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质点力学各知识点的能力成分及其支撑强度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943.50 KB
- 文档页数:6
大一物理质点运动学知识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的科学。
而作为物理学的基础,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性质,其中质点运动学是运动学的一部分,专门研究质点的运动规律。
下面将对大一物理中的质点运动学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坐标系和参考系在研究质点的运动时,我们通常需要建立适合描述问题的坐标系和参考系。
坐标系确定了质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并提供了刻画质点位置变化的数学工具。
参考系则是观察和测量质点运动的基准。
二、位移和位移矢量位移是质点运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变化的表示,通常用Δx表示。
位移矢量则是用来表示位移的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并用Δr表示。
三、速度和速度矢量速度是描述质点在单位时间内位移变化的物理量,通常用v表示。
速度矢量则是用来表示速度的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并用v 表示。
四、加速度和加速度矢量加速度是描述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物理量,通常用a表示。
加速度矢量则是用来表示加速度的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并用a表示。
五、匀速直线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质点以恒定的速度沿直线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具有确定的性质,它们之间存在简单的数量关系。
六、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保持恒定,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线性增加或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数量关系更加复杂,需要借助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七、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质点自由地垂直向下运动的过程。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是主要的作用力,忽略其他阻碍因素,质点的运动规律可以通过运动学方程进行描述。
八、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质点在斜向上抛的过程中,既有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又有受重力作用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在斜抛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具有分解成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分量。
以上介绍的是大一物理中质点运动学的基本知识点。
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解决与质点运动相关的问题。
质点动力学知识点总结1. 引言质点动力学是物理学中研究质点运动规律的分支,它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本文档旨在总结质点动力学的核心知识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动能、势能、功以及守恒定律等。
2. 牛顿运动定律2.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质点若未受外力,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2.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质点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质点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相互作用的质点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动量3.1 定义动量是质点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表示为\( \vec{p} = m\vec{v} \)。
3.2 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若没有外力作用,系统内所有质点的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4. 动能4.1 定义动能是质点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 K =\frac{1}{2}mv^2 \)。
4.2 动能定理合外力对质点所做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变化量。
5. 势能5.1 定义势能是质点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参考点的选择有关。
5.2 重力势能在重力场中,质点的重力势能计算公式为\( U = mgh \),其中\( h \)是质点相对于参考点的高度。
6. 功6.1 定义功是力在物体上作用时,由于物体的位移而对物体所做的工作,计算公式为\( W = \vec{F} \cdot \vec{d} \),其中\( \vec{F} \)是力,\( \vec{d} \)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6.2 功的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若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系统内所有质点的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7. 守恒定律7.1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机械能守恒。
7.2 角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若没有外力矩作用,系统内所有质点的角动量之和保持不变。
8. 结论质点动力学是理解和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的基础。
oxBr ∆ A rB ryAr ∆s ∆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主要内容一.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 1. 位矢、位移和路程由坐标原点到质点所在位置的矢量r 称为位矢 位矢r xi yj =+,大小 22r r x y ==+运动方程()r r t =运动方程的分量形式()()x x t y y t =⎧⎪⎨=⎪⎩位移是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t 时间内由起点指向终点的矢量B A r r r xi yj =-=∆+∆△,22r x y =∆+∆△路程是△t 时间内质点运动轨迹长度s ∆是标量。
明确r ∆、r ∆、s ∆的含义(∆≠∆≠∆r r s ) 2.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平均速度 x y r x y i j i j t t tu u uD D ==+=+D D rr r rr V V r瞬时速度(速度) t 0r drv limt dt∆→∆==∆(速度方向是曲线切线方向) j v i v j dt dy i dt dx dt r d v y x +=+==,2222yx v v dt dy dt dx dt r d v +=⎪⎭⎫ ⎝⎛+⎪⎭⎫ ⎝⎛== ds dr dt dt= 速度的大小称速率。
3.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平均加速度va t ∆=∆ 瞬时加速度(加速度) 220limt d d r a t dt dt υυ→∆===∆△ a 方向指向曲线凹向j dty d i dt x d j dt dv i dt dv dt v d a y x2222+=+== 2222222222⎪⎪⎭⎫ ⎝⎛+⎪⎪⎭⎫⎝⎛=⎪⎪⎭⎫ ⎝⎛+⎪⎭⎫ ⎝⎛=+=dt y d dt x d dtdv dt dv a a a y x y x二.抛体运动运动方程矢量式为 2012r v t gt =+分量式为 020cos ()1sin ()2αα==-⎧⎪⎨⎪⎩水平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分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x v t y v t gt 三.圆周运动(包括一般曲线运动) 1.线量:线位移s 、线速度dsv dt= 切向加速度t dva dt=(速率随时间变化率) 法向加速度2n v a R=(速度方向随时间变化率)。
