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结构件外观通用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88.74 KB
- 文档页数:7
1.目(de):规定公司产品(de)表面等级划分及外观质量要求.2.范围:适用于指导产品(de)生产、总装及产品结构件(de)验收,外购件、外加工件(de)验收及指导.3.定义:产品表面等级根据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级面、B级面和C级面,具体定义如下:表面等级定义1)如果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以被掩盖后(de)表面来定义;如果零件、部件、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可能被掩盖也有可能不被掩盖,则按照不掩盖(de)表面来定义.4.检验条件4.1.光源要求要求在自然光或光照度为500LX (de)近似自然光下检验,如40W(de)日光灯.要求光源位于被检查表面正上方45°范围内,且距离被检查表面(de)直线距离为500mm(图1).要求在手电筒光照下检验柜体内部(箱内).光源要求示意图4.2.检验员(de)要求检验员位于被检查设备(de)正面,视线与被检查表面呈45°~90°角进行检验(图2),要求检验员(de)视力或矫正视力应不低于.检验时不能使用放大镜.被检查表面与人眼视线(de)关系4.3.外观表面大小划分产品外观表面大小分为小、中、大、超大四种,分类原则有两种,一种是按面积大小分类,一种是按最大外形尺寸分类.按照两种不同(de)分类原则,得到(de)表面类别不一致时,以大(de)一类为准.比如某一表面按照面积大小划分为“小”,按照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中”,则该表面为“中”.产品外观表面大小划分标准,具体见表 2 .当缺陷所在面(de)尺寸超过表 2 中对应(de)最大一类“超大”时,则将该面划分为若干个“超大”面或其它大小(de)面处理,且划分方法应保持同一种方式,即始终按面积划分或始终按外形尺寸划分.产品外观表面大小类别划分标准5.判定总则1)产品外观应美观,单独(de)零、部件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不能给人以劣质产品(de)印象.生产者应认真操作,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对各种表面(de)损伤.如果发现某一缺陷具有批量性或大面积性或者影响功能,即便此缺陷属于“可接受”范围,也应对该产品不予验收.2)本规范缺陷允收表规定(de)是在结构件表面直径100mm圆内各类缺陷(de)允收标准,如某一缺陷特征超出此规定面积,则不合格;如果同一个表面(de)缺陷间距>100mm,则按另一个区域计算.3)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多,即在直径100mm(de)圆内,实际缺陷数量不能超过缺陷允收表规定(de)缺陷数量N.4)同一表面同一区域缺陷不能聚集过大,即实际测量结果不能大于缺陷允收表(de)要求.对于可累积计算(de)缺陷如长度L和面积S等,记录累积值(L=L1+L2+…Ln,S=S1+S2+…Sn)与缺陷允收表比较.对无法累积计算(de)缺陷如高度H,宽度W,直径D等,记录最大(de)测量值与缺陷允收表比较.5)如果设计造成了外观标准允收表中某一项目数值,则:a、图纸标注有公差要求时,以图纸公差允收.b、图纸未标注公差要求时,在本标准缺陷允收值基础上增加设计基准尺寸值作为最终管控界线允收.6)本标准中涉及到(de)长度,宽度、粗细、高度、直径等(de)单位都是mm,面积(de)单位是mm2.7)缺陷允收表中(de)符号,如果没有特指,其含义如下:N:代表缺陷数量;L:代表缺陷长度;W:代表缺陷宽度;H:代表缺陷高度或深度;D:代表缺陷直径;S:代表缺陷面积.缺陷允收表中关于缺陷(de)记录解释如图3所示:6.喷涂件外观标准6.1.缺陷定义表1 喷涂件缺陷定义表6.2.缺陷允收标准表2 一般喷涂件缺陷允收表注释:1)挂具吊挂位置应按照C、B、A级面(de)优先顺序选择,最好吊挂在C级表面.如果零件只有A级表面,则应尽量把挂具印留在边角位置,并控制其大小.对于处于A级面和B级面(de)挂具印必须进行修补处理,并按其所在等级面修补要求管控.2)分色喷涂美工缝区域喷涂溢漆允收标准如图6所示,分色喷涂美工缝区域溢漆在1面区不管控,在2面区允许限度溢漆,限度参照签样件,3面区不允许有溢漆.7.钣金件外观标准7.1.预镀钣金件7.1.1缺陷定义表3 预镀钣金件缺陷定义表注释:材料基材(本体):材料表面膜层所覆盖(de)部分.如耐指纹电镀锌板(de)基材是除去表面耐指纹膜、铬酸钝化膜、镀锌层三层膜后余下(de)部分.7.1.2缺陷允收标准表4 预镀钣金件缺陷允收表表5注释:1)外观面判定,以“产品装配以后,发货到最终用户前”(de)状态为依据,而不是以“最终客户使用时”(de)状态为依据.2)切边位置要涂防锈漆或防锈导电漆防护,要求防锈漆涂抹范围超过切边(de)宽度应≤5mm,且要涂抹均匀.7.2.后镀钣金件7.2.1缺陷定义表6 后镀钣金件缺陷定义表7.2.2缺陷允收标准表7 一般后镀钣金件缺陷允收表表8 电镀蓝白锌钣金件缺陷允收表注释:焊点/痕如果是镀前焊接(de),则镀后不需要修补.8.产品标识外观标准8.1.缺陷定义产品标识包括丝印、胶印、移印、烫印、铅印、打印以及四色印刷等各种印刷工艺方法所形成(de)图案、文字、标签(含条码)等.表9 产品标识缺陷定义表8.2.