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

分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1

《平均分》教学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在教学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并不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平均分,以及对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认识,而是力求从学生的这一起点出发,让学生先说、先讲,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了自己内在的储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们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数学。

2、“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我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分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2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

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3

【背景与导读】

《平均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内容。它是除法的认识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呢?案例描述了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生活化情境中,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自信心。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平均分”吗?在哪里听过或见过?

生1:我过生日时,爸爸把生日蛋糕平均分给家里的5个人。

生2:妈妈用7元5角买了3瓶“脉动”,给了2个姐姐和我一人一瓶,这也是平均分。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生3:不管分给几个人,每个人分得的同样多。

生4:每人分得的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生5:每人得到的数量是一样的。

……

师:对,每个人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我们这节可课就一起来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可选取学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教师并不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平均分,以及对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认识,而是力求从学生的这一起点出发,让学生先说、先讲,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了自己内在的储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们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数学。

片断二:

师:雏鹰班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瞧!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礼物?自己说一说。(香蕉、苹果、橘子、矿泉水和蛋黄派)我想请大家帮我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组?(5个小组)正好每一个小组负责分一样东西。请你们商量一下,怎样把领到的东西分开放在桌上,使每一个小组都能得到一份,然后再动手分一分。(学生动手分实物后汇报)

生1:我们组分得是脉动饮料,把10瓶饮料平均分成5份,每组得到2瓶。

生2:我们组分的是蛋黄派,把30块蛋黄派平均分成5份,每组得到6块。

生3:我们组分的是橘子,15个橘子分成5份,每组3个橘子。

生4:我们把2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组有4个苹果。

生5:我们分得是香蕉,25个香蕉分成份,每份有5个香蕉。

师:请大家观察各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1:同一个东西每一个小组都是一样多。

生2:每份分的同样多。(教师板书“同样多”)

师:象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你是怎样认识“平均分”?

生1:“平均分”就是每份都一样。

生2:“平均分”就是把一个东西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刚才每个小组就把领到的东西进行了平均分。

反思:“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教师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品,按小组进行合理分配,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各组自由选择物品,思考怎样使每组都得到一份,通过具体分配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片断三:

师:我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平均分,那请你把这些糖分给每个小朋友。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组操作分配,教师巡视指导,并汇报分法)

生1:我组先两个两个地分,再一个一个地分,结果每份都是3个。

生2:我组3个3个地分,一次分完,并且每份一样多。

生3:我组是一个一个地分,最后也是每份3个。

生4;因为三四一十二,分给四个人,每个人就有三个,再三个三个地分。

师: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这些分法都很好,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片断四:

老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多媒体出示苹果图),没个盘子里放同样多的苹果,应该放几个?请你帮帮我。

师:想一想,也可以动手摆一摆,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盘放几个?如果有4个盘子呢?(多媒体增加盘子数)这12个苹果还能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小组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通过分苹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1:要细心。

生2:要注意大小。

生3:盘子越多,每盘苹果就越少。

……

师:的确,盘子越多,每盘苹果就越少。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反思: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点评与拓展】

该案例对原来的教材进行了整合。无论是学习素材还是教学方法

和手段都试图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如下理念:

1、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一开始就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说一说见到的或听到的“平均分”,以及“春游”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分析观察到的结果,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活动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给学生主体地位。

纵观该片断的教学流程:提出问题--实际操作--交流汇报--再实践,教师在其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体。

3、个性化——学习内容与手段的开放。

该片断的教学中新知的提出来源于学生,问题的产生来源与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整过学习过程是活泼的、个性化的、开放的,充满了人文的关怀。

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1)如何更好地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起点?(2)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关注?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4

以下是《平均分》说课稿,欢迎借鉴!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

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

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

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2)这三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在数学测验当中她们又获得了并列第一名,还是6本笔记本作为奖品,这次你会怎么分?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们组结对的小朋友吧。看看你们组的学习用品是什么?共有几件?要求平均分给几个结对的小朋友?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寒假里,家来了几个结对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

们。想一想,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

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5

(2)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15页例3做一做练习三4~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

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1、情境引入:

教师: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

今天,他们出发了!

