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化学纤维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15.82 KB
- 文档页数:4
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易燃、可燃液体的防静电安全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石化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石化及其子公司所属的易燃、可燃液体储运、加工等作业场所。
第三条易燃、可燃液体是指能够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并能自行燃烧的液体。
第四条防静电是指在易燃、可燃液体储运、加工等作业过程中采取措施防止发生静电引起火灾、爆炸的行为。
第五条应当建立防静电管理制度,制定防静电工作流程,并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相关人员依法依规开展防静电工作。
第二章防静电管理措施第六条易燃、可燃液体的储运、加工作业场所应当制定防静电管理制度。
第七条易燃、可燃液体的储存应当采取露天储罐、地下储罐、罐车等方式,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防静电措施,确保储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八条易燃、可燃液体的运输车辆和储运工具应当定期检查,确保车辆和工具的防静电装置完好有效。
第九条易燃、可燃液体的加工作业应当采取防静电措施,如加装透明防静电板、接地装置等,确保作业安全。
第十条储存、运输、加工易燃、可燃液体的建筑物应当采取防爆措施,如防爆窗、防爆灯具、防爆电器设备等。
第十一条使用易燃、可燃液体的设备应当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洗,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防静电效果。
第十二条对于易燃、可燃液体的储运、加工作业人员应当进行防静电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持证上岗。
第三章监管与处罚第十三条中石化及其子公司应当建立防静电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和检查防静电工作的落实。
第十四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并要求限期整改。
第十五条对于因违反防静电规定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十六条本规定由中石化集团公司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章附则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第十八条本规定未尽事项,参照中石化集团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本规定解释权归中石化集团公司所有。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化工厂车间生产安全,防止因静电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化工厂车间内所有涉及静电产生的设备和场所,包括生产设备、输送管道、储罐、装卸区域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管理,降低静电危害,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第二章静电基础知识第四条静电的产生: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电荷分布不均,通过摩擦、接触分离、感应等方式产生的。
第五条静电的积累:静电在绝缘体上容易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导致放电,引发火灾或爆炸。
第六条静电的消除:通过接地、增湿、使用抗静电材料、静电消除器等方法可以消除静电。
第三章管理措施第七条接地措施:1. 所有生产设备、输送管道、储罐、装卸设备等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2. 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²的铜线,并定期检查接地线的完好性。
3. 新设备安装或维修后,必须检查接地系统是否完好。
第八条抗静电措施:1. 使用抗静电材料:对容易产生静电的设备、管道、容器等,应使用抗静电材料或涂层。
2. 增湿措施:在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保持相对湿度在45%以上。
3. 使用静电消除器:在关键设备或区域安装静电消除器,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
第九条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应了解静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并接受专业培训。
2. 操作人员应穿着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佩戴防静电手套。
3. 操作过程中,应避免摩擦、撞击等产生静电的行为。
4. 操作完成后,应将设备、管道等彻底清洁,消除静电。
第十条设备维护:1. 定期检查设备,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无漏电、漏液现象。
2. 定期更换抗静电材料,保持其有效性。
3. 定期检查接地系统,确保接地良好。
第四章应急处理第十一条静电放电发生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 关闭相关设备,切断电源。
2. 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3. 使用灭火器、消防器材等进行灭火。
化学纤维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预防静电引发的危险事故和火灾,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安全管理。
三、主要内容1. 静电防护措施a. 在化学纤维生产车间内,应设立合适的地面导电体,确保地面的导电性能符合要求,避免静电积聚。
b. 生产车间内的设备及管道应设置接地装置,确保静电能够顺利地通过接地装置释放。
c. 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防静电服装,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和保养。
d. 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车间前应经过防静电处理,包括使用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防护用品。
e. 对于易积聚静电的工作区域,应定期清洁防静电地板和设备,以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2. 静电监测与控制a. 在化学纤维生产车间内应设置静电监测装置,及时检测静电积聚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b. 严禁在静电密集区域进行明火作业,禁止吸烟和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设备。
c. 定期对生产设备和管道进行检查,确保接地装置的正常运行和防静电措施的有效性。
d. 对于静电防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建立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的制度,确保设备的可靠性。
e. 生产车间内应设置应急处理设备,包括灭火器、防静电扫帚等,以便在发生危险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3. 人员培训与管理a. 所有从事化学纤维生产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措施的学习。