缺陷允收标准表10 产品标识缺陷允收表注释:1)所有商标文字、图案都全部以A级表面标准管控.2)供应商(de)产品标识,应粘贴在产品C级表面或内部,且不能影响产品装配.3)产品标识周围5mm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非丝印缺陷.9.压铸件外观标准表11 压铸件电镀缺陷允收表表12注释:未列出(de)缺陷,以“一般喷涂件缺陷允收表”管控.表13 压铸件产品标识缺陷允收表注释:未列出(de)缺陷以“一般产品标识缺陷允收标准”管控.10. 结构件装配外观标准10.1. 缺陷定义表14 结构件装配缺陷定义表10.2. 缺陷允收标准 10.2.1装配间隙和装配段差表15 结构件装配段差缺陷允收表表16 10.2.2面膜粘贴面膜粘贴后,面膜(de)表面不允许有破损、起翘、气泡及悬空等缺陷,面膜粘贴面不得有任何异物.10.2.3紧固件装配表17 紧固件装配缺陷允收表注释:1)产品表面“沉头紧固件头部凸出”要求≤.2)沉头紧固件头部不允许凸出刮手.。
文件编号:版本号: A/0保密等级:内部使用文件类别:■管理规范□管理办法□作业规范产品外观检验标准修订记录1目的作为通用产品外观检验判定依据,确保品质能符合客户需求;本标准规定了通用产品塑胶件、电镀件、喷漆件、压铸件、整机装配、彩盒及包装的外观检验,包括缺陷定义、缺陷允收标准等;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塑胶件、压铸件、彩盒、资料及包装的外观检验;3职责质量人员对产品外观的检验和判定;4定义产品等级定义S等级:手持类产品、高端类终端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高端市场、特定客户有较高要求的产品;A等级:通用类终端产品外观等级面定义1级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正常情况指产品的正面、顶面、侧面,要求有最佳的外观质量;2级面:暴露在外,且正常使用时并不直接看到的次要表面,正常情况下指产品的背面和底面,要求有好的外观质量;3级面:正常使用中看不到,只有在装拆时才看到的内表面或遮盖面,不要求有好的外注:外观等级优先按照图纸中的定义;若图纸中没有定义,下面有图示或单独定义的,以图示和单独定义为准;没有则按照此外观等级要求执行;功能面:功能面指压铸机加件中,影响产品防水、屏蔽、散热、装配等性能的表面;不包含在以上的1、2、3级面中;图 1 ONT产品外观面等级示意图彩盒测量面定义测量面定义表,备注:未涉及到的为非管控区域标准层次分为A标和B标二种;日美等外观要求较高的运营商建议使用A标,如日本KDDI/DOCOMO、英国BT;除了A标建议的运营商及通用市场,首选B标;纸浆模塑制品测量面定义测量面定义表5内容5.1检查面积划分和缺陷代码检测面积按照每100mm100mm100cm2区域进行划分,表面小于100mm100mm时,以100mm100mm计,以下所述单位面积的缺陷数均以此为准;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缺陷代码表5.2外观检验条件视力: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不能使用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检视距离:400mm±50mm;光照强度:光照度在300-600Lux的近似自然光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检视角度: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见图1图2 “正视”位置示意图检视时间:根据检视面的不同,检视时间有不同,如下表2;若在检视时间内缺陷仍不可见,则此检视件可视为合格;表2 检测时间5.3外观缺陷检验标准注:检测面积按照每100mm100mm100cm2区域进行划分,表面小于100mm100mm时,以100mm100mm计,以下所述单位面积的缺陷数均以此为准;塑胶件外观缺陷检验标准所有塑胶件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表 3所有塑胶件外观缺陷检验标准塑胶件注塑面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表 4塑胶件注塑面外观缺陷检验标准塑胶件喷涂面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表 5塑胶件喷涂面外观缺陷检验标准塑胶件电镀面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表 6塑胶件电镀面外观缺陷检验标准印刷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表 7印刷外观缺陷检验标准压铸件外观缺陷检验标准机加件及型材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表 8机加件及型材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表 9散热齿变形可接受的标准压铸件喷涂、喷砂外观缺陷检验标准表 10喷涂面外观缺陷检验标准整机装配外观检验标准1. 在不影响装配、使用和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整机、单个零件每个面允许有二种缺陷种类如顶面、底面、侧面等,零件装配后需满足如下要求,且不同缺陷之间距离不小于20mm;表 11缺陷种类数量要求2. 整机不允许有松动、脱落的零件或部件不能有内响;外壳无裂痕、开裂;表面无掉漆、磕碰、标准接收外划痕等缺陷;整机装配后无脏污;3. 