出示主题图(租船)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位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

2、合作探索: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

(1)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

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

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

请学生先和同位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

练习三4~6题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7b19285726.html,)/小学二年级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1]〕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 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 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 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

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

2020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平均分

平均分(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堂上训练,理解平均分 1、完成书本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第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完成书本练习二第2题。 四、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全节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第7~27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3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课时左右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教学设计: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7~9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二的第1~4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 分9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1 《平均分》教学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所以我在教学时,选取学生熟悉的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这节课中,我并不回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听到的平均分,以及对平均分的一些感性认识,而是力求从学生的这一起点出发,让学生先说、先讲,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激发了自己内在的储存,形成新的信息,新的感悟,他们真切地感到生活中的数学。 2、“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体现,我从创设现实情境入手,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参与的愿望。在分的过程中,通过具体分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让学生参与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

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背读知识,而是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多次实践操作,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与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操作活动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动态感知的过程,又是手与眼配合,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由于儿童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滤的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去进行思维活动,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使操作成为学生创新的源泉,让新知在操作中产生,让创新在操作中尝试。尽管有的学生操作不规范,表达不够准确,但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平均分的特点,在操作中发挥了自己聪明才智,尤其是在操作中体现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 2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People always like to wander between loss and gain. In fact, those things you have experienced will become your wealth.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1】 [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帮助学生把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以整合,让学生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差别,但分的结果是每份都是相同的,从而在整体上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例题,并就其中的一种结果,揭示了两种不同的分的过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他各种不同的分法展开进一步讨论和交流,体会平均分的每一种结果可以从不同的分的过程中得到。 想想做做中的题目进一步通过各种不同的情景下的平均分问题,有层次地让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本质特征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 ⑴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的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⑵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同学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 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出的结果,这两种分法的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在分的过程中也有同样要注意的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课始简单的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平均分的不同分法,同时通过对操作的反思及两种分法的初步比较,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平均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平均数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够应用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体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平均数的定义和求解方法。 2.平均数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 1. 教学内容 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 教学方法 1.演示法:教师通过举例子、计算实际情况下的平均数,让学生对平均数有直观的认识。 2.实践法: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学习的内容。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实际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来探究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通过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让学生自由试举实例,教师根据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均数。

2. 讲解与实践 1.通过让学生根据尝试举例子来认识平均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平均数的概念。 2.介绍平均数的求解方法:把所有数的和除以数的个数。 3.实例演示:教师用一个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4.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练习,帮助他们巩固学习的内容。 3. 拓展应用 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班级平均分数、平均每天花费的时间等。 2.让学生自由运用平均数的概念和方法,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4. 结束语 1.教师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平均数的求解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对学生进行评价,夸奖优秀表现的学生。 五、教学评价 1.行为表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意识。 2.知识掌握: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求解方法的把握。 3.实际应用:学生自主探究和应用平均数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2021最新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2021最新 设计教法指要解决如何把已经掌握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它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课的类型,如何安排每一节课的活动,如何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2021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2021最新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 (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 第9页“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2021最新2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九页《派车》。这一课的内容属于新课标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的解决问题,主要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本课是该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通过《租船》一课的学习,对本节课的组织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学好有余数除法的应用对后续将要学习的相关除法应用的内容都将发挥很大的正迁移作用。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还面临较大的困难,这一课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中安排的“说一说”和“试一试”两个活动。“说一说”旨在让学生在思考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大量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思维,在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一试”是学生在探索交流读懂表格的基础上,练习用抽象的表格来呈现自己的多种设计方案,学习的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 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其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不同的平均分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概念和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的物品平均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引入情境,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老师:同学们,现在是春季,柳树醒了,桃花红了,白云悠悠,阳光柔柔,特别适合去春游。二一班的小朋友正在为去参观科技园做准备,请看大屏幕,他们准备了哪些物品?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学生1:果冻、火腿肠、香蕉、橘子、牛肉干、糖果、矿泉水、酸奶。 老师:观察得很仔细,说得很全面。 老师:二一班的小朋友准备把这些食物分给同学们,他们在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 学生:每份同样多。 老师:二一班的这些小朋友是分东西的小能手,他们特意出了题来考考你们。出示课件,把6块糖分成3份,你有几种分法?拿出你的糖果分一分。

