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烹调技艺第二章
- 格式:pptx
- 大小:882.07 KB
- 文档页数:45
《中式烹调技艺》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148考核方式:(考试)适用对象:烹饪专业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烹饪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本专业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中餐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中餐的基本制作技术,对当前中式菜肴的相关技能有较清晰的认识。
本课程的学习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掌握中餐制作基础知识、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出肉及整料去骨、干货原料的涨发、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热菜的配菜、火候知识、调味、制汤、上浆、挂糊和勾芡、菜肴的烹调方法、热菜装盘、宴席知识等知识,为以后烹饪专业的其他课程和专题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式菜肴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不断发展的菜肴技术能基本掌握和了解,并掌握中餐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同时,要通过技能训练等手段加强理论理解和掌握,并对中餐新出现的技术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不断补充和更新。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2学时)1.烹调概述(1学时)2.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1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2)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3)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第二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4学时)1.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2.水产品的初步加工(2学时)3.家禽、家畜内脏和四肢的初步加工(2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常用新鲜蔬菜、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过程(2)熟悉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3)掌握常用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第三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7学时)1. 刀工刀法(5学时)重点2. 勺工技术(4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烹饪刀工、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2)熟悉常用刀具、勺等设备的用途及保养方法(3)掌握刀工、勺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4)掌握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并能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运用各种刀法,将烹饪原料加工成不同的形状第四章出肉及整料去骨(2学时)1.常用水产品的出肉加工(1学时)2.整料去骨(1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出肉加工的基本要求(2)掌握常见烹饪原料的出肉加工、整料去骨的加工步骤第五章干货原料的涨发(4学时)1. 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及意义2. 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和基本原理(2学时)3.常用干货原料涨发实例(2学时)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干货原料涨发的概念、方法和要求(2)熟悉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步骤(3)初步掌握常见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和基本原理(4)掌握干货原料涨发的基本原理第六章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3学时)1.焯水(1学时)2.过油(2学时)重点和难点3.汽蒸(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的作用和原则(2)熟悉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的各种方法(3)掌握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方法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第七章热菜的配菜(5学时)1. 热菜配菜的重要性(5学时)2. 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10学时)重点3.菜肴的命名(5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热菜配菜的重要性(2)熟悉热菜配菜的基本要求(3)了解热菜配菜的原则和方法(4)掌握菜肴命名的原则和方法第八章火候知识(5学时)1.火力与火候(1学时)重点2.烹制时的热源和传热方式(5学时)重点3.烹制过程中原料的变化(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火候的概念(2)熟悉不同的传热介质、传热方式对烹饪原料的影响(3)能识别油温,掌握油温的变化(4)了解不同油温对烹饪原料的影响第九章调味(5学时)1.味觉和味2.调味的作用和原则(2学时)3.调味的方法和过程(2学时)重点和难点4.常见菜肴味型与自制复合调料(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味觉和味的分类(2)熟悉调味的方式及味之间的相互作用(3)掌握调味的原则第十章制汤(4学时)1.制汤的意义和汤汁的分类(1学时)2.汤汁的制作(2学时)重点和难点3.荤汤形成的原理(1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制汤的意义(2)了解汤汁的分类及制作步骤(3)掌握一般汤汁的制作方法,汤汁形成的过程第十一章上浆、挂糊和勾芡(3学时)1.上浆、挂糊、勾芡的用料及其作用2. 上浆(2学时)重点3. 挂糊(2学时)重点4. 勾芡(2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了解上浆、挂糊、勾芡用料(2)理解上浆、挂糊、勾芡在烹调中的作用(3)掌握浆、糊的区别及调制方法第十二章菜肴的烹调方法(5学时)1.烹调方法的分类(2学时)2.热菜的烹调方法(4学时)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菜肴烹调方法的概念及分类方法(2)掌握常见常用烹调方法及操作要求第十三章热菜装盘(3学时)1.热菜装盘的基本要求2.菜肴与盛器的配合(3学时)3.热菜的装盘方法4.热菜的装饰(3学时)重点教学目标和要求:(1)熟悉热菜装盘的要求(2)了解盛菜器皿的种类和用途(3)掌握盛器与菜肴配合的原则。
中式烹调技艺选择题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中国清真菜起源于()时代A、唐代B、宋元C、明清D、近代在烹饪用具方面,在()时期铁器取代铜器。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堪称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的为()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饮膳正要》D、《随园食单》下列菜肴不属江苏菜系的有()。
