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建筑面积指标

医疗建筑面积指标

医疗建筑面积指标
医疗建筑面积指标

(一)全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报批稿)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

第四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五章建筑标准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附件:全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医疗建筑面积指标

(一)全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报批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与建设的宏观调控,提高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项目决策服务和控制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200~800张病床综合医院的新建工程项目;改、扩建的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和国家发展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正确处理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

第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坚持方便患者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注意改善患者的应医条件。

第六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在地区城市建设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或过于集中。

现有综合医院的改、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第七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对该区进行全面规划。经批准后根据需要和财力、物力等条件的不同,可一次或分期实施。

第八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达到功能适用、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合理、有利工作、方便生活的要求。

第九条综合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可分为200、300、400、500、600、700、800床七种。一般情况下,宜建设300、400、500、600床四种建设规模的综合医院。800床以上的超大型医院不宜建设。

第十一条新建综合医院的建设规模,应以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数量为依据,在与该地区原有医院的病床数量进行综合平衡后确定。不同地区第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指标(床/千人)表1

人口规模(万人)县以上地区县及县以下地区

〈50 4~5 2~3

50~100 5~6

3~4

〉100 6~7 4~5

第十二条综合医院的日门诊量与编制床位数的比值为3:1改扩建综合医院也可按前三年日门诊量统计的平均数确定。第十三条综合医院建设项目,应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设施等构成;承担科研和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都应包括科研和教学设施。第十四条一般医疗设备的配置,可按卫生部有关规定执行。核磁共振成像仪、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仪、核医学、高压氧舱、血液透析机、体外碎石机等大型医疗设备以及大型灭菌制剂室、中药制剂室设施,应按照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安排,并根据医院的技术水平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

第十五条综合医院内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坚持社会化服务的原则。采暖锅炉房、洗衣房、职工食堂、托幼园所等设施,应尽量利用社会协作条件进行建设。

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六条综合医院中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的床均建筑面积指标,宜符合表2的规定。综合医院建筑面积指标(m2/床)表2

建议规模 200~300床 400~500床 600床 700床 800床

建筑面积指标 64~67 63~65 62~65 61~64 60~63

注:①建设规模不足200床时,可用200床的上限指标计算其总的建筑面积。

②建设规模大于200床而又介于表列规模之间时,可用“插入法”取值,计算其总的建筑面积。第十七条综合医院各组成部分用房在总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宜符合表3的规定。

综合医院各组成部分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表3

部门 200床 300床 400床 500床 600床 700床 800

急诊部 2.77 3.53 3.22 3.21 3.04 3.04 2.78

门诊部 15.08 16.11 16.13 15.01 14.72 14.44 13.97 住院部 34.61 34.26 34.55 34.26 34.68 34.80 35.40 医技科室 25.57 25.91 5.63 25.88 25.76 25.25 25.33 保障系统 11.90 9.90 9.40 8.97 8.97 9.44 9.20

行政管理 3.86 4.00 4.26 5.13 5.22 5.29 5.38

院内生活 6.21 6.30 6.81 7.54 7.67 7.74 7.94

注:使用中,在不突破总面积的前提下,各项比例可根据地区和医院的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第十八条综合医院内预防保健用房的建筑面积,应按每位预防保健工作人员9m2配置。

第十九条设有研究所的综合医院,应按每位专职科研人员25m2另行增加科研用房的建筑面积,并应根据需要配套建设适度规模的中间实验动物室。实验室以外的其他用房与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共用,不再另行配置。

第二十条医学院校的附属

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其教学用房的配置应符合表

4的规定。

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指标(m2/生)表4

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实习医院

8~10 4 2.5

第条核磁共振成像仪等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指标,可参照表5的规定。

综合医院单列项目房屋建筑面积指标(m2)表5

项目名称 200床 300床 400床 500床 600床 700床800床

采暖锅炉房 453 553 553 840 840 1143 1143

托幼园所 462 692 923 1308 369 1831 2092

灭菌、中药小型:607 中型:1429 大型:2000

制剂室

磁共振室 308

CT室 261

X线数字 309

减影装置室

血液透析室 397

(10床)

体外碎石机 120

洁净病房 305

高小型舱 173

(1~2

人)

中型舱 393

(8~

氧 12)人

大型舱 592

(18~

舱 20人)

直线加速器 466

同位素室 535

ECT室 442

内照(前 706

装)、钴60、

后装机

放射性治疗

第四章规划布局与建设用地

第二十二条综合医院的建设规划,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必须坚持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原则;

二、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三、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科学组织人流和物流,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

四、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使建筑物的朝向、间距、自然通风和院区绿化达到最佳程度,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第二十三条综合医院的建设用地,应尽可能选择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地形比较规整且处于服务范围内的适中位置,并应充分利用城镇基础设施,避开污染和易燃、易爆等不利因素。

第二十四条综合医院的总平面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建筑组合的集中程度;在符合技术、经济和安全的条件下,应采用管线共架、共杆、共沟的布置。

第二十五条综合医院的建设用地,包括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设施的占地。床均建设用地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综合医院建设用地指标(m2/床)表6

建设规模 200~300床 400~500床 600床 700床 800床

建设用地指标 91~126 90~125 88~123 87~122 85~120

注:建设规模介于表列规模之间时,可用插入法计算实际需要的用地面积。

第二十六条设有研究所的综合医院中或承担教学任务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应在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外,按每位专职科研人员30m2和每位学生25~30m2,另行增加科研和教学设施的建设用地