b. 生产车间内应设立专门的静电安全管理部门或设有静电专职安全人员,负责静电防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c. 对于未经培训或未经授权的人员,严禁进入化学纤维生产车间,避免静电引发的潜在风险。
d. 对于发现违反防静电规程的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安全应急措施1. 在发生静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时,首先应立即启动报警系统,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
2. 工作人员应尽快撤离危险区域,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逃生。
3. 对于小规模火灾,可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HG/T23003—92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92—04—08发布1992—07—01实施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防止静电引起火灾、爆炸和伤亡事故的发生,对防静电设施(措施)进行安全检查的技术要求和内容。
1.2 本标准适用于化工生产中易产生静电积累的易燃易爆岗位(场所)。
1.3 塑料、电影胶片等生产企业,可参照GB6455的要求执行。
2 引用标准GB6455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GB6944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J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4385 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GB12014 防静电工作服GB12158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CD90A3 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3 术语3.1 易燃易爆物品——系指GB6944规定的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类物品。
在生产过程中存有可燃性粉尘和纤维,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品,亦属易爆物品。
3.2 易燃易爆岗位(场所)——系指生产、使用、贮存、装卸、运输3.1条列出的物品,或符合GuJ16中属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岗位(场所、车间、厂房、仓库、装卸站台等)。
3.3 总泄漏电阻——系指生产装置系统(设有测量点)与大地之间的总电阻,它包括生产装置系统的电阻、设备与设备之间跨接的接触电阻以及接地电阻等的综合电阻值。
3.4 接地电阻——系指生产装置(设备)的静电接地体与大地进行电气连接时的电阻。
3.5 间接接地——为使金属以外的物体进行静电接地,将其表面的局部或全部与金属体紧密相接的一种接地方式。
4 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的岗位(场所)4.1 生产、使用、贮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
4.2 产生可燃性粉尘的生产装置、干式集尘装置以及装卸料场所。
4.3 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槽车和船的装卸场所。
4.4 其他易产生静电积累的易燃易爆岗位(场所)和有静电电击危险的岗位(场所)。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HGT23003—92发布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标准号】HG/T—92发布日期】1992-04-08实施日期】1992-07-01标题】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正文】XXX1992—04—08发布1992—07—01实施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为防止静电引起火灾、爆炸和伤亡事故的发生,对防静电设施(措施)进行安全检查的技术要求和内容。
1.2本标准适用于化工生产中易产生静电积累的易燃易爆岗位(场所)。
1.3塑料、电影胶片等生产企业,可参照GB6455的要求执行。
2引用标准GB6455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GB6944风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4385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GB防静电工作服GB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CD90A3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3术语3.1易燃易爆物品——系指GB6944规定的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等类物品。
在生产过程中存有可燃性粉尘和纤维,并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物品,亦属易爆物品。
3.2易燃易爆岗亭(场合)——系指出产、使用、贮存、装卸、运输3.1条列出的物品,或符合GuJ16中属甲、乙类火灾风险性岗亭(场合、车间、厂房、仓库、装卸站台等)。
3.3总泄漏电阻——系指生产装置系统(设有测量点)与大地之间的总电阻,它包括生产装置系统的电阻、设备与设备之间跨接的接触电阻以及接地电阻等的综合电阻值。
3.4接地电阻——系指生产装置(设备)的静电接地体与大地进行电气连接时的电阻。
3.5间接接地——为使金属以外的物体进行静电接地,将其表面的局部或全部与金属体紧密相接的一种接地方式。
4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的岗位(场所)4.1生产、使用、贮存、输送、装卸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装置。
4.2发生可燃性粉尘的出产装置、干式集尘装置以及装卸料场合。
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通常涵盖以下内容:
1. 静电防护措施:应对易燃、可燃液体进行操控、存储和运输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静电防护措施,如使用静电导电设备和材料,确保发生静电火花的风险最小化。
2. 防静电设备和设施:易燃、可燃液体储存和操控区域应配备防静电设备和设施,例如静电导电地板、地线、静电导电容器等。
3.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人员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静电装备,例如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
4. 静电耗散设备:对于易燃、可燃液体的操作设备或设施,必须安装静电耗散设备,确保电荷得以迅速消散,防止静电积聚。
5. 操作程序和标识:制定明确的操作程序,包括易燃、可燃液体的操控、储存和运输等环节。
在易燃、可燃液体的操控区域内,应有清晰的标识,提醒人员注意防静电措施。
6. 安全培训和意识:对从事易燃、可燃液体操作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防静电安全的意识,掌握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涉及到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防静电安全规定,具体执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定进行。
