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一轮复习第26讲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6讲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考纲要求]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知识讲解]1、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联络消费的联络:投入产出联络空间上的联络:一一共用根底设施或者者廉价劳动力信息上的联络: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络〔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作用:扩大总体消费才能,最终降低消费本钱,进步利润,进步规模效益。
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响信息,形成新兴工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兴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原料(或者者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场上交易费用,形成跨国或者者跨地区的企业。
跨国公司根据场、原料或者者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汽车消费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3〕工业地域物质联络 工业集聚工业分散,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络,为的是一一共用根底设施。
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开展的潜力也小。
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消费过程复杂,互相联络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效劳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
3、传统工业区〔1〕概念: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工业根底: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2〕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区位优势充分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广阔的场消费构造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根底,衰落也最明显衰落原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传统工业区考纲解读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知识清单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________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________上的工业联系: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________上的联系(2)工业________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优势: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________,取得________;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工业地域概念: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类型:________分类: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________分类: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工业分散:概念:________是指具有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位置上趋远的现象。
成因:在各地寻找________目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________形成: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子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的分散;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
(2)工业的地域联系:结果: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________和________等的流动条件:现代化的________方式;现代化的________和手段3.传统工业区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________工业区、美国________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发展条件:丰富的________资源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________、运输量________、污染严重等问题典型案例——鲁尔区区位条件:丰富的________资源;便捷的水陆交通;离________较近;充沛的水源;广阔的市场衰落原因:生产结构________;煤炭的能源地位________;世界性钢铁________;新技术革命的________;重化工业________带来的问题整治措施:调整产业________;调整工业________;发展________产业;优化环境参考答案1.(1)工序空间利用信息(2)集聚生产成本规模效益(3)形成性质2.(1)工业分散最优区位经济效益(利润)(2)物质信息交通运输通信技术3.中部东北部煤、铁大大煤炭铁矿区单一下降过剩冲击集聚结构布局第三要点精析要点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1.工业联系与工业集聚的关系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的集聚与分散虽然是两种相反的现象,但它们都是工业联系的结果,二者都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二者又是统一的。
2008年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第26讲 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考纲要求]不同类型工业区的特点。
[知识讲解]1、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联系生产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 空间上的联系: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作用: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传统工业: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专业化生产集聚区域。
新兴工业: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域内。
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甚至可以空运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复杂产品原料零部件由许多工厂供应,每一种零部件销售到许多地区,为减少市场上交 易费用,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
跨国公司根据市场、原料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3)工业地域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在地理上靠近,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
发育程度较低:一些轻工业工厂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发育程度较高: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由于工业地域扩展为工业城市。
3、传统工业区(1)概念:著名工业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
工业部门: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
(2)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区位优势 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能直通海洋广阔的市场物质联系 工业集聚工业分散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煤炭、钢铁是基础,衰落也最明显衰落原因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的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综合整治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附:(1)法国洛林地区的产业转型:法国传统的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逐渐走向低谷,洛林地区发挥本地传统的制造业优势,发展家电制造等轻工业,将其作为新的经济“火车头”。
(2)匹兹堡工业的变迁:美国的“钢都”,经济结构从单一的钢铁工业向多样化的服务行业转变,其中先进科技领域发展最为迅速,如因特网软件制造公司和IBN公司。
4、新兴工业区(1)概念:形成: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分布: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展条件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发展模式: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普拉托小区:靠近佛罗伦萨、著名的毛纺业小区,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
(3)高技术工业区:高技术工业部门:电子、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高技术工业的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
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崛起因素气候宜人:属于地中海气候。
有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便捷的交通: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军事订货: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主导工业:微电子工业发展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注意:①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
“科学之都”、“计算机之都”。
②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设备最完善的科学城) ③中国:中关村、台湾——新竹科技园[能力训练]1. 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A.炼铝、服装、家具制造B.炼铝、制糖、啤酒生产C.汽车、造船、水泥D.炼铜、奶制品、制鞋下图是某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图判断2—3题。
2.该工业区位因素可能是下列中的()A.原料 B.技术C.劳动力素质 D.交通运输3.最能说明上题所选答案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工业 B.钢铁工业C.机械制造工业 D.煤炭工业读下图,判断4—7题。
4.图中属新兴工业区的是()A.① B.②C.③ D.④5.20世纪50年代以后,图中①工业区开始衰落,下列关于衰落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结构单一B.劳动力素质下降C.新技术革命的冲击D.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6.从大气环境保护角度,图中③工业区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市的() A.东北和东南 B.西北和西南 C.西北和东南 D.东北和西南7.图中①工业区所在地区,内河航运发达,关于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势平坦,水流平稳 B.水量丰富,变化较大C.经济发达,货运量大 D.运河沟通,河网稠密8.与上海港相比,广西北海港的区位优势是()A.经济腹地广阔 B.航道深 C.交通发达 D.城市经济发达9.下列工业区中属于专业化生产集聚地域的是()A.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B.苏州工业园区C.上海宝山冶金工业基地D.深圳蛇口工业区10.下列工厂的工业地域中,发育程度较低,往往形成不了工业城市的是()A.甘蔗制糖厂B.石油化工厂C.汽车制造厂D.钢铁厂11.工业地域形成的有利条件:①生产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部门越来越复杂;③生产工艺日益专业化和自动化;④各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广泛。
正确选项是()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12.下列排序不正确的是()A.钢铁工业区位指向变化:煤炭→铁矿石→港口B.工业城市形成:钢铁厂→钢铁工业区→钢铁城市C.工业地域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D.工业城市形成:面粉厂→糕点厂→糕点城13.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最终目的是()A.充分利用各地资源B.实现经营全球化C.使产品接近消费地D.降低成本、提高利润14.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A.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D.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15.关于德国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的错误叙述是()A.优质的铁矿B.丰富的煤炭C.充足的水源D.便捷的交通16.关于鲁尔区的正确叙述是()A.被称为“法国工业的心脏”B.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C.西欧发达的农业为它提供了广阔市场D.鲁尔区的传统工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17.煤炭在能源中地位下降的原因有()A.能源消耗越来越少B.石油、天然气广泛使用C.煤炭价格不断上升D.煤炭储量接近枯竭18.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明显的工业部门是()A.煤炭、钢铁B.电力、化学C.机械、电力D.钢铁、化学19.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具体表现是: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改造煤炭、钢铁工业;③新兴工业以中小企业为主;④煤炭和钢铁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20.关于鲁尔区交通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天然河流与人工运河连成一体B.这里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C.高速公路交织成网D.空运和管道运输四通八达2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⑴甲地气候的________(大陆性或海洋性)显著,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500米以上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的主要矿产资源是_______。
⑶丙、丁两城均是该国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其中丙城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上与丁城钢铁工业兴起条件相似的著名钢铁工业城市(区)是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城市或工业区)。
⑷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__________,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答案]1.D2.D3.B4.D5.B6.C7.B8.B9、C 10、A 11、B 12、D 13、D 14、D 15、A 16、B 17、B 18、A 19、A 20、D21、(1)大陆性距离海洋较远(2)阿巴拉契亚山脉煤(3)接近铁矿产地(五大湖西部铁矿资源丰富),五大湖便利的交通,接近消费市场。
英国伯明翰(4)乳畜产品接近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