第二十七条综合医院设置公共停车场时,应在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外,按小型汽车占地25m2/辆和自行车占地1.2m2

/辆的标准,另行增加公共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停车的数量按当地有关规定确定。第二十八条新建综合医院,应在床均用地面积指标以外,按每百名职工建设40套(以二类住宅为主)单元式住宅的标准,同时规划带眷职工住宅的建设用地。

第二十九条新建综合医院的建筑覆盖率不宜超过35%,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40%;改扩建的综合医院,建筑覆盖率不宜超过40%,绿化覆盖率不应低于35%。

第五章建筑标准

第三十条综合医院应以多层建筑为主。在用地特别紧张的地区,也可采用高层建筑。

第三十一条门诊楼、医技楼等主要建筑,宜采用框架结构。病房楼不宜设置阳台。第三十二条综合医院的建筑装修和环境设计,宜体现清新、典雅、朴素的行业特点,并符合患者生理、心理和当地的民俗特点。

第三十三条综合医院主要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及屋面,应符合建筑节能和防渗漏的要求;外窗应选用氯密性和防水性良好的产品;有推床(车)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碰撞措施;有患者通过的门和走道,宜采用“无障碍设计”。

第三十四条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实验室等医疗业务用房的室内装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顶栅应便于清扫,防积尘。照明采用吸顶灯;

二、内墙墙体不应使用易挠、易裂、易燃、不耐碰撞、不易吊挂的轻质板材;装饰材料不应使用壁纸;踢脚板应与墙面平;

手术室和产房的内墙,应采用牢固、耐用、难沾污、易清洁的相宜材料装修到顶;

三、除特殊要求外,楼地面宜采用水磨石等相宜材料铺装;

四、所有卫生洁具、洗涤池,应采用耐腐蚀、难沾污、易清洁的建筑配件。

第三十五条配餐、消毒、厕浴、污洗等有蒸汽溢出和结露的房间,应采用牢固、耐用、难沾污、易清洁的材料装修到顶;并诮采取有效措施,使蒸汽排放顺利、楼地面排水通畅不出现渗漏。

第三十六条综合医院的蒸汽、冷热水供应和寒冷地区的冬季供暖,应采用分区专线供应的方式。主要建筑物内,排水管道的口径应加大一级并采取防堵塞、防渗漏、防腐蚀措施;应设置管道井和设备层。主管道沟应便于维修和通风。

第三十七条综合医院的供电设施应安全可靠且保证不间断供电,一般采用双路供电。院区内应采用分路供电方式。

不具备双路供电条件的医院,应设置自备电源。

第三十八条综合医院的建筑防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消防设施的配置应遵守国家有关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三十九条综合医院的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等设施的平均建筑造价,可按建设地区相同建筑等级标准和结构形式住宅平均建筑造价的1.5~2.5倍确定。有特殊功能要求的建筑物,其建筑造价可按实际情况适当提高。

第四十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工期,可参照表7的工期。

综合医院建设工期(月)表7

建设规模 200床、300床、400床 500床、600床、700床 800床

建设工期 24~30 30~36 36~40

注:①自建设前期工作结束,批准开工报告并正式开工到竣工验收止。

②寒冷地区可适当延长工期,但最多不大于50天。第四十一条综合医院主要建筑材料的消耗,可参照表8的指标。综合医院主要建筑材料消耗参考指标表8

每平方米材料消耗

结构类型钢材(kg) 水泥(kg) 木材(m3)

框高层 50~70 250~300 0.025~0.05

架多层 40~60 200~280 0.026~0.06

砖混 30~50 180~250 0.025~0.04

第条综合医院的主要能源消耗,可参照表9的指标。

综合医院每床日主要能源消耗参考指标表9

项目单位消耗指标

电KW·h 2~4

煤 t 0.005~0.007(标准煤)

水 t 1~2

注:用煤量不包括冬季采暖用煤。第四十三条综合医院工作人员的编制标准,可参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综合医院的临床编制,按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为基数计算:200~400床为1:1.4~1.5,500~800

床为1:1.6~1.7;

二、承担高等医学院校教学任务的综合医院,以临床编制人员数量为基数,按12%~15%的比例另外增加编制;

三、综合医院内科研人员的编制,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另外增加;

四、根据医疗单位的特点,在编制总数以外,另增相应机动编制,以解决预防保健人员等方面的需要。机动编制所占的比例,县级医院为3%~6%,县以上医院为5%~8%。

附件:全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条文说明)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987]2323号《关于制订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的几点意见》、计综合[1989]30号《一九八九年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等制订计划》的建设部、国家计

委[90]建标字第519号《关于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要求,由卫生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北京市卫生局编制组与上海、辽宁、陕西、湖北、云南等五个省市卫生厅(局)编制组和上海市市民用建筑设计院的有关同志共同编制的《全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业经建设部、国家计委、卫生部199年月日以建标[199]号文批准为全国统一标准,发布全国施行。

为便于有关部门和咨询、设计、建设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建设标准时能正

确理解和执行条文的规定,现将《全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条文说明》予以印发,供国内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参考。

199年月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来,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卫生事业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综合医院的建设,尤其令人瞩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已有的综合医院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建设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同时,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使综合医院的建设工作在项目的决策、建设水平的确定、建设的科学管理和投资效益的提高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在总结我国综合医院建设的经验和《综合医院建筑标准》(以下简称“七九标准”)的试行情况,并对全国综合医院的现状进行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全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本建设标准”),以指导今后综合医院的建设工作,本条阐明了本建设标准的编制目的。

