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有鉴定古董的【古文物古文物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29.22 KB
- 文档页数:25
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文物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文物的保护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鉴定出来的文物不仅可以展示文化的历史价值,还可以作为保护文物的一种手段,防止盗窃和假冒文物的出现。
本文将介绍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
一、文物的收集和整理文物的鉴定首先要解决文物的来源问题,文物的收集和整理可以通过购买、修复和发掘来进行。
在进行文物收集时,要注意文物的来源是否合法、文物的完整性是否良好。
收集过来的文物也需要进行整理,包括鉴别、编号、记录等。
二、文物的形态特征文物在进行鉴定的时候,需要对文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文物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形状、尺寸、工艺、材料、深浅、凹凸等。
其中,工艺和材料是非常重要的鉴别因素,它们可以反映出文物的时代背景和制造工艺。
三、文物的历史背景文物的历史背景是文物鉴定的重要参考,它可以从文物的产地、年代、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文物所处时代的巨大差异,前人制造文物所用的制作工具、材料、技术和制作风格等都表现出深刻的时代特征,因此,凭借文物特征分析,可以辅助文物鉴定。
四、文物的科学检测文物的鉴定最终还要依赖于科学手段进行验证。
通过专业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的技术手段,可以对文物进行检测,并确定文物的真假性或年代、制作背景等问题。
其中,非破坏性检测技术是一种很常见的检测手段,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红外光谱等。
五、文物的综合分析文物鉴定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将文物的各方面信息汇集在一起进行整体确认。
在综合分析过程中,可以结合文物与当地文化、神话、历史等进行比较,进一步印证文物的真实性和历史背景。
最终,综合分析的结果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结论,既考虑了文物本身的形态特征,也考虑了文物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检测。
以上是文物鉴定的基本方法,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鉴定方法,但是对于一些高价值的文物,文物鉴定应该遵循国家相关规定来进行,确保鉴定的正规和权威。
【精品】店名大全1、喜乐颜金钱币:以古钱币收藏及鉴赏为主,销售国内外珍稀古钱币。
2、古董林玩嘢:售卖中国古董及文化遗物,如瓷器、木制品、石器、古葡萄酒瓶、陶瓷及越南军刀等。
3、活古圈收藏:专营古董陶瓷、文房用具、家具等藏品,以古典雅美的风格为中心,以精湛的收藏品为主的精品店。
4、雪燕首饰店:专营特色玉石首饰,包括闪耀的珍珠、人工出品的宝石、古典样式的珍珠项链及碧玺耳饰等。
5、唐宋玉玺馆:专注于收藏古玉玺及文化艺术品,把收藏活动作为一种投资方法、一种文化遗产保存着。
6、金中古典器:收集中国古典文物、宫廷珍品,如各类金玉、古董瓷器、作品证书等,款式精致,精品级别高。
7、威胜玻璃工艺:售卖各类玻璃工艺品,从民俗传统的制作工艺品到各类高级艺术品,均有所代表。
8、青瓷觉醒宝库:专营精品定制瓷器,如清宫青瓷、雅容青瓷及古陶方器等,傲世雅美、百变多彩,色红趋近天空。
9、环泰文化坊:致力于发掘及推介当代文化艺术,收藏及销售摄影及绘画作品,涵盖摄影、绘画、雕塑、装置、游艺等形式。
10、慧华藏品行:一站式售卖实物文物及文化产品,其中藏品有将军昆仑山文物、田氏家族文物、四千家族遗址等书画、古籍、珍宝等。
11、鹰眼鉴定拍卖:以鉴定古玩及古董为主,专营古鉴学、古玩学及有价值的古文物等。
12、杨茂堂文玩收藏:收藏并出售古文物、古玩、古钱币,文物珍品涉及书画、字画、古瓷器、金银首饰等领域。
13、金盏典雅艺术:收藏及出售各类珠宝、古玩、家具、金银首饰等上佳精品,以及各类家庭装饰及室内设计作品。
14、星彩宝藏藏品行:收集出售中国民间文物、宫廷藏品,集中在书画、药方、审美、故事、计时、古籍、珍玩、红木等不同领域。
15、久远古物鉴定社:专业从事古物仿古品、古玩、古董、高档珠宝及礼品等收藏鉴定、修复及市场鉴定业务。
16、翠华祥古董文物:以十八盏金粉红釉八角大碗、紫砂坛子及金碗、造梅剪纸等文物收藏为专长,是一家专业的文物收藏行。
17、银燕翡翠珠宝:提供各种珍贵的珠宝、宝石、古董及其他精品,售卖珠宝类商品,包括:翡翠、钻石、金银、古铜器等。
文物古玩鉴定文物古玩鉴定古玩鉴定、古董鉴定、文物鉴定、艺术品鉴定:如果您手中有艺术品却不知真伪及价值如何,我们有权威专家鉴定及科学仪器鉴定,并为您的藏品进行价值评估;古玩古董艺术品收藏咨询:如果您爱好收藏但没有专业知识,我们可为您进行顾问式指导,以免其他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古玩古董交易艺术品展览:如果您有藏品想出售,我们可以为您进行全方位宣传推广销售,包括展览交易和提供上拍等方式,寻找合适的买家;如果您有购买艺术品的需求,我们也可为您寻找卖家,并为您做专业的参考,直到满足您的需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紫砂壶历来是文人墨客钟爱之物,泡茶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后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近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的紫砂壶屡次在拍卖场上突破纪录,在2015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中,由顾景舟所制提璧组壶(共计11件)创造了1782.5万元的高价,而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匡时春拍紫砂专场上,顾景舟制谭海泉刻段泥四方烟灰缸从30万元起拍,最后以13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为149.5万元,成为史上最贵紫砂烟灰缸。
