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7.1 磁是什么 课件 _2优品课件ppt
- 格式:ppt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14
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 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一节 磁是什么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将玻璃板、课本、搪瓷盘、塑料板分别置于条形磁体与铁质回形针之间(不碰到条形磁体与回形针)时,能够影响条形磁体对铁质回形针吸引作用的是( )A.玻璃板B.课本C.搪瓷盘D.塑料板2.如图所示,用条形磁铁N极,在一根铁棒上从左向右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铁棒的情况是( )A.铁棒左端为N极B.铁棒右端为N极C.无法确定铁棒某端的极性D.铁棒无磁性3.若假想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一块大磁铁产生的,如图所示的四个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这块大磁铁的是( )二、填空题4.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扬子江》一诗中写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诗句,这里磁针石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它的南极指向地理位置的 方。
5.小明同学将数枚一元硬币放在两根平行的条形磁铁上,搭成了一座漂亮的“硬币桥”,如图所示。
(1)小明的“硬币桥”是利用了硬币被磁化后具有 性而相互吸引搭成的。
(2)相邻的两枚硬币的边缘是 名磁极。
6.如图所示是用来描绘某一磁体周围磁场的部分磁感线,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b点的磁场比a点的磁场 (填“强”或“弱”);若在b点放置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其S极指向 (填“P”或“Q”)处。
三、作图题7.如图所示,根据小磁针的指向,标出甲、乙两端对应的磁极。
5年中考3年模拟·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七章 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一节 磁是什么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答案 C 搪瓷盘中的主要成分是铁,把搪瓷盘放在条形磁体与铁质回形针之间,搪瓷盘可以被磁化,影响原磁场的分布,影响条形磁体对铁质回形针的吸引作用;当玻璃板、课本、塑料板放在条形磁体与铁质回形针之间时,它们不能被磁化,对磁场没有影响,故它们不影响条形磁体与铁质回形针的吸引作用。
2.答案 A 注意磁铁是吸引铁棒的,摩擦到右端的时候还处于吸引状态,铁棒被磁化,所以铁棒的右端为S极,左端为N极。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1走进神奇1.2探索之路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2.1动与静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2.3快与慢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3.1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乐音与噪声3.3超声与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4.1光的传播4.2光的反射4.3光的折射4.4光的色散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4.6眼睛与视力矫正4.7神奇的“眼睛”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5.1力5.2怎样描述力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5.4来自地球的力5.5科学探究:摩擦力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力与运动6.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6.2力的合成6.3力的平衡第七章密度与浮力7.1质量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7.4阿基米德原理7.5物体的浮沉第八章压强8.1压强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8.3空气的“力量”8.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机械与人9.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9.2滑轮及应用9.3做功了吗?9.4做功的快慢9.5提高机械的效率9.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0.1走进微观10.2看不见的运动10.3探索宇宙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11.1科学探究:熔化与沸点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12.1温度与内能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2.3内燃机12.4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第十三章了解电路13.1电是什么13.2让电灯发光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3.4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的电流13.5测量电压第十四章探究电路14.1电阻和变阻器14.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14.3“伏安法“测电阻14.5家庭电路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15.1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15.2电流做功的快慢15.3测量电功率九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16.1磁是什么16.2电流的磁场16.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17.1电能的产生17.2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17.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18.1感受信息18.2让信息“飞”起来18.3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十九章材料世界19.1我们周围的材料19.2半导体19.3探索新材料第二十章能量与能源20.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20.2能源与社会20.3开发新能源。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1《磁是什么》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体是指能够产生磁场并表现出磁性的物体。
2. 磁性的产生:磁性是由于磁体内的微观粒子(如电子)的运动产生的。
3. 磁极的性质:磁体上存在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它们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磁性物体的性质。
4. 磁场的表示:磁场可以用磁感线来表示,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南极。
5. 磁场的强度和方向:磁场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密集程度来表示,磁场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相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知道磁性的产生和磁极的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了解磁场强度和方向的概念。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性的产生,磁极的性质,磁场的表示方法。
难点:磁场强度和方向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体、铁屑、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磁体、铁屑、罗盘)、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磁体(如条形磁铁),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磁体的特点。
学生可以观察到磁体两端(一端是南极,一端是北极)有特殊的性质,能够吸引铁屑等磁性物质。
2. 讲解磁体的概念:教师解释磁体的定义,即能够产生磁场并表现出磁性的物体。
教师举例说明磁体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冰箱贴、指南针等。
3. 讲解磁性的产生:教师解释磁性是由于磁体内的微观粒子(如电子)的运动产生的。
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或实物模型来说明磁性产生的微观机制。
4. 讲解磁极的性质:教师讲解磁体上存在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它们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磁性物体的性质。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动画来说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5. 讲解磁场的表示:教师讲解磁场可以用磁感线来表示,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南极。
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或实验来说明磁感线的分布特点。
6. 讲解磁场强度和方向:教师讲解磁场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密集程度来表示,磁场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相同。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电子课本封面及目录【课本封面】
【目录】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第四节升华与凝华
●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第五节测量电压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第五节家庭用电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
●第一节电流做功
●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能的输送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导学案:17.1磁是什么一、教学内容1. 磁体的概念:磁体是指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物体,如铁钉、磁铁等。
2. 磁极的性质:磁体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指磁体周围存在的能影响力的空间区域。
4.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单位是特斯拉(T)。
5. 磁通量的概念:磁通量是磁场穿过某一面积的总量,单位是韦伯(Wb)。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磁体,并了解磁极的性质。
2.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基本含义。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的概念、磁极的性质、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感应强度和磁通量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小磁针、直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磁体,如磁铁、铁钉等,并引导学生思考磁体的特点。
2. 讲解磁体的概念:讲解磁体的定义,介绍磁体的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
3. 讲解磁极的性质: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4. 讲解磁场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磁场的存在,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定义。
5. 讲解磁感应强度:介绍磁感应强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
6. 讲解磁通量的概念:介绍磁通量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磁通量是磁场穿过某一面积的总量。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磁体的概念2. 磁极的性质3. 磁场的概念4. 磁感应强度5. 磁通量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磁体能够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
教学设计表一、基本信息二、(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和去磁方法。
(二)教具两种磁铁,小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勺子,玻璃片,铜片,细线等。
(三)课前准备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准备,学生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等,教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的东西)问:指南针有什么作用?(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简单的磁现象。
第一节磁是什么2.进行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探索。
演示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体的基本性质:1、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下列实验。
演示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
教师归纳并板书:2、两极性: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教案: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1《磁是什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1节《磁是什么》。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磁性的概念、磁体的性质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磁性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磁性的定义,知道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 磁体的性质:介绍磁体的两个基本性质,即吸引铁磁性和排斥同名磁极。
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性的概念,知道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磁性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性的概念、磁体的性质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磁性的产生机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小铁块、地球仪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磁性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磁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 性质探讨: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磁体的两个基本性质:吸引铁磁性和排斥同名磁极。
4. 相互作用规律: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性、磁体性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拓展延伸:介绍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卡、磁盘等,让学生了解磁性材料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磁是什么1. 磁性的概念2. 磁体的性质吸引铁磁性物质排斥同名磁极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磁性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
(2)磁体具有_______和_______两个基本性质。
(3)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