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69.05 KB
- 文档页数:2
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一、前言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是一种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新型施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采用了精细化的施工工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工程质量高:通过科学精细的施工方式以及对施工过程中每一环节的严格控制,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2. 施工效率高: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能够提高施工的效率,缩短工期。
3. 资源利用率高: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施工环境好:采用低噪声、低污染的施工方式,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干扰和影响较小。
三、适应范围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特别是在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和特殊结构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工法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和工程要求,为工程提供了可行和科学的施工方案。
四、工艺原理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确保结构的稳定和强度。
在使用该工法进行施工时,需要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转换层钢筋混凝土大梁精细化施工工法分为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设计和准备阶段:包括施工方案的设计和准备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等。
2. 基础施工阶段:包括基础的处理和预处理,确保基础的牢固和稳定。
3. 钢筋布置阶段: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进行精细化布置,确保钢筋的承载力和连接性。
4. 模板和支撑安装阶段:安装精细化的模板和支撑,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混凝土浇筑阶段: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6. 养护阶段: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转换层型单独增设少数型钢混凝土梁施工工法1、前言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又称为劲性混凝土结构或包钢混凝土结构,是在型钢结构外面包裹钢筋混凝土外壳形成的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型钢混凝土可以做成多种构件,更能组成多种结构,他可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应用于各类建筑和桥梁中。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外包混凝土可防止钢构件的局部屈曲并能提高钢结构的整体刚度,显著改善钢结构的平面扭转屈曲性能,使钢材的轻度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混凝土增加了结构的耐久性和耐火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体型复杂、功能多样、造型新颖的建筑物日益增多。
在同一座建筑中因使用功能的多样化要求,房屋开间、进深的不统一,柱网尺寸及墙体数量也会有所不同,为了适应建筑功能的变化,使结构的受力体系能满足功能要求,须设置结构转换层。
对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由于相应转换层结构中转换构件承托的层数增多,再加上建筑对层高及空间的种种要求和限制,使得型钢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工程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梁柱节点复杂、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的工艺均不同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广西一建泰合青年城二区项目部把应用在该工程地下室顶板三条型钢梁施工工法作为“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重点攻关课题,钢筋混凝土柱与型钢梁的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型钢梁腹板翼缘开孔补强以及节点箍筋做法上技术要求高,各工种的协作要求高,施工难度大,是型钢混凝土梁结构施工中需解决的技术要点。
2、工法特点2.1针对本工程特点及个体差异,通过对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柱与型钢梁连接,型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型钢梁腹板翼缘开孔补强及节点箍筋做法等工艺的研究,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难题、使型钢梁翼缘板开孔补强、型钢梁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梁柱节点箍筋做法等达到设计要求,保证结构受力的传递2.2通过对型钢混凝土梁结构的每一个连接点绘制钢筋穿过型钢翼缘或腹板穿孔及补强的节点大样,预先计划型钢混凝土结构梁钢筋混凝土柱节点纵向钢筋弯折和锚固及穿孔补强情况。
