介绍与乘车有关的信息。 答:李明,你乘坐的兰州到陇南的K9876次列车于2018年6月16日15:30由兰州站发车,座位是4车厢59号,限乘当日当次车。(答出任意4点即可)

整理英语在线翻译发音朗读_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这种经历就像是从梦中醒过来一样。(in your dreams) This experience was like waking up in your dreams . ?男孩跑得太快了以至于我不能追上他。(so … that …) The boy ran so fast that I can not catch him . ?他是个好学生,我们都喜欢他。(such … that) He is such a good student that we all like him . ?那小女孩正努力引起父母的注意。(catch one’s attention)That little girl is trying to catch her parents’ attention . ?她说:“我们充当一个介绍人的角色”。(play the role of)

She says :“ We played the role of introduction people ” . ?听说他上个月去世了,我很难过。(pass away) I am sad since I heard that he died last month . ?上下班时间交通很繁忙。(rush hour) The traffic is busy when it is rush hour . ?她把别人的书错当成自己的书拿走了。(mistake for) She mistaked others’ book for her book and take it . ?小女孩默默地爱上了隔壁的男孩子。() Little girl fell in love with next house boy quietly .

部编新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短诗五首》教案

3*短诗五首 上课素材 素材积累 萧红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老家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令人无限惋惜的是,就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她因病而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埋葬”。(杜宣:《忆望舒》,《文学报》1983年8月18日)浅水湾一带原来山明水秀,筑有不少别墅,萧红临死前曾在拍纸簿上向身旁友人写过这样的话:“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骆宾基:《萧红小传》)可是到后来浅水湾的沙滩上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的木签。一抷黄土,四个大字,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死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自读诗歌,形成自读方式,体会短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意境,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诗歌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体会诗歌意境。 朗读法、想象法。 朗读录音及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前面两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现代诗歌和三首格律诗,这一课,我们来学习几首现代短诗,体会一下几种诗体不同的写作特点。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英语在线翻译发音朗读

1.我们想在暖房里面种花那样养孩子是错误的。我们必须让他们接触各种社会问题,因为不久他们就将作为公民来应对这些问题。 It is wrong to raise our children the way we grow flowers in the greenhouse.We must expose them to all social problems because very soon they will be dealing with them as citizens. 2.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多地卷入国际事务。而冲突必然会发生,因为国家之间总有不同的观点和利益。 As time goes on we are inevitably going to get more and more involved in international affairs.And conflicts are sure to occur because there always exist different views and interests among nations. 3.我们为我们的成就而骄傲,我们有理由感到骄傲。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变的狂妄,不然我们就会失去朋友。 We are pround of our accomplishments,and we have reasons to be.But we must never become arrogant.Otherwise we will lose our friends. 4.信息现在唾手可得。一个普通的电脑就能储存一个普通图书馆的信息。 Information is now easily availabe.An average computer can store the information of a small library. 5.那家建筑公司没有资格操作这个项目。他们没有任何法律文件能证明他们具备必要的专门技术。我们必须找一个专门建造歌剧院的公司。 That construction company is not qualified to handle the project.They do not have any legal document to certify that they have the necessary expertise.We must find a company that specializes in building theatres. 1.我跟你说,从各方面考虑,当教师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事实上,我认为这个主意好极了。You know what?All things considered,it is not a bad idea to be a teacher.As a matter of fact,I think it is an excellent idea. 2.我不大喜欢你像刚才那样用讽刺的口气说话。你好像老是在暗示,我是什么都不会的废物。 I donnot like it when you take a sarcastic tone the way you just did.You seem to be implying all the time that I am a good-for -nothing. 3.我爸能让我做最后的决定,真是很体谅人。我得说我够幸运。不是很多人都有这么好的父亲。 It is really considerate of my father to leave the final decision to me.I must say I am very lucky.Not many people have such a terrific father. 4.你说你不要钱。你可能不愿要,但你的确需要钱。我看不出来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挣点钱有什么错。 You said you do not want any money.You may not want money but you do need money.I didnot see what is wrong with college students earning some money during their spare time. 5.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曲调听起来很熟,但我就是记不起来了。反正是一首俄罗斯民歌。Somehow this tune sounds very familiar,but I just cannot recall what it is.In any case,it is a Russianfolk song.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 案三篇 导读:本文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

部编版短诗五首教学设计一等奖获奖

3 短诗五首(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默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在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年仅31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同步练习题

