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7.33 KB
- 文档页数:4
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铁调素25及25羟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王文秋;马玉环;袁艳华;吴伟;齐丽;白华;田晓【摘要】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白蛋白、铁调素25及25羟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7名腹膜透析患者,应用血流介导扩张反应(FMD)检测腹膜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和铁调素25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根据患者FMD均值将其分为两组,低FMD组(FMD <7.37%)和高FMD组(FMD≥7.37%).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白蛋白、铁调素25及25羟维生素D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结果低FMD组血清铁调素25水平高于高FMD组[(44.18 ±2.16)vs(32.85±2.6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FMD组血清25羟维生素D及FMD 值低于高FMD组[(25.27±7.73) vs(29.80±10.85) mmol/L;(6.16 ±2.07)vs(8.29±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铁调素25水平与FMD呈负相关(P<0.05);血清白蛋白、25羟维生素D水平与FMD呈正相关(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收缩压及铁调素25,血清白蛋白和25羟维生素D是FMD值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铁调素25升高,白蛋白和25羟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动脉僵硬度有关,可能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期刊名称】《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年(卷),期】2018(025)009【总页数】4页(P1293-1296)【关键词】腹膜透析;白蛋白;铁调素25;25羟维生素D;动脉僵硬度【作者】王文秋;马玉环;袁艳华;吴伟;齐丽;白华;田晓【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矿业集团总医院,辽宁阜新123000;辽宁省阜新市矿业集团总医院,辽宁阜新123000;阜新市阜新县第一人民医院,辽宁阜新123000;阜新市阜新县蒙医药研究所,辽宁阜新123000;阜新市中心医院,辽宁阜新123000;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动脉僵硬度是指动脉壁的硬度,是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早期改变的指标,其能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事件。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尿毒症腹膜透析是一种常见的透析治疗方式,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晚期患者。
在腹膜透析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生化指标会发生变化,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水平。
这些变化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可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
研究表明,尿毒症患者的hs-CRP水平往往较高,这与其慢性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而腹膜透析过程中,由于腹膜腔内的炎症反应和透析膜的刺激作用,患者的hs-CRP水平可能会进一步升高。
监测患者血清中hs-CRP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炎症控制策略的制定。
白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机体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
尿毒症患者往往伴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和白蛋白丢失综合征,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
而腹膜透析患者由于蛋白质丢失和营养不良的影响,白蛋白水平可能会继续下降。
低白蛋白血症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还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在腹膜透析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血清中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风险,指导临床营养支持和干预措施的制定。
β2微球蛋白(β2-MG)是一种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其水平升高可反映肾小管损伤和残余肾功能下降。
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和残余肾功能减退,β2-MG水平往往升高。
在腹膜透析过程中,由于透析膜对小分子物质的通透性,患者的β2-MG水平可能会进一步升高。
而β2-MG的水平升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预后,还与骨矿物质代谢失衡和骨病变的发生有关。
监测患者血清中β2-MG的变化,有助于及时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骨代谢状态,指导临床肾性骨病和矿物质代谢的干预措施的制定。
腹膜透析患者低⽩蛋⽩⾎症的原因及不良影响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低⽩蛋⽩⾎症的原因及不良影响的分析郑伟平【摘要】【摘要】⽬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低⽩蛋⽩⾎症的原因及不良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
⽅法95例腹膜透析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低⽩蛋⽩⾎症将其分为⾎清⽩蛋⽩正常组(42例)和低⽩蛋⽩⾎症组(53例)。
观察两组患者每⽇蛋⽩质摄⼊量、腹膜透析液蛋⽩丢失、尿蛋⽩丢失、总肌酐清除率、总KT/V等五项指标,并⽐较⼼⼒衰竭、腹膜炎、肺部感染、⽔肿等并发症发⽣情况。
结果⾎清⽩蛋⽩正常组患者每⽇蛋⽩质摄⼊量为(29.53±5.22)g/(kg·d),⾼于低⽩蛋⽩⾎症组的(25.75±5.43)g/(kg·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蛋⽩正常组患者尿蛋⽩丢失低于低⽩蛋⽩⾎症组(P<0.05)。
⾎清⽩蛋⽩正常组患者并发症发⽣率为23.81%,低于低⾎⽩蛋⽩⾎症组患者的4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出现低⽩蛋⽩⾎症的因素主要为每⽇蛋⽩质摄⼊量、尿蛋⽩丢失等。
