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高考古诗文复习重难点突破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高考古诗文复习重难点突破高考古诗文复习重难点突破

王丽慧

【摘要:古诗文复习首先要解决读懂的问题,但最终还是要求做对。读懂需要比较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做对还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面对文本,要处理好立足整体和局部的关系。解题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自然也有破解之道,贵在抓住关键,细节。】

关键词:古诗文复习;阅读;理解;鉴赏;策略

高考古诗文版块的考查特点是分值高、难度大,投入多、产出少,因而古诗文部分是考生复习过程中的难点,也是易丢分的点。下面我结合题型分别阐述。

一、文言文阅读

(一)断句

从做题策略上看,断句是选择题形式,重点应抓住各选项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行辨析。通常的做法不多说了,我只讲学生遇到的两处易错点:

1.有难度的实词

例题解析:(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3卷第4题)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确答案B。但不少学生首先就排除了B和C,理由是镌与修者这儿应该断开,者常用在句尾,修者官貌似是生拉硬拽。最后很多学生选了A。这其实就是没有读懂关键实词,镌意思是削职,降职,在这个句子里它的宾语应该是官,镌与修者官就是降参与修撰者的官。

2.古今异义的地方

例题解析:(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质检二第10题)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B.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C.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D.遵裕怒昌祚后期/欲按诛之/昌祚忧恚/病卧其麾下/皆愤焉/纯粹恐两军不协/致生他变/劝遵裕往问昌祚疾/其难遂解/

正确答案B。这道题考查的关键在于古今异义词后期,考生如果看不出来,很容易误选C项。其实回到原文,时五路出师伐西夏,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是事件背景,昌祚后期(在约定日期后到达)是高遵裕愤怒想杀他的原因。所以,考生在文言文考查的部分遇到今天也有的词语时,不要盲目地按照今义来理解、断句,一定要结合语境谨慎对待。

断句题备考建议:抓住选项的不同之处,立足原文具体语境,积累推断重点实词,细致

搭配特定结构。

(二)文化常识

做对该题型积累当然很重要,但由于范围较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可课本的,二是依附于语境的。具体的做法是,整理高一和高二课本中出现的文化常识,并分出类别,方便学生系统记忆,提升积累的质量。另外,文化常识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依附文言文文本的,考生需要把文化常识还原到语境中,结合语境具体理解。

例题解析:(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质检一第11题)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选项对出的解释似乎很有道理,所举白居易的例子也和解释一致,但再结合一下原文出的语境,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显然是京官外任,而并不是因获罪被贬谪。

例题解析:(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质检二第11题)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羡赋,是指赋税收入在收支相抵后所剩余的部分。‘数献羡赋表明当地非常富裕。选项对羡赋的解释并没有错,羡,羨余,多余。选项B其实是错在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当上。数献羡赋并不一定是因为当地富裕,原文至少有两处可以证明:吾部虽急,忍复取此膏血之余?居厚败,命纯粹以直龙图阁往代之,尽革其苛政。其中膏血苛政都可以推翻选项B的论断。

文化常识题备考建议:课本文学常识是基础,分门别类巧记忆,举一反三广辐射,依托语境细推断。

(三)文意概括分析题

1.该题型首先考查的是考生题文对照的能力,一般来说就是把各选项和原文对应进行一一比较。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学生如果不会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就没办法进行内容信息的核对。所以,解答概括分析题,首先还是应立足于实词、虚词、句法、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及用法。

例题解析:(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2卷第6题)不正确的一项是D。该选项说,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而原文对应的表述是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所谓帑金是指国库的钱币,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从国库拨付了救灾钱款,因此不需要锺化民去筹措款项。这道题考查的关键就在帑金上。

2.

除了比对内容,概括分析题还有一类重要的比对,那就是比对选项概括和分析部分的逻辑关系是否吻合。

例题解析:(石家庄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质检二第12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纯粹有大局意识。虽然不是自己的防区受到侵扰,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四个选项经与原文比对,都没有大的出入,这时考生就必须考虑是否选项的内部逻辑出现了错误。与苏轼一同提出募役的建言,得到苏轼的称赞不属于有大局意识,大局意识主要是指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而且这句与前面的虽然不是自己的防区受到侵扰,他也主动派遣部下救援相比显然也不属于同一类型。这道题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提醒是,不要陷入固化思维。

概括分析题备考建议:夯实文言知识,强化对照能力。辨明逻辑关系,打破定势思维。

(四)翻译问题

1.漏译、错译或意译重点实词

例题:异时言者必职臣是咎,臣不忍默默以贻后悔。

答案:以后进言的人一定会责备(怪罪)我(失职),我不忍心默默无言而留下以后的后悔。(异时职臣是咎贻各1分,句意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