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述——推拿治痛经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对痛经的治疗方法1. 引言痛经,即月经期间或经前出现的腹部疼痛,是很多女性常见的问题。
虽然现代药物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但中医提供了一系列独特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调理身体,从根本上改善痛经问题。
2. 中医对痛经的认识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子宫功能失调引起的,主要与经络阻滞、气血不畅、肝郁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痛经的关键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舒肝理气。
3.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3.1 药膳疗法中医推荐了一些药膳,如枸杞红枣糯米粥、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这些药膳可以缓解经痛症状,同时具有补血、调理气血的作用。
3.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对痛经也有显著疗效。
常用的痛经针灸穴位有关元、三阴交等,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缓解疼痛。
3.3 中草药疗法中医中的许多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痛经。
比如川芎、香附、白芍等,它们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缓解经痛非常有效。
3.4 推拿按摩疗法中医推拿按摩也是治疗痛经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的穴位按摩包括关元、气海、下著等,通过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舒缓肌肉,缓解痛经症状。
3.5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医中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痛经。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加负压,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缓解疼痛。
4. 经验案例以下是一位女性患者通过中医治疗成功缓解痛经的案例:患者小玲,21岁,月经周期不规律,伴有严重痛经。
她接受了中医的综合治疗,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按摩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玲的月经周期变得规律,痛经的症状也明显减轻。
5.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寻找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遵医嘱服用中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遵循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6. 结论中医对痛经的治疗方法包括药膳疗法、针灸疗法、中草药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和拔罐疗法等。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还可以调理身体,改善经络阻滞等症状。
中医经络按摩舒缓月经不调缓解痛经中医经络按摩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调理人体经络系统,改善身体健康。
在女性朋友中,月经不调和痛经是常见的妇科问题。
使用中医经络按摩可以舒缓月经不调症状,缓解痛经的痛苦,有效改善女性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经络按摩舒缓月经不调和缓解痛经的方法和技巧。
1.了解月经不调和痛经的原因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过长或过短,月经量过少或过多,伴随着月经周期的持续不稳定。
痛经则是指在月经期间和前后出现的腹痛和不适,严重影响女性的正常生活。
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包括生活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饮食不当以及体内气血运行不畅等。
中医将月经不调和痛经归因于经络失调,通过调理经络,可以改善这些症状。
2.寻找合适的穴位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存在着数百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在调理月经不调和缓解痛经时,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下腹部附近的"关元"穴位、腰部的"命门"穴位、腹部的"三阴交"穴位等都是常用的穴位选择。
选择合适的穴位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也可以请教专业的中医师傅。
3.按摩方法与技巧按摩是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进而调理月经不调和缓解痛经。
按摩应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常用的按摩手法:(1)指端按摩法:使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端,轻轻按压穴位,适度转动或按压,力量要适中,不宜用力过猛。
(2)揉法:将手掌握住穴位,旋转搓动,以产生温热感。