相⽐于⾎清⽩蛋⽩正常的腹膜透析患者,低⽩蛋⽩⾎症腹膜透析患者发⽣并发症(⼼⼒衰竭、腹膜炎、肺部感染、⽔肿)的发⽣率会明显升⾼,应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年(卷),期】2016(010)017【总页数】3【关键词】【关键词】腹膜透析;低⽩蛋⽩⾎症;原因;不良影响随着饮⾷习惯以及⽣活习惯的改变,肾病的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前,临床治疗肾病主要对患者实施腹膜透析,但有研究显⽰,腹膜透析易使患者出现其他的并发症:如营养不良、低⽩蛋⽩⾎症等。
⾎清⽩蛋⽩是反映腹膜透析患者内。
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全球每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病人数以10%的比例上升,而本病患者受到肾源限制,透析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两种。
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认为,采取腹膜透析,尤其是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
国内近几年相关研究与实践增多,患者对于腹膜透析治疗的生存质量关注度逐渐提高,为此加强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与探索就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及笔者自身经验,针对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标签:腹膜透析;死亡;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随着国内腹膜透析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生存率及降低减少死亡就显得十分关键。
据相关统计显示美国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病率约为336/百万人,而大部分的患者选择腹膜透析治疗[1]。
该疗法有着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而言,十分受用。
为了进一步对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就应探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方法,而评价生存质量的方法很多[2]。
基于此,本文就从腹膜透析生存质量评估方法着手,继而对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国内有关于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生存质量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述,希望有助于相关事业发展,现分析如下。
1 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常用评估方法简介本文就以下几种常用的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方法进行了综述。
1.1KDQOL-SFTM量表本量表含有36项WHO确定的健康相关内容(SF-36)与11项肾病与透析相关生存质量的内容(KDTA),其中KDTA主要包括症状和不适、工作状况、肾病给生活带来的负担、认知功能、性功能、社交质量、睡眠状况、患者满意度等;SF-36量表适应性十分广泛,在多种疾病的健康调查中都适用,共11个项目36个问题,分成8个维度,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活力、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及情绪角色,分值越高则表明生命质量越高[3]。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研究进展(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深圳518035)【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04-02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 是终末肾脏疾病(esrd)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这种治疗方式具有较好的残余肾功能保护、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中分子毒素清除较为彻底等优势。
但是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1],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capd患者营养不良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现将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现状:esrd患者中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尤其是capd患者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的现象尤为突出。
young等[3]通过对来自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224例患者的研究发现,进行capd治疗的患者,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可高达40.6%,其中严重营养不良占8%;范敏华等[4]对北京4家大医院capd患者的调查发现,有47.78%的患者出现了营养不良现象。
而kopple j[5]的研究发现,有18%至51%的capd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2、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1)饮食摄入不足:研究显示[6]大部分的capd患者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量持续低于nkf-k/doqi的推荐量,因此,在capd治疗的早期就已经发生营养不良。
wang等[7]也观察到,capd患者饮食蛋白质的摄入不足。
capd患者饮食摄入不足主要原因有[8]:厌食、透析不充分致毒素蓄积、胃排空不足、药物副作用、社会心理因素和、胃肠道疾病及精神刺激等;另外capd患者不同程度的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导致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合成减少约20%[9]。
透析液也可以影响胃排空和肠道蠕动[10],从而导致capd患者蛋白质和热量的摄入不足。
(2)对患者进行腹膜透析,会增加其体内的氨基酸以及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丢失:据bannister dk[11]等专家研究发现,进行capd治疗可使患者每天丢失蛋白质约4~11.7g,氨基酸每天丢失约4~6g,若患者具有腹膜炎,其丢失量更大,有的患者每日丢失的蛋白质可高达15.1克。
腹膜透析患者康复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康复状况,分析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康复的因素,探讨促进腹膜透析患者康复的方法。
方法根据日常生活情况将患者的康复状况分为4级,1级最差,4级最好。
