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 (1)
- 格式:ppt
- 大小:134.00 KB
- 文档页数:29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一、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1.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确立三公九卿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2. 汉朝初期基本沿袭秦制;汉武帝时期,皇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确立中外朝制度,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4. 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职责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彼此牵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5. 两宋时期,形成“二府三司”体制,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
另设置台谏掌监察。
6. 元朝,形成一省二院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长官,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
7.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8.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
1. 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2. 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3.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5. 宋朝,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这些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1、春秋战国:2、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3、三国两晋南北朝:4、隋唐:5、宋元:6、明清:专题一先秦文明【单元综述】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发展和西周的强盛,到春秋时期开始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中国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社会的转变。
【知识网络】大变革时代军事上:经济上: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水利工程政治上:思想上:时期:表现专题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秦汉) 【单元综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的时期。
政治方面,从国家制度来看,秦始皇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建立了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统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到汉代,统治者继续采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地位。
从地方制度看,否定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而西汉初年,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虽然时战时和,但是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形式主要有:战争、和亲、迁徙、设机构。
对外关系方面,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方面,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史学有杰出成就。
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知识网络】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秦王扫六合”建立起我国巩固灭亡:秦末农民战争政治:创立制度文化:,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经济:思想:民族:北;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政治:颁布,削夺侯国经济:将收归中央,统一思想:军事: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造纸术:前期发明,东汉改进。
数学:《九章算术》医学:华佗与麻沸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文学:司马迁《史记》秦汉文化汉朝的民族关系汉元帝时,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汉武帝时,;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线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
从原始社会的形成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再到隋唐盛世和宋元明清的兴衰,中国古代史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中国古代史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线索。
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21年)1. 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100年)人类最早生活在原始社会,凭借狩猎、渔猎和采集维持生存。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过渡至农业社会,并建立起最早的氏族和部落组织。
2.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端。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以商汤建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王朝更迭。
3.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阶段,周朝衰落,列国混战。
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等,也有著名的兵家、儒家等思想学派形成,为后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奠定基础。
二、封建社会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1368年)1. 秦汉帝国的崛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实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文字等重大制度改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统一分裂的局面。
3. 隋唐帝国的辉煌(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隋炀帝统一南北,隋朝建立后倾向统一中央集权,随后唐朝取代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
三、宋元明清时代(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1. 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北宋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特征,但战乱频仍导致南宋灭亡。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1.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070年)(1)原始人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2)氏族公社: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文化2.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1)形成:夏(前2070年——前1600年)(2)发展:商(前1600年——前1046年)(3)鼎盛: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是疆域空前的文明古国。
(4)瓦解:春秋(前770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前475——前221)、秦(前221)、西汉(前202)、东汉(25)(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581)、唐(618---907)(4)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907-960—1271--1368(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朝(前期)1368—1644入关--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春秋:应运而生——战国:初步发展——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武帝: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宋明:新体系(理学)——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构建起具体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维新变法:利用——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文革十年:全盘否定并政治化——改革开放后:正确认识和继承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地主阶级: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农民阶级: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1.统一与分裂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
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先秦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阶段,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各级政权的基本管理方式。
西周的分封制是古代部族国家发展的最完善的形态,到了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危机,王室衰微,中国政治进入到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向统一的中央集权过渡的历史进程也逐渐展开。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诸侯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霸权而频繁战争,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
到了战国时期,整合为七个大诸侯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和集权。
其一,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强大,与东方六国的战争兼并和统一的含义日益突出,直至发展为前3世纪后期的统一战争。
其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际上准备了统一后的新的中央集权的行政模式。
当时各诸侯国普遍的出现了县制取代世卿世禄的情况。
在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在思想意识上,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和经济交流,中原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联系和融合的趋势加强,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至前221年,秦赢得了统一战争的最终胜利,并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此进入统一和中央集权为主的阶段。
第二,从汉的大一统到隋唐的大一统第三,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分裂和统一2.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第一,秦汉时期第二,唐宋时期第三,明清时期3.古代经济史第一,先秦时期其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二,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其三,土地关系的变化。
第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掌握。
其一,表现和格局。
其二,原因。
其三,意义。