质点动力学知识点总结基本概念:质点:具有质量但没有体积和形状的物体模型。
力:质点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恒力、变力和约束力。
运动方程:描述质点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基本方程。
动量: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等于质点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能: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另一个重要物理量,等于质点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势能:描述质点在外力场中的势能状态的物理量,势能的大小与质点所处位置有关。
角动量和角动量定理:与质点的旋转运动相关的物理量和定理。
基本理论:牛顿运动定律:描述了质点在作用力作用下运动的规律,即F=ma,其中F表示合外力,m表示质点的质量,a表示质点的加速度。
动量定理:通过动量的概念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表达式为Ft=mV-mv。
动能定理:引入动能的概念,建立了力学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即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的动能的改变量,表达式为W=1/2mV^2-1/2mv^2。
分析方法:矢量方法:利用矢量运算符对问题进行矢量分析。
微分方程方法:将运动方程化为微分方程,然后求解微分方程获得运动规律。
能量方法:利用能量守恒定律等能量原理分析运动问题。
实际应用:军事方面:应用在导弹、卫星、航天器和飞机等领域,研究其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从而提高军事制式的效率和效果。
经济方面:应用在金融市场和交通运输领域,分析市场变化和流动性,以及货运运输的效益和优化策略。
社会方面:研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人口迁移以及城市规律,以提高城市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质点动力学涉及到质点的运动规律、动量、动能、势能等基本物理量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质点动力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质点动力学知识点总结质点动力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质点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在质点动力学中,我们通常假设质点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它的位置和速度,这样我们就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描述质点的运动。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质点动力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质点的运动方程、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和能量等。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质点的运动可以用位置矢量 r(t) 来描述,它随时间 t 的变化可以用速度矢量 v(t) 来表示。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质点的运动方程可以写成:m*a = F,其中 m 是质点的质量,a 是质点的加速度,F 是作用在质点上的力。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我们可以利用力学原理得到质点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质点动力学的基础,它包括三条定律:1.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外力平衡。
这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基本的一条定律,也是质点动力学的基础。
2. 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这条定律描述了质点在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是质点动力学的重要定律之一。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这条定律描述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质点动力学中不可或缺的定律之一。
三、动量动量是质点运动的另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定义为质点的质量 m 乘以它的速度 v,即 p=m*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dp/dt,我们可以推导出动量的变化率与外力的关系,从而得到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是质点动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它描述了在没有外力作用下,质点的动量将保持不变。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很方便地利用动量守恒来解决问题。
四、能量能量是质点动力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定义为质点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动能是质点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量,它和质点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质点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它和质点的位置和作用力有关。
大一物理笔记力学知识点大一物理笔记-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原因。
在大一的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内容。
下面将介绍大一物理笔记中的力学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1. 质点与力质点是物理学中用来简化物体研究的概念,其具有质量和位置两个属性。
力是质点运动状态的原因,描述了物体受到的作用。
力的分类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接触力包括摩擦力、支持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2.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力学研究的基础内容,通过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可以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使用受力分析可以得到牛顿第一定律的推论: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的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已在受力分析中介绍过。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运动状态如何随力的改变而改变,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的本质,即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存在着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其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质量以及受力对象之间的接触性质等有关。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未发生相对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发生相对滑动时所受的摩擦力。
5. 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随力的改变而改变,主要关注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运动参数的变化。