分别采用karnofsky活动指数评估患者活动能力,hamilton抑郁和焦虑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sga主观营养评估评价营养状况,10分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睡眠和生活满意度,同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分析影响状态腹膜透析患者康复的可能相关因素。
结果调查腹膜透析患者共160例,其中男83例,女77例,腹透康复状况与年龄(r=0.462,p<0.01)、karnofsky活动指数(r=0.671,p<0.01)、社会支持总分(r=0.240,p<0.05)、主观社会支持分(r=0.281,p<0.05)、尿素氮(r=0.303,p<0.01)、血白蛋白(r=0.295,p<0.01)、尿量(r=0.296,p<0.01)等呈正相关,与sga主观综合营养评估(r=-0.415,p<0.01)、透析时间(r=-0.227,p<0.05)、症状总分(r=-0.243,p<0.05)、hamilton抑郁评分(r=-0.226,p<0.05)、超敏crp(r=-0.257,p<0.05)呈负相关,而与性别、文化程度、年收入、婚姻状况、付费方式、腹透超滤量、透析充分性无关。
腹膜透析患者的症状评分逐级降低,各级康复状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自评睡眠质量和自评生活满意度均为2级最低,与3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①腹膜透析患者社康复状况与年龄、透析时间、活动能力、症状、社会支持、抑郁状况、营养状态、尿量等因素明显相关,而与性别、文化程度、年收入、婚姻状况、付费方式、透析充分性无关。
②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适当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以各种方式进行社会参与,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腹膜透析患者的康复。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研究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病人常常需要进行腹膜透析治疗。
腹膜透析患者的营
养状况对于他们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调查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
状况,并为改善其营养状况提供指导。
结果:根据BMI计算,我们发现56%的患者体重正常,26%的患者体重过轻,18%的患
者体重超重。
根据FFQ调查,患者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明显不足。
52%的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足,32%的患者能量摄入不足。
血液生化指标显示,46%的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38%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与营养状况不良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病程和并
发症。
讨论:本研究发现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普遍不良。
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不
足可能是导致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我们建议加强患者的营养教育,指导他们选择富含蛋
白质和能量的食物。
根据年龄、病程和并发症的差异,个体化的营养干预也是必要的。
结论:本研究调查了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发现营养不良普遍存在。
我们
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营养治疗和
个体化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黄海燕;胡欣梦;刘慧珍;李熙惠;霍冬梅;宋雅珊;廖蕴华【摘要】目的探究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变化.方法方便抽取2017年1-6月该中心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189例作为该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入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水平,分析各项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s-CRP、β2-M分别为(6.24±1.41)mg/L、(4.24±1.12)mg/L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意义(t=26.823,25.183,P<0.05),Alb、PA分别为(30.25 ±6.47) g/L、(0.27±0.11)g/L 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1,-3.561,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水平比较中,治疗前Hs-CRP、β2-M高于治疗后,治疗前Alb、PA水平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2-M与Hs-CRP呈正相关,Alb、PA水平与Hs-CRP呈负相关.结论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血清Hs-CRP、β2-M升高,血清Alb、PA、降低.因此,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存在明显微炎症状态,与机体营养状况较差以及尿毒症毒素体内蓄积有关.【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09【总页数】3页(P46-48)【关键词】尿毒症;腹膜透析;血清;指标【作者】黄海燕;胡欣梦;刘慧珍;李熙惠;霍冬梅;宋雅珊;廖蕴华【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尿毒症等慢性疾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多,引起该病重要因素为患者长期处于肾功不全导致脏器功能下降,机体自身不能通过肾脏将产生尿液多余水分、排泄物及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后期造成机体功能损伤,是肾功能不全患者晚期常见临床表现[1-2],相关研究证实[3],当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通过抑制肝肾抑制白蛋白mRNA 表达,进一步减少白蛋白水平合成,加快白蛋白分解,引起低蛋白血症。
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及相关因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pd)患者的贫血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以利临床治疗。
方法:收治腹膜透析患者86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例非糖尿病组例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分析pd患者的贫血情况及其与血清铁、血清铁蛋白、白蛋白、甲状旁腺素、反应蛋白等的关系。
