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考研试题2014年-2015年811森林经理学
- 格式:pdf
- 大小:484.86 KB
- 文档页数:5
浙江林学院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林业经济学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价标准
姓名考生编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林业经济学
应用相关经济学及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林业经济活动的特点,系统地研究林业生产经营一般规律、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林业内部及与外部以价值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的各种经济关系的应用经济学
2、林业生产结构
林业生产的各环节或各部门之间在林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内在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3、森林资源
林木、竹类和林区范围内其他植物和动物以及林地资源的总称。
4、轮伐期
是一种生产周期,它表示林木经过正常的生产发育到达可以采伐利用为止所需要的时间。
5、非木材产品
在森林资源培育过程中生产出来的,除木材产品以外的林产品。
6、林业经济周期
林业经济运行中循环出现的发展速度上下变动的现象,或者说在林业经济发展连续过程中扩张和收缩反复交替出现的周期性变动。
1。
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木材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26分)1.华山松的学名是Pinus armandii Franch,学名中的Pinus是。
A. 科名B. 属名C. 种名D. 命名人2.木材的结构是指木材中细胞的。
A. 排列方向B. 早晚材C. 尺寸大小D. 纹孔类型3.下列树种中,早晚材急变的是。
A. 华山松B. 马尾松C. 杉木D. 红松4.用于要求尺寸稳定性较好的场合,最好选。
A. 径切板B. 弦切板C. 半径切板D. 半弦切板5.在木材细胞壁中起到骨架物质作用的是。
A. 纤维素B. 半纤维素C. 木质素D. 抽提物6.同一块木材中,密度最小的是。
A. 实质密度B. 气干密度C. 基本密度D. 绝干密度7.下列化学成分中吸湿能力最大的是。
A. 纤维素B. 半纤维素C. 木质素D. 内含物8. 苯丙烷作为木质素的主体结构单元,共有三种基本结构,针叶树材中的结构单元比例最高。
A. 愈创木基丙烷B. 紫丁香基丙烷C. 对羟苯基丙烷D. 苯基香豆满9.纤维饱和点为木材的各类性质的转折点,通常认为木材的纤维饱和点的含水率范围为。
A. 8-12%B. 12-18%C. 18-23%D. 23-33%10. 木材的各导热系数在三个方向上最大的是。
A. 纵向B. 径向C. 弦向D. 不确定11.我国木材顺纹抗弯强度的平均值MPa。
A. 45B. 90C. 120-150D.18012.下列木材力学性能中,施加载荷产生破坏的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三段式应力-应变曲线的是。
A. 顺纹抗拉B. 抗弯C. 顺纹抗压D. 横纹抗压13. 毛竹的节间生长,是靠来实现的。
A. 形成层B. 顶端分生组织C. 侧生分生组织D. 居间分生组织二、填空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24分)1.木材的三切面是、和。
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生态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 温室效应2. 建群种3. 竞争排斥原理4. 生态位5. 十分之一定律6. 边缘效应7. 顶极-格局假说8. 生态系统9. 生态型 10. 生活型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比较K—对策和r—对策异同2、比较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的异同3、比较植物群落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三、论述题(70分)1、试述中国森林植被的分布规律及其主导影响因素(20分)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和功能(20分)3、“地球正在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共识,论述其产生的原因及森林生态系统在抑制地球变暖方面的作用(30分)浙江农林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生态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1. 限制因子2. 优势种3. 竞争排斥原理4. 生态型5. 生活型6. 生态位7. 林德曼效率8. 群落交错区9. 生态系统 10. 顶极-格局假说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2. 简述K—对策和r—对策种的特征。
3. 植物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点。
三、论述题(70分)1. 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20分)2. 以我国森林分布为例说明陆地生态系统水平分布的地带性成因及规律。
(20分)3. 阐述碳循环的基本路线,并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对碳循环造成干扰?(30分)浙江林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态学试题姓名考生编号: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境2、耐受性定律3、光周期现象码4、外温动物5、生物群落6、生态入侵7、演替8、种群9、生活史对策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考研真题第一部分:经济学部分一、名称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 需求2. 消费者剩余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 正常利润5. 科斯定理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1. 如果某商品x与自己的价格Px及商品y的价格P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Dx=a-bPx+cPy(a、b、c均大于零),那么,商品x与y之间是互补品。
2. 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10元,Y的价格为5元,若某消费者买了4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5,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增加X商品的购买量,减少Y商品的购买量。
3. 厂商生产产品Y,需要X1和X2两种要素,其价格分别为P1和P2,且P1≥P2,在给定成本约束条件下,当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时,所决定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X1、X2)达到最佳,此时,可以得出X1的边际产量一定等于X2的边际产量的结论。
4. 当企业实现MR=MC时,企业一定赚得了经济利润,并且赚得了最多的利润。
5. 只有当厂商独占了生产某种产品的独特资源、获得专利、获得国家特许生产等引起垄断时市场才会失灵,此时政府干预市场才是必要的。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分30)1. 市场结构的分类标准及四种市场结构的特点。
2. 绘图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3. 请用图形分析说明垄断的效率损失。
四、综合分析(15分)1. 叙述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并依据叙述的内容结合使用几何图形分析,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对粮食市场均衡状态的影响。
