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
- 格式:pdf
- 大小:469.92 KB
- 文档页数:13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第3节 海—气相互作用1.2023年厄尔尼诺现象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编撰的新报告预测,当前的厄尔尼诺现象将至少持续至2024年上半年,导致拉美地区降雨异于往年,可能影响到农业。
路透社19日得到这份报告。
报告说,近几个月来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显著升高,“南美沿岸升温更为强烈”。
据预测,明年第一季度,秘鲁、厄瓜多尔和墨西哥等国降雨量将超出往年同期,巴西、圭亚那和苏里南三国将持续干旱,中美洲目前的旱情预计持续至今年年底。
报告强调,面对这些异常天气,拉美地区的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生产活动将易遇困境。
特别是涉及秘鲁北部沿岸和厄瓜多尔南部地区的凤尾鱼和金枪鱼等主要鱼类的海洋捕捞业,面临的风险尤其大。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气候现象,会导致全球气温和降雨模式变化,通常干旱少雨的地区可能发生洪涝,而某些多雨的地区可能出现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
世界气象组织今年7月宣布,热带太平洋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和破坏性天气;厄尔尼诺现象在2023年下半年持续的可能性为90%。
依据粮农组织说法,厄尔尼诺现象已影响拉美部分地区小麦、水稻和玉米等主要作物生产。
粮农组织已启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实例,了解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2.通过读图和材料等,综合分析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可能对全球天气和气候产生的影响。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01目标任务02预习导学动一项计划,调动资源帮助多个国家应对极端天气对其某些生产领域的影响。
这是10月10日在巴西亚马孙州的内格罗河支流塔鲁曼河河畔拍摄的船屋和内格罗河支流塔鲁曼河裸露的河床。
太平洋冬季SSTA 与夏季850hpa 西风异常的关系初探作者:宋月旻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3期宋月旻(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000)摘要:利用NOAA(美国大气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月平均再分析的风场和海表面温度场资料,以及CPC (美国气候预测中心) Nino3.4区海表温度(SST)序列,利用相关性分析、MV-EOF方法研究了1985年至2015年赤道太平洋冬季(12月-次年2月)海温异常(SSTA)与前期夏季(6月-8月)850hPa高度上纬向风的关系。
结果表明,赤道附近纬向风对ENSO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的中西太平洋。
Nino3.4区海温异常指数(SSTAI)与热带、副热带850 hPa风场的相关度在西、中太平洋地区显著。
通过对热带冬季太平洋SSTA和纬向风异常进行EOF分解,发现第一、第二模态分别反映了东部型和中部型El Nino的特征,基本描述了ENSO循环过程的主要变化特征。
关键词:赤道太平洋SSTA;赤道西风异常; MV-EOF;相关性分析ENSO事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Wang,1995),且在80年代以前,El Nino事件中的SST主要增暖区首先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然后向西扩展;80年代以后,发生在赤道中、西太平洋,然后东传。
这与70年代末的全球的海洋大气系统的一致性跃变对应。
19世纪70年代,Wyrtki(1975)指出了赤道太平洋西风异常可能触发了秘鲁沿岸SST的升高,随后,Rasmusson和Carpenter(1982)综合了6次ENSO事件的发生,指出西太平洋赤道西风异常往往发生在ENSO事件爆发之前。
而傅云飞和黄荣辉(1996)的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西风异常越强,ENSO事件的强度也越强。
一、资料和方法选用了NOAA的海表面温度、风场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2°*2°,以及CPC的Nino3.4区海表温度序列,选取时间为1985年-2015年。
第42卷第11期2020年11月海洋学报Haiyang XuebaoVol.42No.11November2020邢霄波,徐永生,贾永君,等.基于遥感数据的三维温度场参数化分析方法研究卩]•海洋学报,2020,42(11):39-4&3:10.3969/ j.issn.0253-4193.2020.11.005Xing Xiaobo,Xu Yongsheng,Jia Yongjun,et al.Research on parameterized analysis method of3D temperature fiel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J].Haiyang Xuebao,2020,42(11):39-4&doi:10.3969/5.issn.0253-4193.2020.11.005基于遥感数据的三维温度场参数化分析方法研究邢霄波53,徐永生12",贾永君4,黄超1,2,3(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青岛26607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山东青岛266237;4.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100081)摘要:为了满足海洋研究以及海洋调查的需求,本文基于Argo剖面和海表面温度数据开发了一个新的拟合三维温度场的算法。
选取西北太平洋区域作为验证算法有效的实验海区。
该水域的经纬度范围设定为:30°~40°N,140°〜155。
巴水平分辨率为0.25。
深度方向为从海表到2000m水深,水域划分为29层。
拟合算法首先将Argo温度剖面以5个深度划分为6层,分别为混合层、夹层、温跃层、过渡层、第一深层、第二深层,然后以第一猜想值和线性回归得到的海表面温度作为初始条件重构三维温度场。
重构的三维温度场的剖面与原观测剖面的均方根误差较小,相关性较好,表明该算法是合理有效的。
利用Argo数据计算吕宋海峡以东海域水文特性参数和流场何建玲;蔡树群【摘要】利用2006年Argo浮标资料分析吕宋海峡以东海域水团季节特性和混合层的月平均变化规律;并分别利用Argo多年季节平均资料与2006年资料,以秋季为例,基于P矢量方法计算该区域流场;同时考虑风生流的影响,将所得结果分别与利用Levitus和高度计资料计算的流场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水团特性季节变化不明显,春冬季表层水团与夏秋季比较表现为低温高盐;次表层、中层和深层季节变化不大;混合层深度明显表现为冬季最深、夏季最浅的季节性变化。
