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中国地形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6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中国地形基本特征及对发展的影响2、识记中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3、认识中国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预习案一、中国的地形、地质特征1、地形,面积广大是中国的主要地形特征。
2、我国地势高低,大致呈级阶梯。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
海拔(米)主要地形类型第一级阶梯界线:第二级阶梯界线:第三级阶梯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二、中国的地形分布1、中国地形东西差异显著,西部地势较高,以和为主,东部地势较低,以和为主。
导致我国的农耕区主要集中于东部、、在大平原。
2、填注中国主要地形及80°E、100°E120°E、40°N、30°N经纬线预习检测:1.A.天山——阴山 B.昆仑山——秦岭C.大兴安岭——太行山 D.喜马拉雅山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回答2-3题 2.图示地形分布在( )A.黄土高原B.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3.图中地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4. 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B.秦岭—黄土高原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D.巫山—东北平原5. 下列地区与所在省份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徽——庐山B.江西——桂林山水C.山东——黄山D.四川——成都平原6、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 (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探究案考点一地形分布 (一)读中国山脉分布图, 并认读下图中山脉(二)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注意: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动沙漠。
吐鲁番盆地我国大陆最低-155米。
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初中地理中国地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掌握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3. 能够阅读和分析地形图,提高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2. 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
2. 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地势特点吗?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2. 讲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三、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主要地形区。
2. 让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观察中国地势的阶梯分布和主要地形区的高度差异。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势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吗?2. 引导学生讨论地势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如: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降水多;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降水少;大河从西向东流,促进了东西部的经济联系等。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绘制中国地势阶梯分布图,并标注主要地形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阅读地形图,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图表落实1.用序号在下图中填出以下地形名称:①天山山脉②阴山山脉③昆仑山山脉④秦岭⑤大兴安岭山脉⑥太行山山脉⑦巫山山脉⑧雪峰山山脉⑨长白山山脉⑩祁连山山脉○11云贵高原○15东南丘陵○16四川盆14长江中下游平原○13东北平原○12黄土高原○地2.将下图中代号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
(1)山脉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⑧____。
(2)高原⑨____,⑩____。
(3)盆地⑩____,○12____。
11____,○【知识准备】一、地形概况1.(1)地势特点:,呈三级阶梯状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2)地势意义:①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
②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河东流入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③有利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流速加快、水能资源集中便于开发(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方面:(1)多种地形类型,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山区面积大,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又可发展旅游业等。
不利方面:(1)平原少,耕地面积相对不足(2)山区面积广,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
一、中国地理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地形区。
理解中国地理环境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中国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时区、邻国等。
中国面积和人口:总面积、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等。
中国地形特征:山地、平原、高原、盆地、海岸线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的兴趣。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经纬度、时区、邻国等信息。
3) 讲解中国的面积和人口:通过PPT展示相关数据,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
4) 讲解中国的地形特征:通过PPT展示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绘制中国地形分布图,加深对地形特征的理解。
二、长江与黄河1. 教学目标:了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流域特点等。
掌握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教学内容: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地形、气候、水文等。
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与黄河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两大河流。
2)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地理位置:通过PPT展示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信息。
3)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流域特点:通过PPT展示地形、气候、水文等信息。
4) 讲解长江与黄河的主要支流、湖泊、水利工程:通过PPT展示相关内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5. 作业布置: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长江与黄河对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中国的气候类型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学案4 中国的主要地形区【课标解读】1.大致了解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进而判别各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
2.了解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在地图上落实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知识归纳发散思维1.主要山脉在图中写出主要山脉名称,(1)东西走向的有(2)东北-西南走向的有(3)西北-东南走向(4)南北走向的有(5)弧形山脉2.主要地形区西侧地形区东侧地形区名称特点名称特点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南侧地形区北侧地形区名称特点名称特点祁连山脉天山昆仑山脉1.说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经纬度位置。
2.我国三大平原在成因上有何相同点?它们对农业发展有哪些优势?3.中国的主要丘陵有哪些?并分析在丘陵地区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基础训练】单项选择题:1.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2~3题。