整机装配后产品装配完整,包括PCB等,整机间隙和间隙不均匀度必须满足如下要求,且间隙不伤手;表 12壳体间隙要求适用于外形尺寸小于150mm150mm类终端产品,如遥控器、话机手柄等表 13壳体间隙要求适用于外形尺寸大于等于150150mm类终端产品4. 整机接合处的段差应均匀,满足如下表格,所有段差应不伤手注:不均匀度指单个直边的段差差值;表 14段差要求适用于外形尺寸小于150150mm类终端产品,如遥控器、话机手柄等表 15段差要求适用于外形尺寸大于150150mm类终端产品5. 按键组装后,应满足如下要求;在保证间隙的同时,需保证各按键的功能正常,手感均匀一致,不可有卡滞现象;表 16按键周边间隙不均匀度要求6.开机检查显示屏的亮度均匀,且显示正确;7. 电子器件的接口与塑胶壳的配合:I/O 口、USB 口等间隙要求均匀一致,尺寸要求如下表;另外Rubber 塞与侧面无间隙,且胶塞打开后,不影响配件插入;塞子为硬胶时,与壳体的单边间隙不超过0.10mm ;表 17端口间隙要求8. 连接器PIN针下陷的标准:9. 各标签位置正确,不允有折皱、翘起、倾斜5度等缺陷;且标签内容正确无误;10. 整机装配后不能出现漏光现象特别是指示灯附近位置;11. 螺钉型号和规格使用正确,不得出现滑牙、顶白、开裂现象;12. 印刷位置正确,油墨均匀、附着牢固;不允许有走位、断线、倾斜、脱漆、划伤及明显色差;13. 产品的包装符合华为通用规范或定制要求;14. 针对同一产品中:塑胶件:不同部件之间,同一种颜色的色差,S级:⊿E≤;A级:⊿E≤;压铸件:不同部件之间,同一种颜色的色差:⊿E≤;15. 产品装配后,用手指按压,不允许有异响声;16. 塑胶件高光外观面来料要求粘贴保护膜;彩盒外观检验标准表 18彩盒检验标准检验项目A标B标仪器折后缝隙1.普通彩盒结构有展示盒式、扣手位式分卡纸和瓦楞纸、不做管控2. 天地盖盖式单边180mm单边180mm以上扣合后缝隙≤4mm可接收;单边180mm以下的扣合后缝隙≤3mm可接收1.普通彩盒结构有展示盒式、扣手位式分卡纸和瓦楞纸、不做管控2. 天地盖盖式单边180mm单边180mm以上扣合后缝隙≤5mm可接收;单边180mm以下的扣合后缝隙≤4mm可接收菲林尺卷尺直尺目测表19 精品盒专用检验项目A标B标检验工具/仪器印刷啤位特种纸:内盒/内卡爆刀爆线卡纸不穿透可接收卡纸不穿透可接收目测检验项目A标B标仪器贴盒组装侧面面纸偏位向内缩偏位L≤3mm可接受;不外露可接受菲林尺直尺目测底盒内衬面纸四角偏位,粘到盒体另一侧偏位L≤3mm可接受;不管控菲林尺直尺目测上下包边偏位偏位D≤5mm 不管控菲林尺直尺目测边角弯折处漏灰板缝隙缝隙D≤1mm 缝隙D≤1.5mm菲林尺直尺目测检验项目A标B标仪器底盒与各处缝隙缝隙D≤2.5mm不计算灰板的厚度缝隙D≤2.5mm不计算灰板的厚度菲林尺直尺目测上/下盖边角处漏灰板不允许; D≤1.5mm 目测上盖面纸粘贴偏位1︳A-B ︳≤2mm可接收;2左右偏位︳C-D ︳≤3mm可接收; 不管控菲林尺直尺目测内盒开胶上下纸板缝隙D≤2mm可接收; 不影响使用接受菲林尺直尺目测折皱除泡不实开胶说明:此标准中,彩盒检验标准适用于精品盒;精品盒专用中未涉及的缺陷定义,按照彩盒检验标准执行纸浆模塑制品外观检验标准表20 纸浆模塑制品检验标准资料外观检验标准资料外观检验标准分以下两类:S类资料定位为特殊资料;C类资料定义为普通资料; 对于钉装书和胶装书,S的封面指封一和封二,封底指封三和封四;C封面仅指产品第一页,封底仅指产品最后一页,封二/封三按内文标准检验;表21 资料外观检验标准胶袋用于装资料检验标准表22 胶带外观检验标准包装外观缺陷检验标准纸质包装件外观合格性判定:含有如下各种情况之一时,其外包装不合格:。
1、定义本指导书详细叙述xxxxx产品检验的操作指导,作为对xxxxxx的检验和判定2、目的:本指导书详细叙述Xxxxxx的整机、包装和附件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3、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QC人员对xxxxxxx的检验和判定。
4、操作指引4.1 检查工具塞规、比对片、游标卡尺、防静电手套或指套。
4.2 检验条件视力: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
检视距离:650~750mm;光照强度: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ux的近似自然光(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检视角度: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图1)图1、“正视”位置示意图4.3 术语定义和说明4.4 缺陷定义4.4.1 塑胶件不良缺陷定义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异色点: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气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型后产品内部有缩孔。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塑料件或喷漆件表面有深度感的划痕。
细划痕:塑料件或喷漆件表面没有深度感的划痕。