A、葱烧海参B、松鼠桂鱼C、三套鸭D、天下第一菜下列菜肴属广东菜系的有()。
A、葱烧海参B、水煮牛肉C、蚝油牛柳D、松鼠桂鱼青铜器的出现是在()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在烹调方法上已经使用油煎法的时期是()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烹饪理论方面《皇帝内经》《齐民要术》的出现是在()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时期加工工艺开始变得精细,出现了剞刀技术和爆炒技术。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以《本草纲目》《随息居饮食谱》为代表饮食保健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有《随园食单》《调鼎集》被作为中国食经的抗鼎之作。
A萌芽时期B形成时期C发展时期D成熟时期“樟茶鸭子”“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水煮牛肉”是属于A广东风味B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江苏风味“葱烧海参”“九转大肠”“油爆双脆”“糖簇黄河鲤鱼”“奶汤蒲菜”是属于A广东风味B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江苏风味“蚝油牛肉”“大良炒鲜奶”“脆皮乳猪”“三蛇龙虎会”“东江盐局鸡”是属于A广东风味B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江苏风味“松鼠桂鱼”“梁溪脆鳝”“大煮干丝”“清炖蟹粉狮子头”“三套鸭”是属于A广东风味B四川风味C山东风味D江苏风味江苏菜是由金陵风味、淮扬风味、徐海风味和()风味组成的。
A淮安B苏锡C上海D杭州“九转大肠”属于()菜A广东B四川C江苏D山东广东菜上有()、潮洲菜和东江菜构成的。
A海宁菜B福山菜C广州菜D佛山菜()烹调方法属于小炒。
A炒猪肝B宫保鸡丁C炒腰花D蚝油牛肉《随园食单》的作者袁枚是()时期的著名文人。
问答题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烹和调的作用各是什么?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中式菜肴的特点是什么?山东风味菜由哪些地方构成,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代表名菜有哪些?四川风味菜由哪些地方构成,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代表名菜有哪些?广东风味菜由哪些地方构成,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代表名菜有哪些?江苏风味菜由哪些地方构成,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主要代表名菜有哪些?第二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鲜活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鲜活烹饪原料加工的意义是什么?新鲜蔬菜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水产品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以鱼类为例说明其加工步骤家禽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其加工步骤是什么?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有哪些基本要求?第三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如何保养刀具?刀工的基本要求和作用?如何理解刀工的基本原理?磨刀时要注意什么问题?简述刀法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如何理解刀工中扶料的指法。
推刀切和锯刀切的区别。
剞好松鼠鱼花刀的关键是什么?剞花刀时刀纹的疏密、深浅与烹调方法有何关系?为什么?勺工的基本要求?临灶烹调时翻勺有何作用?卖穗花刀和荔枝花刀的区别?第四章:出肉及整料去骨出肉加工的要求是什么?结合实践试述鲤鱼出肉加工步骤。
叙述鸡的整料去骨的过程。
什么是整料去骨?其对加工制作菜肴有何作用。
整料去骨的要求是什么?简述不开口式的整鱼去骨加工步骤。
第五章:干货原料的涨发干货原料涨发的意义?干货原料涨发的要求是什么?干货原料涨发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涨发的过程是怎样的?叙述常用干货原料的涨发方法并进行实践。
结合实例说明碱发、油发的涨发原理。
水发干货原料时,是通过哪三种途径吸水而使原料达到涨发效果的?试比较猪蹄筋采用油发、水发、盐发三种涨发方法的异同。
(列表)第六章: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焯水的作用是什么?焯水对烹饪原料的影响?试举例说明烹饪原料焯水的操作要领。
为什么植物性原料叶类蔬菜焯水后应迅速过凉。
过油的作用是什么?走油和滑油的操作要领是什么?过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走红的方法有哪些?其操作要领是什么?走红的作用是什么?汽蒸的作用和注意事项?第七章:热菜的配菜配菜的作用是什么?配菜的要求是什么?怎样掌握菜肴的质量标准及净料成本?热菜配菜的一般原则如何理解配菜中香和味的配合?如何理解配菜中形的配合原则?如何理解配菜中质的配合原则?热菜配菜有哪些基本方法?配花式热菜的要求是什么?菜肴命名有哪些基本原则?按十种菜肴命名方法,请试举出几种菜肴名称。
中式烹调技艺第三版教案考试内容第一章中餐烹调概述了解烹、调、烹调的概念,掌握烹、调的作用。
了解烹调的起源及发明烹调的重大意义,了解主要民族风味菜、宗教风味菜、家族风味菜。
掌握中国烹饪的发展进程,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掌握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第二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了解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概念与方法。
掌握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了解鲜活植物性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新鲜蔬菜初步加工的方法。
二、水产品的初步加工了解水产品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
掌握水产品初步加工的方法,特别是常见水产品原料的宰杀方法。
三、家禽、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的初步加工了解家禽家畜初步加工的范围,掌握家禽类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了解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
掌握家禽初步加工的方法及初步加工步骤。
掌握家畜内脏、四肢及头尾初步加工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第三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一、刀工刀法掌握刀工的概念,了解刀工的使用工具的品种,了解刀具的保养,了解菜墩的选择、保养、使用,了解磨刀石的种类,了解磨刀的姿势和方法。
掌握刀工的基本要求和作用,了解刀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刀工的基本姿势。
掌握刀法的种类及概念,掌握各种刀法的分类运用。
了解原料成形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各种料形的成形方法和烹饪运用。
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常见的刀法和花刀工艺进行原料的刀工处理。
二、勺工技术了解勺工的概念,了解炒勺、炒锅、手勺、漏勺的种类及用途,了解勺工的基本要求,了解勺的保养掌握勺工的基本姿势。
了解翻勺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掌握翻勺的作用。