2.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区的简称排序一致的是()A、新、川、新、青B、新、新、川、青C、新、新、青、川D、新、川、新、藏3.我国四大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是()A.农业气候资源优越B.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C.金属矿产资源多样D.水能资源丰富4.有“聚宝盆”和“天府之国”美誉的地形区分别是()A.太湖平原、四川盆地B.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C.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D.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5.下列地形区与其特点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内蒙古平原——崎岖不平B.云贵高原——雪山连绵C.四川盆地——地形平坦D.东北平原——黑土广布6.有关黄土高原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古老的侵蚀高原B.风力沉积作用C.流水冲积作用D.地壳受挤压隆起抬升7.下图是沿东经87.5°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对该剖面经过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山南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优于北坡,因而林带分布上限高于北坡B.乙地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C.甲地南部由于地势较高,冬、夏季风不易到达105°110°40°35°EHD.丙山区盛产石油、黄金等矿区8.下列山脉与相临地形区组合正确的是()A.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准噶尔盆地B.黄土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C.内蒙古高原—祁连山—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巫山—东南丘陵【能力拓展】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自主学习】参考地图册第51页地形指地表具体形态;地势指地表的高低起伏总趋势。
一、地形概况二、我国主要地形 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③②⑤ ④⑺⑹ ⑼ ⑻ ⑾⑽①⒂⒁ ⒀⑿⒃A 、 东西走向(“三横”): ①是 、 ②是 ③是 、 ④是 ⑤是 B 、东北—西南走向(“三纵”):⑹是 、⑺ 是 、⑻是 、⑼是 ⑽是 、⑾是 ⑿是 C 、弧形走向:⒀是D 、西北—东南:⒁是 、 ⒂是E 、南北走向:⒃是 ⒄是 ⒅是 2.主要地形区(1)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四大高原A : B : C : D : 四大盆地E : F : G : H : 三大平原I : J : K : 三大丘陵L : M : N : (2)把符合下列地形区地貌特点的选项填在相应的地形区后面的横线上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
[1]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2]我国最大高原、[3]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4]地面平坦, 一望无垠 [5]黄土深厚,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7]盆内有 我国最大的沙漠、 [8]盆内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9]盆内牧场广大,畜牧业发达、 [10] 盆内有著名的“天府之国”、[11]被称为“聚宝盆”[12]被称为“紫色盆地”、 [13]是 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14]是我国最大的盆地、[15]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16]被称为 “水乡”“鱼米之乡”、[17]黑土广布,沃野千里、[18]又叫“黄淮海平原”。
ABC D EF G H I JK LM N三大平原的共同特征:都是河流冲积而形成的冲积平原;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基本上连成一片;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4)中国的四大高原(4)主要的丘陵:(6)总结:我国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地形地势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海拔越高,气温(气温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寒冷空气(如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
教案:中国地形年级:初中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通过对地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形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难点:1. 主要地形、地势的特点及主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分布。
2. 主要地形单元空间位置的形成和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地理》相关章节。
2. 中国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相关地图。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特点。
2. 学生分享对地形的基本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的地形特点,包括地势、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地形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地形单元。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分布和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地形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复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主要山脉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山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任务,要求学生读图和分析地形剖面图,找出地形特点。
2.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初中中国地形地势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能够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 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
- 掌握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形地势的可视化展示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认识,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我国的地势特征和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 山脉走向的概念和重要的山脉走向。
3. 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
教学难点:1. 地势阶梯的分界线及其地理位置。
2. 山脉走向的判断和命名。
教学准备:1. 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2.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形地势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我国的地势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地势阶梯的主要特征。
2. 讲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引导学生识别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
3. 讲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掌握地形区的划分和分布。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展示我国地形地势的三维可视化效果,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势阶梯和山脉走向。
2. 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势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回答有关地势阶梯和山脉走向的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中国地理中国地形学案----高二地理备课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记住并填出中国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难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一、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最东列是,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2、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 ;中间-列是-秦岭;最南列是。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3、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4、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
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5、南北走向,主要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6、山脉构成地形骨架(用简单示意图表示)
二、主要地形:
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
2、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4、三大丘陵
四、中国的地形地势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地形的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2、填写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及山脉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