飞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飞边。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填充不足: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熔融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银条: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类 别■新制定 □修订 □废止版次A1页次1/6修订记录版本修 订 日 期 核准审查制订A1 2016年 11 月 3日年 月 日 1、目的建立通用的检验规范,明确钣金结构件产品验收标准,尽量量化缺陷标准,增强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为来料检验以及供应商出货检验提供统一的依据,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1)本标准规定德为产品对钣金结构件的质量要求。
对外观部分进行了质量分级,请按相应质量要求选用。
2)本标准为通用标准,对于零件的特殊要求应按检验指导书要求执行。
3)本标准分为:一、表面喷涂验收标准(1级、2级、3级)二、电镀验收标准三、丝网印刷验收标准 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这些标准可以单独或组合起来应用。
3.检验要求3.1环境照度: 300-700LUX ,自然光或日光灯下。
观察时间5S 3.2观察距离:3.2观察角度: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下图)。
1级 2级 3级 A 面 30cm~35cm 40cm~50cm 90~100cm B 面 40cm~50cm 40cm~50cm 90~100cm C 面 40cm~50cm 90~100cm 90~100cm类别■新制定□修订□废止版次A1 页次2/6修订记录版本修订日期核准审查制订A12016年11 月3日年月日4.缺陷定义:Note.1 Note.2 Note.3点状缺陷:线状缺陷:当L>2W时按Note.2d=(a+b)/2 W: width, L:length,当L≤2W时按Note.15.字母定义L:长度,W:宽度,d:直径,D:缺陷间的距离,N:缺陷数量,ΔE:色差值。
6.验收标准6.1表面喷涂验收标准序号检验项目检查面1级2级3级工具1 色差A、B、C ΔE≤1.0 ΔE≤1.5 ΔE≤3.0 色板、色差仪2 涂膜光泽、纹理A、B、C 对比色板,无明显差异目视、色板3 附着力A、B、C 百格测试,剥离面积不可有超过总体面积5%以上。
通用外观检验标准1产品表面等级定义结构产品的表面外观等级划分为3个级别:1级、2级和3级,各表面等级的定义如下。
1.1 1级表面重要外观表面,体现产品外观形象的表面,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能直接正视的表面,以及打开前门就能看到的表面。
1.2 2级表面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的主要外表面,或半装饰性的经常被客户打开后可视的外观表面。
1.3 3级表面不是以装饰为目的的次要外观表面和内表面、客户不会看到的表面及除1、2级表面以外的表面。
表1、各等级面的划分:2外观检验条件2.1检验原则2.1.1产品外观应美观,颜色均匀一致,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不会给人以劣质产品的印象。
生产者应认真操作、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对各种表面的损伤。
2.1.2 有签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样板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
2.1.3 所有结构件外观缺陷的判定是基于不影响产品功能前提下进行的判定,如果有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缺陷(如引起炸机、短路等),即使符合标准规格,也判定不合格。
2.1.4 所有外观判定都是在下述的检验条件下进行判定,看不到的外观缺陷都认可接受。
2.1.5 对外观判定操作存在争议的以结构物料SQE工程师判定为准,仍有严重分歧的,最终裁决权归技术部。
2.2目视检测条件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650~750mm,观测时间按不同等级面而有不同,详见下表:表2、检测条件表面等级1级2级3级检视时间5s5s3s检视距离光源650~750mm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下图)。
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 。
不能使用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
图1、“正视”位置示意图2.3检测面积划分被检表面按其面积或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当有两个条件满足时、以大的一类为准。
6061结构件外观检验规范6061标准是根据 GB/T4706.1-2006 《通用电气结构件尺寸测量和试验方法》、 GB/T 50306 《工业产品检测用外观检验方法》和 JB/T 5296 《工业产品外观检验装置及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而制定。
该标准适用于制造结构件时确定的所有种类的外观检查方法。
标准的条文解释如下:a.结构件外观检验的目的是根据 GB/T4706.1-2006 《通用电气结构件尺寸测量和试验方法》及有关国家标准和欧洲标准对结构件进行测量。
b.对所测的结构件进行外观检查的目的是确定结构件所有类型的外观检查方法:如结构件内表面粗糙度对结构件外观的影响程度;内部缺陷对结构件外观的影响程度;外观检查方法和缺陷排除方法。
