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动向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31.98 KB
- 文档页数:5
韩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韩国基础教育有以下几个问题:
1. 竞争过于激烈。
韩国社会非常重视教育,因此教育竞争非常激烈。
这导致学生和家长过度焦虑和压力,以至于他们可以忍受所有形式的压力来取得好的成绩。
2. 缺乏个性化教育。
教育系统过于重视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使得学生对教育失去了兴趣,不能在实践中体验知识。
3. 学生的健康问题。
过度的学业压力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问题,例如饮食失调、疲劳、抑郁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韩国应该不仅仅注重学术成绩,更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实践教育和文化活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以及个性化指导等方法来实现。
2. 减轻学业负担。
政府应该积极参与解决教育问题,制定更严
格的场地使用和家庭作业时间限制,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
3. 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水平。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工资,以吸引更多更好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系统应该为优秀的教师提供更
多的发展和晋升机会。
总之,改善韩国基础教育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和政府的努力,全面关注教育发展和学生的个性成长。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作者:崔英玉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12期● 韩国制定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的背景1.国际背景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演变为一次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全球正加速向信息社会演进。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无所不在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带来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全面转变和提升。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指标,并列入世界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之中,还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2.国内背景20世纪80年代,随着韩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
为此,韩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来提升产业结构。
另外,韩国政府还确立了未来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
由于当时的韩国政府把信息技术看做是可以替代劳动力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所以信息技术迅速扩散到韩国传统产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韩国中小学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教育环境变得非常恶劣。
班级规模和师生比,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显著。
基于上述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韩国政府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实施了计算机教育。
●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以及特点韩国政府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1.准备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1)战略规划1970年7月,文教部(指教育部)制定了“计算机教育计划”。
1971年8月,文教部第286号令文件明确指出,在商业高中开设计算机必修课,还增设了COBOL、程序设计等四门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
1971年12月,首尔德寿商业高中购买了KIST计算机终端设备,该设备被记录为韩国中小学最早引进的计算机。
1974年12月,文教部对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从此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开始进入普通高中。
朝鲜半岛的教育信息化如何实现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
对于朝鲜半岛而言,实现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那么,朝鲜半岛应如何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呢?要实现朝鲜半岛的教育信息化,首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通信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石,确保学校、家庭和社区都能够接入高速稳定的网络至关重要。
这包括铺设宽带网络,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速度,以及建设无线网络热点。
同时,为学校配备充足的计算机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投影仪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在硬件设施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优质的教育软件和资源同样不可或缺。
开发适合朝鲜半岛教育体系和学生需求的教育软件,涵盖课程教材、教学辅导、在线测试等方面。
建立丰富的教育资源库,包括教学视频、电子图书、虚拟实验室等,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便捷地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这些资源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推动者,因此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至关重要。
为教师提供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教学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
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如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和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信息化项目的评估和监督,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推动教育信息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
在学校课程中设置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检索与分析能力、网络安全意识等。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稿日期:2005-06-13 作者简介:朴成日(1970-),男(朝鲜族),黑龙江宁安人,延边大学师范学院讲师,韩国教员大学校教育工学专业在读博士。
¹分会是职能部门,组织和管理各分会的工作。
各分会为:行政信息化、地方自制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科技信息化、金融信息化、国防信息化、公安信息化、产业信息化、信息保护、环境信息化、保健福祉信息化、文化信息化、产业人力信息化、社会间接资本信息化、刑事司法信息化,共18个部门。
第23卷第2期2006年4月东 疆 学 刊Dong jiang Journal Vo l.23N o.2A pr.,2006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动向分析朴成日(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摘 要:韩国在发展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表现为:健全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组织制度和政策方针;奠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完善网络化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加强教育资料资源库建设;提高教师ICT 素养和ICT 应用教学能力等。
这些经验和改革动向值得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借鉴和引用。
关键词:韩国;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ICT中图分类号:G632.0(3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06)02-0076-05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先进的ICT(Infor matio n&Com municationTechnolo gy),并逐渐实现教育与ICT 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倾向。
发达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一般分为四个领域,分别为:基础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及学术研究信息化;终身及职业教育信息化;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
其中,由于基础教育在教育体系以及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各国政府也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倾注格外的关心和努力。
相对来说,韩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成效显著,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韩国推动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变革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韩国近年来开始规划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未来社会。
就基础教育领域而言,韩国未来基础教育的整体建设方案已逐渐清晰,形成了以未来课程、未来教师、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安全网为抓手的变革布局。
适应新技术新需求的未来课程课程是教育的基础。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韩国积极主动布局课程领域的变革。
研制新版国家课程。
自1954年实施国家课程之后,为了适应教育领域的内部需求与外部变化,韩国政府每5至10年都会修订一次国家课程方案。
当前正在实施的是2023年版国家课程。
2023年,韩国政府开始计划开发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新版国家课程。
新版国家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包容性和创造力的未来社会领导者,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教育和国际教育、数字化时代的数字知识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以及面向碳中和社会的生态转型教育等。
新版国家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不仅吸纳了专家的意见,还凝聚了社会公众的共识,加深了社会公众对未来教育的理解。
新版国家课程草案已于2023年8月推出,2024年将率先在小学阶段实施,2025年将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实施。
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韩国政府在2023年就宣布推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2023年又制定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内容标准》。
该标准建议,中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需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解人工智能”,如人工智能与社会、人工智能与人等;二是“人工智能的原理与应用”,如数据、认知、分类、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三是“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如人工智能社会可能存在的伦理问题等。
具体而言,小学阶段开设名为“人工智能教育”的专门课程,主要通过游戏和教育工具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的功能和原理,并探索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案例。
而在初中阶段,“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的目标是理解数据作为人工智能发展驱动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