中国嘉德瓷器工艺品部高级业务经理陈林林表示,“紫砂七老”仍具绝对号召力,而入门藏家可多关注具有“文化血统”的“学院派”中青年名家作品。
著名紫砂壶收藏家半隐庐主人(斋号)读者:这把紫砂壶是家传的,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它的具体年代和收藏价值。
专家:从图片上看,这确实是一把民-国时期的旧壶,材质属紫砂无疑。
不过造型不像名壶“标准件”。
此外,壶身书画的布局失当,不像明清大师作品那么讲究,题的字也有些偏。
壶底印章的印纹也不太规矩。
总体来说,这是一把普通的民-国实用壶,日常使用没问题,但价格不会很高。
入门者收藏紫砂壶,应多看看古代及现当代名家的“真东西”,多研究相关资料和图片,把握大方向。
一般来说,收藏紫砂壶应从泥、形、工、款等四方面入手。
市面上许多紫砂壶名为紫砂,实际上用的却是泥料,有鱼目混珠之嫌,收藏者要注意辨认。
【转载】陶瓷鉴定五十秋一耿宝昌先生及其鉴定方法文—丘小君【注明:这篇文章是丘小君老师九十年代初期在香港《龙语》杂志上刊登的文章】耿宝昌先生是中国着名的古陶瓷鉴定家。
他一九二二年出生於河北省束鹿县,十五岁即入室于古陶瓷鉴定家孙瀛洲门下,他亲身经历了一九三八年前后国内古文物界甚嚣尘上的仿古作伪热浪,有经名师点拨,鉴赏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旧时北京敦华斋主孙瀛洲专门收藏中国历代古陶瓷精品,擅长仿制,尤精於宋、元、明、清官窑瓷器的鉴定,他所仿的明代永乐、宣德瓷器掩敝一时,逼肖乱真,故曾称其为‘宣德大王'。
一九五六年,耿宝昌先生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工作以后,又在孙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古陶瓷的研究和鉴定。
半个世纪以来,耿先生所上手自鉴过的历代古陶瓷精品约计数百万件以上。
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系统所收藏的古陶瓷,都请他作了鉴定和甄别,并主持了《中国文物精华》辞典陶瓷专业审编工作。
多年来,他对美、加、日及西欧、东南亚一些国家进行过访问,并和同行、同好开展学术交流,考察并鉴赏了那些国家和地区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陶瓷珍品。
目前,他已是海内外所公认的中国古陶瓷专家之一。
古瓷鉴别的五要素鉴别古陶瓷应以造型、胎体、釉面、纹饰、款识五个方面为主要依据,这是耿先生独到的见解,也是他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是考古出土物还是传世品,最终还是要靠人的头脑来判明时代或真伪。
中国古陶瓷时代风格的延续和演变,使我们的鉴定分类工作具备了一个科学的。
然而对于复杂的传世品及历代仿作仅凭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实践家来进行细致的分类排比,找出各朝时代风格特征和变化规律,把各类器物准确地还原到本时代中去。
仅就明、清瓷器而论,耿宝昌先生认为造型是直观的,第一重要的。
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条件。
熟记各朝典型品种的各类器型,形成准确的“正宗”概念,尤容易帮助鉴别真伪。
历代陶瓷造型都有一个符合各自时代风尚和特征的宏观面貌,但也有不同时代却风格相近,呈周而复始的再现。
古董古玩权威科学鉴定方法自古以来,对于古董和文物的鉴定用的是传统鉴定方法。
传统鉴定方法主要是凭鉴定家的直接观察进行的,是凭鉴定家的学识、经验、思考、推理,凭鉴定家的文化素养和历史知识,对器物做出鉴定结论。
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对文物的成分、原料及其来源,制造工艺、绝对年代等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
尤其是对远古年代的器物,没有文字记载的器物或器物本身没有文字记述的,在断代上具有极大的缺陷。
总而言之,传统鉴定方法凭的是人们的一双肉眼,凭的是鉴定家的知识积累。
但所有的鉴定家是人而不是神,是人就会出错,古往今来,鉴定家出错的事情车载斗量。
那么,除了传统鉴定方法之外,能不能借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手段,对文物进行检测和鉴定呢?用于鉴定古玩文物的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可分为三类。
一是断代技术。
包括:碳十四断代技术、热释光断代、古地磁学断代、电子自旋共振断代、铀系同位素断代、钾氢断代、裂变经迹断代、氨基酸消旋断代;二是结构分析技术。
包括:热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数码摄影分析;三是化学元素分析技术。
包括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光谱、射线荧光分析、离子束分析、质谱和色谱及同位素分析、中子活化分析;综上所述,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用于文物鉴定方面还是不少的,比较常用的有如下几种:第一种;碳十四断代技术。
在考古发掘中被广泛使用,它通过对含碳的考古样品进行检测,通过对放射性元素碳十四半衰期的计算,可以确定1000——50000万年的考古样品和地质事件的年代。
碳十四断代技术为我国的考古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对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年代问题,过去人们估计距今10万年左右,经碳十四测定后判定为距今约2万年。
碳十四对我们收藏却作用不大,因为我们收藏的几大项,陶瓷、书画、玉器、青铜器,多不含碳,书画的纸或绢虽然含碳,但一般年代不久远,而碳十四对年代在1000——2000年的器物检测误差太大,只适宜检测年代久远的文物,退一步说,即使检测出纸或绢的年代,也无法检测出书画创作的年代。
唐朝有关鉴藏的书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在鉴藏领域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唐朝与鉴藏相关的书籍。
一、《鉴藏宝鉴》《鉴藏宝鉴》是唐朝时期一本重要的鉴藏书籍,它详细介绍了当时各类珍宝的特征、鉴别方法、历史渊源等内容。
这本书的编撰者是当时的宫廷文化名臣,他们通过对宫廷珍宝的收集和研究,总结了许多宝物的鉴别经验,并将其记录在册,以供后人参考。
二、《古玩鉴赏》《古玩鉴赏》是唐朝时期一本专门介绍古代文物的书籍,包括青铜器、陶瓷、玉器、瓷器、书画等多个类别。