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贫血发生率微炎症状态、低蛋白血症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有统计学意义(p5)。
结论:在使用同等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的情况下糖尿病pd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贫血可能与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贫血近年来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dn)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d是edn 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有证据表明糖尿病肾病比其他类型的终末期肾病pd患者的危险因素更多。
贫血不仅是dn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患者总体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本文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贫血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利临床治疗。
资料与方法1年1~1月收治行pd治疗患者86例糖尿病肾病组例非糖尿病肾病组例其中慢性肾炎6例高血压肾病1例马兜铃酸肾病6例多囊肾例。
病例选择标准:规律pd治疗>个月无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近期无感染、活动性出血等;近个月内无输血史。
贫血诊断按digo1年标准男性hbmg/m提示微炎症状态;ab<5g/提示低蛋白血症。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p19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
计数资料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显著性检验采用检验。
p<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显著。
结果两组的性别组成、年龄、透析龄、epo用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透析处方均为apd每天透析剂量6~8。
见表1。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贫血情况比较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白蛋白、rp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5)。
血清铁、铁蛋白、pt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
・临床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李燕筠 左 力 甘红兵 董 捷作者单位: 100034 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北京大学肾脏疾病研究所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慢性肾脏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 通信作者:董捷 100034 北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Email:dongjie@【摘要】目的 观察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水平的季节性变化,并对此现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在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期间纳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稳定透析病例41例。
随访期间每1~2月测定患者血白蛋白水平,同时记录血白蛋白的影响因素,包括饮食蛋白质摄入及透析液和尿液中的总蛋白质丢失等。
以上指标均按春、夏、秋、冬取季节平均值。
结果 患者年龄59.69±14.23岁,中位透析龄35.85月(6~104月)。
经年龄、性别、透析龄、饮食蛋白质摄入及总蛋白质丢失校正后,患者血白蛋白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分别为35.45±0.38g/L和37.19±0.39g/L(P<0.001)。
但是,患者的饮食蛋白质摄入及总蛋白质丢失未呈现季节性变化。
将患者按年龄中位数分为2组,其中低龄组(年龄≤62岁)较高龄组(年龄>62岁)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更明显(P<0.05),血白蛋白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分别为2.35g/L和1.20g/L。
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不能用饮食蛋白质摄入及蛋白质丢失的变化来解释。
年龄小于62岁的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趋势更为明显。
这些现象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腹膜透析;血白蛋白;季节性变化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4091.2012.05.002Analysis of related factors for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rum albumin in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LI Yan-jun, ZUO Li, GAN Hong-bing, DONG Jie. Renal Divisio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Institute of Nephrology,Peking University First Hospital; Key Laboratory of Renal Disease, Ministry of Health of China; Key Laboratory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Peking Universi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03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DONG Jie, Email:dongjie@【Abstract 】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rum albumin in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and to analyze its 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dietary protein intake and protein loss. Methods We enrolled 41 clinically stable patient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in our Peritoneal Dialysis Center between Sep. 2006 and Aug. 2007. Serum