大跨度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技术型钢混凝土是把型钢埋入钢筋混凝土中的一种结构型式,它具备了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大、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点,还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增大使用空间、节省模板和支撑;与钢结构相比,具有防火性能好,结构局部和整体稳定性好,节省钢材的优点。
近年,由于国力发展,人们对抗震要求有了新的要求;加之钢筋产能过剩,购置费用有所降低,使得越来越多的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被应用到大跨度高层建筑中。
但由于其施工工艺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的施工难度。
下面,我们就结合工程实例,对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东塔22层,西塔22层,2 层裙楼和 2 层地下室,建筑总高度为97.75m,其中采光顶最高点为100.05m。
东塔11层楼面的3条跨度为29.4m的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截面尺寸达1150m M 3050mm梁面标高为48.7m,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
转换层楼板厚度为200mm混凝土等级为C40。
型钢混凝土梁的型钢箱尺寸为600mrhC 2500mr K 60mrhC60mm钢筋类型有:面筋、底筋、腰筋、箍筋。
型钢混凝土梁的型钢箱共有11 节,标准节尺寸为600mmc 2500mr K 2300mm图1型钢混凝土梁的平面布置2施工工艺流程鉴于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难点,查阅了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施工方法的文献,制定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施工工艺,编制了相应的施工方案,完成1:1 型钢混凝土梁节点的钢筋模型以及1:1 箍筋模型制作,之后又进行了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研究,确定最终的混凝土配合比。
转换梁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搭设钢管高支模和操作平台f安装梁底模板f预焊牛腿钢筋f安装箱形梁马凳底座f安装梁内、外箍筋第1段(下段)f安装底筋f安装马凳支顶钢管f箱形梁吊装f箱形梁校正、焊接f与箱形梁相交次梁钢筋预留f浇筑箱形梁混凝土f焊箱形梁盖板f安装内、外箍筋第2段(上段)及面筋、腰筋f焊接对拉模板f安装梁侧模板f安装型钢梁上转换钢柱纵筋f预留灌浆孔f转换梁混凝土浇筑。
大跨度高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转换层施工工法大跨度高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转换层施工工法一、前言大跨度高空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转换层施工工法是在高空型钢结构的基础上,采用混凝土转换层进行垂直传力与水平传力的连接,以满足转换层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该工法具有工期短、施工简便、结构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高空建筑项目中。
二、工法特点1. 工期短:采用预制构件和模块化施工方式,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2. 施工简便:采用现浇混凝土梁板进行转换层的施工,操作简单,施工技术要求不高。
3. 结构稳定:转换层通过高强度螺栓紧固于型钢结构上,使型钢结构与混凝土转换层相互作用,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 施工质量可控:采用专用的施工模板和支撑系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可控性。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大跨度、高空、重载以及对空间利用要求高的建筑项目,如航空机库、大型展览馆、体育场馆等。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理论依据是通过混凝土转换层与型钢结构形成一体化的结构体系,实现结构垂直和水平传力的连接。
具体的技术措施包括:1. 建立型钢结构: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组装和安装好型钢结构。
2. 预制混凝土构件:根据转换层的尺寸和形状要求,预制混凝土构件。
3. 安装转换层:将预制的混凝土构件与型钢结构进行连接,形成一体化的转换层。
4. 封闭混凝土:根据施工图要求,对转换层进行现场浇筑,达到预定的强度和密实度。
五、施工工艺1. 建立型钢结构:按照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工序和顺序进行型钢结构的组装和安装。
2. 预制混凝土构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预制混凝土构件,保证尺寸和形状正确。