第二条本条阐明本建设标准的作用。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主要适用于使用国内资金建设的新建综合医院项目。现有综合医院的改、扩建工程在执行本建设标准时,会受到原有条件的限制,故条文规定参照执行。同时,本建设标准制定了一些区别于新建项目的相应规定,目的在于增加可操作性。

利用外资、中外合资及中外合作建设的综合医院,除建设资金外,应注意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这类医院和非国有单位的团体及个人投资建设的综合医院,在设施的建设上,均应参照本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综合医院建设工作中应始终不渝地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处理好工作需要、未来发展与实际可能的关系。

综合医院的建设工作应依法进行,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经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发展卫生事业的技术经济政策,避免盲目性、随意性。

第五条综合医院是以诊治疾病、照护病人为主要目的的医疗机构,其工作对象是病人,并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负有重大责任。因此综合医院各项设施的建设应坚持以病人为主,为病人提供方便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的同时,应尽可能使病人的就诊和住院条件得到逐步的改善。

第六条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一个街区有多家医院同时存在,而在另一个地区或同一个城市的另一个街区却极少或没有象样的医院;为利用某块地皮或其他原因,在医院集中的地区的地区又新建一所医院;为了扩大业务范围,增

加病床数量,同时存在于一个地区的多家医院又同时扩建,竞相扩大规模……上述情况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重复建设和过于集中的状况,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客观原因也主观原因。事实上不仅造成卫生资源和建设资金的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交通不便、就诊时间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社会问题,理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此,在城镇建设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应重视作好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有些综合医院在进行改、扩建的时候,把原有建筑统统拆除或抛开不计,完全按新建医院的标准确定建设规模和计算面积,这种作法违背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指导方针。因此,将原有设施中尚能利用的部分计入所定规模的总面积中,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应成为综合医院改、扩建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第七条综合医院的建设,应按照科学性、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所在城镇和医院自身的发展情况,对院区进行全面规划并绘制出总平面图。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和财力、物力等条件,一次或分期实施。这是总结四十多年来医院建设的经验和才识而采取的一项扬长避短、效果明显的有利措施。其目的在于限制不循规划、见缝插楼、随意建房、任意扩大医院规模等违反管理科学和综合医院自身发展规律的不正确作法。任意改、扩建,必然导致整个医院功能勉强、流程混乱、洁污交叉、管线阻塞等弊端的产生。严格执行本条规定,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将使医院始终保持适度的规模、合理的布局、科学的流程和良好的环境,永远充满活力。

第八条本条规定了综合医院的建设应该达到的几项基本要求。

第九条本条明确了本建设标准与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定额、指标的关系,随着国家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进展必将有更多的标准、规范、定额、指标陆续发布,凡与综合医院建设工作有关的,均应认真执行。

剧场建筑面积指标

(一)剧场建筑面积指标剧场每座建筑面积指标(m2/座)表1 甲等乙等丙等 ~~~ 剧场面积定额(使用面积) 1.前厅部分表2-1 项目甲等乙等丙等 前厅不小于座不小于座不小于座 休息厅不小于座不小于座不小于座 存衣~座~座 小卖座座座 * 吸烟座座座 厕卫间~座~座~座 清洁器具储藏10~15m2 10~15m2 10~15m2 前厅值班室15~30m2 15~30m2 15m2 2.观众厅部分表2-2 项目甲等乙等丙等 观众厅不小于座不小于座不小于座 3.舞台部分表2-3 大型中型小型

项目宽×深宽×深宽×深 乐池75~80m2 55~60m2 35~40m2 % 主歌舞(30~33)×(27~30)×(24~27)× (21~24) (18~21) (15~21) 话剧(24~27)×(24~24)×(18~24)× (15~18) (15~18) (12~15) 台戏曲(21~24)×(18~21)×(15~18)× (15~16) (12~15) (10~12) 侧台侧台总面积不宜小于主台面积的1/3 4.后台部分表2-4 项目大型中型小型 化歌舞300~600m2 200~400m2 100~200m2 妆(可按人) (可按 (可按人) ( 室话剧戏曲100~200m2 100~200m2 80~120m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三》教学组-1-(可按3m2/人) (可按3m2/人) (可按3m2/人或由 其它房间兼用) 演员歌舞100m2 80m2 50m2 卫生话剧戏曲60m2 40m2 40m2 间

服歌舞、京剧 装72~720m2 室话剧、地方戏64~160m2 道小道具室12~20m2 具 * 室大道具室25~50m2 候演室30~50m2 抢妆室12m2(亦可与化妆室兼用) 头部造型室12~24m2(亦可与化妆室兼用) 医务室16m2(亦可与其它房间兼用) 其它根据具体设计需要而定 (二)电影院建筑面积指标 电影院面积定额(使用面积)(m2/座)表1名称使用及交通面积备注 甲等乙等丙等 1.宜取~ : 观众厅不宜小于不宜小于不应小于 2.面积算至银幕后的 墙面

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公式

房屋建筑面积计算公式 分摊的公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整幢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除以整幢建筑物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得到建筑物的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公用建筑面积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A、电梯井、楼梯、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和走道、地下设备、值班警卫室等。 B、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C、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建筑面积是“套(单元)建筑面积”的简称。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是每套住宅户内除墙体厚度外全部的净面积的总和。其中包括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壁柜(不吊柜)、户内楼梯(按投影面积)、阳台。斜面屋顶结构的房间,层高低于2.20米的部分不计入面积。 套内面积是“套内建筑面积”的简称。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套内阳台建筑面积面积 1、套内使用面积是指房间实际能使用的面积; 2.套内墙体面积是指新建住宅各套(单元)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有公用墙和非公用墙两种; 3.套内阳台建筑面积有封闭式阳台、挑阳台(底阳台)、凹阳台和半挑半凹阳台之分。