第二部分管理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5分)1. 按照法约尔的分类,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A.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控制C.计划、决策、组织、领导、控制D.计划、决策、协调、激励、控制2. 某组织中设有一管理岗位,连续任选了几位干部,结果都是由于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而被中途免职。
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信息管理综合考研真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系统开发的各阶段中难度最大的是 ( )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运行2.数据库的组织结构中包括的模式有()A、内模式B、(概念)模式C、外模式D、前三个选项都对3.文件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存取单位是 ( )A、数据项B、记录C、文件D、数据库4.某公司把库存物资出入库和出入库财务记账处理综合成一个应用子系统,这种子系统是将()A、供销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B、供销职能和财务职能关联在一起C、财务职能和生产职能关联在一起D、供销职能和市场职能关联在一起5. 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A、数据库B、操作系统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库系统6.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A、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操作人员B、数据集中统一,应用人工智能,有预测和决策,面向高层管理人员C、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D、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决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面向管理人员7. 森林资源调查体系包含()A、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B、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C、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D、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和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8.森林资源一类调查通常年进行一次()A、1年B、3年C、5年D、不固定9.以下描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A、数字图像是由离散点组成的,模拟图像是空间上连续的图像B、数字图像是空间上连续的图像,模拟图像是由离散点组成的C、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都是由离散点组成的D、数字图像和模拟图像都是空间上连续的图像10.关于模型的描述以下哪一个是正确的()A、模型是对现实实体的一种近似的描述B、模型是对现实实体的一种简化、抽象和对比C、模型是实体诸多要素及其关系的各同构性质的某一侧面D、模型与现实实体其实没什么关系,只是根据个人爱好随意勾绘或制作而已11.世界上第一个GIS系统为下面哪一个? ( )A. ArcGISB. SuperMapC. MapinfoD. CGIS12.我国的大比例尺地图一般采用哪种投影。
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10 科目名称:森林经理学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2、森林永续利用3、森林旅游资源4、林业分类经营5、内部收益率6、林业7、森林资源管理信息8、择伐周期9、森林成熟10、林木期望价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永续利用与回归自然理论,另一类是森林效益主导利用与生态系统经营理论。
这两类理论的代表国家分别是A.美国、德国B.美国、日本C.德国、法国D.德国、美国2、以下关于小班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地调查法要求样地具有调查总体的平均水平B.标准地调查法强调所选标准地的代表性C.目测调查法不需要考虑小班面积D.角规调查法仅适合于近熟林以上林分的调查3、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为A.16.55% B.18.21% C.20.63% D.20.36%4、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最大的是A.森林覆盖率B.人均森林面积C.人均森林蓄积D.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2010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坎昆气候大会)于11月29日到12月10日在以下哪个国家举行A.瑞典B.墨西哥C.丹麦D.加拿大6、目前,我国的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间隔期是A.2年B.5年C.10年D.20年7、我国《森林法》规定,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
这个规定主要根据法正林理论的4个基本条件中的哪个条件制定的A.法正龄级分配B.法正林分排列C.法正生长量D.法正蓄积量8、下列哪个不属于特种用途林A.药用林B.国防林C.风景林D.自然保护区森林9、在二类调查的成果中,需要注记小班号、龄级、地位级(或地位指数、林型、立地类型)和郁闭度(或疏密度)的图面材料是A.基本图B.林相图C.森林分布图D.专题图10、计算年伐量时,将成熟林、过熟林和近熟林纳入计算范围的是A. 成熟度法B.第1林龄公式C.第2林龄公式D.林况法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划√,错误划×)1、经营森林资源是以林地为基础资本的,PNW(净现值)最大才能保证持续经营情况下效益总量是最多的,才是经营者最希望得到的。
目 录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8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8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4年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8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3年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8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8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答案)2011年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822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答案)2010年浙江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822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答案)2016年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38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 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经济学部分(75分)一、名称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需求价格弹性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等产量线4.机会成本5.公共产品二、判断题(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每题3分,共15分)1.供给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2.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得到的效用水平是无差异的。