3. 安装转换层:将预制的混凝土构件与型钢结构进行连接,采用高强度螺栓进行紧固,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4. 现场浇筑混凝土:根据施工图要求,对转换层进行现场浇筑,采用模板和支撑系统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均匀性。
5. 养护:对新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型钢混凝土斜交转换柱施工技术解析摘要:近几年,国内外高层建筑发展迅速,现代高层建筑越建越高,向着体型复杂、功能多样的综合性方向发展[1]。
从建筑功能上看,上部需要较多墙体以满足小开间的旅馆和住宅;中部需要较小的室内空间,以满足办公用房的功能要求;下部则需要尽可能大的自由灵活的大空间,尽量减少墙体,以满足商场、餐厅等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
而这些功能要求正好与下部结构墙体多、柱网密、受力大、刚度大,上部墙柱少受力小的受力特点相反[2]。
因此,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形式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构件,即转换层结构。
目前,这类建筑已成为现代高层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技术解析1、采用BIM指导施工采用TEKLA Structures[6]专业钢结构建模深化设计软件对钢柱进行建模分析,主要对型钢混凝土斜交转换柱吊装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明确钢构分段及吊装方式,确保节点施工质量。
对劳务作业人员采用三维技术交底,使其提高型钢混凝土斜交转换柱施工效率。
三维模型见图2.1-1。
图2.1-1 型钢混凝土斜交转换柱BIM三维模型2、采用连接板进行梁柱节点型钢—箍筋连接进行三维节点碰撞检查,根据碰撞问题报告,提出采用连接板进行梁柱节点区域型钢—箍筋的连接方式,减少了型钢加工过程中的开孔,提高了施工现场箍筋连接的施工效率,确保了节点的施工质量。
3、采用楼板预埋钢筋斜向加固斜交转换柱斜交转换柱模板加固过程中,采用在斜交柱下方楼板中预埋C20短钢筋的方式斜向加固斜交转换柱,确保斜交转换柱加固牢固,架体稳定。
三、型钢混凝土斜交转换柱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型钢混凝土斜交转换柱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型钢柱的深化设计、型钢柱加工制作、型钢柱吊装、焊接及检测、钢筋绑扎、模板加固及混凝土浇筑,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图5-1 型钢混凝土斜交转换柱施工工艺流程图1、型钢柱的深化设计根据结构施工蓝图及钢结构相关规范,对钢结构部分进行深化设计,主要以吊装方便、施工时间短、现场焊接量少、施工质量可控为原则,同时考虑降低混凝土浇筑难度等问题。
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摘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组合结构形式,具有其他结构所不具有的独特优点,并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筑与桥梁结构中。
本文介绍了某大型商城住宅楼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阐述了内型钢柱在吊装、焊接及模板、钢筋、砼浇筑等工序施工技术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转换层箱型柱箱型粱型钢混凝土结构自密实混凝土1、工程概况某大型商城位于市中心城区,由一栋32层写字楼、一栋8层商业楼、一栋29层住宅楼,共3栋楼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12164.9m2。
本项目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包括甲级写字楼、住宅、大型商场、超市、地下停车场等多种功能。
本工程住宅楼转换层位于5层顶板(6层楼面),6层及以上为住宅,6层以下为商场及车库。
住宅楼地下4层,地上29层。
转换层位于27.1 m标高处,屋面最高为105.7m。
转换层结构由型钢混凝土梁、型钢混凝土柱组成,主要位于24轴~36轴/k轴~f轴。
转换层梁截面为1700mm×2000mm,梁跨度分别为11.6 m(k轴~h轴)、10.4 m(h轴~f轴)。
钢梁截面形式为1650 mmx 1300 mm ×50 mmx 50mm,单根构件质量约25.1t,共有25支,总质量约610t。
k轴线钢柱在27.1m以下为箱型柱,27.1m以上变为十字钢柱:h 轴、f轴钢柱在27.1m以下为箱型柱,27.1m以上无柱子。
j轴、g 轴为梁上柱,在27.1m处开始出现。
该转换层所有型钢梁、型钢柱外侧均绑扎钢筋骨架,浇筑于混凝土内。
箱型钢柱、箱型钢梁内部通过外部的浇筑孔用混凝土灌满。
2、转换层施工技术2.1 梁底部钢筋、箍筋施工转换梁的箍筋φ16 mm且钢梁截面尺寸较大,按传统施工方法先安装钢梁再套箍筋,施工难度极大,φ16 mm的钢筋靠工人手力无法扳开;如果先安装箍筋则钢梁无法吊装。
项目部经与设计单位沟通后对箍筋形式进行优化,将箍筋分成上下2个u形部分,分别在钢梁吊装前后安装,2个u形箍筋搭接焊接连接成一个封闭箍筋,上下2个箍筋搭接lod,单面焊接形成1个封闭箍筋。
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工法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工法一、前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满足不同层间高度的需求,常常需要进行楼板转换层的建造。
传统的转换层一般采用砖混结构,但该结构存在施工速度慢、重量大、不易进行工厂化生产等缺点。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工法具有如下特点:1. 施工速度快:采用现浇混凝土和预制型钢结构相结合,可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2. 结构轻巧:型钢结构重量轻,可减少荷载,提高楼板可挂数量。