通过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与物体运动有关的问题。
6. 弹性力弹性力是一种恢复力,即物体沿变形方向恢复原状的力。
常见的弹性力包括弹簧的弹力和物体的重力等。
弹性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通常可以使用胡克定律来描述。
7. 动量与动量守恒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
大一物理上册力学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承载着对世界万物运动规律的解析和研究。
大一物理上册力学部分是物理学的一大基础,它涉及到力、质点、运动学、动力学等重要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对大一物理上册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质点运动学知识点质点运动学是研究质点的运动规律的学科分支。
在学习质点运动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公式。
1. 位移位移是质点在运动过程中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直线距离。
它的大小等于质点终止位置减去初始位置的距离,并由位移矢量表示。
2. 速度速度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它有两个重要的概念: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时刻 t 的位移的导数。
平均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间段内,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加速度是质点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快慢,它有两个重要的概念:瞬时加速度和平均加速度。
瞬时加速度是时刻 t 的速度的导数。
平均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间隔的比值。
4. 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物理学家牛顿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式:v = v₀ + at,s = v₀t + 1/2at²,v² = v₀² + 2as。
其中 v₀表示初始速度,v 表示末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s 表示质点的位移。
二、质点动力学知识点动力学是研究质点运动状态和其引起的物理变化的学科。
在学习质点动力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和原理。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表明在恒力作用下质点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与质点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 F = ma,其中 F 表示合力,m 表示质量,a 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质点系统动力学知识点总结质点系统动力学(Particle System Dynamics)是研究多个质点之间相互作用和受力导致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它在物理学、机械工程、天体物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质点系统动力学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质点系统的质心质点系统是由多个质点组成的结构系统。
其中,质心是质点系统的一个重要概念。
质心是指质点系统中所有质点的质量加权平均位置,用于描述整个系统的运动状态。
质心的位置可以通过质点的质量和位置来计算。
二、牛顿第二定律质点系统动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质点系统中的每个质点。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质点所受的合力与质点的加速度成正比,且方向相同。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质点的质量,a表示质点的加速度。
三、质点系统的相互作用力质点系统中的质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相互作用力有万有引力、电磁力、弹簧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力决定了质点系统的整体运动规律。
四、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受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质点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是质点的质量乘以其速度,用于描述质点运动的惯性特性。
五、动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碰撞和外力作用的封闭系统中,质点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动能是质点的质量乘以其速度的平方的一半,用于描述质点的运动能量。
六、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在质点系统中,碰撞可以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指碰撞后,质点的总动能保持不变;非弹性碰撞指碰撞后,质点的总动能发生改变。
了解碰撞类型对于研究质点系统的运动轨迹非常重要。
七、两质点系统的行星运动行星运动是质点系统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根据引力定律,行星对太阳有万有引力作用,同时太阳对行星也有引力的反作用。
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可以研究行星围绕太阳的椭圆轨道运动。
八、多质点系统的卫星运动多质点系统的卫星运动也是质点系统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卫星绕地球(或其他星球)运动时,既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也受到其他因素(如轨道形状、轨道倾角等)的影响。
大学物理质点力学各知识点的能力成分及其支撑强度分析
作者:陈伟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16期
摘要:文章尽力挖掘大学物理质点力学部分各知识点的能力成分,详细分析了实现这些能力应采用的授课方法。
在此基礎之上,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和创新能力的内涵为标准,列出其支撑矩阵。
关键词:质点力学;创新能力;工程教育认证;能力成分;支撑强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6-0098-03
一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决定了它所能增长的身体机能,而食物的烹调方式又决定了这些营养成分能否被人体吸收从而实现相应身体机能的增长。
类似地,一门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支撑强度决定于它的能力成分,即它的各知识点包含的潜在的能培养学生某种能力的种类。
这些能力成分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明显的,有的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
不同的教师讲解同一知识点时,他传授给学生的能力成分可能不一样。
因此,我们的目的之一是尽力挖掘各知识点的能力成分。
这些能力成分能否被学生接受从而转化为他们的实际能力决定于两个因
素。
首先,我们讲解知识点时,是否将这些能力成分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各知识点支撑强度的最大化。
其次,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将这种能力成分传授给学生以实现支撑强度的最优化。
例如,讲授“质点”时,如果只给学生讲概念,学生只能学到“质点”这一基础知识。
实际上,这一知识点还蕴含一种思维方法,即分析问题时,我们可以先忽略次要因素,考虑主要因素,这是另外一种能力。
如果我们讲这个知识点时,将这两种能力都讲授给学生,“质点”知识点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支撑强度就最大化了。
同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讲授这两种能力,可以只是几句抽象的描述,也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讲解。