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勺工技术,并利用各种勺工技术进行菜肴制作。
第四章出肉及整料去骨了解出肉加工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适用于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对中餐烹调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对中餐相关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掌握中餐的基本制作技术,对当前中式菜肴的相关技能有较清晰的认识。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掌握中餐制作基础知识、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出肉及整料去骨、干货原料的涨发、烹饪原料的初步热处理、热菜的配菜、火候知识、调味、制汤、上浆、挂糊和勾芡、菜肴的烹调方法、热菜装盘、宴席知识等知识,为以后烹饪专业的其他课程和专题学习与研究打下基础。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建议先修《烹饪原料知识》与《烹饪概论》课程;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章中式烹调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烹调概述第二节中式菜肴的特点及风味流派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烹调的概念,懂得烹调的意义和作用,熟悉中国烹饪的起源与发展过程,掌握中式菜肴的特点及主要地方风味流派。
第2章鲜活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教学内容:第一节新鲜蔬菜的初步加工第二节水产品的初步加工第三节家禽、家畜内脏和四肢的初步加工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新鲜蔬菜、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过程,熟悉鲜活烹饪原料初步加工的基本原则,掌握常用水产品、家禽、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和步骤。
第3章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教学内容:第一节刀工刀法第二节勺工技术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烹饪刀工、勺工在烹调中的作用,熟悉常用刀具、勺等设备的用途及保养方法,掌握刀工、勺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掌握直刀法、平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并能根据烹调和食用的要求运用各种刀法,将烹饪原料加工成不同的形状。
第4章出肉及整料去骨教学内容:第一节常用水产品的出肉加工第二节整料去骨基本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出肉加工的基本要求,掌握常见烹饪原料的出肉加工、整料去骨的加工步骤。
《中式烹调工艺》教案第一章:中式烹调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1.2 掌握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1.3 了解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2 教学内容1.2.1 中式烹调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2 中式烹调的基本原则和特点1.2.3 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1.3.2 演示法:演示中式烹调的主要技法和刀工技巧1.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中式烹调技法和刀工技巧1.4 教学评估1.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的理解程度1.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中式烹调技法和刀工技巧时的表现第二章:食材选择与处理2.1 教学目标2.1.1 了解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和特点2.1.2 掌握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1.3 了解食材的搭配原则和技巧2.2 教学内容2.2.1 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和特点2.2.2 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2.3 食材的搭配原则和技巧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讲解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特点、处理方法和搭配原则2.3.2 演示法:演示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2.4 教学评估2.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式烹调中常用食材的种类、特点、处理方法和搭配原则的理解程度2.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食材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时的表现第三章:烹调技法之一——炒3.1 教学目标3.1.1 了解炒的定义和特点3.1.2 掌握炒的基本技法和要领3.1.3 学会炒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3.2 教学内容3.2.1 炒的定义和特点3.2.2 炒的基本技法和要领3.2.3 炒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3.3 教学方法3.3.1 讲授法:讲解炒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3.3.2 演示法:演示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3.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3.4 教学评估3.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炒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3.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炒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四章:烹调技法之二——炖4.1 教学目标4.1.1 了解炖的定义和特点4.1.2 掌握炖的基本技法和要领4.1.3 学会炖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4.2 教学内容4.2.1 炖的定义和特点4.2.2 炖的基本技法和要领4.2.3 炖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4.3 教学方法4.3.1 讲授法:讲解炖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4.3.2 演示法:演示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4.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4.4 教学评估4.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炖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4.