3. 抗震性能好:结构稳定,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
4. 工艺灵活:适用于不同的楼板高度要求,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5. 环保节能:采用预制构件,减少了现场浪费,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三、适应范围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多层建筑,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工业厂房等,可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将预制型钢与现浇混凝土结合,实现楼板转换层的建造。
具体的工艺原理如下:1. 预制型钢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型钢构件,包括梁、柱和板等。
2. 现浇混凝土施工:在现场搭设钢模板,并安装好预制型钢构件,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3. 构件连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预制型钢构件进行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五、施工工艺具体的施工工艺如下:1. 预制型钢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型钢梁、柱和板等构件。
2. 检查:现场验收预制构件的质量,包括尺寸、强度、防腐蚀处理等。
3. 钢模板搭设:根据设计要求,搭设好钢模板,包括楼板、梁柱等位置。
4. 型钢安装:根据预制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要求,将型钢构件安装到对应位置。
5. 浇筑混凝土:在型钢安装好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保证浇筑质量和密实性。
6. 构件连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构件连接,使得预制型钢和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7. 补强:根据需要,对整体结构进行补强处理,增加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施工工法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施工工法一、前言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和其他工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施工工法,用于转换梁的施工,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工法特点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快速施工:采用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效率。
2. 结构可靠:采用型钢和混凝土的组合结构,具有较好的抗弯和抗剪能力,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3. 节约材料:通过减少主体结构的使用量,达到节约材料的目的,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4. 灵活调整: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转换梁的高度、宽度和形状进行调整,适应不同的建筑结构需求。
三、适应范围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工法适用于各种建筑构件转换梁的施工,包括建筑物、桥梁、地下工程等,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结构形式,具有广泛的适应范围。
四、工艺原理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施工工法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和结构设计要求,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将型钢和混凝土结合,形成转换梁结构。
这种施工工法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结构施工。
2. 采取的技术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使用专业施工设备、控制材料配比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五、施工工艺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模具制作:根据转换梁的设计要求,制作模具,包括模板、支架和模具配件等。
2. 钢筋加工和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对钢筋进行切割和弯曲加工,然后按照确定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安装。
3. 混凝土浇筑:在模具中倒入混凝土,用振动棒进行振动,以排除空隙和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4. 养护和拆模: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拆下模具。