显然,后一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对能力培养的支撑强度也就进一步优化。
我们尽力挖掘大学物理质点力学部分的各知识点的能力成分,并详细分析了这些能力成分最容易被学生吸收的讲授方式。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1](以下简称“毕业要求”)以及创新能力[2]的内涵为标准,列出了各知识点对它们的支撑矩阵。
为了方便,我们对创新能力的各要素及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做了简写,见附录。
一、质点运动学的能力成分
质点运动学的知识点很多,每一个知识点所包含的能力成分不尽相同。
1.在质点运动描述中,知识点“质点”包含的能力成分有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及质点知识。
2.参考系包含的能力成分有研究物体运动时先确立标准和参考系的量化。
3.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及加速度的能力成分则包含物体运动状态相关知识、由浅入深多层次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用分量式研究矢量的方法。
4.加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的能力成分有类抛体运动的知识和分量式。
5.圆周运动的能力成分有圆周运动的知识和坐标系的选取。
6.相对运动的能力成分有相对运动知识及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思考。
这些知识点的能力成分及其讲授方法总结如表1。
由各知识点的能力成分,我们得到质点运动学对毕业要求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矩阵如表2。
根据课程对各项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支撑强度表示课程对该毕业要求与创新能力培养达成的贡献度之大小,以下同。
二、牛顿定律的能力成分
牛顿定律的各知识点的能力成分如下:
1.牛顿第一定律:力与运动之间的定性关系;物理学史;物体的惯性及人的惯性思维。
牛顿第二定律:力与运动之间的定量关系;分量式。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矛盾的两方面。
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量纲知识;判别一个等式的正确。
3.几种常见的力:各种力的性质;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4.惯性参考系及力学相对性原理:惯性参考系的知识。
5.牛顿定律的应用:牛顿定律的应用;分析问题步骤。
这些知识点的能力成分及其讲授方法总结如表3。
根据上述能力成分分析,牛顿定律对毕业要求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矩阵如表4。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能力成分
1.质点和质点系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冲量对动量的影响;分量式处理;力的效果时间积累。
2.动能定理、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功对动能的影响;力的效果空间积累。
3.保守力、非保守力及势能:基础知识;不同的力做功具有相同的特点。
这些知识点的能力成分及其讲授方法总结如表5。
根据上述能力成分分析,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对毕业要求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矩阵如表6。
为了进一步使大学物理对毕业要求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强度最大化和最优化,我们还在质点力学结束时要求学生写一篇质点力学在所学专业中的应用的课程论文。
同时,在期末考试要求做一个创新报告:大学物理+…,报告成绩直接计入考试成绩。
它们对毕业要求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撑矩阵如表7。
参考文献:
[1]乐清华.构建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解读[R].暨南大学专业认证报告,2017,10.
[2]翟雪松,束永红.创新能力的内涵、测量与培养——访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前主席布拉德·霍坎森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05):4-10.
附录1:(见表8)
附录2: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学生的毕业要求:
GR1: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GR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必备的研究方法,了解本專业及相关领域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GR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能够发现、辨析、质疑、评价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问题,表达个人见解;
GR4: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够对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
GR5: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GR6: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GR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GR8: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
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GR9: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Analysis of the Ability Components and Supporting Strength of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Particle Mechanics in University Physics
CHEN Wei
(Department of Physics,College of Science & Engineering,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1063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ries to excavate the ability components of each knowledge point of particle mechanics in University Physics,and analyses in detail the teaching methods that should be adopted for these abilities.On this basis,the supporting matrix is listed according to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of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and the connot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particle mechanics;innovation ability;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ability components;support strength
收稿日期:2019-06-25
基金项目:广东省质量工程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创新思维培养的大学物理课程改革与实践”(55610306);暨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大学物理”课程中港澳台侨学生学与教耦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55611301)
作者简介:陈伟(1968-),男,四川平昌人,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物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核天体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