利用2002—2009年Argo季节平均资料基于P矢量方法能得到地转流场的基本结构,与Levitus资料的计算结果相比较,除可以反映黑潮,还可以反映一些涡旋结构;利用2006年秋季Argo资料计算流场与高度计资料计算的地转流场比较,其流场结构位置吻合得比较好,但存在流速偏小等不足,这可能与Argo资料较少且分布不均以及插值误差等有关,但其可以获得流场的三维结构,而利用高度计资料计算只能得到表层流场结构。
【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2(031)001【总页数】10页(P18-27)【关键词】Argo;水团分析;混合层深度;P矢量方法;吕宋海峡;流场【作者】何建玲;蔡树群【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1国际Argo计划由美国、日本等国提出, 于2000年正式启动。
截止2010年1月, 全球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 Argo浮标的布放, 共投放浮标6623个, 其中目前仍在海上正常工作的浮标 2941个, 获取了约 50余万条海洋剖面资料, 建立了全球、区域和国家的三级资料管理中心, 实现Argo资料的全球共享[1]。
Argo浮标设计的工作流程为: 浮标被投入海后先自动下潜至预先设定的漂流深度(约1000m), 漂流约8—10d后自动潜到2000m深度,然后自动上升至海面, 并进行温度、盐度的剖面测量, 这大约需要 10h, 到达海面后, 将数据通过Argos卫星系统传给用户, 完成一次观测。
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气候学研究王慧;丁一汇;何金海【期刊名称】《气象学报》【年(卷),期】2005(63)4【摘要】西北太平洋季风区(5°~25°N,120°~160°E)是亚洲-太平洋季风区与亚洲-澳大利亚季风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季风区.文中对西北太平洋夏季风进行了气候学研究,发现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爆发发生在31候(6月上旬)前后.爆发后,夏季风经历了3次活跃-中断循环,每个循环都相应于独立的干期和湿期.第1个循环是从6月初到7月中旬,降水与低层西风的中心主要位于5°~10°N.第2个循环是7-下旬至9-下旬,降水与低层西风明显向东北方向移动,位于10°~20°N.这个循环是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最强盛的时期.第3个循环是从9月末到10月末,降水与低层西风又向南退回到5°~10°N,达到了西北太平洋夏季风最弱的阶段.这个循环的结束也就预示着西北太平洋夏季风的结束.西北太平洋季风区有明显的季节内振荡(ISO),这种气候的季节内振荡(CISO)主要由30~60 d与10~20 d两种周期组成,但是主要以30~60 d的低频振荡为主.根据西北太平洋的对流和低层西风在不同位相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西北太平洋的低频对流和西风是向西向北传播的.西北太平洋的季风降水、对流与西风的活跃-中断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受30~60和10~20 d低频振荡的调制.【总页数】13页(P418-430)【作者】王慧;丁一汇;何金海【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0044;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相关文献】1.近年来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 [J], 冯涛;黄荣辉;陈光华;武亮;黄平;王磊2.亚澳季风各子系统气候学特征的异同研究Ⅱ. 夏季风水汽输送 [J], 陈际龙;黄荣辉3.亚澳季风各子系统气候学特征的异同研究Ⅰ.夏季风流场结构 [J], 陈际龙;黄荣辉4.西北太平洋夏季风对中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及农业的影响研究 [J], 王嘉佩[1];沈迪桑[2];杜爱军[1];张甜[1]5.HIRS-Tb12揭示的亚洲夏季风建立的气候学特征及与华东旱涝 [J], 施宁;蒋尚城;严明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带答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综合题1、读图和材料,回答下题。
祁连山被称为伸向沙漠的一座“湿岛”,常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其实,“弱水”是黑河部分河段的别称。
说明黑河的主要河流特征及其成因。
2、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
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为赤道太平洋上空甲、乙两种大气环流形式图,属于正常年份的是________图,属于厄尔尼诺年份的是________图。
(2)正常年份与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大洋东侧的秘鲁沿岸和大洋西侧的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3)在“厄尔尼诺”盛期,秘鲁渔业生产损失巨大,试分析原因。
(4)在“拉尼娜”盛期,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发生台风的次数将增多还是减少?请联系影响我国台风的发源地简要加以分析。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了区域气候以及海洋水文特征相应的变化,并直接影响了渤海湾地区海水表面温度的改变。
近年来,渤海湾夏季表层水温空间分布差异大,同纬度的东西两侧海水表层温度最大温差可达2℃以上。
西侧海水近年来增温幅度显著高于东侧海域。
如图示意1998~2018年渤海湾夏季表层海水平均温度分布。
(1)描述渤海湾夏季表层水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2)分析渤海湾夏季东西部海域水温差异的原因。
4、下图示意为地球水循环过程,图中A-G表示水循环各环节。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由B→C→F→G组成的水循环属于____循环,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字母)。
(2)与裸地相比,森林地区雨后的E环节较____,G环节较____。
(填“强”或“弱”)(3)法国某葡萄园在地面铺上一层鹅卵石,简要说明鹅卵石对葡萄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
高中地理小练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附答案解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环流系统。
副高的活动是我国天气预报员进行夏季天气预报所必须关注的。
用以表征副高特征的指标很多,其中500hPa(平均约5500米高空)等压面高度分布图中588线(即500hPa等压面在此处出现的高度为5880米)包围的区域常常用来表征副高的位置。