揉法适用于经络气血不畅的情况。
(3)推拿法:用手掌按摩穴位,沿经络方向推动手掌,适用于经络局部堵塞和气血不畅的情况。
(4)敲击法:用手掌或手指轻敲穴位,有助于激活穴位,刺激经络循环。
4.同步调理生活习惯除了经络按摩,调理月经不调和缓解痛经还需要结合生活习惯的调整。
以下是一些建议:(1)合理饮食:适量摄取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帮助调理月经不调。
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观察关键词痛经推拿疗效观察资料与方法观察病例均来自我院针灸推拿门诊患者,共42例,年龄18~29岁,平均23.5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
诊断标准: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版《实用妇科学》诊断标准。
经期出现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下腹痉挛痛和胀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大腿内侧和肛门周围,严重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甚而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剧痛时可发生虚脱,妇科检查无盆腔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①患者仰卧位,取关元、气海、曲骨、子宫穴,用中指揉法,每穴3~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佳。
②患者俯卧位,取肾俞、气海俞、次髎穴,用中指揉法,每穴3~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佳。
③在腰骶部涂以介质,用小鱼际擦法横擦腰骶部,以患者感到热力渗透为佳。
④捏脊5~7次。
每日1次,以经期3天开始至月经期末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结果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88年制定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症诊断治疗标准”中有关痛经的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随诊未有复发)23例,显效(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需巩固疗效)10例,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可继续治疗)6例,无效(症状无明显改观)3例,总有效率92.9%。
讨论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又称功能性痛经,系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后者多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
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对于月经病症,中国传统医学中早有记载。
古代医家认为冲任督脉,一源而三岐也,皆起于胞中,月经病与三者的盈亏密切相关。
刘完素在《妇人胎产论》中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即行,皆从厥阴论;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他认为妇人一生之中在不同的年龄段,于肝、脾、肾的关系有所不同。
但笔者认为本病病在冲任,责在肝脾肾。
它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经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所以,治疗本病应以通为主,以补为佳。
卫爱武教授治疗痛经经验
卫爱武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妇科学专家,他对痛经的治疗经验丰富而且独到。
下面我将
介绍一下他的痛经治疗方法。
1. 中药调理:卫教授认为痛经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所致,因此他常常会采用中药调
理的方法来缓解痛经。
他通常会针对不同的病情给予不同的中药方剂,以达到活血化瘀、
调理气血的效果。
2. 针灸疗法:卫教授擅长运用针灸疗法治疗痛经。
他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
以调节经络和气血的循环,从而缓解痛经的症状。
他常常会选取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
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3. 中医经络推拿:卫教授也经常采用中医经络推拿疗法来治疗痛经。
他认为通过按
摩经络,可以通畅经络,调理气血,从而改善痛经的症状。
4. 饮食调理:卫教授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痛经中的重要性。
他常常会根据患者的病
情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比如推荐患者多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山楂、红枣、生姜等,可以起到缓解痛经的效果。
卫爱武教授的痛经治疗经验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好评。
他在妇科学领域多年的临
床经验使他能够对不同病情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有效地解决了许多病人痛经的困扰。
他的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了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中医经络推拿,综合治疗的效果明显。