albumin, dietary protein intake and protein loss through urine and dialysate were recorded every one to two months,and the average values in the four seasons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Forty-one patients with the age of 59.69±14.23yrs and with the dialysis duration of 35.85 months (6-104 month) were enroll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rum albumin was obtained after adjusted for age, sex, dialysis duration, protein intake and total protein loss, with the nadir value in summer (35.45±0.38g/L) and peak value in winter (37.19±0.39g/L; P <0.001, compared with the value in summ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s of dietary protein intake and total protein loss through-out the year. Next, we divided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dian of age.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rum albumin was more obvious in lower age group (age = 62 years) than in elder age group (P <0.05), and the differences in serum albumin in cold and warm season were 2.35g/L and 1.20g/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rum albumin in peritoneal dialysis can not be explained by the changes of dietary protein intake and protein loss. The extent of seasonal variation in serum albumin was more obvious in patients less than 62 yrs.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se phenomena remains to be further explored.【Key words 】 Peritoneal dialysis; Albumin; Seasonal variation血白蛋白是反映透析患者内脏储存蛋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预测透析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独立因素[1-5]。
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在透析人群中报道[6-8],因地区不同呈现不同规律,如Szu-Yuan Li等报道44例台湾地区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夏季最低[6],而HEMO(The Hemodialysis Study)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在温暖季节(10月)血白蛋白最高[7],提示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可能存在除温度以外的影响因素,相关影响的探讨较少。
已知腹膜透析患者饮食蛋白质摄入[9,10],经透析液和尿液的总蛋白质丢失[11-13]是影响血白蛋白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既往研究中从未被涉及。
同时,不同年龄的腹膜透析患者可能因体力活动量、饮食及生活习惯等不同,而在季节性变化方面呈现不同规律。
因此,本研究首次将饮食蛋白质摄入,总蛋白质丢失的变化纳入观察,研究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水平的季节性变化是否同时伴随这两种相关因素的季节性变化,进而了解不同年龄组的腹膜透析患者血白蛋白季节性变化规律的不同。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期间规律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入选标准:①患者病情稳定;②均居住在北京地区;③残余肾功能保持不变:残余肾功能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GFR=(尿素氮清除率+肌酐清除率)/2,在随访一年GFR波动在±20%定义为残余肾功能不变。
排除标准:①观察期间退出腹膜透析(死亡、血液透析、移植);②观察期间发生腹膜炎、肺炎、泌尿系感染、心脑血管等并发症;③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结核等;④不满足每季度一次门诊。
1.2 研究方法记录基线人口学资料,如性别、年龄、透析龄以及是否糖尿病等,并在随访期间每1~2月收集血白蛋白及以下相关变量的测量值,包括:①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温度等资料;②血常规、生化指标(包括血白蛋白)、透析液及尿液的总蛋白质丢失。
血白蛋白测定方法为溴甲酚绿法,蛋白质丢失的测定采用双缩脲测定法;③采用3天饮食记录法;收集患者的饮食记录并由计算机软件(腹膜透析信息化管理系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计算蛋白质及热量的摄入。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计量资料数值以 x±s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
根据北京的气候特点将12月至2月、3月至5月、6月至8月、9月至11月定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
以上在随访期间收集的资料按每季度计算平均值,记录为该季度的结果。
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及不同年龄组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用线性混合模型的重复测量方法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基本资料41例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6例,女性25例。
平均年龄为59.69±14.23岁,透析龄中位数为35.85月(6~104月),糖尿病患者15例(36.6%)。
2.2 气候资料北京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
随访期间,室外月平均气温波动在-1.5℃~26.9℃,全年湿度波动不大,但降水量全年有较大波动,范围在0.7mm~116.2mm之间,但无季节性变化,且与气温变化不一致,见图1。
以上数据均由中国知网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得到。
2.3 患者血白蛋白的季节性变化患者血白蛋白呈现季节性变化(P<0.001),其中夏季最低,冬季最高,分别为(35.45±0.38)g/L和(37.19±0.39)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