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各类古玩的特点、制作工艺、历史背景等内容,为收藏家和文物爱好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三、《古书鉴赏》《古书鉴赏》是唐朝时期一本专门介绍古代书籍的书籍。
在唐朝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不仅出现了大量的文人书画作品,还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的古代文献。
《古书鉴赏》通过对这些古书的研究和鉴赏,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版本、作者、内容、保存状态等信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鉴赏古代文献。
四、《名画鉴赏》《名画鉴赏》是唐朝时期一本专门介绍名画的书籍。
唐朝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名画鉴赏》记录了当时的名画和画家的信息,通过对画作的赏析和评价,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唐代绘画的艺术价值。
五、《古文物鉴定与保护》《古文物鉴定与保护》是唐朝时期一本关于文物鉴定和保护的重要著作。
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保存着大量的古代文物。
这本书通过对文物的分类、鉴定方法、保护技术等方面的介绍,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古代文物,保留历史遗产。
唐朝与鉴藏相关的书籍有很多,它们记录了当时丰富多样的珍宝、古玩、古书和名画,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这些书籍不仅展示了唐朝的文化艺术成就,也促进了古代文物的鉴赏和保护。
唐朝的鉴藏书籍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对后世鉴藏事业的一种启示和指导。
傅大卣:学徒出身的文物鉴定大家在文物界,说起傅大卣(1917.8―1994.8),不了解的人只知个中一二,有人说,傅先生是做拓片的,当今无人可比,应当是传拓专家;有人说,傅先生是鉴定玉器的,他经常在三间房工艺品库房鉴选玉器;有人说,傅先生是篆刻家,篆刻和书法在20世纪也是一家。
就我对傅先生的了解,傅先生是集金石、篆刻、传拓、鉴定为一体的稀世之才。
认识傅大卣先生是在1978年底。
我高中毕业即到成立不久的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复制厂工作。
文物复制厂位于宽街附近的北京市文物局大院。
当时,市文物局大院里70%以上的房屋都用来存放着“文革”时期抄家抄来的文物,从琉璃厂古玩店、中国书店选拔的一批思想好、觉悟高、眼力好、知识丰富的老专家们正在进行清理,对外称“落实组”。
在这里,我见到了大批文物,也真正接触了很多新中国成立前古玩店学徒出身的老专家(称师傅,或老师,或某某老),如李梦东、傅大卣、马宝山、程常新、孙会元、魏隐儒、赵存义、黄镜涵等二三十位先生。
他们大多也是家父贾玉波在琉璃厂古玩店学徒时的朋友,多为京畿附近的河北人,10来岁到北京琉璃厂学徒。
在20世纪60至80年代的中国文物鉴定界,无论眼力,还是经验,他们是绝对的权威。
我跟从这些先生学到了很多,从古玩行的故事掌故,到如何接触文物、拿取文物的方法、文物识别鉴定的技巧、历代名家轶事、传拓技法等等。
教我最多的是傅大卣、马宝山、程常新、魏隐儒、赵存义等先生。
我自幼酷爱金石书画、篆刻,遗憾的是没有系统学习,篆刻的方法是见到报纸上发表什么就临什么,无章无法。
我的篆刻和传拓技术真正入门是由傅大卣先生引领的。
傅大卣先生中午很少休息,不是刻印,就是传拓,我经常借机求教。
多少年过去了,往事情景历历在目。
傅先生手把手指导我刻印:“不要什么都刻,也不能学的太杂。
以我学印的经验,建议你从刻汉印开始临,每天临刻几块,积少成多,一年几百方上千方。
有二三年的时间,你自然能领略到其中的门道。
古董鉴定书籍650824 《中国陶瓷史》(硅酸盐出版社),《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主编);书画可以看下《中国美术史》了解各个朝代的画家的画风等,然后再去做深入研究。
史树青主编的《中国艺术品鉴赏百科》也可以看下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中国陶瓷史---叶喆民中国陶瓷---冯先铭以上三本是初学者必看的,了解中国的瓷器史是特别必要的.而耿宝昌的那本书更是明清瓷器鉴定最系统的书.稍有入门的人可以看以下几本: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老古董丛书) 铁源编的,朝华出版社出的.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河北卷) 古陶瓷识鉴讲义---陆建初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上海文化出版社其他有条件的,还可以看以下这些书: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精)浙江大学出版社青花瓷片纹饰图鉴---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我说仿古瓷器---良叶中国古瓷汇考---李正中朱裕平中国陶瓷综述---李正中朱裕平古瓷探妙---毕克官片面之词---白明青花瓷纹饰图典---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明清青花瓷明清斗彩瓷器孙瀛洲的陶瓷世界定瓷艺术古窑图片鉴真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体---草千里青花瓷器鉴定者---张浦生中国瓷器鉴定基础---李柄辉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高安元代瓷器外销瓷器价值考成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吕成龙辽宋金瓷器(北京文物鉴赏)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文物出版社民国瓷器图鉴---余继明我说晚期浅绛彩---余继明中国浅绛彩瓷---梁永基还有一些古代书,如果有兴趣的,看看也不妨陶说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格古要论天工开物不知道你要看的是哪方面的~~那志良的《中国古玉图释》他是台北故宫的~~~这本书我只买到个盗版。