卫教授治疗痛经时注重个性化治疗,他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体质等因素进
行针对性治疗,使每位患者都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他还注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
状态的调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积极的心态,从而改善痛经的症状。
中医痛经试题及答案及解析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给很多女性带来了痛苦和不便。
了解中医对痛经的认识以及对痛经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关于中医痛经的试题,以及对应的答案及解析。
试题一:痛经是由于什么原因引发的?答案及解析:根据中医理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气郁结、经络不畅等因素引发的。
经期血瘀是痛经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肝气郁结则是导致经期血瘀的主要因素。
试题二:中医将痛经分为几种类型?分别采取什么治疗方法?答案及解析:中医将痛经分为经行腹痛、经前腹痛和不孕症痛经等类型。
对于经行腹痛,主要采取理气活血、温通经络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方剂有茴香暖宫丸,川芎茴香丸等;对于经前腹痛,主要采取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方剂有逍遥丸、月月舒颗粒等;对于不孕症痛经,主要采取调理气血、滋养肝肾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
试题三:中医推拿在痛经治疗中有何作用?答案及解析:中医推拿是一种辅助治疗痛经的有效方法。
通过经络推拿可以改善气血运行,舒缓经脉,促进气血畅通,从而减轻痛经的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推、拿等。
试题四:中医药膳在缓解痛经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及解析:中医药膳是针对疾病症状调配的一种饮食疗法。
在缓解痛经方面,中医药膳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活血化瘀的作用,减轻月经痛的症状。
例如,可以选用花生炖红枣、当归炖红豆等药膳进行调理。
试题五:传统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有哪些?答案及解析:传统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拔罐疗法等。
中药治疗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来改善痛经的症状;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脉气血,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拔罐疗法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消散瘀血的方法来缓解痛经。
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对于痛经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
对于患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如果遇到痛经的情况,建议及时就诊中医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缓解痛经的效果。
女性痛经的中医调理方法及其原理是什么对于很多女性来说,痛经是一个每月都可能会面临的困扰。
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还可能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中医在调理女性痛经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气血运行不畅、胞宫失于濡养有关。
导致气血不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外感寒邪、凝滞胞宫;气血虚弱、冲任不足;以及肾气亏损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调理痛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一、中药调理1、肝郁气滞型如果女性在经前或经期出现小腹胀痛,乳房胀痛,心情烦躁易怒,多属于肝郁气滞型。
治疗上常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散。
其中柴胡、枳壳、白芍等药物可以疏肝解郁,川芎、香附等能行气活血止痛。
2、寒凝血瘀型这类痛经通常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则减,月经颜色暗有血块。
调理时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原则,比如使用少腹逐瘀汤。
其中小茴香、干姜、肉桂等能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等可活血化瘀。
3、气血虚弱型若女性在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月经量少色淡,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多为气血虚弱。
治疗时以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
其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能补气,当归、熟地、白芍、川芎可以养血。
4、肾气亏损型对于那些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伴有腰骶酸痛、头晕耳鸣等症状的女性,往往是肾气亏损所致。