短诗五首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句诗的深刻含意? 【答案】答案(1)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刮着,明亮的月亮洒下光辉,我与一棵顶天立地 的大树并排站立在旷野上接受寒风的洗礼,我却没有靠在大树身上,让它为我遮蔽风寒。(2)一个“却”字,既没有贬低树的高大,又凸显出“我”的傲然自立。身处艰难困境,诗人“并排立着”“没有靠着”大树,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描述诗句内容。这首诗只有四行,完全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用纯熟的 白话写成。诗人托物咏志,以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烘托与高树并立的“我”。霜风寒月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自我,充满了美的意蕴,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强大的独立自主的意识和强大的人格。注意把“刺骨的寒 风”“明亮的月亮”“我与一棵顶天立地的大树并排站立”的景象描述出来。 (2)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句。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冬夜,“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 的照着。”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好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某种社会相。面对这样的人世,这样的处境,诗人表现了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正显示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觉醒。追求人格独立,追求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进而唤起国人的觉醒,民族的觉醒,乃是那个时候进步青年的人生追求。可据此做答。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精品教案

3.短诗五首 教学目标 1.朗读这五首诗,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2.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揣摩诗中的情感,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3.感受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诗味。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的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很少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只

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诗歌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谈谈你对本诗主旨及诗中的“我”的理解。 明确:“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侵华日军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部编版九年级下语文《短诗五首》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湖州吴兴区)人,诗人、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明室杂诗》《秋明长短句》等。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曾是徐志摩和胡适的学生,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和“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集》等。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获1971 年诺贝尔文学奖。1917 年7 月在特木科《晨报》发表题为《热情与恒心》的文章,这是诗人第一次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二、故事背景 沈尹默的《月夜》发表于1918 年1 月出版的四卷一号《新青年》杂志上,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 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月夜”一样。本诗的发表极大地加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不仅是新诗诞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1 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 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断章》创作于1935 年10 月,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这首诗虽只有短短4 行,却试图用简明的意象阐释深刻的道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短诗五首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shuāng fēng()呼呼的吹着。 (2)你zhuāng shì()了别人的梦。 (3)jiāo yuán()如海,房舍如舟, 2.选词填空。 (1)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______(A站着B立着C.站立),却没有靠着。()(2)你却卧听着海涛______(A.闲话B.说话C.闲聊)。() (3)你______(A.装扮B.装饰C.装修)了别人的梦。() (4)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______(A.袭来B.冲来C.奔来)。() (5)因为一切果实并无______(A.差别B.差异C.差距)。()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B.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C.房舍如舟。 D.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4.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诗歌,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__________。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__________,有的灿烂盛开。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也即五四前后的一代知识分子)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追求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的奋斗精神。 B.《萧红墓畔口占》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C.《断章》中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D.《风雨吟》中“大地风雨的海”是一个独特的意象,这个意象使我们知道诗人的人生

坐标发生了动摇,其对未来感到茫然。 参考答案 1.(1)霜风(2)装饰(3)郊原 2.(1)B(2)A(3)B(4)C(5)B 3. B 4.示例:有的澎湃激昂,有的含苞待放 5. C解析:“你”是一个泛指,可指任何人,不仅仅是读者。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课文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短诗五首》课文知识点梳理 3.《短诗五首》 ①《月夜》描绘了一幅月夜图,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霜风猛烈地吹刮着 ,月光明亮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 并排站立,充满美的意蕴。 ②诗歌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冬夜的“霜风”“月光”代表着环境的萧森,象征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处境,“树” 象征着古老的观念和传统,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 靠着”是挣脱,是追求独立,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 在严寒下不妥协, 在孤独中不退缩, 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 理的精神与人格。③“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为了说明什么? “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是写实, 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④诗中写“我等待着”,“我”等待的究竟是什么? 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 ⑤如何理解“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所表达的情感? 有伤悼之情,感伤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生命; 有惋惜之情,叹惋萧红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

有羡慕之情,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断章》这首诗虽短,却有很多意象,由这些意象构成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请找出这些景象。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的意象:“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等。 ⑥这首诗中有四幅画面,请你说说这四幅画面之间的联系。前两幅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后两幅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⑦四幅画面相互联系,说明了什么道理?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别人的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去装饰别人的梦。世间万物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 ⑧《风雨吟》诗的前两行中的“卷”和“奔”,有什么妙处?“卷”和“奔”,极为生动、颇有气势地写出了风、雨的动态。 ⑨诗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我”作为一个有志向、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为青年,面对苦难中的祖国,产生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对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⑩《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