由于不同地区、
单位或行业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规定应当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标准和业界要求。
2024年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的管理,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中石化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石化生产和使用易燃、可燃液体的单位和人员。
第二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包括但不限于汽油、柴油、轻油、煤油等易燃石油产品,以及液化气体、甲醇、乙醇等可燃液体。
第三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管理制度,并负责该制度的宣传、培训和执行。
第二章预防措施第四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可燃区域划分制度,并制定划分标准。
对于易燃、可燃液体的存储、输送、使用等相关区域应当明确划分为可燃区域,以便管理和监控。
第五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接地装置、静电消除设备等。
这些设施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和维护。
第六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易燃、可燃液体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
操作人员应当经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操作证书。
第七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易燃、可燃液体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相关人员应当熟悉并掌握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三章监管措施第八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易燃、可燃液体的存储、输送、使用等区域进行安全巡查,并记录巡查情况。
第九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检修制度,定期对易燃、可燃液体的防静电设施进行检修和维护,并记录检修情况。
第十条中石化易燃、可燃液体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易燃、可燃液体的存储、输送、使用等区域进行隐患排查,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四章处罚措施第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根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惩处。
化学品生产单位防静电安全规范随着化学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防静电安全在工作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静电在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因此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化学品生产单位应遵守的防静电安全规范。
一、建立防静电管理体系首先,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防静电管理体系。
具体包括制定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定期进行防静电培训等。
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可以确保防静电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有效管理。
二、静电防护区域划分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对静电防护区域进行划分。
一般来说,易发生静电积聚和产生火源的区域应设立为防护区域。
对于具有易燃性的化学品,应尽量减少静电产生的机会,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
三、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化学品生产单位应配备并使用符合防静电要求的设备和工具。
例如,在防静电区域应选用具有防静电性能的仪器设备,并配备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等个体防护装备。
此外,应选择具备良好导电性能的材质来制作容器和工具,以减少静电的积聚和放电。
四、静电接地系统的建立为了安全地释放和消除静电,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建立静电接地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设立接地装置、连接导电体、确保有效接地等。
静电接地的主要目的是将积聚的静电通道引导到地下,避免静电积聚引发火灾等事故。
五、防静电作业的操作规范在进行防静电作业时,化学品生产单位应遵守一系列操作规范。
首先,要保持操作场所的清洁,防止静电积聚。
其次,应按照防静电要求进行工作衣着和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佩戴。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减少移动速度、避免摩擦等可能产生静电的动作。
六、防静电检测与监控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定期对防静电措施进行检测与监控,以确保其有效性。
可以采用静电检测仪器对防静电区域的静电水平进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也应建立防静电事故的记录和报告制度,以便事后分析和总结经验教训。
七、应急预案与演练化学品生产单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防静电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化工厂防雷、防静电管理制度
1、范围:
凡易燃、易爆介质的输送管道,生产设备或装置,贮槽(罐)都务必按标准要求按装静电连接线和设备(装置)、贮槽(罐)接地线,并确保可靠、有效。
2、管理要求:2.1严格按规定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不准用压缩空气(更不准用氧气)调和、搅拌。
2.2易燃易爆介质的包装装车和卸料要进行有效的导线接地。
2.3易燃易爆物料的包装、装车,不得从上部流入,应用导管从底部液下流入。
严禁在装置或罐区灌装易燃、易爆物料。
2.4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中止后,须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斤、测温、采样等作业。
2.5对易燃易爆流体,贮罐进行测温、采样,不准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器具。
2.6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特别不得在该区穿、脱衣服或用化纤物擦试设备。
2.7防静电接地不得与防雷接地极并用,两种接地线地下距离不应小于3米。
2.8防静电措施和设备,要有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并记录。
2.9新产品、设备、工艺和原料的投用,务必对静电状况做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措施。
2.10如遇雷雨天气不能在高空及装置中工作,防止雷击事故发生。