调理宜补肾填精、养血止痛,如使用调肝汤。
方中当归、白芍、山茱萸等能养血柔肝补肾。
二、针灸调理针灸也是中医调理痛经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1、常用穴位如关元、气海、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
关元、气海、中极位于下腹部,能调理冲任气血;足三里是保健要穴,可补中益气;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三脏。
2、操作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选择针刺、艾灸或者两者结合。
针刺时,要注意手法和深度,以患者感到酸、麻、胀、痛为宜。
总结: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患者年龄范围较广,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我们应针对不同表现判断出症型进行辨证施治,以解除患者痛苦。
运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之所以有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准确地把握本病病因、病理和诊断,并精准地采用适宜的治疗原则以及运用针对性的治疗手法,使其发挥出温、通、补、泄的最大功效。
根据治疗原则的需要,根据穴位、手法不同作用来实施治疗,是治愈痛经的又一关键。
综上所述,充分证明了正确的诊断加之以精到的手法运用就完全可以治愈痛经这一妇科疾病。
推拿治疗痛经也可以说是一种绿色疗法,因为它既不伤肝也不伤肾,可以使那些饱受痛经之苦的女性安全的摆脱痛的折磨,早日康复,回到工作中去。
此外还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注意经期卫生;适当休息,情绪安宁,避免息怒及忧郁,多做运动增强体质。
文献期刊论文著者.篇名.期刊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常东亮.推拿治疗痛经的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73-1774期刊论文著者.篇名.期刊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师素珍.推拿治疗痛经30例.按摩与导引,2007,23(6):39-40文献资料期刊论文著者.篇名.期刊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常东亮.推拿治疗痛经的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73-1774【关键词】推拿;痛经【中图分类号】R0271.1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0)14-1773-02妇女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部有剧烈的疼痛、腰酸,称为痛经,可影响其生活、工作和学习。
笔者近年来运用传统的推拿疗法对无器质性原因所导致的痛经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4例痛经患者,年龄18~40岁。
气滞血瘀型19例占30%,寒湿凝滞型15例占23%,气血虚弱型20例占31%。
1·2治疗方法从3个方面入手治疗本病,即: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散寒利湿,温通血脉;调补气血。
基本操作:首先,患者俯卧位,医者由上至下掌推其背腰骶部膀胱经数遍,后掌揉上述部位3~5遍,再以前臂按压3~5遍,重点在腰骶部。
点揉肝、脾、肾俞各30 s。
叩击背腰部1 min,宜轻快。
之后患者仰卧位,医者由上而下掌揉任脉及两侧胃经三线3~5遍,要求由轻到重,逐渐深入。
拿提腹直肌3~5遍,宜轻柔。
点揉关元、天枢、三阴交各1 min。
横摩小腹,以微热为度。
掌震小腹1 min。
改为坐位,医者揉点内关30 s,拿揉肩颈30 s,拍击肩背30 s结束。
辨证加减:气滞血瘀者俯卧位时加点隔俞与八膠各30 s,加宽胸理气法与侧拳叩击腰骶法,力度要适中;仰卧位时加点膻中、血海、气海30 s;掌按全腹部法慢按快放,横擦小腹以透热为度。
寒湿凝滞者俯卧时加由上至下的拿提竖脊肌法,重者可改为揪撤背腰法,以皮肤微红为度;横擦腰底法以透热为度;仰卧位时加点丰隆、条口个1 min,加脐周环揉法,小腹揉拨法宜重;坐位时可用旋转复位法,矫正患者第四腰椎出现的偏歪,有助于缓解症状。
气血虚弱者俯卧位时加点胃、三阴交、八髎等俞穴各30 s。
加点肋补气法、叠掌按腰法、横擦腰骶法。
力度均适中;仰卧时加气海,血海,足三里各2 min,加横擦、擦小腹及脐两侧以温热为度,自下而上拿揉下肢内侧足三阴经以温热为度。
注意事项:患者要注意保暖,视情况可辅以腰底部或小腹部的热敷。
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要保持精神愉快,对情志不佳者可视情况予以调整。
本法每次时间25~30 min,每日1次,每连续7d为1个疗程,一般都在患者行经前1周开始。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2 结果本组治愈29例占45%,有效30例占47%,无效4例占6%。
治愈率45%,总有效率94%。
3 讨论本病是妇科的常见病,运用推拿按摩手法治疗之所以有效,其根本原因在于准确地把握本病病因、病理和诊断,并精准地采用适宜的治疗原则以及运用针对性的治疗手法,使其发挥出温、通、补、泄的最大功效。
诊断的准确在于审证求因,本病的致病因素归纳起来不外乎四个方面:气血凝滞,或淤血而痛;内伤七情,致郁结而痛,寒凉风冷客于冲任而痛;多食生物,寒滞于经而痛。
也就是说,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不通则痛”,因此本病的主症就是一腰腹疼痛为主,临症时就需要根据“痛”的性质、部位、时间等因素来判断其寒、热、虚、实。
正如张景岳所述:“实痛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则自减,虚痛者痛于即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
”一般来说,按之痛甚者为实,按之痛减者为虚,得热痛减者为寒,痛甚于胀者为血瘀,胀甚于痛着为气滞。
掌握了上述方法就不难正确地判断出本病的性质,分析出本病的分型。