六、劳动组织在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梁施工中,需要组织包括项目经理、技术员、施工人员等在内的施工团队,并合理分工,协调工作,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转换层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结构形式不断涌现。
型钢混凝土结构凭借着承载力高、自重轻、刚度大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转换层当中,但此类工程的施工难度较大。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转换层型钢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并提出了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为此类工程提供了施工经验。
关键词:转换层;型钢混凝土;双h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建筑出现,由于建筑使用要求,主体结构都必须设计转换层。
转换层的施工难点主要是:结构构件的跨度和截面尺寸大,钢筋含量高并且排布密集、互相穿插,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构件混凝土浇筑量大,楼层高且自重大,模板支撑要求高。
而型钢混凝土结构凭借着承载力高、自重轻、刚度大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转换层当中。
但型钢混凝土结构形式的转换层施工难度远远超过普通的结构形式。
因此,在型钢混凝土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较多。
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
1 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为酒店(a塔)、办公楼(b塔),双塔都为纺锤状造型,通过钢结构廊桥连接。
广场a塔楼地上26层(屋顶带34.75米的钢花架),带4层裙楼,地下3层,屋面标高97.650m,花架最高点132.40m。
塔楼平面为83.6llm×37.494m,裙楼平面为91.925m×80.80m。
a塔结构形式为带转换层的框架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以下为型钢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转换梁,转换层以上的外围柱为斜撑。
b塔建筑总高度119.7米,b塔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现浇楼板。
2 施工总体思路(1)利用土建现场在a塔北面鱼头、鱼身处布置的两台塔吊进行转换层钢结构的吊装,塔吊型号为qtz80(5613)及tc6016a一8。
(2)复核转换层下己安装的20根十字钢柱及核心筒内n根暗埋劲性h型钢柱的柱顶坐标是否在误差范围内,建立转换层轴线控制网;(3)确保转化层下31根钢柱位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后,按照局部先节点后钢梁的安装顺序,开始安装31个型钢多角度空间节点(钢梁交叉位置做成外伸牛腿形式,现场与各钢梁拼接,底部做成短柱形式现场与下柱拼接),节点中各型钢及加劲板连接焊缝均须全熔透焊接。
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8-01-30T15:48:38.8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作者:刘伟
[导读] 本文介绍了某大型商城住宅楼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极具魅力的组合结构形式,具有其他结构所不具有的独特优点,并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筑与桥梁结构中。
本文介绍了某大型商城住宅楼型钢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技术,阐述了内型钢柱在吊装、焊接及模板、钢筋、砼浇筑等工序施工技术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转换层箱型柱箱型粱型钢混凝土结构自密实混凝土
1、工程概况
某大型商城位于市中心城区,由一栋32层写字楼、一栋8层商业楼、一栋29层住宅楼,共3栋楼组成,总建筑面积为312164.9m2。
本项目为大型公共建筑工程,包括甲级写字楼、住宅、大型商场、超市、地下停车场等多种功能。
转换层所有型钢梁、型钢柱外侧均绑扎钢筋骨架,浇筑于混凝土内。
箱型钢柱、箱型钢梁内部通过外部的浇筑孔用混凝土灌满。
2、转换层施工技术
2.1 梁底部钢筋、箍筋施工
转换梁的箍筋φ16 mm且钢梁截面尺寸较大,按传统施工方法先安装钢梁再套箍筋,施工难度极大,φ16 mm的钢筋靠工人手力无法扳开;如果先安装箍筋则钢梁无法吊装。
项目部经与设计单位沟通后对箍筋形式进行优化,将箍筋分成上下2个u形部分,分别在钢梁吊装前后安装,2个u形箍筋搭接焊接连接成一个封闭箍筋,上下2个箍筋搭接l00mm,单面焊接形成1个封闭箍筋。
下料时注意相邻箍筋接头相互错开。
具体施工程序为:
先铺设箍筋下半部(长短头交错错开)→安装大梁底部钢筋→大梁底部钢筋与钢柱耳板焊接→大梁底部筋先行单独验收→吊装大钢梁并施焊→安装大梁上部筋→安装箍筋的上半部分→箍筋焊接封闭。
转换层钢梁下翼缘板宽度为l300 mm,翼缘板底与梁底模间距为175 mm,如果钢梁先吊装则下翼缘板宽度范围内的大梁底筋无法施工。
因此为保证钢梁吊装及安装,必须将大梁底筋安装就位再吊装钢梁。
大梁底部钢筋锚固方式为钢筋与钢柱耳板双面焊接5d,底部钢筋焊接完毕,报请建设、监理单位共同验收。
2.2 箱型梁吊装
2.2.1 箱型梁吊装方案的优化
在梁底u形箍筋绑扎及梁底钢筋与钢柱耳板焊接完毕且验收合格后,进行箱型梁吊装。
单支钢梁质量远远超出2台塔吊起重能力。
原吊装方案为采用租赁200t履带汽车吊,架立于施工场地北侧的东御街进行吊装作业。
由于东街为主要的交通要道,占用道路会对交通带来极大的影响,且只能在夜间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吊装作业,施工极为不便,而且汽车吊的租赁费用十分昂贵。
