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教材培训余桂元 (1)
- 格式:ppt
- 大小:616.50 KB
- 文档页数:1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陈其余桂元一、课时安排依据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每周2课时,共70课时。
上册用一学期,有35课时。
新教科书实际只编写了22课,每课教学为1课时,共需22课时。
其余课时由各地、各校灵活掌握,包括4节活动课和1节复习方法和技能训练课,以及讲授乡土史教材或民族史教材、校本教材等。
二、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新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采取时序与主题相结合的体系,即根据中国古代史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自古至今地讲述历史;同时围绕表现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又适合中学生特点的主题进行叙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古代文明与其他文明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连绵不断、源远流长。
自夏朝以来的王朝体系,清晰地勾勒出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古代文明连续发展的轨迹,这是一种国情。
考虑到初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还缺乏了解,不易把握纵向脉络,因此,新教科书采取了以主要朝代的兴衰更替反映时序的办法,予以弥补。
本册的四个单元,对应了课程标准中的四个主题及其内容标准。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后世发展的眼光来概述原始社会的历史。
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联系前后的知识,综合性的看问题,又因为侧重于文明的起源问题,其他问题可以少讲或不讲,就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第二个单元“国家的产生或社会的变革”,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科体系,回避了学术界近年来讨论比较激烈、争议比较大的社会形态的划分问题,同时又提示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文明成就和社会变革。
第三个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侧重于秦汉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而对于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发展与衰亡、东汉的兴亡等传统教科书必讲的内容,有的用楷体字简略叙述,有的干脆不涉及。
第四个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际上是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
政权分立是社会分裂动荡的反映,是消极的,但分裂动荡中又包含一些积极的因素,客观上为民族交往与融合提供了土壤。
湖南省新课程历史教师培训手册(历史Ⅰ必修·人教版)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总体介绍历史1必修介绍从历史教学的角度谈如何使用《历史1(必修)》《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介绍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介绍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介绍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介绍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介绍《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介绍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介绍第2课“抗日战争”介绍《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介绍高中必修《历史》①(修订本)第四单元简介《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介绍《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介绍《第六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介绍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介绍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介绍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介绍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介绍第3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介绍《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介绍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介绍第2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介绍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介绍《第九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介绍必修一探究活动课介绍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总体介绍陈其一、编写原则1.严格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原则,努力实现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标准》要求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目标。
在内容和结构体系上,严格遵循《标准》中“内容标准”的规定,按照专题史的体例进行编写,充分体现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