介绍的很全~~ 书画的,看看杨仁恺的他编了个《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呵呵我们的课本~这个有一系列,包括中国青铜、中国建筑、中国陶瓷等当然只是辅助性的书籍,真正鉴定还是需要实际的东西~~~《金石索》也不错~~~古籍出版社出的期刊啦你也可以查查资料像吴湖帆徐邦达傅喜年薛永年启功谢稚柳都是鉴定大家~~~都写些东西的~~~像某些大家的书画集子啦有些,最好别买现在出版的,买早点出版的,现在出版的很多里面都有假的,有的人为把东西卖了,出个书,给你证明他东西是真的。
古玩鉴定大全篇一:古玩鉴定标准文物鉴定的原则和标准一件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物,它属于什么时代的遗物,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究竟有多高,这是文物鉴定者首先遇到的问题。
文物鉴定者把对文物的辨伪和对其价值确定的工作称为文物鉴定工作,即通过各种手段断定一件文物的真伪,确定其时代范围,评估出它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后,有选择地加以收藏。
对于国家文物收藏单位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工作,除需要专门人才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定手段。
对于文物爱好者来说,这是必须精通的一门学问。
否则,一件文物往往会因为鉴定的错误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被人们遗弃,同时也可能将一件后世仿做的胭品视为宝物而予以收藏,从而造成损失或引起后世的混乱。
文物鉴定工作首先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确定文物的价值。
这是一个总的原则。
对任何文物都必须用正确的观点去指导鉴选工作,尤其是防止“左”的倾向。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以现代人的政治态度、认识水平和审美观念等去要求古人。
例如:我们今天绘画水平已经高度发展,相对几千年以前的崖画及彩陶器皿中绘制的简单线条图案,真可以说是天坡之别,无法同日而语,但如果将两种艺术分别放到原有历史环境中去看,价值的高低就很难区分了。
因此,单一的、绝对的标准是不存在的。
我们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评判。
在鉴定文物的过程中,绝不能以个人的好恶作为科学的标准。
不同的文物价值标准也不完全一样,有的文物如果单从艺术角度来分析,不足为奇,但它可能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有特殊的科学研究价值,它对于我们来说就十分珍贵了。
因此,我们应对文物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做到鉴定准确,选择合理。
既然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它就具有不可再生性。
任何时候,完全一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即使是同一器物也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因此,在鉴定时一定要谨慎从事。
作为国家文物收藏单位,在鉴选文物过程中,考虑的问题相对要多些。
古玩古董免费鉴定篇一:古董鉴定高端班文物学家课程体系——上海金城文物学院学院介绍: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是中国唯一专业从事高端文物教育的独立学院,学院自建立以来系统创立了《考古与文物研究博士生课程班》、《考古与文物硏究生课程班》、《中国文物研究硕士生主要课程班》、《历史文献学班》、《文物学家班》、《中国古代玉器专业班》、《中国古代瓷器专业班》、《中国古代青铜器专业班》、《中国古代书画专业班》、《全球艺术品专业班》、《彩色宝石专业班》等经典课程体系。
现任院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博士生导师刘庆柱院士,学院在职和特聘的专家中有博士生导师十五人,硕士生导师三十五人以及各省、市文物专家共计八十余人。
学院成立近十年来已成功培训出了一大批世界级的艺术品经纪人、顶级收藏家、大学学者、相关行业企业家、文博行业管理精英等等。
金城的教育方法在中国文物教育界是独一无二的,考古学通论、美术史论、古代文献学、古文字学、古代纹饰学等率先运用到课程的前段,并安排考古工地和文物库房进行高强度的实习。
学院自身也拥有数千件文物精品标本,在全国文物教育行业居于首位,学生足不出户即可边观赏边学习。
在专业课程教学上金城也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我们的授课教授基本上都来自于各学科前三名专家。
如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天文考古学科创始人冯时教授一人全程讲授的二年制《文物学家班》、《历史文献学班》是金城经典的教学案例。
金城的教育研发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全新的高品质课程正在竭诚服务于广大学生。
详情请浏览网址,并关注微信订阅号jcart88,鉴赏珍贵的海内外文物。
校训:笃学尚行止于至善教学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是上海金城文物艺术专修学院的主要合作伙伴,先期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上海教学部设于本院,形成了共同办学的优势组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丰富的考古发掘研究及出土文物资源,是金城学院教学、科研及实践的有力支撑和保障,是金城学院独有的办学优势。
《文物鉴赏》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文物鉴赏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4课时开课单位:政史学院授课对象:历史学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性质:中国古文物鉴赏包括文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几种常见的古器物(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古钱币等)的欣赏鉴定等几个组成部分,属于专业基础知识的拓展。