下图为夏季某时刻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平行斜线标注出副高的范围。
(2)受副高控制的区域其天气一般比较干热,说明理由。
(3)图示时刻,我国华北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形成了强降水天气,推测其原因。
2、(2016·上海)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出现的暖性高压系统,笼统地称为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中国大陆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主要有三个中心,即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和北非副热带高压。
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是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侧,习惯上称西太平洋副高。
它的位置、强弱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灾害和台风路径等产生重要影响。
(1)简述西太平洋副高的形成过程。
公众号地理678整理发布(2)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移动与我国东部的雨季密切相关,据图判断雨带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台风的路径大致有三条,如果副热带高压西伸并加强,推测台风的路径方向,并说明理由。
3、以下材料中:左图为一般年份西太平洋副高的高压脊活动示意图,右图为某年8月某日的副热带高压脊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根据左图,说明一般年份副高移动规律及其移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2)读右图,与一般年份相比,此年8月副热带高压脊的位置有何不同?对我国天气有什么影响?(3)受到副高控制或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4)副高控制区天气闷热少雨,请说明理由。
第二节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必备知识基础练知识点一气压带、风带与气候[2024·北京海淀高二统考]下图为全球年降水量随纬度变化图和某季节大气运动模式示意图,图中甲、乙代表近地面气压带,丙、丁代表风带。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 )A.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B.乙的形成原因是冷气流爬升C.丙的风向为东北风D.丁水汽易凝结,降水较多2.赤道附近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其主要原因有( )①气温高,对流旺盛②海洋面积广阔③大河众多,蒸发量大④热带雨林气候广布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当气压带和风带位于图示位置时,( )A.巴西高原正值湿季B.夏威夷高压势力增强C.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D.地中海沿岸受副高控制[2024·新疆巴音郭楞高二统考]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甲、乙气压带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B.乙——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力原因C.甲——赤道低气压带热力原因D.乙——赤道低气压带动力原因5.在气压带乙和风带②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知识点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与气候特征[2024·湖南常德市一中校考]读中纬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完成6~7题。
6.降水季节分配最均匀的是( )A.①B.② C.③D.④7.下列地区与②气候成因相同的是( )A.上海 B.开普敦C.伦敦 D.新加坡[2024·广东惠州高二校考]读西班牙和南非两国某类型气候的分布图,完成8~9题。
8.图示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为( )A.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B.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C.受单一气压带的控制D.受单一风带的控制9.我国春节期间,两国该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征为( )A.西班牙高温多雨 B.南非寒冷干燥C.西班牙温和多雨 D.南非温和多雨知识点三气候类型的判读[2024·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是位于同一半球的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地区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考点04 世界的气候一、单选题下左图为美国西海岸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旧金山与西雅图月平均最高气温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旧金山水循环较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影响两地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答案】1.D 2.D【解析】1.区域内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
旧金山地处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多雨季节为冬季,水循环较活跃。
故选D。
2.读图可知,夏季旧金山气温低于西雅图。
从纬度因素考虑,纬度越低,气温应越高,图中旧金山纬度较西雅图低,A错误;旧金山夏季的气温较西雅图低,主要是由于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旧金山附近,D正确;两地海陆位置与地形没有太大差异,B、C错误。
故选D。
纳瓦里诺岛(68ºW,55º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4.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5.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答案】3.C 4.C 5.B【解析】3.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ºW,55º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