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认识区域课后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482.58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一、区域的特征1.区域整体性。
区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的一个整体,所占据的空间就是该区域的范围。
组成区域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图体现了青藏地区的整体性特征。
2.区域差异性。
区域之间的差异,每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性,它既来自区域内各要素,也来自区域整体。
指一区域与其他同等级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部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这种差异包括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两个方面,是进行区域划分的基础。
如我国四大综合区分布图中的“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金色中国”和“银色中国”就体现出了区域差异性特征。
3.区域开放性。
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
如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区域开放性特征。
4.区域动态性。
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首先是指对同一地表空间,人们研究区域的目的不同,划分的角度、指标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如雄安新区范围的变化。
其次是指区域界线的模糊性。
虽然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但是大多数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有些区域边界比较明确,如行政区、国家、大洲等;有的区域边界比较模糊,如我国农牧交错带。
二、区域的类型1.按照区域尺度大小划分:大尺度区域和中小尺度区域。
类型举例特点大尺度区域全球海洋、全球陆地、大洲、国家、我国经济地带等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越宏观;尺度越小,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具体、越详细。
中尺度区域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等小尺度区域辽中南工业区、上海浦东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按照区域性质划分影响因素分类或举例自然区域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综合自然区,如自然大区、自然地区等;部门自然地理分区,如地貌区、气候区、植被区等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经济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状况、劳动地域分工、专门化与综合发展水平等综合经济区,如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等;部门经济区,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等文化区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艺术、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等东亚文化区、西亚—北非文化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文化区等区域特征描述1.地理位置特征(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特殊位置)2.自然要素特征思考方向规范答题术语气候气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降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地形类型及分布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地形分布在××方位地势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特殊地貌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海岸线平直或漫长曲折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汛期长(短),夏(冬)汛;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欠缺)水系特征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水系形状,如放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土壤类型、肥力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植被类型、覆盖率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以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为主,植被茂密;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短缺)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如荒漠化、水土流失;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类型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雪)、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水文灾害,如洪涝、凌汛;3.人文要素特征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区域的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特点:①产业结构:传统农业为经济主体,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为主体。
高中地理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区域发展2021.3泰安一中付声国第一单元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知识梳理】1.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的。
2.区域特点:区域是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形状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区域的空间尺度: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4.5.单一指标:热量区(积温);干湿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综合指标:东亚文化区、中东与北非文化区、欧美文化区(语言、宗教)自然要素:中国三大自然区(地形和气候)人文要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6.划分区域的目的人们划分区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7.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案例:青藏高原、海南岛(2)差异性: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但各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差异性的实践意义:认识差异性有利于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的发展。
案例:英国和日本的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3)开放性:各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开放性的目的:通过要素的流动,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案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经济全球化等。
8.9.经济全球化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劳动力状况等)11.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问题举例】1.方言形成原因?①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自然方面的因素,如山川河流的阻隔;也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长期的农业经济或战争造成的分裂割据;②还有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认识区域专题复习2021-2022学年度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单选题(共17题)有人以经济地理为主要基础,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西南七大经济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②区域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致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区域内部特征具有____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显著的____性。
()A.相似差异B.绝对一致相似C.差异整体D.地带非地带3.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D.中国野生稻分布区说明区域是客观存在的4.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河北省保定市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⑥5.下列区域间的边界相对明确的是()A.行政区B.干湿地区C.气候区D.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6.读图,该图能反映出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面积和形状B.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划分指标具有多样性D.区域之间是具有明确边界的读甲、乙两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两区域通过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流动建立联系,体现了区域具有()A.开放性B.差异性C.整体性D.连续性8.造成图示两区域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两区域()A.地理环境相同B.地理环境差异C.人种分布差异D.文化习惯差异2020年10月29日,某网友的微博“飞机上航拍的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
一张图解释了为什么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分界线。
”冲上热搜,顿时网络上掀起了对秦岭的大讨论。
下图为某网友在飞机上拍的秦岭照片,其中白色为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节认识区域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含义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了解区域的分类,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一、区域的含义1.含义: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2.特点: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既可以按照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也可以按照人文要素特征来划分。
4.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区域范围有大有小,如东部经济地带的范围大于京津唐工业基地;区域界线往往有过渡性特征,如干湿区的界线;有的界线明确,如行政区的界线。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1)概念:是指那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2)类型:包括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
2.功能区(1)概念:是指那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
(2)组成:功能区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
区分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方法凡是以区域物质内容(既可以是自然要素也可以是人文要素)的相似性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均质区范畴。
如根据地形划分出高原区、平原区等,按照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划分出方言区、水田农业区等。
凡是以区域内在联系(功能上有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均属功能区范畴。
如城市经济区指以城市为中心并且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3.区域的空间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三、区域的特征特征含义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其相对一致性,但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差异性异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开放性自然要素之间和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的完全一致性,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第一节认识区域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含义及类型1。
结合实例,说出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说明区域的基本含义.(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的主要类型,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
(综合思维)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错误!3.划分区域的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全国主体功能区(1)划分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
(2)主要类型: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
5.区域空间尺度(1)空间尺度越大,表达的区域特征越宏观。
(2)空间尺度越小,表达的区域特点越详细、越具体.[特别提醒]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界、省界;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图表点拨]教材第3页图1-1-2,该图展示出:1甘肃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2甘肃省东南部降水量超过800 mm,西北部降水量不足50 mm.教材第3页图1-1-3,该图展示出:甘肃省自东南部到西北部分别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1.划分指标错误!2.中国汉语方言区(1)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客家方言区、赣方言区。
(2)方言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历史因素和语言本身的因素.三、区域的特征[易错警示]区域特征中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内涵,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又包括人文地理要素。
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仅指自然环境要素的特征和联系。
二者在含义范围和适用角度上是有区别的。
1.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指标属于综合指标。
()2.区域内部不存在差异。
()3.中国南方水田农业区全部是水田。
()4.长三角地区属于小尺度的区域。
()5.经济全球化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B.差异性C.联系性D.开放性提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