c.外观检验方法和缺陷排除方法如下:质量要求:结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结构件应按 GB/T4706.1-2006标准执行;材料及结构件不得对产品具有任何要求;禁止在未经检验不合格情况下使用材料及结构件;工艺要求必须符合 GB/T4706.1-2006标准中有关结构件标准要求;外观检验要求必须由工程师提出;应遵守《通用电气结构件尺寸测量和试验方法标准》与有关标准中关于外观检验规格规定并采用相同检验方法(其中 A类允许有四种尺寸测量方法)。
一、外观检验方法(一)外观检查设备:一般包括,平面仪,旋转臂,平面度仪,曲面仪,角模仪,光度计,光栅相机,图像仪,电子秤等。
(二)直径偏差:允许有4种尺寸测量方法:a.径向尺寸测量方法:目测法,水平目测法;b.角尺测量法;c.棱角度检查法:观察、测量角点的方向和角变化趋势是不是一致;确定;判断是否满足上述要求;是否有表面缺陷。
d.轮廓线法:根据线轮廓线或图线线轮廓线的宽度划分区域(即从左到右)进行测量和观察;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 mm;不得大于1 mm。
e.平面度检验:指用仪器从轮廓面上直接观察表面特征点处(表面凸起)或凸起(或凹坑)与平面线或平面点之间关系来判断表面是否存在缺陷;其范围以表面水平为准,不应超过允许值。
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2/101.目的:建立统一的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确保各工段对产品的检验有据可依,同时通过此规范达成标准一致性. 2.范围:a.为使产品入库前之稽核及顾客抽检取得统一且明确之判定基准而建立.b.由抽检中之不良点的改善进而提升产品的质量.3.检验条件:a.检验条件:室内照明500LUX以上,必要时得借助三倍放大镜检验.b.检验前须先确认所使用的工具、材料、胶、清洁剂等,是否合乎规定.C.检验时必须配戴防静电手套或防静电手环.4.检验水准:a.检验依国标:GB/T2828.1-2003/ISO2859-1:1999b.依照《抽样计划规定》规定实施检验。
5.缺点定义:a.致命缺点(以CR表示):凡足以对人体或机器产生伤害,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缺点.谓之致命缺点,任何一个致命缺点均将导致该检验批的批退或投诉.b.主要缺点(以Maj表示):可能造成产品损坏,或电气特性失效,产品使用寿命或使用者需要额外加工的,定义为主要缺陷.c.次要缺点(以Min表示):不影响产品功能,使用寿命的缺点,被定义为次要缺点,一般而言,是指一些外观上或机构组装上的些微不良或差异.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3/10I:AI/SMT检验规范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元件编排符合规定要求漏编元件●元件编排错位或编错元件●元件编错位置偏移(中心位置和平行位置)●极性元件极性编反●元件外表轻微破损但不会影响元件之性能●元件外表破损可见元件底材或会影响元件之性能●2AI符合规定要求(包括元件/PCB规格、插件规定等)元件外表标示模糊不清●极性元件极性插反●错件、漏件、多件或孔位插错●元件引脚生锈、氧化会影响元件之焊锡性能●元件引脚生锈、氧化但不会影响元件之焊锡性能●元件未插入位或单边跷起、脱落●元件本体或引脚断裂●PCB与安规要求不符●PCB铜箔翘起、断裂、开路、短路或生锈氧化●PCB丝印不清晰或位置偏移●元件弯脚小于15度或大于30度●3SMT点胶符合规定要求(胶量、偏移)胶水贮存温度或时间超出规定要求●漏点胶●粘胶占待焊区表面1/2以上●粘胶占待焊区表面未超1/2以上●胶位中心偏移超出盘焊宽度1/2●胶位中心偏移超出盘焊宽度1/4但小于或等于1/2●粘胶过多影响焊锡功能和外观●粘胶过小影响粘接性能●4SMT贴片符合规定要求(外表无破损、位置正确,无偏移,无贴反、贴错、漏贴等现象;焊点外观、电性能等)贴片后元件外表破损(延伸到封装区或损伤导致与相邻元器件及电路有短路风险)●贴错位置或贴错料●漏贴元件●有极性元件极性贴反、贴错●元件印字面反贴●贴片元件横向/纵向偏移超规定要求●贴片元件侧立(堤坝状)●贴片元件立碑竖立(墓碑状)●1206&0805类贴片元件推力超出规格1.5±0.5kg●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4/10续上页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4元件外体容值标示错误●元件外体容值标示模糊不清晰●元件外表破损(需要识别的标识由于元件损件而无法识别)●元件焊点短路或脱焊开路●焊点高度超出元件本体碰及元件本体/封装体●元件浮高超0.7mm●焊点吃锡面积小于焊盘面积之1/2●其它焊点不良(如:锡尖、锡少、气泡/针孔、同一线路之桥焊等)●PCB线路短路/开路●PCB表面有非导电性杂物●PCB表面有锡球/锡渣或导电性杂物(直径小于0.2mm)●II:元件加工外观检查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铜插脚加工符合规定要求(烙铁要求温度在400-440度之间,焊接时间为3秒)线材勾脚焊接勾脚度小于90度●铜插脚松动歪斜●线材焊接时烫伤塑胶外壳●其它如有未按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作业●2电阻加工符合规定要求(见示图1)电阻成形后引脚变形●需套热缩管之电阻漏套热缩管或热缩管未将元件本体完全套住或露出元件顶部之距离不在1-2mm之间●自元件弯脚处起至元件本体之距离小于0.8mm或元件引脚直径两者中较大者●其它如有未按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作业●3电晶体加工符合规定要求(加装散热片)电晶体与散热片间漏抹散热胶或漏放置绝缘片/绝缘粒等绝缘物●见不到绝缘片露出电晶体底部边缘或见不到散热胶●用推力计(如示图3所示)加3kg的力推电晶体有松动●紧固螺丝未锁到位或打花,但无松动现象●散热件和电晶体接触面积小于75%(不影响电性条件下)●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5/10示意图1示意图2說明:1.