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案

第六章北方地区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时数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黄土地”和“黑土地”的区域差异。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3、了解华北平原的重要性以及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明确我国北方地区所处的位置及其自然特征。

2、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理科目的情感。

2、鼓励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方式学习地理知识。

教学重点 1、“黑土地”和“黄土地”的自然特征。

2、掌握北方地区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教学难点 1、理解导致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

2、能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各主要地形区及其自然特征。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沁园春雪》。这首词描述的是北国雪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笔下的“北国”吧。

二、新课讲授

(一)黑土地黄土地

1、北方地区的范围

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

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面积广阔

西部: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3、北方地区的气候

温度带: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

气候: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干湿区:北方地区属于半湿润区

4、黑土地

东北平原地区在冷湿的环境下,植物不易分解,形成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5、黄土地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华北平原由黄河和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而成

(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不足: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措施

制约因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可以跨流域调水;时间上的不均匀可以修建水库;从长远看应该发展节水农业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三个重要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知道了“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由来,并通过读图的方式初步认识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四、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 地理概况

1、范围:

2 、地形:

3、气候:

二、黑土地 黄土地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

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

五、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主要介绍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在教学时我用图片让学生感知“北国风光”,感受春旱的情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我还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这样得来的知识记忆更深刻,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足之处是讲华北平原春旱的时候收集的材料不够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改正。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地形、经济特征等区域概况。

2、了解东北地区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背景及过程,知道东三省农业发展现状。

3、知道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了解其资源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东三省的气候特点;东三省的工业、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有关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根据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

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