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小于一年的时期。
4.短期边际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一定相交在短期边际成本的最低点。
5.产品无差别是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之一。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 生态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0分)
1. 红皇后效应
2. 显著度
3. 竞争排斥原理
4. 生态位
5. -3/2自疏法则
6. 边缘效应
7. 顶极-格局假说
8. 生态系统
9. 生态型10. 他感作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种群的内分布型类型及其成因
2、比较植物群落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异同
3、物种多样性随纬度、海拔变化而变化,简述解释这种变化的各类学说
三、论述题(70分)
1、试述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及测定方法(20分)
2、试述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及大气氮沉降的生态效应(20分)
3、试述凋落物分解的概念、意义、过程、影响因素及其一般规律(30分)
浙江农林大学
第1页,共1页。
图:玉米收割机的构造图
1. ,
2. ,
3. 摘穗装置,
4. 果穗第一输送器,
5. 除茎器
6. 剥皮装置,果穗第二输送器,8. 苞叶输送器,9. ,10. 。
农业信息化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int类型的数据长度为2个字节,则unsigned int类型数据的取值范围为()。
至255 B. 0至65535 C. —32768至32767 D. —256至255
已知'A'的ASCII码的十进制值为65,'0'的ASCII码的十进制值为48,则以下程序运行结果是
main()
1 旋耕机旋耕刀运动分析图
图2 作物茎秆受力分析图
.试比较纹杆式滚筒、钉齿式滚筒、弓齿式滚筒三种基本脱粒装置的特点。
水果生产的特点是什么?水果生产机械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马力四轮驱动中型轮式拖拉机相配套的铧式犁机组,
牵引力利用系数λ=0.9 ,农业要求的耕深为
K= 0.3kg /cm2,试确定机组的犁铧数量
试论述浙江省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重要性和重点实施领域。
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804 科目名称:林业经济学注意: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林业现代化2、森林资源3、轮伐期4、产业政策5、森林旅游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1、林业分工论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木材供给和木材需求?影响木材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社会林业的本质内容和基本类型。
4、林业生产布局及其原则。
5、政府对林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计算题(15分)某公司于2008年租用某村林地200亩,租金为300元/亩,当年进行了整地、造林,共投入费用为220元/亩,2009年进行幼林抚育投入劳务等费用200元/亩,2010年又已投入50元/亩。
若年底该公司有一机会欲转让此林地,试问以什么价格转让较为适宜?(设年利率为5%)四、论述题(20分)分析中国集体林产权改革过程中的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状况。
五、案例分析题(25分)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政府日益重视森林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其具体行动和进程如下:——2007年6月,我国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林业被纳入我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根据该国家方案的总体要求,国家林业局组织专门力量,从2007年7月开始,历时2年多,研究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通过林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阶段性目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主要行动。
——2007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倡议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
该网络已于2008年正式启动,现已开展了多项政策对话和能力建设活动,为成员间分享经验,提高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浙江林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生态学试题姓名考生编号: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境2、耐受性定律3、光周期现象码4、外温动物5、生物群落6、生态入侵7、演替8、种群9、生活史对策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生态因子作用规律。
2、指数增长模型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有何异同点。
3、什么是他感作用,有何生态意义?4、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5、简述群落的基本特征。
6、简述单元顶极学说的要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阐述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
2、试述植物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其异同,并举例说明。
3、试述生物多样性内涵、丧失的原因及其保护的途径。
4、试述生物对极端环境温度的适应,并举例说明。
浙江林学院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生态学试题姓名考生编号:注意:请把答案写在考场发的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答在草稿纸或其它纸张上的无效;没有答的题请写明题号,题与题之间不留空白。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树种的耐荫性2.生态对策3.生境4.现存量5.生物群落6.演替7.沉积循环8.温周期现象9.竞争排斥原理1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1.旱生植物有哪些主要的形态和生理适应特征?2.指数增长模型与逻辑斯蒂增长模型有何异同点?3.什么是最小面积?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确定一个森林群落的最小面积。
4.简述种群相互作用的类型。
5.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功能。
6.简述单元顶极学说的要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阐述我国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及主导因子。
2.森林生态系统是如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3.阐明全球碳循环过程,并论述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
考试科目:林业经济学第1页,共1页