以推力计金属杆顶住电晶体侧面如图示位置,且施力“F”.2.F>3kg,电晶体无松动现象,則电晶体已锁紧,反之为异常.III:零件面外观检验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零件表面标识清晰、正确.标识错误/无标识●标识模糊●2零件极性(有极性元件)零件极性插反●零件脚位装错●3无极性元件错件、漏件、孔位插错●4零件/物料和BOM或客户要求相符,同时符合安规要求零件/物料和BOM或客户要求不相符●零件/物料与安规报备要求不相符●5零件脚无氧化(未焊锡部份)零件脚氧化●6零件外表无破损零件外表轻微破损●零件外表严重破损●7零件面无锡渣等其它杂物有可导致短路之锡渣杂物或其它直径不大于02mm导电性杂物多于2个●其它不影响性能之细小杂物(直径不大于0.5mm)●8相邻零件脚无相碰短路现象相邻零件脚有相碰短路现象●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6/109各零件之间隔符合要求各零件之间隔不符合要求,并对电性和安规有影响●各零件之间隔不符合要求,但对电性和安规无影响●10任一零件不得超出PCB外沿零件超出PCB外沿(设计规格要求除外)●高压区的元件在10N推力下可以碰到外壳●11保险丝座无变形保险丝座变形会造成保险丝脱落●12要求平贴PCB之零件符合规定(有规定架高零件除外)卧式零件浮高大于0.7mm●立式零件本体到PCB的距离小于0.4mm或大于1.5mm●变压器、大电容、CON座等未100%平贴PCB●13规定架高零件安装符合要求未按要求安装或元件本体距PCB面小于1.5mm●未弯曲引脚或用其它机械件支撑(设计规格要求除外)●14锁紧件紧固螺丝锁紧无松动现象紧固螺丝未锁紧或滑丝并有松动现象●紧固螺丝未锁到位,但无松动现象●15散热件安装正确,对元件不能造成损伤或应力,且元件与散热装置及安装表面充分接触散热件安装错误、漏装或散热件松动●散热件和元件接触面积小于75%(不影响电性条件下)●散热件倾斜大于5度●16线材焊接,祼铜部份祼铜部份超过0.5mm,未超1.0mm(无触电、短路风险)●续上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7输出线材无绞线现象线材绞线●18输出线材表面无烫伤/破损现象输出线材表面烫伤/破损超pvc绝缘层1/4以上●输出线材表面烫伤/破损末超pvc绝缘层1/4●19需点胶/固定剂元件符合规定要求未点或点错胶/固定剂●环形滤波器需点胶固定●点胶末达标准(卧式元件点胶高度需超元件厚度/直径的1/2,立式元件点胶长度需超元件周长的1/4)●20需加套热缩管的元件按要求加套热缩管未加套热缩管●热缩管未充分或末将接点完全套住●21按要求张贴标签未张贴标签或贴错位置●22O/P线材线位焊接正确线位焊接错误●23线材及外围元件不能碰及散热件线材及外转围元件碰及散热件●陶瓷电容器碰及发热元件●24元件弯月面绝缘层在焊接中焊接处有明显的间隙辅面没有良好的润焊●在焊接处没有明显的间隙●25穿孔接线柱加工未符合规定要求绕线未穿过接线柱的孔●接线头缠绕接线柱少于270度●绕线与相邻的非同电位导线的绝缘距离被减少●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7/10Ⅳ:焊锡面外观检查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焊接零件有良好润湿,部件轮廓容易分辨,焊接部件的焊点有良好的连接边缘焊点表面不润湿超焊盘周长180度或无良好的连接边缘●2焊点无短路、脱焊、空焊、冷焊、虚焊、锡裂等焊点有短路、脱焊、空焊、冷焊、虚焊、锡裂等现象●3焊点应无锡尖(毛刺)焊点锡尖(毛刺)高度超出2.5mm●焊点锡尖(毛刺)弯曲拖尾但不会造成短路现象●焊点锡尖(毛刺)弯曲拖尾造成短路或超过元件间的最小电气间隙●4焊锡面与PCB形成的夹角θ在30度到90度之间,粗引脚元件(ø>1.5mm)在45度到90度之间夹角θ超出规格要求●5元件引脚伸出焊锡面之高度符合规定要求元件引脚伸出焊锡面之高度小于0.8mm(厚度大于2.0mm的通孔板除外)●6元件引脚折弯处焊锡不可接触元件本体或密封端元件引脚折弯处焊锡接触到元件本体或密封端●7元件切脚后,露出PCB的高度在1.0mm到2.5mm之间(特殊规格要求除外)超出规定的要求●8PCB表面无焊锡球/渣PCB板面的锡珠、锡渣不允许●有距离线路/焊点在0.13mm以内的锡球/珠(直径大于0.2mm)●有在线路间或元件间形成短路的焊锡球/渣●9PCB表面或安装件上应无助焊剂残留物或其它杂物,并无明显的侵蚀现象金属表面或安装件上有助焊剂残留物或其它杂物,或有明显的侵蚀现象(免清洗助焊剂允许有良性残留)●表面残留有可能导致短路的锡渣或其它金属物●锡面残留不良标签●10元件弯脚不能有短路现象元件弯脚有短路现象●元件弯脚末端与线路或焊锡点距离于小于0.13mm●11PCB表面丝印清晰正确表面丝印模糊、漏印、错印●12PCB印刷线路表面无开路、短路、破损、划伤PCB印刷线路表面开路、短路●线路损伤深度超线路宽之1/10●PCB边缘缺口长超3mm,宽超0.5mm或影响线路电气性能和装配的●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