它是师范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学习好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广大在校学生认识文物、收藏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并且可提升学生中文物爱好者的鉴赏能力,培养参与市场投资收藏能力,造就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文物鉴定人才。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是学生在已修完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后开设的历史教育类限选课程。
其教学目的为: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文物学的基本知识,增强依法保护、管理文物的自觉性,基本上掌握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古钱币等主要类别文物鉴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基础、史学理论等知识和基本理论。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文物学概述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物含义的演变、文物学的研究范围、文物管理的内容与手段、文物管理的法规;理解文物学的特点、文物学的任务、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掌握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种类;理解并掌握文物分类的一般方法,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和发掘管理等专项内容。
本章重点: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种类;文物分类的一般方法;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
本章难点: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文物出境进境管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文物学及其研究范围一、文物与文物学文物含义的演变;文物的概念;受国家保护的文物的种类和条件;文物学的特点;文物学的任务;文物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二、文物学的研究范围研究文物的价值和作用;研究文物的分类;研究文物的鉴定;研究文物古迹与古器物;研究文物管理;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第二节文物的价值和作用一、文物价值的认识二、历史价值三、艺术价值四、科学价值五、文物的作用文物的教育作用;文物的科研作用;文物的借鉴作用;文物开发为旅游资源的作用。
文物鉴定指南书文物产生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在自然和历史的发展变迁中,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的甚至难识真面目,给人们认识它的年代与价值造成很大困难。
特别在历史上,一些人出于盈利等不同的目的,采取各种手段制造假古董,鱼目混珠,使人对文物真假难辨,更增加了认识文物的难度。
通过鉴定辨识文物真假,就成为鉴定文物的首要任务。
文物真伪之所以能辨别,是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物,都不能离开时间形式而存在,不能再生产。
超时间、超空间地再制作一件与某件文物完全相同的物品,一般是不可能的。
在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许多文物年代不明。
真正价值未能揭示,只有通过鉴定,才能判明年代,确定价值。
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价值不都是直观的,许多文化的价值是隐藏于实物遗存的深层结构之中。
鉴定就是揭示文物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以在这里给一些对文物鉴定感兴趣的人们推荐几本比较好的书籍。
一、陶瓷考古类:1. 《青花瓷器的产生与元代社会文明》,《南开史学》1989年第2期。
2. 《晚唐宋初越窑若干问题思考》,《江西文物》1991年第4期。
3. 《瓷器彩饰人物图案起因初探》,《景德镇陶瓷》1991年第4期。
4. 《定窑“绣花”艺术蠡测》,《河北陶瓷》1992年第1期。
5. 《明清陶瓷官窑制度比异》,《南方文物》1992年第4期。
6. 《元代瓷器与杂剧》,《景德镇陶瓷》1992年第4期。
7. 《宋代官窑制度研究》,《河北陶瓷》1993年第2期。
8. 《古陶瓷的研究范畴及其方法》,《博物馆研究》1993年第2期。
9. 《官窑制度的形成及其实质》,《中原文物》1994年第3期。
10. 《我国古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古陶瓷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集,《中国陶瓷工业》杂志社,1994年10月。
11. 《瓷明器述略》,《东南文化》1994年增刊第1号(《中国古陶瓷研究会1994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2. 《明代景德镇瓷业“空白期”研究》,《南方文物》1994年第3期。
文物鉴定识别和鉴定古代文物真伪和价值的技巧和知识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沉淀。
鉴定古代文物的真伪和价值对于保护文物、研究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文物鉴定识别的基本技巧和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鉴别古代文物。
一、鉴定古代文物的基本技巧1. 看:观察文物的外观特征首先要仔细观察文物的外观特征,包括形状、纹饰、工艺等,通过与已知真迹或相关资料进行对比来鉴定其真伪和时代。
例如,对于青铜器,可以观察器物的质地、铭文、铸造工艺等是否符合该时期的特点。
2. 刻:辨别文物的制作工艺文物的制作工艺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青铜器,可以通过刻划工艺的痕迹来判断其真伪。
真正的古代青铜器多采用手工铸造和刻划,刻痕线条清晰,划痕朴素自然;而仿造品则通常使用机械铸造,刻痕较为单调和生硬。