供热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面积 一般来说:套内使用面积*1.49=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系数 1、容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建筑容积率是指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之比。附属建筑物也计算在内,但应注明不计算面积的附属建筑物除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绿化率也是如此。绿化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2、建筑用地面积:指建筑或建筑群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室外工程(如绿化、道路、停车场等)的面积,其形状和大小由建筑红线加以控制。 3、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你开发商可以用于建设的土地面积.你买一块地,但由于市政或其他原因,需要占用你一些土地,如市政道路,即常说的要扣路幅,还有如在土地边有高压线,国家规定就需退出多少米才能建房的.所以你土地证面积并不一定是你的建设用地面积,土地证面积减去你不能用的面积后就是你的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 4、“用地面积”:是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种建设用地的面积。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可分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等。但各种性质用地的面积并不只单纯包括其本身所占用的土地面积,还包括一些直接为其服务的建设用地面积。如城市的“居住用地面积”包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指标 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 2.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 3.落实三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 4.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 5.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 6.按手术诊疗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7.开展重点病种质量监控管理。 8.实施“危急值”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3.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CT检查阳性率≥70%。 5.MRI检查阳性率≥70%。 6.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 7.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 8.治愈好转率≥90%。 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1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11.麻醉死亡率≤0.02%。 12.尸检率≥15%。

13.医院感染现患率≤10%。 14.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15.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16.开展成分输血比例≥85%。 17.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18.平均住院日≤15天。 19.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 20.病床使用率85—93%。 21.病床周转次数≥19次/年。 22.药品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45%。 2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90%。 24.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名称:填报日期: 表8-表20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部要求全国三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

(三)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指标 表10 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监测指标 相关说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内行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数,而不是等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2 心力衰竭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三)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天均次住院费用:元 表13 肺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人数。

各类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

各类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 各类建筑物的单位建筑面积用电指标(表2.7.6) 7.2电力负荷计算 7.2.1基本概念 (1)额定功率( P n):电气设备的额定功率是其铭牌标称功率,是设备在额定条件(额 定电压和适当的绝缘材料等)下的允许输出功率,设备在此功率下长期运行时温升不会超出规定的允许值。 (2)设备容量(P e):设备容量也称设备功率、安装容量或安装功率,它与用电设备的 额定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数值上可能相等,有可能不等。设备安装功率是指设备在统一的标准工作制下的功率,当铭牌上标注的暂载率与标准暂载率不相等时,需要把铭牌标称的额定功率换算成标准暂载率条件下的功率。 (3)电气设备的工作制与暂载率: 电气设备的工作制分为连续、短时和断续三种。

①连续工作制:又称连续运行工作制或长期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运行,能够达 到稳定的温升,但设备的任何部分的温度和温升均不超过允许值 ②短时工作制:即短时运行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的运行时间短而停歇时间长,且在工作时间内的发 热量不足以达到稳定的温升,而在停歇时间内能够冷却到环境温度。 ③断续工作制:即反复短时工作制,是指电气设备以断续方式反复周期性的进行工作,工作时间(t g) 与停歇时间(t r)交替重复进行。短时断续周期性工作的电气设备的特性用暂载率表征。 ④暂载率:暂载率用以表征断续工作制电气设备的工作特性,暂载率定义为 ε== 国家标准规定一个工作周期(t g+t r)为10min。起重专用电动机的标准暂载率有15%、25%、40%、60%四种;电焊设备的标准暂载率有50%、65%、75%、100%四种。 7.2.2负荷计算的内容和意义 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一般需要计算设备容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计算电流,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季节性负荷、消防负荷、尖峰负荷电流等。 (1)计算负荷:也称计算容量或最大需要负荷,它是个假定的等效的持续性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的不一定恒稳的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能让中小截面导体达到稳定温升的时间段(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配电变压器、导体及相关电器的依据,并用来计算电压损失和功率消耗。在工程上为方便计,也可作为电能消耗量及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依据。计算用的单位的各类总负荷也是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也确定合理的配电系统的基础和依据。 (2)一级、二级负荷及消防负荷:用以确定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备用电源或应急电源的形式、容量 及配电系统的形式等。 (3)季节性负荷:从经济运行条件出发,用以考虑变压器的台数和容量。 (4)尖峰电流:也叫冲击电流,是指单台或多台冲击性负荷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持续时间在ls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一般用设备启动电流的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电压下降,以及选择校验保护器件等的依据。在校验瞬动元件时,还应考虑起动电流的非周期分量。大型冲击性电气设备的有功、 无功尖峰电流是研究供配电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5)负荷曲线:负荷曲线是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负荷量,它通常是根据每隔30min所测定的最大负荷量绘制而成的。计算30min最大负荷的目的是用以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及配电设备。根据纵坐标表示的功率不同分为有功功率负荷曲线和无功功率负荷曲线。根据负荷延续时间的不同(即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不同),分为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 7.2.3负荷计算的方法