第三,隋唐时期其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专题一七上历史(时空)朝代更替一、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史前、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四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史前时期(远古时期或传说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至距今约4000年,为原始社会时期。
第二阶段:先秦时期:(狭义)指夏、商、周三朝。
约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三阶段: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四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二、中国历史七上朝代顺序表:四、领土疆域:1、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专题二、政治制度:一、传说时代的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尧、舜、禹的禅让。
二、夏朝王位的世袭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夏朝的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三、西周(王\天子)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巩固统治。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分封制的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攻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周代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皇帝):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中国古代史线索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
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强调国家大一统(政治、思想)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强调制度革新和全面繁荣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强调政治、经济、思想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六、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强调明清农耕经济繁盛和政治、思想、外交衰落原始社会:原始人群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蓝田人:(距今100万-65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开始: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旧教材18000年) 旧石繁荣:半坡氏族(距今五、六千年)黄河流域新石河姆渡氏族(距今6000多年)长江流域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四、五千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对立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走向解体:黄帝时期:部落战争、黄帝打败炎帝、蚩尤炎黄结盟,构成华夏族主干相关传说尧舜禹时期: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禹治水尧舜禹时期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形成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前1600年)政治:禹建夏朝启承父职,破坏禅让制,王位世袭桀暴虐、夏朝被商汤灭亡。
经济:铜器没有用于农业生产、农具有木制耒耜、石刀蚌镰有原始水利灌溉技术。
发展:商朝(前1600-前1046年)政治:汤建国。
盘庚迁殷。
(前1300年)奴隶制残酷:刑法残酷“人祭”、“人殉”经济:农业:种植黍稷麦稻桑麻、奴隶集体耕作畜牧业:饲养猪牛羊马狗手工业:青铜器制造文化:天文历法:有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太阳黑子记录文字: 甲骨文鼎盛:西周(前1046-前771年)政治:1.武王建国继承文王事业发动讨商战争牧野之战来商,建立西周2.周初实行分封制,巩固政权3.后期厉王贪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前841年)4.末期王室衰微,犬戎族来西周(第一个被少数族灭的)经济:井田制—西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农业发展,作物品种包括后世的大部分手工业分工细,“百工”;丝织业发展;青铜铸造技艺成熟;工商食官,官营手工业发达瓦解:春秋(前770-前476年)政治:平王东迁(前770年);大国争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改革经济:开始使用铁(钢)、牛耕,生产力显著提高私田增多,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封建剥削方式产生,井田制瓦解手工业、商业文化:老子、孔子、《诗经》、数学(九九)封建社会开端:战国﹙前475-前221年﹚政治: 战国七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经济:农业:推广牛耕、铁器,兴修水利(都江堰);土地私有手工业:冶铁,私营手工业发展商业:私营商业兴起,重农抑商政策文化:科技:《甘石星经》(最早)《黄帝内经》司南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文学艺术:屈原楚辞《离骚》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经济1、农业:刀耕火种,耒耜助耕、青铜农具二个发展阶段。
中国历史发展线索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先秦时期:1、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原始人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氏族公社:山顶洞人;半坡和河姆渡,黄帝和尧舜禹:2、奴隶社会:(1)建立:夏:约前2070_约前1600年禹启桀(2)发展:商:约前1600年_前1046年商盘庚纣(3)鼎盛:西周:前1046_前771年文王武王厉王幽王(4)瓦解:春秋:前770_前476年周平王(5)封建社会形成:战国:前475年_前221年:3、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二、封建大一统:1、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始皇赢政子婴2、汉:西汉:前202——9年刘邦;东汉:25年——220年刘秀献帝三、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1、三国:魏(220——266曹丕)蜀(221——263刘备)吴(222——280孙权)3、晋:西晋(266——316司马炎)东晋(317——420司马睿)3、南北朝:南朝(420——589刘裕)北朝(439-——581拓拔部)四、封建国家繁荣:1、隋(581——618文帝炀帝)2、唐(618——907高祖太宗武则天玄宗)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1、五代十国(907——960 朱温)2、辽(916——1125 耶律阿保机)3、宋:北宋(960——1127赵匡胤徽、钦二宗)南宋(1127—1276赵构)4、西夏(1038——1227元昊)5、金(1115——1234完颜阿骨)6、元(1271——1368 忽必烈)六、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和封建国家由盛转衰1、明(1368——1644 太祖成祖)2、清前期(1636——1840 皇太极顺康雍乾嘉)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时间:1840——1919二、三条主线:1、侵华史:四次侵华 ;三十年代日本侵华; 美国扶蒋反共.2、抗争史:农民阶级: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以林则徐和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洋务派;清政府资产阶级:早期维新;维新;革命派激进派实业派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史:1840-1842:鸦片战争1842: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1895: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8年6-9月:戊戌变法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915年:新文化运动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1934年10月:中国红军开始长征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0月: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①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
原始社会(170万—前2070年)②氏族公社时期:山顶洞人、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
大汶口文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③工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弓箭
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前2070—前1600年)②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1600—前1046
③使用铜器,有了“夏历”(甲骨文、青铜器、酿酒)
①分封制和井田制①春秋(前770—前476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②西周晚期使用铁器东周②战国(前475—前221年)
③“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
①建立中央集权制,颁布秦律
221—前207)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206—前202)
③焚书坑儒,实行暴政
西汉(前202—公元9年)新(9—25年)东汉(25—220年)
十六国(304—439)北朝(439—581)魏(220—266)西晋(266—316)
263年东晋(317—420)南朝(420—589)
三国蜀(221—263)280年
吴(222—280)
东魏北齐
北朝(439—581):北魏
西魏北周隋(581—618)
589年
南朝(420—589):宋(刘裕)齐梁陈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唐朝(618—907)
十国(907—979):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辽(916—1125)金(1115—1234)1234年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元朝(1271—1368)明朝(1368—1644)夏(1038—1227)1227年
清朝(1644——1840——1912)。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社会形态,时间跨度最大,历史最悠久,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中华文明的源泉。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史(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1840年)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前21世纪以前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前21世纪—前5世纪)封建社会:(公元前5世纪—公元19世纪)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朝代歌谣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一)先秦时期1.夏( 约公元前2070~1600年)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2.商( 约公元前1600~1046年)公元前16世纪,汤建立商朝。
3.周( 约公元前1046~249年)①西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史称西周。
②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ⅱ.战国(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二)秦汉时期1.秦( 公元前221~207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
2.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①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②东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的统治,因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魏、蜀、吴三国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改国号魏;刘备据西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吴王,公元229年改成皇帝,建立吴国。
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2.晋①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