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地基压缩层厚度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6.87 KB
- 文档页数:3
大型储罐的基础设计研究广义上,“储罐”泛指用于存储气态、液态物质的钢制密封容器,在我国现代化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包括石油、化工、消防、冶金等产业,其中大型储罐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降低成本,它是很多工业企业的必要性设备之一。
理论上最有效率且安全度高的石油供应方式为长输管道,但它只解决了运输问题,无法发挥石油供应“集散地”的效应。
大型储罐应用中不仅强调个体容量规模,对于群组效应的要求也十分明显,一定规格、一定数量的储罐可以提高石油供应的规划性、战略性,实现与市场之间的灵活统筹。
1 大型储罐基础设计概述从我国石油产业自主建设开始,社会每年都会新增大量的储罐设备,特别是大型储罐的数量越来越多,由此形成了相对庞大的建设成本。
结合现状分析,我國石油储罐基础建设在整个储罐工程造价中占据70%左右的成本,其中80%~90%又消耗在材料、制造、人工等方面,留给地基基础设计、建设和维护的资金十分有限,而这也严重影响着油罐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效率性。
概括地说,一个大型储罐基础设计内容包括了罐体选型、地质勘探、地形分析、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计算、地基变形幅度计算等方面。
应该说,任何一种可能影响大型储罐运行安全的要素都应该考虑到设计内容中;结合国内外出现的大型储罐基础安全问题,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储罐基础部分沉降、变形、歪斜等造成储罐的不稳定性,从而引起储罐发生倒塌或扭曲,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大型储罐中所容纳的石化产品具有污染属性,一旦泄露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设计作为第一步,应该充分地了解储罐地基变形的机理,根据存在的安全隐患展开相应的处理方法,如在恰当的位置加固桩基础,整体上对于地基处理的要求是密实、稳定、牢固。
同时,现实中储罐体积越大它在单位容积上消耗的钢材也就越少,而“相对之下”的储罐所占的基础空间也就越小,例如,15万m3和20万m3的储罐占地面积相差不超过200m2,但在对地基的影响上却存在很大差异;根据物理学原理可知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所以在要求上地基压缩层的深度一般为储罐直径的一倍,举例说明,10万m3左右的储罐(浮顶罐)直径在80m左右,那么在地基压缩层上也应该保持在80m左右,当然可以根据地质优势稍微缩小,但承载力的要求并没有变化。
油罐场地地基处理技术研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石油储罐场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和不恰当的管理,一些油罐场地的地基出现了严重的沉降和不稳定问题,给环境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因此,对于油罐场地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油罐场地地基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由于石油储罐的巨大重量和长期挤压作用,地基会发生沉降现象。
特别是在软弱地基上建设的油罐,往往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
另一方面,地下水位的变化也是导致地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土壤的承载能力会大大降低,从而引发地基沉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基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是夯实法。
通过在地基上进行人工夯实,可以使得地基更加坚实稳定。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是灌注桩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地基中灌注钢筋混凝土,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
这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解决地基沉降和不稳定问题,提高油罐场地的安全性。
除了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
例如,地基加固材料的应用。
这些材料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可以在地基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层,从而降低地基沉降的风险。
此外,基于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的地基监测也是一项创新的技术。
通过无人机对油罐场地进行航拍,并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基的数据,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地基的状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当然,在进行油罐场地地基处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由于油罐场地存在地下污染的风险,因此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
例如,在夯实法和灌注桩法中,使用环保材料和环保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地基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需要妥善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总之,油罐场地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油罐场地的地基沉降和不稳定问题,提高场地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环墙式油罐基础及充水预压地基摘要:随着我国进口石油的增加,需在沿海地区建设大批储罐;许多储罐不得不建在软土地基上;这些软土地基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不经处理,不能满足储罐对基础承载力及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要求。
在工程中,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采取了各种措施。
文章介绍了环墙式油罐基础及充水预压地基在储罐项目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钢储罐基础;环墙式基础;充水预压地基处理1 概况当地基土不能满足承载力设计值要求,但计算沉降差不超过表1时,可采用环墙式罐基础。
注:1. Dt为储罐底圈内直径,m;2. △S为罐周边相邻测点的沉降差,mm;3. 1为罐周边相邻测点的间距,mm。
2 环墙计算2.1 环墙宽度当罐壁位于环墙顶面时,环墙式罐基础等截面环墙的宽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b:环墙宽度,m;g:罐壁底端传给环墙顶端的线分布荷载标准值(当有保温层时;尚应包括保温层的荷载标准值,kN/m;γL:罐内使用阶段储存介质的重度,kN/m3;hL:环墙顶面至罐内最高储液面(介质)高度,m;γc:环墙的重度,kN/m3;γm:环墙内各层的平均重度,kN/m3;h:环墙高度,m。
假定:不含保温β=0.5,γL=9.5 kN/m3,γc=25 kN/m3,γm=18 kN/m3,h=2 m,则:2.2 环墙上作用效应环墙作用效应,应根据地基是一般地基还是软土地基进行计算。
环墙可仅进行环向力计算。
当罐壁位于环墙顶面时,环墙单位高环向力设计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Ft:环墙单位高环向力设计值,kN/m;γQW、γQm:分别为水的重度,环墙内各层土自重分项系数,γQW可取1.1,γQW可取1.0;γw、γm:分别为水的重度,环墙内各层土的平均重度(kN/m3),γW可取9.80,γm可取18.00;hw:环墙顶面至罐内最高储水面高度,m;K:环墙侧压力系数,一般地基可取0.33;一般地基K=0.33;软土地基可取K=0.50;取γQW=1.1,γQW=1.0;γW=9.80,γm=18.00;一般地基K =0.33;软土地基K=0.50;则:一般地基时:Ft1=0.33(10.78 hW+36)R软土地基时:Ft2=0.50(10.78 hW+36)R2.3 环墙截面配筋环墙单位高环向钢筋的截面面积可按下式计:式中:As:环墙单位高环向钢筋的截面面积,mm2;γo:重要性系数,取1.0;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N/mm2;常用油罐环墙宽度、作用效应、截面配筋见表2、表3、表4。