新版医疗质量控制指标.pdf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参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第七章内容及规定,现制定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序号质量与安全管理指标 目标监管部门 1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信息科病案室 2 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 3 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 4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5 病床使用率85~93% 6 住院三日确诊率 ≥90% 7 病床周转次数 ≥19次/年 ≥1.6次/月 8 治愈好转率 ≥90% 9 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10 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11 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 12 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13 麻醉死亡率≤0.02% 14 平均住院日 ≤12天15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16 出院病历2日内归档率≥90% 17 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40% 18 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100% 质控科19 临床路径入组率 ≥50% 质控科

20 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21 非计划再次手术台次统计指标 22 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23 甲级病案率(无丙级病历)≥90% 24 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统计数据 25 核心制度落实率--医疗100% 26 “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医疗(80分合格)≥90% 27 特殊诊疗检查报告时间≤48小时 28 急诊检验临检项目出报告时间≤30分钟 29 急诊检验生化、免疫项目及常规影像检查结果报告时间≤2小时 30 生化、免疫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1天 31 微生物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4天 32 检验报告合格率100% 33 细菌室间质评全年鉴定正确率≥80% 34 POCT项目比对达100% 35 输血前检测率100% 36 输血申请单审核率100% 37 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100% 38 诊断(常规及快速)准确率≥95% 39 常规切片优良率≥90% 40 CT、MRI检查阳性率≥70% 41 常规X线检查阳性率≥70% 42 各种辅助检查报告单合格率≥95% 43 平片、急诊CT 、B超、快速病检自送检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44 甲片率>40% 45 废片率<2% 46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质控科

文化建筑面积指标

文化建筑面积指标 文化建筑面积指标(一)剧场建筑面积指标剧场每座建筑面积指标(m2/座)表1甲等乙等丙等 5.00~ 6.0 04.00~ 5.0 02.00~ 3.00剧场面积定额(使用面积) 1.前厅部分表2-1项目甲等乙等丙等前厅不小于 0.30m2/座不小于 0.20m2/座不小于 0.12m2/座休息厅不小于 0.30m2/座不小于 0.20m2/座不小于 0.12m2/座存衣 0.04~ 0.08m2/座 0.04~ 0.08m2/座小卖 0.1m2/座

0.1m2/座 0.1m2/座吸烟 0.07m2/座 0.07m2/座 0.07m2/座厕卫间 0.07~ 0.08m2/座 0.07~ 0.08m2/座 0.07~ 0.08m2/座清洁器具储藏10~15m210~15m210~15m2前厅值班室15~30m215~30m215m 22.观众厅部分表2-2项目甲等乙等丙等观众厅不小于 0.70m2/座不小于 0.60m2/座不小于 0.55m2/座 3.舞台部分表2-3大型中型小型项目宽×深宽×深宽×深乐池75~80m255~60m235~40m2主歌舞(30~33)×(27~30)×(24~27)×(21~24)(18~21)(15~21)话剧(24~27)×(24~24)×(18~24)×(15~18)(15~18)(12~15)台戏曲(21~24)×(18~21)×(15~18)×(15~16)(12~15)(10~12)侧台总面积不宜小于主台面积的1/ 34.后台部分表2-4项目大型中型小型化歌舞300~600m2200~ 400m2100~200m2妆(可按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2008 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校舍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 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建筑面积指标。
第二条本指标是编制、审批(核准)、评审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总 体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指标适用于新建的普通高等学校,改建、扩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可参照执行;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民族院校、多校区以及有特殊需要的高等学校,需增加校舍建筑面积,必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的规划建设,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努力构建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校园。
第五条校园规划建设应以人为本,做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有利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新建普通高等学校应符合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学校教育资源在保证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有条 件的宜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切实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第七条高等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和建设规模。校园工程项目建设应一次规划,可分期实 施。改建、扩建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
第八条普通高等学校的规划建设,除执行本面积指标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节能、环保、消防、防 灾等规定和设计规范。

第二章 大学、专门学院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九条大学、专门学院各类校舍用房的配备:
一、每所学校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室内体育用房、校行政办公用房、院系及教师办公用 房、师生活动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公寓)、食堂、教工单身宿舍(公寓)、后勤及附属用房共十二项。
二、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的有教学陈列馆、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专 职科研机构办公及研究用房、函授部办公用房、学术交流中心等用房。
三、下列三项用房,学校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主管部门另行审批。
(一)、农林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农林学院的实验实习农场、牧场、林场的附属用房;理工院校的产学研基 地;医学院校的临床实习医院;师范院校的附中、附小、附属幼儿园。
(二)、教职工机动车、自行车停车库或棚。
(三)、采暖地区供暖的锅炉房。
四、国家规定的防空地下室。
第十条大学、专门学院各项校舍的建筑面积指标采用不同的基本参数。必须配备的十二项校舍用房建筑面 积指标,采用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为基本参数;实验室、图书馆二项校舍用房的补助建筑面积指标分别采 用全日制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人数为基本参数。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的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见附 录一)、专职科研机构办公及研究用房、设计院(所)用房、函授部办公用房(见附录二)建筑面积指标 分别采用相关人员数为基本参数;
第十一条大学、专门学院的十二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按表 1 设定的办学规模(自然规模)分别制定。
表 1 大学、专门学院的办学规模(学生数)
学校类别 一般院校
办学规模 5000
学校类别 体育院校
办学规模 3000
学校类别 艺术院校
办学规模 2000