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炖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五章:烹调技法之三——烧5.1 教学目标5.1.1 了解烧的定义和特点5.1.2 掌握烧的基本技法和要领5.1.3 学会烧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5.2 教学内容5.2.1 烧的第六章:烹调技法之四——蒸6.1 教学目标6.1.1 了解蒸的定义和特点6.1.2 掌握蒸的基本技法和要领6.1.3 学会蒸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6.2 教学内容6.2.1 蒸的定义和特点6.2.2 蒸的基本技法和要领6.2.3 蒸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6.3 教学方法6.3.1 讲授法:讲解蒸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6.3.2 演示法:演示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6.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6.4 教学评估6.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蒸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6.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蒸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七章:烹调技法之五——煮7.1 教学目标7.1.1 了解煮的定义和特点7.1.2 掌握煮的基本技法和要领7.1.3 学会煮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7.2 教学内容7.2.1 煮的定义和特点7.2.2 煮的基本技法和要领7.2.3 煮的适用食材和口味搭配7.3 教学方法7.3.1 讲授法:讲解煮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7.3.2 演示法:演示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7.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7.4 教学评估7.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煮的定义、特点、基本技法和要领的理解程度7.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煮的技法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八章:中式烹调中的调味技巧8.1 教学目标8.1.1 了解中式烹调中调味的基本原则8.1.2 掌握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8.1.3 学会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2 教学内容8.2.1 中式烹调中调味的基本原则8.2.2 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8.2.3 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 教学方法8.3.1 讲授法:讲解调味的基本原则、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以及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2 演示法:演示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8.4 教学评估8.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调味的基本原则、常用调味料的种类和用法以及调味技巧和口味的搭配的理解程度8.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调味技巧和口味搭配时的表现第九章:中式烹调中的摆盘艺术9.1 教学目标9.1.1 了解中式烹调中摆盘的意义和作用9.1.2 掌握摆盘的基本技巧和原则9.1.3 学会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2 教学内容9.2.1 中式烹调中摆盘的意义和作用9.2.2 摆盘的基本技巧和原则9.2.3 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3 教学方法9.3.1 讲授法:讲解摆盘的意义、作用、基本技巧和原则9.3.2 演示法:演示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3.3 实践法:学生动手练习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9.4 教学评估9.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摆盘的意义、作用、基本技巧和原则的理解程度9.4.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动手练习创意摆盘和餐具搭配时的表现第十章: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10.1.1 掌握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能力10.1.2 学会设计中式菜肴的烹饪流程10.1.3 能够独立完成中式菜肴的制作10.2 教学内容10.2.1 中式烹调的综合实践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中式烹调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原则和特点。
中式烹调技艺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式烹调技艺的历史与特点。
2.学习中式烹调技艺中常用的刀法。
3.了解中式烹调中的炒、爆、煮、焖等基本烹调方法。
4.掌握中式烹调的准备工作,如配料、调料的准备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中式烹调中常用的刀法。
2.熟悉中式烹调的基本烹调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中式烹调的原则和特点。
2.掌握中式烹调的准备工作。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中式烹调技艺的历史、特点和基本方法。
2.示范法:通过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学习。
教学准备:1.中式烹调技艺相关的教材和PPT。
2.刀具、食材、配料、调料等。
3.教师事先进行相关实际操作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中式烹调技艺的历史和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答上节课的问题。
二、刀法基础知识(30分钟)1.教师讲解中式烹调中常用的刀法,如切丝、切丁、切片等。
2.通过示范操作展示不同刀法的实际操作方法。
3.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分组进行练习。
三、中式烹调的基本方法(30分钟)1.教师讲解中式烹调中的炒、爆、煮、焖等基本烹调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通过示范操作展示各种基本烹调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
3.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分组进行练习。
四、中式烹调的准备工作(30分钟)1.教师讲解中式烹调中的配料、调料的准备方法和注意事项。
2.通过示范操作展示配料、调料的准备过程。
3.学生进行模仿学习,分组进行练习。
五、小结与作业(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总结。
2.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中式烹调技艺的心得体会。
3.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中式烹调技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2.课堂练习确保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学生的合作与实际操作练习,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