8/10续上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3PCB印刷线路表面无露铜、铜泊翘起线路表面露铜(非设计要求)●铜泊翘起高度超过一个焊盘厚度或面积超焊锡面积的1/5●14装配孔无孔堵塞现象装配孔内有少量锡渣残物且不影响装配和性能●孔内锡渣残物堵塞影响装配●15PCB表面无沾胶或污渍PCB表面有沾胶或污渍现象●16DC线与PCB板焊接DC线与PCB板焊接时,应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一排一排的焊接,不可跳焊或中间留有焊孔●17在导线、焊盘与基材之间无分离现象在导线、焊盘与基材之间的分离大于一个焊盘的厚度●18阻焊膜在经过焊锡和清洁工艺后无裂痕、起泡现象阻焊膜的局部剥落影响组件的外观和功能●起泡/刮伤/空洞使焊料桥接●19PCB无起泡或分层现象起泡或分层的区域超出镀覆孔或内部导线间距之1/4●发生起泡或分层的区域使镀覆孔间或者板面下的导线连通起来●20PCB表面无烟烧/烤焦所造成的表面物理损伤PCB印刷线路表面烧/烤焦造成表面物理损伤●Ⅴ:结构外观检验: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各组件(开关、螺丝、风扇、插座)规格正确任一组件规格用错●2组件紧固螺丝扭力、规格符合要求螺丝规格用错●漏打螺丝●螺丝打花、滑丝●螺丝扭力不符合要求●3麦拉片/装置位置正确漏装麦拉片●麦拉片装置错误可能会造成短路●4机内线材布局整齐无碰及散热片机内线材布局不整齐●线材碰及散热片●5机内各组件无松动现象机内各组件有松动现象、异响●6面板各开关功能正常面板开关有卡键、松动、失效现象●7机内各接插件接触良好机内接插件有松动现象●机内接插件脱落●8PCB元件不能碰及散热片元件碰及散热片,但未造成短路情形●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9/10元件碰及散热片,造成短路情形●9接地焊片安装焊接良好接地焊片与PCB孔位错位.●备注其它未列入此规范之检验项目则参照各机种标准样板Ⅵ:整体外观检查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各外贴标签规格/内容及张贴位置/方向正确,无外观不良现象(如起皱、气泡、残缺、划伤、倾斜等)标签规格/内容错误●标签字体模糊不清●标签表面有大于5mm的气泡及起皱、残缺、划伤、脏污●标签倾斜大于1度或移位超过1mm●标签翘角●标签贴反●2适配器Case上下壳无段差、间隙、色差(特殊规格要求除外)Case上下壳段差大于0.3mm、间隙大于0.3mm●Case上下壳有色差现象●备注1.其它未列入此规范之检验项目则参照各机种标准样板2.若客户有其它要求或与客户标准有差异时则依客户标准判别Ⅶ:安规特性检查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高压测试符合安规要求产品无法通过高压测试或高压测试时出现跳火杂音等情形●2接地导通测试符合安规要求产品无法通过接地导通测试●3漏电流测试符合安规要求产品无法通过漏电流测试●4绝缘测试符合安规要求产品无法通过绝缘测试●5各安规元件符合规定安规器件与《安全清单》或样板不符●6各安全器件丝印或贴纸型号及规格符合要求安全器件丝印,贴纸,型号或参数与《安全清单》或样板不符●备注其它未列入此规范之检验项目则参照各机种标准样板或安全清单资料文件名称产品通用检验规范生效日期2018-03-10页码10/10Ⅷ:电气特性检验序号规格要求检查基准事项缺陷判定CR Maj Min1输出电压正常输出无电压●输出电压超出规格上下线●输出电压INT●2各电性功能测试正常轻载和重载状态不开机●短路当机时,任一组DC输出电压大于3V●短路时,机器无电或异音过大(50cm外能明显听到)●短路时炸机或不保护●敲打测试时,任一组输出电压或纹波或杂讯值发生变化●敲打测试时炸机●工作时产生异音(50cm外能明显听到)或明显可觉之掁动●其它功能测试时,有无输出、异音等不良情形●产品的任一部件功能失效●备注其它未列入此规范之检验项目则参照各机种测试规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0-300,lux,外观检验规范篇一:通用外观检验标准通用外观检验标准1产品表面等级定义结构产品的表面外观等级划分为3个级别:1级、2级和3级,各表面等级的定义如下。
1.11级表面重要外观表面,体现产品外观形象的表面,产品正常工作状态下能直接正视的表面,以及打开前门就能看到的表面。
1.22级表面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到的主要外表面,或半装饰性的经常被客户打开后可视的外观表面。
1.33级表面不是以装饰为目的的次要外观表面和内表面、客户不会看到的表面及除1、2级表面以外的表面。
2.1检验原则2.1.1产品外观应美观,颜色均匀一致,单独一零/部件的整体视觉效果不能受到破坏,不会给人以劣质产品的印象。
生产者应认真操作、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对各种表面的损伤。
2.1.2有签样或图纸上有特殊要求的零部件,其对应的缺陷优先按其样板或技术要求的标准进行判断。
2.1.3所有结构件外观缺陷的判定是基于不影响产品功能前提下进行的判定,如果有影响产品使用功能的缺陷(如引起炸机、短路等),即使符合标准规格,也判定不合格。
2.1.4所有外观判定都是在下述的检验条件下进行判定,看不到的外观缺陷都认可接受。
2.1.5对外观判定操作存在争议的以结构物料sqe工程师判定为准,仍有严重分歧的,最终裁决权归技术部。