建筑面积计算规律总结表

建筑面积计算规律总结表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简单的总结规律如下表: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1-5 (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层建筑物高度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高度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注意:1、有部分够条件就计算其中一部分,这里指的是总的高度,应按照屋顶面图示尺寸为界。 注意:2、这里勒脚是指墙根部很矮的一部分的墙体加厚,不能代表整个外墙结构,因此要计算建筑面积时要扣除 2)利用坡屋顶内空间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2.10m的部位应计算1

注意:是净高,而不是层高。按照净高来分界,如果给出屋顶上表面,就要减去板厚,找出净高。 (2)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注意:1、如果在单层建筑物内,例如厂房内,有一个单层的办公室,不计算建筑面积,如果有两层,下面200平方,上面100平方,就只计算上面的100平方 注意:2、这里的高度指室内地面标高至顶面板板面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注意:3、这里提到,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和下面许多地方一致。例如:(7)(8)(11)(14)(16) (3)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以上两种,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l/2面积。 注意:1、多层建筑物的层高指上下两层楼面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不是净高的概念了,要和单层的作区别。 注意:2、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建筑物最底层的层高: (1)有基础底板的指基础底板上表面结构标高至上层楼面的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2)没有基础底板的指地面标高到上层楼面结构标高之间的垂直距离。 (4)多层建筑物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2.10m的部位应计算1/2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不足1.20m时不应计算面积。 注意: 是设计加以利用时才计算建筑面积。如果设计不利用的空间,不计算建筑面积。这是就不管有多高了,都不计算。所以要两个条件:净高满足要求,同时要加以利用。例如看台下,顶面是一个整个斜面(5)地下室、半地下室(车间、商店、车站、车库、仓库等),包括相应的有永久性顶盖的出入口,应按其外墙上口(不包括采光井、外墙防潮层及其保护墙)外边线所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下资质建筑面积指标修订内容

附件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下资质 建筑面积指标修订内容 一、将“1.1.3企业工程业绩(3)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1项或建筑面积2万-3万平方米(不含)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2项”修改为“1.1.3企业工程业绩(3)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2项”。 二、将“1.2.3企业工程业绩(3)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1项或建筑面积0.6万-1万平方米(不含)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2项”修改为“1.2.3企业工程业绩(3)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1项或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建筑工程2项”。 三、将“1.4.2二级资质(3)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下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修改为“1.4.2二级资质(3)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四、将“1.4.3三级资质(3)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以下的单体工业、民用建筑工程”修改为“1.4.3三级资质(3)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下的建筑工程”。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 建市[2016]226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设司(局),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经研究,决定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中部分指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除各类别最低等级资质外,取消关于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 二、取消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标准中关于注册建造师的指标考核。 三、调整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下资质的建筑面积考核指标,具体内容详见附件。 四、对申请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的企业,未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的企业业绩,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区工程项目数据库建设,完善数据补录办法,使真实有效的企业业绩及时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

药事管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

药事管理专业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 年版)指标一、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比(PHA-01) 定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同期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占比=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数 ×100 同期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 说明: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取得药学专业任职资格的由医疗机构聘任的在职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是指由医疗机构聘任的在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含后勤等辅助部门的人员。 指标二、每百张床位临床药师人数(PHA-02) 定义:每100 张实际开放床位临床药师人数。 计算公式: 每百张床位临床药师人数= 临床药师人数 × 100 同期实际开放床位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配置情况。 说明:临床药师是指以系统药学专业知识为基础,并具有一定医学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直接参与临床用药,

促进药物合理应用和保护患者用药安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指标三、处方审核率(PHA-03) (一)门诊处方审核率(PHA-03A)。 定义:药品收费前药师审核门诊处方人次数占同期门诊处方总人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门诊处方审核率=药品收费前药师审核门诊处方人次数×100 同期门诊处方总人次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药师对门诊处方的审核情况。 (二)急诊处方审核率(PHA-03B)。 定义:药品收费前药师审核急诊处方人次数占同期急诊处方总人次数的比例。 急诊处方审核率=药品收费前药师审核急诊处方人次数×100 同期急诊处方总人次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药师对急诊处方的审核情况。 说明:(1)处方审核是指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技术规范等, 对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处方,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和适宜性审核,并作出是否同意调配发药决定的药学技术 服务。

普通高校校园规划建筑面积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的科学管理,改善教学工作条件,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适应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划指标。 第二条本规划指标是编制、评估、审批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规划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三条本规划指标中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用地指标适用于新建的一般普通高等学校。重点普通高等学校、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普通高等学校、两地办学的普通高等学校及有特殊需要的普通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可酌情提高某些教学和生活用房的规划指标。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勤俭办学,切实提高教学科研用房的利用率,科学合理、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好地。 第五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各项公用和生活福利设施应尽量利用当地提供的社会协作条件。 第六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建设应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改建、扩建学校的规划建设应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进行。 第七条普通高等学校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指标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指标的规定。 第二章大学、专门学院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八条大学、专门学院的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包括下列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 一、每所学校都必须配备的有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住宅、教工宿舍、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共十三项。 二、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配备的有专职科研机构用房、夜大学函授部用房、研究生用房、进修生及干训生用房、留学生用房、外籍教师用房共六项。 本规划建筑面积指标中未包括下列八项用房。学校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主管部门另行审批: 一、工科院校的生产性工厂及其附属用房,农林院校的生产性农场、牧场、林场及其附属用房,医学院校及个别体育院校的临床实习医院,师范院校的附中、附小、附属幼儿园,各类学校附设的子弟中小学。 二、已离休、退休、调出教职工及已故教职工遗属所使用的教工住宅、食堂、浴室、医务所、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福利附属设施。 三、生产性工厂、农场、牧场、林场职工所需的住宅、宿舍、食堂、浴室、医务所、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福利附属设施。 四、个别学校的函授部因校外辅导站不足,必须在校内对部分学员进行集中辅导,需要增加建设的少量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及教室。 五、地方政府另有规定的住宅小区公共配套设施。 六、采暖地区的供暖锅炉房。 七、设防地区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八、自行车棚。 第九条大学、专门学院各项校舍的规划建筑面积指标应采用不同的基本参数。 本指标中每校都必须配备的十三项校舍中,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风雨操场、校行政用房、系行政用房、会堂、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生活福利及其他附属用房等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2008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 (报批稿) 2008年11 月北京

