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55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6.15 MB
- 文档页数:55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线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
从原始社会的形成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再到隋唐盛世和宋元明清的兴衰,中国古代史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中国古代史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线索。
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21年)1. 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100年)人类最早生活在原始社会,凭借狩猎、渔猎和采集维持生存。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过渡至农业社会,并建立起最早的氏族和部落组织。
2.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端。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以商汤建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王朝更迭。
3.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阶段,周朝衰落,列国混战。
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等,也有著名的兵家、儒家等思想学派形成,为后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奠定基础。
二、封建社会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1368年)1. 秦汉帝国的崛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实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文字等重大制度改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统一分裂的局面。
3. 隋唐帝国的辉煌(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隋炀帝统一南北,隋朝建立后倾向统一中央集权,随后唐朝取代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
三、宋元明清时代(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1. 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北宋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特征,但战乱频仍导致南宋灭亡。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公元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虽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
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位。
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
丝绸之路开辟。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
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
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
此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出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以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中央集权为制度特征,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价值观。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天然的广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根基。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代中国具有罕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这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1)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2)商朝的内外服制(方国联盟):3)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4)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以商鞅变法为典型):5)秦朝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创建:5)汉朝(汉承秦制、布衣将相之局、汉武帝加强皇权):6)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以及科举制的创建:7)宋朝文官体制的建立及科举制的完善:8)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上海设县:9)明朝的内阁制度:10)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线索:1)原始农耕:2)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经济领域的变革:3)三国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4)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况:5)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6)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线索:1)中华文明的起源(神话与考古、文明的特征、核心地区):2)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3)春秋战国百家争鸣:4)汉初的黄老思想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宋朝程朱理学及活字印刷、火药、《梦溪笔谈》:6)明朝的心学:7)明朝中期后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8)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四库全书)及文字狱:9)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汉朝……宋朝……明朝……)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线索: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汉朝对丝路的管辖)唐朝——丝绸之路全盛,唐文化在东西两线的吸纳与辐射(唐对丝路的管辖、丝路上往来的商人、经济文化的交流、遣唐使、东亚文化圈)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丝路繁荣的原因、宋对贸易的管辖、著名的港口、交往的国家和贸易物品、意义)明朝——朝贡贸易(特点、影响)明朝中后期(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占据澳门(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海禁——开禁——闭关,影响)六、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基本线索:1)三国时的蜀汉和孙吴促进民族融合的举措: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3)唐朝时开明的民族政策(唐蕃和亲):4)两宋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辽、金、西夏、宋之间的战与和):5)清朝前期巩固多民族政权(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卫与管辖,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七、中国古代的“清明之治”:1)西汉初文景之治:2)唐朝贞观之治:3)康乾盛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八、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1)秦末农民战争(前209——前206):2)明末农民战争(公元1629——1644年):九、中国传统史学:1)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史家辈出,史籍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