3. 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科学测试是鉴定古代文物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
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成分、放射性元素、年代测定等方面的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验证文物的真实性。
例如,通过碳14测定可以判断文物的年代,通过物理测试可以检验文物的金属组成。
4. 问: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对文物的鉴定仍存在疑义,可以请教专业的文物鉴定机构或者相关专家。
他们通常具备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文物的真伪和价值。
二、鉴定古代文物的相关知识1. 文物鉴定的学科知识文物鉴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需要掌握考古学、艺术史、文物鉴赏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学科,可以提升文物鉴定的水平和能力。
2. 常见的古代文物鉴别方法古代文物种类繁多,不同的文物需要采用不同的鉴别方法。
例如,对于瓷器,可以通过颜色、纹样、釉面、胎体等方面来鉴别真伪。
对于字画,可以通过墨色、笔法、纸张等进行鉴别。
3. 防伪标识和专利技术为了应对文物伪造者的技术手段,一些文物鉴定机构和专家采用了防伪标识和专利技术。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古代文物的真实性和价值。
中国古代文物鉴定研究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承中,文物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含了古代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然而,如何确定文物的真伪和价值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古代文物鉴定研究是一门古文化研究学科,它在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物鉴定涉及到多种学科,包括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纪录学、古文字学、美术史学、物理学等领域。
文物鉴定研究主要基于物理分析、纪录考证和古代艺术研究,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确认文物的真伪,以确定其重要性和价值。
文物的鉴定流程包括收集文物的基本信息,观察文物的特征和纹样,分析文物的年代和地区,研究文物的制作工艺,对文物进行科学检测和检验,最终形成专业的文物鉴定报告。
鉴定过程需要加强文物保护,降低文物损毁或假冒情况的发生。
此外,文物鉴定研究工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以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确保文物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中国古代文物鉴定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文物,包括文书、器物、织品、雕刻、绘画和青铜器等。
其中,青铜器是古代文明的杰作之一。
青铜器的表面纹饰和器身形态揭示了古代艺术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青铜器的年代和地区对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具有很高的影响。
青铜器的鉴定需要结合文化和艺术历史的研究,例如历史事件、文化氛围和点数纹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在文物鉴定中,文物保护需要被重视。
文物保护工作是文物保护完整性和保障文物传承的关键。
古代文物的保存和传承,是文化和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文物保护的最高目标是保护文化和文明遗产,以确保人文价值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文物鉴定研究必须注重文物保护,坚决打击文物伪造、赝品制造和文物破坏等行为,保护文化遗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国古代文物鉴定研究所包含的课题和领域十分广泛。
中国古代文物研究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
在文物鉴定中,由于涉及到多种专业学科和复杂技术手段,文物鉴定表示也面临了较大的挑战。
文物鉴定结果鉴定单位:中国文物鉴定中心鉴定时间:2021年10月25日文物名称:青铜器鉴定结果:经过仔细鉴定,本单位认为该文物为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下面将对该文物的特点和鉴定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文物特点该青铜器为一只汤炉,高约30厘米,直径约25厘米,整体呈圆形,底部有三只蹄状支脚,整体造型简洁大方。
青铜器表面呈现出典雅的光泽,纹饰精细,包括了动物、花卉和几何图案等,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从整体来看,该青铜器保存完好,无损伤和修复痕迹。
根据青铜器的特征和风格,可以初步确定其年代为商代晚期。
二、鉴定过程1. 外观鉴定:通过对文物的外观进行观察和比对,发现该青铜器的造型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相似,形制和纹饰都与该时期的青铜器风格相符。
2. 材质鉴定:通过对青铜器的材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铜和锡,这与商代青铜器通常的材料组成一致。
3. 纹饰研究:对青铜器上的纹饰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比,发现其纹饰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饰相似,呈现出独特的商代艺术风格。