2.2目视检测条件在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的近似自然光下(如40w 日光灯、距离500mm处),相距为650~750mm,观测时间按不同等级面而有不同,详见下表:表2、检测条件表面等级检视时间检视距离光源2级3级5s3s650~750mm自然光或光照度在300-600lx1级5s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与被检表面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参见下图)。
要求检验者的校正视力不低于1.2。
不能使用放大镜用于外观检验。
图1、“正视”位置示意图2.3检测面积划分被检表面按其面积或最大外形尺寸划分为不同大小类别,当有两个条件满足时、以大的一类为准。
一、关于检查通用规范的规定1、目的:1.1保证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质量符合我公司以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规定。
1.2我公司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规定并符合国家、国际及地区的法律法规;2、范围:2.1公司所有产品的采购、生产、转运、储存、包装、发货的通用规定。
2.2本公司的所有检查人员以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其别人员;3、通用检查规范3.1公司所有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原则上均需执行抽样检查,合格品才干入库或出货3.2检查员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对每一批来料入库或出货执行下述项目之检查:3.2.1包装、标签、数量、型号等项目的核对3.2.2产品规格(外观、结构、装配、电气性能、安全规定)做选择性或必要性之检查。
(1)若客户有特殊规定,则按客户规定检查(2)若产品出货到有ROHS规定国家或地区,其来料产品或出货产品规定能满足ROHS规定3.3抽样计划3.3.1一般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2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一般检查水平Ⅱ;特殊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2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特殊S-2水准;AQL值:CR(致命缺陷): 0 MA(重要缺陷): 0.4 MI(次要缺陷): 1.0定义:CR(致命缺陷):指产品存在也许对生产者或使用者导致人身意外伤害或也许导致客户抱怨之财产损失、违反法律法规及环境规定。
(安全/绿色环保等)MA(重要缺陷):产品某一特性为满足规定规定(结构或功能)或严重外观缺陷。
MI(次要缺陷):产品存在一些不影响功能与使用性的缺陷(一般指外观小瑕疵)。
3.3.2检查项目大体可区分为:a.外观检查b.尺寸、结构性检查c.电气特性检查d.化学特性检查e.物理特性检查3.3.3检查方法大体可区分为:a.外观检查: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本。
b.尺寸检查:如游标卡尺、量表。
c.结构性检查:如拉力计、扭力计。
d.特性检查:使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如万用表、电容表、试剂、实验机等)。
3.3.4检查分类: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因供料厂商的品质信赖度,公司生产纯熟度及物料的数量、单价、体积等区分为全检、抽检、免检。
A客户结构件外观通用标准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制定部门:
发行日期:
分发部门:
财务部
业务管理部
人力资源部
产销协调部
模具开发部
品质保证部
CNC加工中心
核准:审核:制定:
※修(制)订履历一览表
1.目的
1.1规范本公司出售A客户产品之外观标准之检验。
1.2明确检验项目﹐以使本公司之产品能够符合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
本公司设计制造出售A客户产品及外观件外观检验。
A客户产品
2.2A客户其它产品
2.3外观件示意图:
A级面
A级面
D级面
2.4
4.非外观件示意图:
3.
参考文件 Quotation
3.1 本规范参考客户外观标准(099-00325菲林比对片标准)相关要求﹑工程图面等制定. 3.2
参考顺序
当本规范内容与其他相关要求有冲突时﹐按以下顺序作为判断标准:
a ) (1)客户质量合约(含其附件)或特定要求
b ) (2)客户图面或相关外观标准文件规定
c ) (3)特殊产品检验规格要求或限度样品
d )
(4)本规范
4.
检验方法Method of inspection
4.1
检视灯光
C 级面
C 级面
D 级面
冷白荧光灯(光源在检测者正上方),光照度900~1000 LUX
检视条件
4.3检验人员视力要求:不低于1.0;不允许有色盲、弱色。
4.4温度、湿度:
温度,15℃-35℃;湿度,20%-75%
5.通用外观不良定义Failure chart
6.标准事项说明The standard item explaining
6.1本规范未定义的其它外观不良可参照限度签样或其它同类产品的外观要求。
6.2如需增加另行之外观检验事项,以与客户共享协商之规定执行,本规范同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