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林业经济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注意:所有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
1.林价
2.森林碳汇
3.城市林业
4.非木质林产品
5.生物质能源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述现代林业的核心思想。
2.简要分析我国林业经营的主要形式与特点。
3.试述市场失灵在林业中的表现与林业政策调控内容。
4.试用供求曲线图示说明木材长期供给和短期供给的区别。
5.假设某林业生产函数的形式为Y=ALαKβ,其中,Y为林业产出,L为劳动投入,K为资本投入。
试述:(1)α和β的经济学含义。
(2)如何判断林业生产的规模报酬效应。
(3)根据索洛余值法,简要推导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三、论述题(25分)
1. 运用林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述林业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互动关系,并结合身边案例分析“两山”转换的实现途径。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林业经济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0分)1、森林碳汇2、林权3、森林认证4、森林资源5、林产品市场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75分)1. 简述环境性林业资源的供求特征。
2. 比较国有林区、集体林区、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集体林。
3.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4. 设一林业生产函数为Q K Lαβ(1)该简单的生产函数中,一般而言K 和L分别代表什么?(2)这两点在林业方面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根据该生产函数,这两类要素其边际产出分别是什么?(4)可否推导其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的边界条件?5. 森林采伐的最优轮伐期一般考虑哪三类经营目标?从经济收益角度考虑,哪一类目标是最合理的?原因是什么?三.论述题(25分)1.市场失灵在林业中有哪些表现?市场失灵一般需要如何解决?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考试科目:农业经济学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请在答题纸上标明确认选项,每个小题2分,共20分)1.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农业仅指()。
A.畜牧业B.林业C.种植业D.渔业2.家庭承包制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
A.结合B.合并C.分离D.连在一起3.农产品需求弹性小是指()。
A.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小于价格变化的幅度B.需求量变化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化的幅度C.价格的变化幅度小D.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4.根据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需求量与价格变动关系是()。
A.同方向变动B.反方向变动C.互不影响D.其它关系5.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
A.土地B.劳动力C.农机具D.资金6.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 )。
浙江林学院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森林经理学试题
标准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8分)
1、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和森林土地应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管理,以
满足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2、优势树种:一个林分里面蓄积或株数占优势的树种。
3、林业区划:是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条件
,分析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与潜力,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对林业进行地
理分区,进行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林业方针
与重点,提出林业生产布局和实施的主要措施与途径,为林业建设发
展和制定长远规划等提供基本依据的一项工作。
4、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
的状态。
5、森林评价: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
的一项活动。
6、经理期:两次二类调查之间的间隔期。
7、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
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到伐前的状态时,所间隔的时间。
本题评分标准:每小题根据内容完整程度按比例给分。
二、是非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
2、错。
第1页,共6页。
2015年浙江农林大学林农业知识综合考研真题农业经济学部分与农业政策学部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农业剩余劳动力;2.土地集约经营;3.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4.农业政策调整;5.农业政策目标;6.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生产条件是()。
A.土地 B.劳动力 C.农机具 D.资金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B.农业是提供人类生存必需品的生产部门C.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业收入降低D.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销售市场3.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是()A.向境外移民 B.国内大规模移民开荒C.农业内部消化吸收 D.向农业外部转移4、我国必须走资源节约、技术密集的农业发展道路,这取决于我国的()。
A.基本国情B.经济发展速度C.人口素质D.改革环境5.下列不是农产品供给条件的是()。
A.已经生产出来的B.消费者需要的C.一定时期生产的D.生产者愿出售的6.某市场柑桔价格上升10%时,其供给量上升15%,则柑桔供给弹性系数()。
A.0.33 B.0.5 C.0.67 D.1.57.下面哪一个不是农业的具体特点()。
A.生产周期长 B.自然环境影响大C.收获时间集中 D.空间分散8.农产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
A.能够购买的农产品数量B.愿意购买的农产品数量C.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农产品的数量D.愿意并且需要购买的农产品数量9.甲乙两种农产品为可替代产品,当甲产品价格上升时()。
A.乙产品需求增加 B.乙产品需求减少C.甲乙两种产品同时增加 D.甲乙两种产品同时减少10.可替代农产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在()上相似,并可相互代替的农产品。
A.产量 B.效用 C.规格 D.品质11.政策生命周期模型也被称为是()。
A.政策过程模型B.政策系统决策模型C.理性决策模型 D.浙进决策模型12.下列政策手段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