前言 根据原建设部建标函[2004]43号通知的要求,按原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制程序规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建标[2007]144号),我部负责对原国家教委编制并经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1992年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92指标》)进行修订。我部委托上海市教委具体承担《92指标》修订工作,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修编组。我部发展规划司组织修编组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现状作了抽样调查和实地调研,对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有关部门、地区和单位的意见后,由我部召开全国审查会议,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建筑面积指标共分三章,包括总则,大学、专门学院校舍建筑面积指标,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高等专科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本次修订主要变更的内容为:调整高校办学规模、学科结构比例及各项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增列艺术院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单列了师生活动用房指标;取消了教工住宅指标。 各单位在执行本指标过程中,如发现有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编100816)。 本指标主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参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上海高等教育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建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林红、奚道章、欧阳瑶章、叶文俊、丁铭杰、何梅珍、甘建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年×月×日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

?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 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3、挖土方计算的难点 ⑴、计算挖土方上中下底面积时候需要计算“各自边线到外墙外边线图”部分的中心

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权威解读】临床检验专业15项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 2016-05-11王治国等 作者:王治国费阳康凤凤王薇张路何法霖钟堃陈文祥 质量控制指标(简称质量指标)是对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的衡量(ISO15189 : 2012)。它不但可监测和评价检验全过程(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阶段)中各个关键步骤的性能满足要求的程度,同时还可监测实验室非检验过程, 包括实验室安全和环境、设备性能、人员能力、文件控制系统的有效性,这些都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宝贵资源。同时,ISO15189 : 2012也表明:"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指标以监控和评估检验前、检验和检验后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应策划监控质量指标的过程,包括建立目的、方法、解释、限值、措施计划和监控周期。应定期评审质量指标以确保其持续适宜。"质量指标能对检验全过程差错进行定量评估,通过与质量规范进行比较来帮助实验室改进服务质量,达到质量目标。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麻醉、重症医学、急诊、临床检验、病理、医院感染6 个专业国家级质控中心,制定了相关专业的质控指标(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并要求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加强对辖区内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培训指导,加强指标应用、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应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参照IFCC质量 指标,依据卫生部临检中心开展的多次质量指标调查,通过国家临床检验质量控 制专家委员会多次会议研讨,最终遴选出15项质量指标。本文将对国家卫生计 生委发布的15项临床检验质量指标进行具体解读,以期在临床检验质量指标的实际应用上给实验室一些参考。 一、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

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 土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公式汇总 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 (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 3、注意事项 (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 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这样的话计算时会出现如下难点: ①、划分块比较麻烦,弧线部分不好处理,容易出现误差。 ②、2米的中心线计算起来较麻烦,不好计算。 ③、外放2米后可能出现重叠部分,到底应该扣除多少不好计算。 (2)、清单环境下投标人报价时候可能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计算平整场地的工程量,每边外放的长度不一样。 大开挖土方 《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混凝土垫层外边线加工作面,如有排水沟者应算至排水沟外边线。排水沟的体积应纳入总土方量内。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方法 (1)、清单规则: ①、计算挖土方底面积: 方法一、利用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垫层外皮的面积。外墙外边线到垫层外边线的面积计算(按外墙外边线外放图形分块计算或者按“外放图形的中心线×外放长度”计算。)方法二、分块计算垫层外边线的面积(同分块计算建筑面积)。 ②、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 ①、利用棱台体积公式计算挖土方的上下底面积。 V=1/6×H×(S上+ 4×S中+ S下)计算土方体积(其中,S上为上底面积,S中为中截面面积,S 下为下底面面积)。如下图 S下=底层的建筑面积+外墙外皮到挖土底边线的面积(包括工作面、排水沟、放坡等)。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S中和S下

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附件2 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表一××公司工程合同 统计台账 台账编号:×××

表二建筑业总产值完成情况对比分析统计台账(一) 填制单位:台账编号:×××建设项目(单位工程)名称:制表单位:×××

表三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统计台账 台账编号: ×××

表四单位工程进度统计台账 台账编号:×××

表五××公司机械设备汇总表表式 续表二 表六主要材料及能源消耗统计台账 填制单位: 台账编号:×××

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统计部门和企业填报统计报表,确保源头统计数据填报质量,国家统计局投资司编写了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填写说明,请各级统计部门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组织企业认真填报建筑业统计报表。建筑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统计指标的定义、填报依据、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如下: 一、签订的合同额 (一)指标定义:指建筑业企业在报告期直接同建设单位签订合同的总价款和以前年度同建设单位签定合同的未完工程跨入本年度继续施工工程合同的总价款余额。 (二)填报依据 1.有施工合同管理台帐的企业,依据施工合同管理台帐填报; 2.无施工合同管理台帐的企业,依据企业与项目建设单位签订的各种施工合同文本。 (三)计算和填写方法 1.有施工合同管理台账的企业,依据施工合同管理台账填报。具体填写方法为: 第一步根据《工程合同统计台账》,将表中合计项的首次合同额和追加合同额汇总后,减去减少合同额后的汇总数即可得到签订的合同额(见附件二表一); 第二步如果计量单位为人民币“元”,须除以1000后,四舍五入填写整数;如果是“万元”,须乘以10后,四舍五入填写整数。 2.无施工合同管理台账的企业,可根据企业与建设单位(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等文本,将本年新签订的各合同价款,以及上年