根据现场塔吊起重能力及平面布置情况,项目部通过多次研究讨论,综合考虑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工期要求及施工可行性,经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原吊装方案进行优化,将每支25t以上的钢梁分为3段进行加工,运至现场利用现场已有塔吊分段吊装。
每支梁的分段点设置在钢梁的1/3跨位置附近,分段点位置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分段后每小支钢梁的质量均在塔吊起重范围内。
2.2.2 箱型梁吊装
分段后的每段钢梁重量满足2台塔吊起吊能力。
项目部专门成立钢梁吊装领导小组,在吊装过程中专人监督,全程进行监控。
2.3钢梁组装与焊接
钢梁吊装就位,经校核标高、轴线无误后进行钢梁焊接作业:
(a)首先吊装焊接柱端钢梁。
钢梁端部四周开坡口与柱身进行焊接。
(b)与柱子焊接的两端钢梁焊接组装完毕后,吊装中间段钢梁,就位调整后落钩,平稳放下。
安放就位后进行中间段钢梁的焊接。
中间段钢梁两端均与两侧的端部钢梁进行对接焊接。
(c)施焊前,先检查焊接部位的组装和表面清理质量。
(d)梁与柱焊接,先焊接梁的腹板与柱连接处,再焊接梁的翼缘板与梁的连接处。
焊接梁腹板时,两人同时焊接,直至焊接完成。
焊接梁的翼缘板时,两人对称焊接,保证焊接同步。
在焊接完成24 h后,对所有焊缝进行100%超声波探伤。
焊缝探伤由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全程探伤检测均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监督下进行。
为方便检测箱型梁内部焊缝,在每支梁顶部均预留一块盖板,便于人员进入检测。
所有焊缝全部检测完毕且检测合格后,方可将盖板封闭。
所有焊缝经检测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钢梁外部的钢筋绑扎。
2.4 粱上生柱钢筋施工
转换层梁上生柱为型钢混凝土柱,一共25根。
其柱筋与转换层大梁的连接方式为与钢梁竖向耳板焊接。
原设计为4个方向柱筋分2排分别在竖向耳板内外焊接,由于柱内十字钢柱的存在,耳板与钢柱间操作空间太小,使梁上柱2排筋无法与在耳板内部进行焊接。
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邀请权威专家专门进行了专家论证会,并对柱筋排布进行了优化,采取了“并筋”的特殊构造,优化方案如下:
(a)梁上柱纵筋与框支梁钢梁的连接方式仍采取耳板连接,因用于柱纵筋焊接连接的竖向耳板内侧的空间限制,将梁上柱2排钢筋改至1排。
(b)为保证钢筋间距,将部分柱纵筋作并筋处理,即2根钢筋并为1束。
(c)并筋应先端部双面焊(长度300 mm)成1束,再焊至耳板上,并筋与耳板焊接长度不小于7d。
(d)在竖向耳板与柱翼缘板间加设填板加强,在梁上柱根两侧钢梁上翼缘板上加设加劲肋进行补强。
通过以上优化方案,不仅解决了2排筋的放置及连接问题,节点构造也得到了加强。
2.6 转换梁混凝土浇筑
型钢梁下部设计有2排φ32mm钢筋,而且分布密集。
梁下部空间仅有175mm高,同时考虑受梁下翼缘板上的栓钉、φ16mm@l00 mm
箍筋、钢筋保护层垫块、控制上下排钢筋间距放置的钢筋等多方面因素,梁底部浇筑空间极其狭小,若使用普通混凝土,粗骨料很难通过钢筋与钢筋之间的间隙,将梁底部下部空间填满。
因此,经过配合比优化,将梁高度一半的下半部分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梁上半部分浇筑普通混凝土。
钢梁的顶部、底部及两侧均按每隔1m开设φ150 mm的混凝土浇筑孔,以便混凝土通过浇筑孔将钢梁底部以及钢梁内部填满。
具体施工程序为:
(a)首先从钢梁两侧浇筑C30自密实混凝土,边浇筑边振捣。
对钢梁底部的混凝土振捣,可将振动棒通过梁顶部的浇注孔下插入钢梁内部,直至钢梁下翼缘板。
当发现梁底所有浇筑孔均由下向梁内涌进混凝土时,即证明钢梁底部已经全部填满。
(b)当钢梁两侧及内部混凝土浇筑过半,浇至梁侧面浇注孔时,改为浇筑C30普通混凝土,直至完成大梁全部混凝土浇筑。
(c)混凝土浇筑中,安排专人在梁下看护模板,柱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时,不间断敲击柱模板,以辅助混凝土密实。
测量人员通过水准仪对梁底模板下挠进行监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止混凝土浇筑并及时处理。
(d)混凝土浇筑完毕,在箱型柱侧模、转换层大梁侧模拆除后,为确保内部混凝土浇筑密实,无空洞、未填满等缺陷,项目部委托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对箱型柱、箱型梁混凝土内部浇筑质量采用专业仪器进行超声波检测。
经检测,箱型柱、箱型梁混凝土均浇筑密实,无质量缺陷。
3、结语
本工程转换层设计结构复杂,其中钢筋连接方式的型钢梁、型钢柱的构造形式在国内尚属罕见,施工难度非常大。
我单位通过在施工前深化节点设计,优化施工方案,对关键节点、关键技术方案进行了专家论证。
施工过程中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交流,遇有施工难题,多次邀请设计人员前来现场查看,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通过施工前制定周密的施工部署、深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方案、精心组织施工,对各工序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最终保证转换层结构施工顺利完成,施工质量得到了切实保障。
同时我单位也在转换层施工方面积累了经验,对全新的转换层结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转换层施工水准。
参考文献
[1]邓程来.孙磊.卢武成.型钢混凝土柱综合施工技术的工程实践[m].《广西城镇建设》2008.11
[2]闫立鹏.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受力性能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