2.11每年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一次专业检测,由气象部门出具检测报告,保证
防雷、防静电设施的良好状态。
3、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化纤厂安全操作规范化纤厂是一种生产化学纤维原料的工厂,其操作过程涉及到多种危险因素。
为了确保化纤厂的生产安全,需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
下面将对化纤厂安全操作规范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1.化学物品的储存和使用化纤厂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危险的化学物品,如有机溶剂、酸碱物质等。
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对这些化学物品进行分类储存,并确保其遵循正确的储存要求,如储存在防火、防爆的专用场所,确保容器密封完好,避免泄漏。
同时,化纤厂必须制定详细的使用程序和操作规范,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设备、使用通风设备等,以降低事故风险。
2.设备和机器操作规范化纤厂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各种设备和机器,如高温反应容器、旋转设备等。
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必须进行设备和机器的定期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门培训,熟悉设备和机器的操作规程,并按照规定使用。
同时,规范要求必须制定紧急停机和故障处理程序,以应对突发情况,保障人员安全。
3.火灾和爆炸防护火灾和爆炸是化纤厂生产中最严重的安全风险之一。
为了防范火灾和爆炸事故,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化纤厂在重要区域设置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厂区内要设置严格的禁止吸烟区域,并对员工进行禁烟教育。
针对易燃易爆物质,要求采取静电消除措施,并定期清理生产区域。
4.个人防护和安全培训化纤厂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要求,包括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工作服等。
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化纤厂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化学品安全知识、应急处理等。
新员工必须参加安全培训后方可上岗,并定期进行岗位安全教育。
综上所述,化纤厂安全操作规范是确保化纤厂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通过储存和使用化学物品的规范、设备和机器的安全操作、火灾和爆炸防护、个人防护和安全培训等措施,化纤厂可以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紧急停机和故障处理程序的制定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中国石化化学纤维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
1 化学纤维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的基本要求
1.1 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设备(如导纱器、罗拉等机件)与化学纤维之间或者化学纤维相互之间接触摩擦,以及在压缩、拉伸甚至在空气中烘干时,都会产生静电起电现象。
绝大部分化学纤维原料和半成品电阻率大于1×109Ω·m,产生的静电荷不易泄漏,容易形成静电积聚。
为防止化学纤维生产的静电危害,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不适用于化学纤维生产中液体、粉体等部分的防静电。
2化学纤维静电的危害
2.1 当人体与其他物体间存在电位差而出现放电时,人体遭受电击会出现精神紧张等现象,易引发二次事故。
2.2 静电引起的排斥和吸引,即使静电位不高(如几百伏),也会造成纤维的扩散、增加飞花和断头、缠绕压辊和罗拉等,影响安全生产。
2.3 化学纤维带静电后,易吸附灰尘等,影响产品质量。
2.4静电作用会使化学纤维打包蓬松、不规整,易塌垛,影响安全运输。
2.5 因静电影响,化学纤维粉尘飞扬,影响员工健康,污染生产环境,有时还粘附在设备或管线上影响安全生产。
3 化学纤维静电防护措施
3.1 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或场所,均应采用防静电安全措施,将静电电位控制在允许值以下:
3.1.1 在带电绝缘体易对操作人员造成电击的场所,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10kV以下。
3.1.2在静电对操作人员电击易引发二次事故的场所,除绝缘体的静电电位应控制在10kV以下外,对设备或装置也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1.3 操作人员的人体静电电位应控制在2kV以下。
3.2 化学纤维生产应采用提高亲水性绝缘材料周围环境相对湿度的措施,防止静电积聚。
3.3 油剂的加入有防止化学纤维静电起电的作用。
应根据化学纤维品种、规格和质量要求,加工工艺条件,以及后加工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油剂类型、加入量和加入方法,使化学纤维达到质量标准规定的电阻值和含油率,如无标准规定,产品的体电阻率应小于1×109Ω·m。
3.4 在化学纤维静电电位超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采用静电消除器或使带电体周围空气离子化的措施,以消除所积聚的静电荷。
3.4.1静电消除器选用原则:应根据物体静电电位的高低、消除要求、操作特点、介质性质选择静电消除器。
3.4.2 静电消除器安装位置的选择:便于工艺操作、消除静电效果好、相对于带电体最大电位处、接近带电体、避开金属背景等。
3.5生产设备与化学纤维接触的部件应采用导静电材料,如牵伸装置、输送带、落筒等。
3.6接触化学纤维的导体应采用静电接地措施,使产生在物体上
的静电荷泄漏于大地,从而限制带静电物体的电位上升或限制由此而产生的静电放电。
3.6.1 静电接地的要求
3.6.1.1 采用静电接地的各导体连接、接触应牢固可靠,确保电气通路完好。
3.6.1.2 静电接地系统的电阻值应符合规定。
3.6.1.3 对于静电接地系统的电阻值,每年应测试1次。
对测试数据超标的接地系统,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检修。
3.6.1.4 对于金属导体,应测量其直接接地的接地电阻值;对于其他物体,应测量其泄漏电阻值。
3.6.1.5 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进行局部检修时,应事先做好临时性接地。
检修后及时复原,并重新测试电阻值。
3.6.2 静电接地的范围
3.6.2.1 能够用接地的方法消除静电的部件。
3.6.2.2 能产生静电积聚的金属导体。
3.6.3 接地电阻值
3.6.3.1 静电接地连接系统总泄漏电阻不应大于1x 106Ω,接地体的电阻值不应大于100 Ω。
3.6.3.2 静电接地与其他用途接地共用时,其接地电阻值应按其他用途的接地要求确定。
3.7 相关工作人员应掌握静电安全技术知识、静电危害规律和预防措施,熟悉生产工艺过程及设备运行状态。
当发现绝缘体和人体静
电电位超过允许值或化学纤维产品的比电阻超过要求数值时,有权停止生产并上报领导,尽快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8 所有防静电设备、装置及防护用品,应指定专人定期检查、维护,填写登记卡片。
3.9静电电位、相对湿度、比电阻、含油率等相关静电参数应由有关技术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检测,及时将检测结果整理归档,不符合项应及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