4. 年代确定:通过对该青铜器的风格、纹饰和其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已有的考古文献和出土文物资料,初步确定该青铜器的年代为商代晚期。
三、鉴定结论根据以上鉴定过程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该文物为一件珍贵的青铜器,年代初步确定为商代晚期。
青铜器的保存完好,纹饰精美,充分展现了商代艺术的风采。
这件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对于研究商代社会、艺术和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同时,该文物的价值也体现在其稀有性和民族传统的延续性上。
鉴定单位:中国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XXX。
里有鉴定古董的【古文物古文物鉴定】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__、__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__、__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物的保护管理,涉及社会不同职能的各个部门;文物的科学研究,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多种学科。
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因此,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科学。
在中国,“文物”二字联系在一起使用,始见于《左传》。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之后,...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__、__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 __、__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物的保护管理,涉及社会不同职能的各个部门;文物的科学研究,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等领域的多种学科。
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因此,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科学。
在中国,“文物”二字联系在一起使用,始见于《左传》。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之后,《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制衣裳,备文物。
”以上所说的“文、物”原是指当时的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不同。
到唐代,骆宾王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
这里所指的“文物”,其涵义已接近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所指已是前代遗物了。
北宋中叶(11世纪),以青铜器、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起,以后又逐渐扩大到研究其他各种古代器物,把这些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
在明代和清初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古董”或“骨董”。
到清乾隆年间(18世纪)又开始使用“古玩”一词。
这些不同的名称,涵义基相同,但在很多场合,古董、骨董和古玩,是指书画、碑帖以外的古器物。
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 __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__根据文物的特征,结合中国保存文物的具体情况,把“文物”一词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遗存的总称。
价值及作用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文物的作用,是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
文物对社会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的作用。
文物的价值和作用,其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
文物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文物价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会随着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的深化而变化。
有时同样的文物,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不是改变或降低了它的固有价值,而是增添了新的价值。
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无不具有时代的特点。
一切文物都具有历史价值。
不同类别的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状况。
各种类别文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反映了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
总的来说,文物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特别...狭义上讲,文物的“文”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是指在文化史上有意义的遗留物。
法律上讲,化石并不一定适用于《文物保护法》,而是适用于《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只有“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才“同文物一样”适用于《文物保护法》。
