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制图 第六章 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53
《土木制图技术》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绪论•投影的基本知识•形体的正投影•形体的轴测投影•形体的透视图•制图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01绪论介绍《土木制图技术》课程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以及在建筑工程领域的作用。
课程背景说明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向,包括建筑形体的表达、绘图技巧、计算机辅助绘图等。
课程内容课程简介掌握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包括正投影、透视图和轴测图等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形体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提高其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使其能够胜任实际工程中的绘图和设计工作。
素质目标主要教学内容详细介绍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正投影的基本原理、透视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图的绘制方法等。
学时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章节的学时数,同时注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02投影的基本知识投影的定义投影是将三维物体通过某种方式映射到二维平面上,从而将三维信息转化为二维信息的过程。
投影的分类根据投影的性质和应用,投影可以分为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和轴测投影三种。
投影的概念及分类中心投影中心投影是指将三维物体通过投影中心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投影方式可以通过多个不同的投影中心实现三维物体的不同角度和方位的投影。
平行投影平行投影是指将三维物体在保持与投影面平行的状态下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投影方式可以实现三维物体的等比例缩小和方向的准确表达。
轴测投影轴测投影是指将三维物体沿特定方向投射到二维平面上,这种投影方式可以实现三维物体的基本形状和大小的真实表达,但无法表达物体的真实方位。
投影的基本原理工程中常用的投影图正投影图是一种用正投影法绘制的二维图形,可以真实地表达三维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工程中最常用的图形之一。
正投影图平面图是一种用正投影法绘制的平面图形,可以表达三维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形状和结构,是工程中常用的图形之一。
情景8 建筑形体常见的表达方法下一任务任务一视图表达方法的应用用正投影法将机件形体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视图,其目的是用于表达形体的可见部分。
8.1.1 基本视图按照我国的制图标准,房屋建筑的视图,应按正投影法并用第一角画法绘制。
物体在正立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和侧立投影面(W)上的视图分别称为:正立面图—由前向后作投影所得的视图,也简称正面图;平面图—由上向下作投影所得的视图;左侧立面图—由左向右作投影所得的视图,也简称侧面图。
在原有三个投影面V、H、W的对面再增设三个分别与它们平行的投影面V1、H1、W1,可得到一六面投影体系,这样地六个面称为基本投影面。
物体在V1、H1、W1面上的视图分别称为:右侧立面图—由右向左作投影所得的视图;底面图—由下向上作投影所得的视图;背立面图—由后向前作投影所得的视图。
以上六个视图称为六面基本视图。
六个投影面的展开方法如图8.1所示。
如在同一张图纸上绘制若干个视图时,各视图的位置宜按图8.2的顺序进行配置。
工程上有时也称以上六个基本视图为正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仰视图和后视图。
画图时,可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选用其中必要的几个基本视图。
每个视图一般均应标注图名,图名宜标注在视图的下方或一侧,并在图名下用粗实线绘一条横线,其长度应以图名所占长度为准,如图8.2所示。
动画演示:六视图的形成8.1.2 辅助视图1.局部视图将形体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其目的是用于表达形体上局部结构的外形。
画图时,局部视图的名称用大写字母表示,注在视图的下方,在相应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影部位和投影方向,并注上同样的大写字母(如A,B,…)。
局部视图一般按投影关系配置,如图8.3中A向视图。
必要时也可配置在其他适当位置,如图8.3中B向视图。
局部视图的范围应以视图轮廓线和波浪线的组合表示,如图7.3中的A向视图;当所表示的局部结构形状完整,且轮廓线成封闭时,波浪线可省略,如图8.3中的B向视图。
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第一节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画法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建筑物或其构件都是由我们前面讲过的各种基本形体所形成,在作形体投影图时,分析建筑物的形成方法对建筑图的表达和识读是很有帮助的。
一、建筑形体的形成方法分析图6—1中的建筑物和建筑构件,不难看出这些建筑物或构件通常的形成方法有三种,即叠加法、切割法和混合法。
(1)叠加法:由若干个基本体叠加形成建筑的方法,如图6—1中的(a)图。
(2)切割法:由基本体切去一部分或几部分后形成建筑的方法,如图6—1中的(b)图。
(3)混合法:在建筑形体或构件的形成过程中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形式,如图6-1中的(c)图。
二、建筑形体投影图的画图步骤1.形体分析在画建筑形体投影图之前,首先应对建筑形体进行形体分析,所谓的形体分析是指分析建筑形体由哪些基本体,采用什么形成方式形成,如图6-2中的肋式杯形基础,此基础可以看作是由底板、杯口和肋板组成。
底板为四棱柱,杯口由四棱柱切去一个四棱台形成,肋板是六块梯形块(四棱柱)。
在整个形成过程中,以叠加为主,底板和杯口以及肋板都是叠加,而杯口是切割而成。
因此,在这个基础中,既有叠加,又有切割,该基础为混合式建筑形体。
2.确定建筑形体的安放位置作投影图时,建筑形体安放位置不同,形体投影图表达的效果就不同,而作投影图的目的是为施工人员施工读图所用。
因此,作出的投影图应尽量使施工人员易读为准,这就要求在作建筑形体或构件投影图时,首先应确定形体的摆放位置以及投影方向。
确定形体的摆放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反映建筑物外貌特征的立面平行于正立投影面。
(2)让建筑形体或构件处于工作状态,如梁应水平放置,柱子应竖直放置,台阶应正对识图人员,这样识图人员较易识图。
(3)尽量减少虚线,过多的虚线既不易进行尺寸标注,也不易识图。
3.确定投影图的数量用几个投影图才能完整地表达建筑形体的形状,需根据建筑形体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图6-3表示的室外台阶是由三块踏步板叠加而成的,旁边靠着的栏板是五棱柱,在投影图中,侧面投影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出台阶的形状特征,因此,用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即可将台阶表达清楚。