今天老师没有给大家带来美味的糖果,只带了瘦瘦的木棒,大家拿出你的木棒,以同桌为单位,分一分。 汇报:同学们找出了3种分法,我们来看一看二一班小朋友怎么分的。思考:分法一与二和分法三有什么不同?哪种分法更公平? 分法三更公平,分法一与二每份数量不相同,分法三每份数量同样多)像分法三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 齐说:什么是平均分?

小学数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均匀分的教课方案 1、均匀分教课方案 教课内容:教科书第12~ 14 页 教课目的: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知道均匀分的含义,初步了 解均匀分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察看、比较、剖析、归纳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优秀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照例 1 内容准备实物 教课方案: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春季就要到了,你们喜爱什么活动?(春游) 小精灵聪聪刚才告诉老师,明日是个晴天气,学校决定明日 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信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快乐啦,已经为明日的春游准备了很多好吃的,让我们一同去看看都 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2、察看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察看得真认真,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相同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相同多 4、你们猜猜看,为何每份要分得相同多?(让学生自圆 其说,引发对均匀分的关注)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例 1,引入均匀分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日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

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派食品。要求:分每种食 品要像二( 1)班那样,每份应相同多。①小组议论分派方 案,突出如何分每份才能分得相同多。②学生着手实践,分 一分,老师巡视参加活动③小组选举代表到台前展现分派方 案: 糖果分红 5 份,每份有 3 颗;橘子分红 5 份,每份有 3 个④察看: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样食品 都是每份的数目相同多。板书每份分得相同多《均匀分》 小精灵说:象这样每份分得相同多,叫均匀分。 2、稳固均匀分的含义 ⑴、书第 13 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谈谈均匀分红 5 份是什么意思?(把 10 个面包分红 5 份,每份的面包块数相同多)在均匀 分下注每份相同多 ②操作:用10 个○片取代面包,着手分一分 ③同桌相互沟通,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 个面包均匀分,分红 5 份,每份有 2 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均匀分的意思把刚 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①同桌相互说一说②沟通报告 3、引入例 2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二年级数学除法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除法平均分教案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明白得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明白得分,专门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关于“平均分”那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会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要紧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存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明白得除法含义。 依照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运算作预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设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单元教课内容: 表内除法(一)课本 P7~27 页。 单元教才剖析: 本单元教课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质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有的“每份相同 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成立“均匀分”观点。第二,在“均匀分”概 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按照由易 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联合除法计算出现的。第一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课中 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而后在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以后编入认识决相关均匀分的实质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质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课要求: 1、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领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 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比较娴熟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4、联合教课使学生遇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惜大自然的教育。培育学生认 真察看、独立思虑等优秀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课要点:让学生领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课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第 1课时均匀分 教课内容: 课本 P7~12 页,例 1、例 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课目的: 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成立“均匀分”的观点。 2、让学生充足经历“均匀分”的过程,明确“均匀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均匀分”的表象。 3、指引学生感觉“均匀分”与实质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理解掌握均匀分的含义,方法。 教课难点:掌握均匀分的方法。 教课准备:各样食品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境,感觉“均匀分” 1、讲话导入,实质操作例 1 (1)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品。老师要送给你们。请着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目不相同)(2)各小组着手操作 (3)各小组报告状况,教师板书。 2、察看问题 (1)请小朋友察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察看报告。 (3)从察看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相同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合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相同多,叫做均匀分。 (板书课题)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 平均分与平均数不同,是分物时所用的一种思想,指在分物体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分完,而且还要使每一份得到的数相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学设计篇1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尝试平均分。 3、学情分析: “平均分”的概念学生不是很了解,但学生对“每份同样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是很困难,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一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评价设计 1、学生尝试分糖活动,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学生分一分,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我们先来分糖。 (1)学生用6个小○表示,尝试分一分。 (2)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3)汇总分的结果后告诉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4)让学生再次分一分,这次要求把6个糖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看清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是什么意思?” (2)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2题。 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让学生用12张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摆一摆。摆好后,按要求填空。 3.教学例2,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1题。 (1)回忆:什么中平均分? (2)判断:哪是平均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练习二的第2题。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3—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 二、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除法的要求是:“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乘、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三、内容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义。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从学生认识“平均分”开始,“认识”来源于实践。教材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特质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今后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四、学情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而,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本课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让