某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研究原油储罐是石油工业中非常重要的设施,用于储存原油并保证储存的原油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基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原油储罐地基可能会发生变形或破坏,这对原油储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对于原油储罐的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某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一套完善的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原油储罐的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原油储罐地基问题分析1. 地基沉降问题地基沉降是原油储罐地基常见的问题之一。
地基沉降可能是由于地基土质松软、地下水位变化或工程施工不良等因素导致的。
地基沉降会导致原油储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进而造成地基沉降不稳定性,甚至引发地基结构破坏。
1. 地基加固方案地基加固是解决原油储罐地基沉降和地基变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在地基下方注入硬化剂,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发生。
还可以采用地基灌浆的方式,使地基土壤得到加固,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地基监测是确保原油储罐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地基监测点,监测地基沉降和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地基问题并进行处理。
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地基监测技术,对地基进行实时监测,提高地基安全管理水平。
三、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实施根据对原油储罐地基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确定了地基加固、地基排水和地基监测的综合处理设计方案。
这一方案旨在提高原油储罐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地基沉降和变形的发生,确保原油储罐地基的长期稳定运行。
我们将在原油储罐地基进行地基加固和地基排水工程,并设置地基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
地基加固工程将采用注浆和硬化剂注入的方式,提高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
地基排水工程将采用排水管道和泵站的设置,及时排除地基土壤中的积水。
地基监测工程将采用现代化的地基监测技术,对地基沉降和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3. 地基处理设计方案效果评估我们将对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罐区筏板基础厚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罐区筏板基础厚度的引言和概括性描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概述:罐区筏板基础厚度是设计和构建罐区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为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罐区筏板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液化气储存、液体储罐等领域。
它具有承载性好、稳定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分散罐体的荷载,保证罐区的安全运行。
在罐区筏板基础的设计过程中,厚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
合理的基础厚度决定着罐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着罐体在运行过程中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过厚或过薄的基础厚度都可能导致基础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过度消耗材料资源,使基础工程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为了确保罐区筏板基础厚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需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从土壤特性、罐体荷载、变形控制和可靠性等角度综合考虑,确定合适的基础厚度设计方案,以实现罐区基础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罐区筏板基础厚度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罐区筏板基础的定义和作用,进一步了解其在罐区工程中的重要性。
随后,我们将分析影响罐区筏板基础厚度的因素,包括土壤特性、罐体荷载等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基础厚度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总结并归纳罐区筏板基础厚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常用的基础厚度确定方法,以供读者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罐区筏板基础厚度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能够准确合理地确定罐区筏板基础的最佳厚度,以确保罐区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有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首先,引言部分将概述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在“1.1 概述”部分,将对罐区筏板基础厚度进行简要介绍,强调其在罐区设计中的重要性。
此外,还可以提及罐区筏板基础在工程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和研究的现状。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罐区筏板基础的定义与作用以及影响其厚度的因素。
在“2.1 罐区筏板基础的定义与作用”部分,将详细阐述罐区筏板基础的概念和作用,包括对罐区土质的承载、分散和稳定作用等。
大庆油田长垣内部厚层挖潜改造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大庆油田作为我国最大的重点油田之一,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油田油气资源的挖掘与研究。
然而,由于油田地质结构复杂,存在厚层储层的情况,传统的开采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油气需求。
因此,开展大庆油田长垣内部厚层的挖潜改造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长垣内部厚层的挖潜改造技术,旨在提高大庆油田的油气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具体来说,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探究长垣内部厚层的地质结构特征,总结油气运移规律,为后续的挖潜改造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2、研究长垣内部厚层开采中的常见问题、难点和瓶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寻找技术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3、提出长垣内部厚层挖潜改造技术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案,通过理论仿真和现场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4、提高大庆油田长垣内部厚层的油气开采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长垣内部厚层的地质结构特征及油气运移规律的分析和总结;2、长垣内部厚层的常见问题、瓶颈和难点的探究和分析;3、长垣内部厚层挖潜改造技术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案的设计和提出;4、理论仿真和现场实验的开展和结果分析。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分析、地质勘探技术、数值模拟和现场实验等方法。
其中,文献资料分析主要用于了解长垣内部厚层的地质结构和油气运移规律;地质勘探技术主要用于了解油田的地质结构和储量分布情况;数值模拟主要用于预测挖潜改造技术的效果和优化方案;现场实验主要用于验证理论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和创新点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和创新点主要包括:1、提出长垣内部厚层挖潜改造技术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案,为油田的高效开采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2、发现和解决长垣内部厚层挖潜改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难点,为油田的优化运营提供技术参考和决策支持;3、制定长垣内部厚层油气开采的优化策略和实际操作方法,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供实用手段和思路。