最新国外医疗评价指标

国外医院评价指标体系 医院是一个复杂的组织, 执行着多重任务,因此对医院的评价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从评价者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专业评价机构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评价和医院内部对医院运营的评价。本文主要从专业机构对医院开展评价的角度,尤其是从评价医院医疗质量角度来阐述目前国外评价医院的指标体系。通过与国内现有评价指标的对比,为国内医院构建自己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1.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IQIP) 1.1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概况 IQIP是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QIP)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美国马里兰州医院协会于1985年创建QIP,用于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为医院评级提供数据参考。1991年该评价体系逐步扩大到国际范围,是国际上较常用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唯一在世界范围内使用的医疗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称为IQIP。目前已有美国、欧洲及东亚等60余个国家及区域的医疗机构应用该指标体系评价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IQIP有25类285项指标,可用于评价急症性医疗机构(如综合性医院)、长期性医疗机构(如疗养院、护理中心)、精神性医疗机构(如精神病院)和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如社区医疗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 1.2 IQIP的特点: (1)指标的选择科学严谨 IQIP选择指标考虑了指标的重要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多个方面。其中重要性是指指标的选择是否反映了医疗质量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选择的指标是否反映了患者、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否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改善医疗服务是否正面影响该指标的变化。科学性是指指标是否具有代表性。可行性主要是指计算指标所需的数据是否可得,指标的价值是否大于搜集、统计和报告该指标所需的成本。 (2)IQIP注重医疗服务结果和患者利益。 IQIP的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反映医疗结果和患者安全的指标,如住院死亡率、新生儿住院死亡率。第二类是经研究证实与医疗结果高度相关的指标,如外科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重症监护室医疗器械使

民用建筑面积供热指标

民用建筑面积供热指标qF(w/㎡) 民用建筑面积供热指标住宅楼每平米热量 46 ~ 70 商店每平米热量 64 ~ 87 办公楼、教室每平米热量 58 ~ 81 单层住宅 80 ~ 105 医院、幼儿园 64 ~ 80 食堂、餐厅 116 ~ 140 旅馆 58 ~ 70 影剧院 93 ~ 116 图书馆 46 ~ 75 礼堂、体育馆 数。 1千卡=1大卡 1卡=4.187焦耳,1千卡=4.187千焦耳(kJ)。1焦耳/s为1瓦特。 能量焦耳1焦耳= 1牛顿·米=1瓦特·秒 热量电子伏特1电子伏特= 0.1602×10-18 焦耳 功率瓦特-- 1瓦特= 1焦耳/秒=1牛顿·米/秒 一焦耳相等于: 1×10?6 兆焦耳 2.7778×10?7 千瓦·时 0.239 卡路里 0.000948 英国热量单位 0.738 呎?磅力 1 W·s (瓦特秒) 1 N·m (牛顿米) 23.7 呎磅 10,000,000 尔格 是对的,热量等于流量乘以温差乘以热焓(4.18)最后除以 3.6,因为这里的单位有符合单位,所以最后结果是瓦。 1吉焦=百万千焦=1000000X1000 1千瓦时=0.0036吉焦 千瓦时和吉焦都属于热费计量单位,1千瓦时等于0.0036吉焦。

房间热负荷的确定 2008-05-16 15:10 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GBJ19—78)中第三章第二节负荷的规定执行。热负荷是指在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由热源供给的热量。 介绍两种热负荷计算方法:一种是概算指标法,适用于用户初步估计自己选用圣尔诺碳晶板供暖后,大概估算投资费用及采暖期间的运行费;另一种是热工计算法,适用于用户详细计算每个房间的用量。 概算指标法 概算指标法采用面积热指标.面积热指标qF是指同类型建筑物,采暖时 单位面积的耗热量,其单位为 W/m2,(见表2)有了q F 则建筑物采暖负荷概算值计算公式为: Q=F×qF 式中:Q:总耗热量,单位:W F:建筑面积,单位:m2 qF:面积热指标,单位:W/m2 表2 设计热指标及年运行费用 分户实例计算,功率及使用费用(以100平米建筑面积为据) 上海地区每年12月10日—次年3月10日(正常使用时,系统的实际工作时间约 建筑性质 概算热指 标qF (W/m2) 总耗电KWh(度)24h/ 日×90天(系统实 际工作时间约为5-6 小时) 供暖运行费用(元/ m2) 单位电价0.5元/度(峰 谷平均)×总耗电量度/ m2 每月平均费用 (元/月)设计值 住宅80 43.2 21.6 720 办公楼、教 室 85 45.9 22.95 765 医院、幼儿 园 85 45.9 22.95 765 旅馆85 45.9 22.95 765 商店100 54 27 900 别墅大堂85 45.9 22.95 765 以上数值的测算是按全天24小时运行,并持续保持室温20℃温度的使用情况。 实际使用中,当系统有运行保温模式情况下,费用会降低1/4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