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形成知识,然后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学习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实际操作中知道平均分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尝试自主学习、共同合作、 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的进行平均分。 六、目标检测: 目标一检测:通过学生叙述,实践活动,学生演示,师生问答,练习作业。 目标二检测: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和交流的情况。 七、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交谈: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的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出示情境图生:水、桔子、香蕉、香肠、面包、桔子、糖……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体会平均分。 (一)例1,引入平均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均匀分讲课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均匀分》讲课设计范本一 讲课内容: 课本P_~_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讲课目的: 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成立〝均匀分〞的见解. 2.让学生充分经历〝均匀分〞的过程,明确〝均匀分〞的含培育学生小组学习的 能力.会运用均匀分. 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成立〝均匀分〞的见解.下边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 年级数学《均匀分》讲课设计范本三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均匀分》讲课设计范本一 讲课内容: 课本P_~_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讲课目的: 1.在详细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成立〝均匀分〞的见解. 2.让学生充分经历〝均匀分〞的过程,明确〝均匀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均匀分〞的表象. 3.指引学生感觉〝均匀分〞与实质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讲课要点: 理解掌握均匀分的含义,方法. 讲课难点: 掌握均匀分的方法. 讲课准备: 各样食品若干.实物投影等. 讲课过程:

一.创办情境生成问题 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品.老师要送给你们.请着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目不 相同) 二.研究沟通解决问题 (一)研究例1 1.各小组着手操作 各小组报起诉况,教师板书. 2.察看问题 (1)请小朋友察看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察看报告. (3)从察看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相同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适合的名 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相同多叫作均匀 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谈谈刚才哪些组是均匀分,哪些组不是均匀分. (3)刚才不是均匀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方法使它均匀分? (4)学生沟通.报告 (三)讲课例2:把_个橘子均匀分红5份,如何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派方案. (2)各小组着手分一分. (3)学生报告分法. A把_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 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共14篇)

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说课稿〔共14篇〕 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p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根底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根底。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稳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根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开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才能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才能,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时机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展“先学后教”理论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才能,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根底。 三、教学目的及重点难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操作才能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那么是平均分的分法。为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究新知;稳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学具: 教科书第8页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6张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情境导入,实际操作 把6块糖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们用手中的卡片分一分。 2.对比分的结果,特殊中认识平均分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才是公平的呢?每份都是2块糖,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3.提供素材,通过辨析巩固概念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你找到平均分了么? 4.联系生活,感悟概念 请你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遇到过平均分吗?

二、动手操作,探讨平均分方法 1.读懂题意,理解平均分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2.实际操作,应用平均分(1)自己试着分一分。 (2)交流分的结果,边分边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交流分法,提升认识平均分 三、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 (一)辨析练习 1.课本第8页的做一做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二)基本练习 (1)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2)如果将这16片枫叶,平均分成2份,每份()片枫叶。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11页练习二,第1~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8例2及“做一做”,完成P50~51“练习十一”第5、6题。 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