某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某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通过对地基处理现状的分析,设计了一套适合该原油储罐的地基处理方案。
在地基处理方案比较中,对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最终选择了最适合的方案。
在地基处理材料选择方面,考虑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因素,选择了适合的地基处理材料。
通过地基处理效果评估,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评价了设计方案的优劣,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某原油储罐地基处理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案,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方案比较、材料选择、效果评估、成果总结、优劣评价、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油储罐是石油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地基处理对储罐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石油需求的不断增长,原油储罐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的研究和改进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外关于原油储罐地基处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基处理方法和材料选择上,但对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对地基处理方案的影响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白。
本研究旨在针对某地区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在该地区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原油储罐的安全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基处理现状的分析和设计方案的比较,本研究将探讨不同地基处理方案的优劣及适用性,并评估不同地基处理材料在该地区的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改善原油储罐地基处理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某原油储罐地基处理设计方案,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通过对地基处理现状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设计方案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研究意义在于提高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原油储罐的安全运行,减轻地基承载压力,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9-01-03T11:22:27.2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李炎[导读] 摘要:鉴于在油藏工程领域中,针对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作用并未给出明确说明,文中就以这一点问题展开论述,从单相不可压缩流体和单相弱可压缩渗流两个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油藏渗流原理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胜利油田牛庄石油开发有限公司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鉴于在油藏工程领域中,针对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作用并未给出明确说明,文中就以这一点问题展开论述,从单相不可压缩流体和单相弱可压缩渗流两个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油藏渗流原理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在理论和数值模拟的共同作用下,我们分析得出,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开发效果具有直接影响,油层的厚度越大,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也就越显著。
研究得出,产生上述影响的主要因素为油层有效厚度会给油藏的流体重力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最终的油藏开发效果。
关键词:油层厚度;有效油层;油藏开发引言在油藏领域认为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开发效果具有一定影响,这类结论是在实际开发活动中总结得出的,在理论上还缺乏一定依据。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将单相不可压缩流体和单相弱可压缩流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油藏的渗流原理和数值模拟软件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
1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开发相关理论分析 1.1单相不可压缩液体渗流1.1.1线性渗流油藏流体流动状态为线性渗流时,同样选用处于油藏供给边缘压力不变的地层中心位置的一口采油井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达西定律对采油井的产能进行分析。
由达西定律可以得出,线性渗流油藏的开发效果会受到下面几点因素的影响:空气渗透率、油相渗透率、生产时间、体积系数、生产压差、原油粘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油井泄油边缘半径、井眼半径等油藏地质参数。
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王康祺摘要:油层有效厚度是油藏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的开发效果造成了影响,因此进一步分析油层厚度与油藏开发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开发油藏,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油层开采过程中流体重力情况的研究,进一步为我国油藏开发提供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油层有效厚度;油藏开发;影响;引言油层有效厚度对油库开采的影响,在石油储量方面产生了一些实际发展活动产生的后果,理论上是不够的。
3 .由于上述问题,我们采用抑制液和非压缩、单相和单列流体形式的储油层数值模拟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1油层有效厚度对油藏开发的理论研究1.1.单相不可压缩液体渗流当油箱的液体流动状态为低速非线性泄漏状态时,基于油层的供应端进行对油井的中心采油方式,经过对低速渗透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采油效率更高的采油工作,可以发现在低速非线性泄漏的状态下,油箱的发展效果与以下因素有关:透气度,油相渗透率,工作时间,体积因数,生产压力差,压力梯度,绿色油的粘度,孔隙度,油饱和度和油层地质参数。
在实际开展油层有效厚度的油藏开发工作时,油井中的地层压力、体积因素、孔隙率、透气度以及油层的饱和度等参数都是常见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影响到对油层有效厚度油藏的开发效果,而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油层的开发与开采的效率及油层自身渗透率密切相关,油层的体积系数与油层的原油粘度相关联,因此油层中的非线性状态与油藏的低速状态一致,油层的有效厚度不会影响开发效果。
当油层流体的流动状态是线性泄漏源时,还选择地层中心的油井,并在油层的供给边缘施加恒定压力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在油井开采过程中的性能采用达西定律进行研究,依照定律内容可以得出,渗透率的线性表基于渗透率、透气度以及压力差、原油粘度、孔隙度以及饱和度等油层参数对于油层的实际开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油井排水边半径,井眼半径等分析特定油层开发的影响,可以观察到,除了通常的参数外,例如透气性,初始地层压力下的体积因数,有效孔隙度,油饱和度,油井排油边半径,井半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