笔者根据本病的临床症状,经过细致的分析,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和气血虚弱型3型,并据此设定了“行气活血,祛瘀止痛”,“散寒利湿,温通血脉”和“调补气血”的治疗原则,再运用相对应穴位于手法加以治疗。
根据治疗原则的需要,根据穴位、手法不同作用来实施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又一关键。
如:气滞血瘀者应施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治则,因此便选了善调气的气海、膻中等穴;而手法上多用了宽胸理气法、侧拳叩击腰骶法的手法。
寒湿凝滞者则应施以“散寒利湿,温通血脉”的治则,因而就选择了利痰湿的丰隆、条口等穴和祛风散寒的拿提、揪撤与温经散寒的擦摩腰骶等手法。
事实证明确实达到了满意的功效。
综上所述,充分证明了正确的诊断加之以精到的手法运用就完全可以治愈痛经这一妇科疾病。
期刊论文著者.篇名.期刊名称,年,卷(期):起止页码师素珍.推拿治疗痛经30例.按摩与导引,2007,23(6):39-40关键词痛经推拿治疗妇女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小腹、腰能部疼痛,甚至疼痛剧烈,影响生活、工作者,称为痛经,也称“行经腹痛”。
痛经多发于青年妇女。
其病因各不相同,我根据不同病因应用推拿治疗本证。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病人中,未婚女性11人,已婚女性19人;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35岁;发病时间最长的在10年以上,最短者仅4个月;属气滞血痪者12例,寒湿凝滞者10例,气血虚弱者5例,肝肾亏损者3例。
2 病因病机痛经的主要病因是妇女在身体虚弱时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造成气滞血痪,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致使月经排除困难,“不通则痛”,故发生行经疼痛。
本证分为实证,虚证两类。
2.1 实证气滞血癖者,情志失调,肝气不舒,气机不利,气滞血痰所致运行不畅,经血滞于胞中而痛;寒湿凝滞者,久居阴湿之地,或行经期间涉水受寒,或食生冷,血行不畅而作痛。
2.2虚证气虚血弱者,平素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亏,血海空虚,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小腹且有下坠之感;肝肾亏损者,察素体弱,或房事不节,损伤肝肾,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表现为经量淡少,经后小腹作痛。
3 辨证施治3.1症状3.1.1 气滞血痰:经前或经期小腹剧烈胀痛,拘按,经量少,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血块,胸肋,或乳房胀痛,舌质正常或有紫点,脉沉弦。
以调气活血,性瘀止痛为治疗原则,选三焦俞、血海等穴。
3.1.2 寒湿凝滞;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得热则减。
经量少,有血块,白带多,舌质紫暗,脉沉紧或沉迟。
以温经散寒,利气化瘀为治疗原则,选脾俞、腰阳关等穴。
3.1.3 气血虚弱:经前或经停时小腹绵绵作痛,且有小腹空坠不适,按之痛减,经量少,色淡,质稀,面色苍白,头晕无力,舌质淡,苔薄,脉虚细,以补益气血为治疗原则,选膈俞、肝俞、脾俞等穴。
3.1.4 肝肾亏损:经来色淡,量少,经行后小腹作痛,腰肌酸胀,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以调补肝肾为治疗原则,选肝俞、脾俞等穴。
3.2 手法操作3.2.1 揉按俞穴止痛法:患者俯卧,医者两手重叠,按揉腰骶部,拇指反复揉按八髎穴,双拇指重按三焦俞、次髎;患者仰卧按天枢、三阴交。
3.2.2 摩揉腧穴益气法:掌摩气海、关元;两手拇指反复揉按脐下冲任脉路线,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患者俯卧揉按膈俞、肝俞、脾俞、次髎等。
3.2.3 揉按腰腹益肾法:患者仰卧,医者用双手掌根反复揉搓腰部两侧,然后两拇指分放于两侧肾俞穴上,同时按揉数10次;掌搓命门、肾俞、次髎;患者仰卧位,掌摩腹部,拇指按揉中脘、气海等穴。
4 典型病例吴女士,33岁,由于行经期间在下班路中被大雨所淋,故每次行经时小腹剧烈疼痛。
诊断为寒湿凝滞型,应用推摩腰骶部,然后按背俞穴,重点事背俞、大肠俞及八髎俞,继以双手着于患者腹部做揉法,再以拇指点按患者关元、气海等穴各3分钟。
治疗1个疗程后好转,3个疗程痊愈。
李女士,30岁,由于工作压力大,思想情绪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心情郁闷,故行经前后小腹坠痛,属气滞血瘀型,经采取推摩腰骶部,揉搓八髎穴,按揉三阴交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
张女士,36岁,由于体质虚弱,长期睡眠不足,头晕目眩,经期前后小腹疼痛绵绵,属气血虚弱型,经采取摩搓小腹部,补肝俞、肾俞,按揉血海,压涌泉穴治疗两个疗程后病情逐渐好转,5个疗程后痊愈。
5 结语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患者年龄范围较广,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我们应针对不同表现判断出症型进行辨证施治,以解除患者痛苦。
以上是我长年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推拿手法,根据发病原因以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患者满意率达95%以上,治愈率也在95%以上。
推拿治疗痛经也可以说是一种绿色疗法,因为它既不伤肝也不伤肾,可以使那些饱受痛经之苦的女性安全的摆脱痛的折磨,早日康复,回到工作中去。
此外还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经期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注意经期卫生;适当休息,情绪安宁,避免息怒及忧郁,多做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