你的是什么样的文物?古文物是指从远古时期起到乾隆60年,也就是1795年,这算是一个界限。
在这个界限范围的文物,传世的是可以收藏的,但是这个方面的文物收藏之后在买卖方面,比如拍卖公司在买卖的时候,是不允许出境的,也就是说不允许卖到境外去。
近代文物就是从1795年,也就是乾隆60年之后,一直到1911年就是辛亥革命这段时期的文物是可以收藏的,但是特别珍贵的文物,也是不允许买卖的,一般的文物是可以买卖,可以收藏的。
现代文物是从1911年到 __这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一般的文物是可以收藏的也是可以买卖的,但是有一条就是,革命文物一般来讲是不允许买卖的。
多了1中国文物排行榜1、陕西省西安市扶风县法门寺出土的佛指舍利2,仅重49克9、夏禹收九牧之金所铸九鼎、湖南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陕西省临潼市秦始皇陵2号陪葬坑中出土的铜车马3、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4、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5,象征九州2、和氏壁(极有可能在秦始皇陵地宫中)3、传国玉玺(元末明初被元顺帝带到蒙古,下落不明)4、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日本侵华期间失踪)5、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缕玉衣6、甘肃省武威张将军墓出土的铜奔马“马踏飞燕”7、湖北省江陵望山楚国贵族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8、四川省三星堆出土的一号大铜树,高396厘米未发掘和失踪的文物价值前三位:1...古文物瞬间被氧化的原因:古文物表面腐蚀很复杂,用XPS分析表面化组成,发现是一些氧化物、氯化物,这些腐蚀表层是在地下埋藏上千年的环境下形成的。
其结构松散,孔隙分布广,对水、气都具有吸附作用。
一旦文物出土,这个锈层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空气中的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在表面有强附作用,那么表面不仅存在电化学,而且发生化学腐蚀和光腐蚀。
从以上分析,影响古文物腐蚀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即文物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文物所处的环境。
考古文物能保存下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抗腐蚀性及所处的环境。
环境中有能影响考古文物腐蚀因素,如温度、湿度、气体酸、碱、盐、有机体、光等。
腐蚀的产生往往是各种环境因素并存时产生的协同效应。
(1)温度、湿度。
文物在自然环境中起化学反应这就意味着文物受到损害。
而化学反应的速度与温度有关。
Ahenius经验公式,以活化能相关温度,反应速度表示其关系式为:log10R1R2=52E(1T21T1)式中,R1、R2分别为T1、T2温度时的反应速率。
E为活化能:KJmol温度升高10℃,反应速度成倍增长。
湿度与古文物潜伏的“粉装锈”其保存的临界状态相对湿度为42%RH—46%RH,相对湿度超过55%RH,氯化亚铜迅速与空气中的水反应:CuCl+H2O←→Cu2O+HCl.随着湿度的加大,其反应速度加快。
不同相对湿度的实验结果是氯化亚铜在97%、78%、58%RH环境中分别经2、4、24h反应生成碱式氯化铜。
而在此35%RH中氯化物是无限稳定。
实验还证明相对湿度RH为55%时,氯化亚铜将非常快地反应。
然而潮湿的空气含水率高达80%-90%以上,水分常被称为“通用催化剂”,它不但可以促使许多化学反应发生,同时还能使有机体滋生。
(2)气体:氧气占大气含量的21%,氧作为一种气体主要存留在存放考古文物的环境中,被发掘出来的古文物平衡破环后,不稳定的氯化亚铜与潮湿的空气中的水、氧相互作用会立即和新的铜体表面发生反应形成白色粉状锈[CuCl2 3Cu(OH)2]。
反应式:4CuCl(s)+4H2O+02(g)→CuCl2 3Cu(OH)2(s)+ 2HCl(aq),白绿色的粉状锈CuCl2 3Cu(OH)2俗称“粉状锈”。
粉状锈在形成初期,其颗粒度极为微小,略近于球形的锈体颗粒径大约为0.8—1.2nm,均匀一致。
此微小的粒子有两个突出特点:基本可摆脱重力场的影响而随空气的流动迁移,在适当的条件下,落在其他古文物上可进行下述反应:2Cu2(OH)3Cl+Cu+6H+→2CuCl+3Cu++6H2O(酸性环境),4CuCl+O2+4H2O →2Cu2(OH)3Cl+2H++2Cl-(碱性或中性环境)这就是为什么称“粉装锈”像瘟疫一样的传染和蔓延的原因。
利用CO2、O2和H2O以及一些可利用的微量元素,微生物菌体增殖繁衍。
在这一过程中,将其代谢产物逐步释放出来,堆积在古文物表面,代谢产物有微酸性,能在漫长的岁月里对古文物进行腐蚀形成锈状物。
微生物菌体在干燥的环境中一般是呈孢子状态存在,一旦条件适宜,特别是环境湿度增大的条件,微生物容易随空气飘浮和流动在青铜器上大量滋生。
这可能是“粉装锈”传染和蔓延的另一个原因。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主要汽车排放的废气。
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排放出的NOX含量高。
NO2气体在空气中或物体表面形成硝酸、亚硝酸、硝酸盐。
加速古文物腐蚀。
二氧化硫:SO2气体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腐蚀古文物。
实验表明当RH75%-96%时古文物腐蚀速度显著增加,这是SO2参与阴极去极化作用使松散腐蚀产物吸湿能力加快所致。
(3)光:古文物表面紧贴基体部位有氧化亚铜存在,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生空穴和光生电子,高能量的光生空穴可以从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发生腐蚀。
同时在光的照射下,氧化亚铜可吸附氧,高活性的吸附氧就会沿着松散的孔隙向铜合金基体接近,腐蚀合金组份,使表面锈刨层不断增厚。
要想保护好一件文物,首先需要明确它的成分,才能够制订合理的保护计划。
通过传统的化学分析手段,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明确文物的化学组成。
例如: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王室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